第一章 緒論
關燈
小
中
大
部分的存留,這也可以證明中華民族的特性與宗教思想的關系。
三 中華民族對于宗教的态度 中華民族是不是宗教的民族?曆來有兩種不同的論調:第一,說中國是個非宗教國。
以為中國雖号稱有儒、釋、道三教,但都算不得宗教;梁任公嘗說:“儒教之教,乃教育之教,非宗教之教。
”儒家所宗的孔子,本不是宗教的教主,是春秋時一個大教育家。
他生平所揭橥的學說,隻限于現實的人生,并沒有讨論到形而上的本體。
而且他所說的天與道,修正了遺傳的神權思想不少,表示他對于天的懷疑。
至于一般人所稱的道教,創始于漢代的張陵,依托老子之名,其實老子本不是宗教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經》,純粹是一種哲學的發揮。
他的本體觀念,雖然走入到不可思議的境界,但他卻是一個唯物論者。
他所提出的“自然”是屬于機械的,并不承認天地間有什麼有意志的上帝和神明。
張陵戤着老子的招牌,用符箓來愚民,做黃冠逐食的法門。
後來雖有許多派别,總其名曰道教,終究不過是一種法術,算不得純粹的宗教。
佛教是外來的,雖曾占有中國曆史上的長時間,影響于人民生活非常之大,但是近今的大乘學者,卻不承認它是一種宗教。
歐陽竟無曾經說:“佛法非宗教,亦非哲學。
”因為佛教并沒有宗教必具的四種條件:(1)崇仰教主,(2)信從聖經,(3)謹守信條,(4)宗教儀式。
這種高深的理論,普通鈍根人原不會懂得;不過那些崇隆的廟宇,晨鐘暮鼓的僧侶,是不是一種宗教的儀式呢?現在也不必去論它。
但是佛教是外來的,算不得中國固有的宗教。
第二,說中國是個多宗教國。
這派的意見,與上說适成反比例。
以為中華民族對于宗教信仰是極濃厚的,不獨恪守着固有的自然崇拜,尤其宏量地接受外來的宗教。
[7]全體人民,莫不崇信天鬼;而且儒教的孔廟,佛教的庵院,道教的寺觀,幾乎無處不有。
雖數十戶集居的小村落,亦必有一混合式的廟宇,如近今所謂道德社、同善社等等,尤足為多宗教的思想表現。
即普通家庭之中,亦各含多宗教的氣味,一舉一動,莫不帶着宗教的色彩。
所以說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
上面的兩種說頭,在表面看來固然截然不同,但是從實際上觀察,卻可以說是一事的兩面。
譬如言天罷,在前一派人看來,用抽象的理氣心性來估定它,偏重在主觀方面。
在後一派人看來,用具體的鬼神觀念來承認,偏重在客觀方面。
兩派的觀念雖不同,而天之所以為天,卻還是萬古如斯的。
我們從曆史上考察,漢以前本沒有具體的宗教,迨自佛教輸入,道教創立,遂有制度的宗教出現。
但是無論如何,宗教思想卻是人人所同具的先天屬性,原始人類即有不約而同的崇拜,從虞舜“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尚書·舜典》)等記載看來,[8]即可以知道這些都是古代庶物崇拜的遺傳,認為在一切自然現象之中,各有神靈為之主宰,于是有所謂群神,而群神之中又有天帝為之主宰,這是很顯著的宗教根性,是無可諱言的。
現在且看一看中華民族在宗教思想上的特點: 1.中華民族在宗教思想上沒有入主出奴的成見,信仰有絕對的自由,所以沒有宗教上信仰的争端,外來的任何宗教,莫不宏量地容納。
[9] 2.中華民族不很注重宗教上的限制,純憑各個人的自由信仰;所以一個人可以同時信仰幾種不同的宗教,沒有教權集中的流弊。
3.中華民族政教分離得很早,古代政治雖不免含着神權的色彩,但政由天啟的思想,在周代已經打破了。
4.中華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受崇拜儀式所拘束,祭禮的規定,雖不免有徒重形式的流弊,但是儒家設禮,多含着政治和倫理的作用,與祈禱禮拜等宗教儀式不同。
5.中華民族對天的信仰,雖有若幹不同的見解,但是大多數人的心理,莫不承認天為至高無上的精神主宰,為一切倫理道德的根源。
第三節 中華民族宗教的起源 一 圖騰崇拜 圖騰教(Totemism)是由印第安族的語言而來的,并不是一種有組織的宗教,乃是一種野蠻人中自然的迷信。
他們信仰一類物質的東西或動物,是與社會及個人有密切的關系的。
[10]有宗族的圖騰與個人的圖騰的分别。
所謂宗族的圖騰者,即某一種族的人類,認其祖宗是出于某一種圖騰,或即是某一種圖騰的化身。
其圖騰為蛇為熊,或為牛為龜,則其族人必崇拜蛇、熊、牛、龜等物,而奉之為神。
例如希伯來族當摩西出埃及後,其族人在曠野中造作金牛而崇拜之,承認牛就是他們的神。
在野蠻的土人中,如印第安人、非洲人中,至今尚有這種崇拜。
我們中華民族,在古書中雖然找不見多少材料,但是伏羲氏所本以畫八卦的河圖,與夏禹所本以作九疇的洛書,說是出于龍馬靈龜。
而且古書中記那些古帝王的形像,往往有什麼蛇身人首、馬首人身之類,是承認古代帝王是蛇或是馬一類的東西變來的。
即就古帝王的名氏,像堯、舜、禹,都是帶點圖騰的意味。
又中國邊境各省的名稱,像閩、粵、等類,也有同樣意味。
《玄女兵法》說:“黃帝讨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見馬骕《繹史》卷五所引)。
這裡所說的符,也是一種圖騰的記号。
後世以符為驅鬼而懸貼佩挂,都是這種圖騰的遺傳,好像中國人都以八卦為避禍的記号一樣,有畫八卦圖于門上,有佩帶《易經》于小孩身上,把八卦看作一種神靈,可以保護宗族及個人。
這種普遍的思想,不能不說是古代圖騰的遺物。
講到個人的圖騰,我們一讀江紹原所著的《須發爪》,不獨看見中華民族的許多迷信,更是可以懂得這種宗教思想近于古代的圖騰崇拜。
好像個人的生肖:譬如生于子年的,其生肖屬鼠,則以鼠為其保護神;生于巳年的,其生肖屬蛇,則以蛇為其保護神:不獨不敢傷害鼠或蛇,且将虔誠地崇拜之。
北方人每多祀狐,南方人每多祀蛇,未始不是這種圖騰之遺傳。
或者将初生之孩,寄名于蛇神或其他獸神的,認此孩乃屬于蛇神或獸神,而有血統及親戚的關系,便可以得其神的保護而易于長育。
所以有欲表明這種信仰,題他的名字叫做阿貓阿狗之類。
這樣的思想在中國人民中極其普遍,我們現在也不暇枚舉。
再看古代的偉人,都有他所屬的星宿:說某人屬虎,則其人臨死時必有虎出現;說某人屬龍的,則其人生平必與龍有特别關系。
孔子獲麟,《春秋》絕筆,知死期的将至;漢高斬蛇舉義,老妪痛哭,有“赤帝子誅白帝子”的話;而且史遷記漢高之生,太公見其妻與龍交。
凡此種種,未始非圖騰思想的遺物。
二 庶物崇拜與群神崇拜 世界宗教的起源,總逃不了圖騰的崇拜,庶物的崇拜,而漸進于群神與天神的崇拜,演成為有組織的宗教。
中國也自然不能例外。
不過在中國關于這種材料不很多,而且許多記載古代事迹的書,大多數是不很靠得住的,現在我們姑且從曆代相沿的祭祀中,略考見古代崇拜的情形。
(一)崇拜日月 《禮記·祭義》篇中說:“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後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陽,周人祭日以朝及暗。
”這可見三代都是崇拜日月的,時間在夏正,就是春之始,因為春天生養萬物,其功甚大,所以行郊祭以
三 中華民族對于宗教的态度 中華民族是不是宗教的民族?曆來有兩種不同的論調:第一,說中國是個非宗教國。
以為中國雖号稱有儒、釋、道三教,但都算不得宗教;梁任公嘗說:“儒教之教,乃教育之教,非宗教之教。
”儒家所宗的孔子,本不是宗教的教主,是春秋時一個大教育家。
他生平所揭橥的學說,隻限于現實的人生,并沒有讨論到形而上的本體。
而且他所說的天與道,修正了遺傳的神權思想不少,表示他對于天的懷疑。
至于一般人所稱的道教,創始于漢代的張陵,依托老子之名,其實老子本不是宗教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經》,純粹是一種哲學的發揮。
他的本體觀念,雖然走入到不可思議的境界,但他卻是一個唯物論者。
他所提出的“自然”是屬于機械的,并不承認天地間有什麼有意志的上帝和神明。
張陵戤着老子的招牌,用符箓來愚民,做黃冠逐食的法門。
後來雖有許多派别,總其名曰道教,終究不過是一種法術,算不得純粹的宗教。
佛教是外來的,雖曾占有中國曆史上的長時間,影響于人民生活非常之大,但是近今的大乘學者,卻不承認它是一種宗教。
歐陽竟無曾經說:“佛法非宗教,亦非哲學。
”因為佛教并沒有宗教必具的四種條件:(1)崇仰教主,(2)信從聖經,(3)謹守信條,(4)宗教儀式。
這種高深的理論,普通鈍根人原不會懂得;不過那些崇隆的廟宇,晨鐘暮鼓的僧侶,是不是一種宗教的儀式呢?現在也不必去論它。
但是佛教是外來的,算不得中國固有的宗教。
第二,說中國是個多宗教國。
這派的意見,與上說适成反比例。
以為中華民族對于宗教信仰是極濃厚的,不獨恪守着固有的自然崇拜,尤其宏量地接受外來的宗教。
[7]全體人民,莫不崇信天鬼;而且儒教的孔廟,佛教的庵院,道教的寺觀,幾乎無處不有。
雖數十戶集居的小村落,亦必有一混合式的廟宇,如近今所謂道德社、同善社等等,尤足為多宗教的思想表現。
即普通家庭之中,亦各含多宗教的氣味,一舉一動,莫不帶着宗教的色彩。
所以說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
上面的兩種說頭,在表面看來固然截然不同,但是從實際上觀察,卻可以說是一事的兩面。
譬如言天罷,在前一派人看來,用抽象的理氣心性來估定它,偏重在主觀方面。
在後一派人看來,用具體的鬼神觀念來承認,偏重在客觀方面。
兩派的觀念雖不同,而天之所以為天,卻還是萬古如斯的。
我們從曆史上考察,漢以前本沒有具體的宗教,迨自佛教輸入,道教創立,遂有制度的宗教出現。
但是無論如何,宗教思想卻是人人所同具的先天屬性,原始人類即有不約而同的崇拜,從虞舜“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尚書·舜典》)等記載看來,[8]即可以知道這些都是古代庶物崇拜的遺傳,認為在一切自然現象之中,各有神靈為之主宰,于是有所謂群神,而群神之中又有天帝為之主宰,這是很顯著的宗教根性,是無可諱言的。
現在且看一看中華民族在宗教思想上的特點: 1.中華民族在宗教思想上沒有入主出奴的成見,信仰有絕對的自由,所以沒有宗教上信仰的争端,外來的任何宗教,莫不宏量地容納。
[9] 2.中華民族不很注重宗教上的限制,純憑各個人的自由信仰;所以一個人可以同時信仰幾種不同的宗教,沒有教權集中的流弊。
3.中華民族政教分離得很早,古代政治雖不免含着神權的色彩,但政由天啟的思想,在周代已經打破了。
4.中華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受崇拜儀式所拘束,祭禮的規定,雖不免有徒重形式的流弊,但是儒家設禮,多含着政治和倫理的作用,與祈禱禮拜等宗教儀式不同。
5.中華民族對天的信仰,雖有若幹不同的見解,但是大多數人的心理,莫不承認天為至高無上的精神主宰,為一切倫理道德的根源。
第三節 中華民族宗教的起源 一 圖騰崇拜 圖騰教(Totemism)是由印第安族的語言而來的,并不是一種有組織的宗教,乃是一種野蠻人中自然的迷信。
他們信仰一類物質的東西或動物,是與社會及個人有密切的關系的。
[10]有宗族的圖騰與個人的圖騰的分别。
所謂宗族的圖騰者,即某一種族的人類,認其祖宗是出于某一種圖騰,或即是某一種圖騰的化身。
其圖騰為蛇為熊,或為牛為龜,則其族人必崇拜蛇、熊、牛、龜等物,而奉之為神。
例如希伯來族當摩西出埃及後,其族人在曠野中造作金牛而崇拜之,承認牛就是他們的神。
在野蠻的土人中,如印第安人、非洲人中,至今尚有這種崇拜。
我們中華民族,在古書中雖然找不見多少材料,但是伏羲氏所本以畫八卦的河圖,與夏禹所本以作九疇的洛書,說是出于龍馬靈龜。
而且古書中記那些古帝王的形像,往往有什麼蛇身人首、馬首人身之類,是承認古代帝王是蛇或是馬一類的東西變來的。
即就古帝王的名氏,像堯、舜、禹,都是帶點圖騰的意味。
又中國邊境各省的名稱,像閩、粵、等類,也有同樣意味。
《玄女兵法》說:“黃帝讨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見馬骕《繹史》卷五所引)。
這裡所說的符,也是一種圖騰的記号。
後世以符為驅鬼而懸貼佩挂,都是這種圖騰的遺傳,好像中國人都以八卦為避禍的記号一樣,有畫八卦圖于門上,有佩帶《易經》于小孩身上,把八卦看作一種神靈,可以保護宗族及個人。
這種普遍的思想,不能不說是古代圖騰的遺物。
講到個人的圖騰,我們一讀江紹原所著的《須發爪》,不獨看見中華民族的許多迷信,更是可以懂得這種宗教思想近于古代的圖騰崇拜。
好像個人的生肖:譬如生于子年的,其生肖屬鼠,則以鼠為其保護神;生于巳年的,其生肖屬蛇,則以蛇為其保護神:不獨不敢傷害鼠或蛇,且将虔誠地崇拜之。
北方人每多祀狐,南方人每多祀蛇,未始不是這種圖騰之遺傳。
或者将初生之孩,寄名于蛇神或其他獸神的,認此孩乃屬于蛇神或獸神,而有血統及親戚的關系,便可以得其神的保護而易于長育。
所以有欲表明這種信仰,題他的名字叫做阿貓阿狗之類。
這樣的思想在中國人民中極其普遍,我們現在也不暇枚舉。
再看古代的偉人,都有他所屬的星宿:說某人屬虎,則其人臨死時必有虎出現;說某人屬龍的,則其人生平必與龍有特别關系。
孔子獲麟,《春秋》絕筆,知死期的将至;漢高斬蛇舉義,老妪痛哭,有“赤帝子誅白帝子”的話;而且史遷記漢高之生,太公見其妻與龍交。
凡此種種,未始非圖騰思想的遺物。
二 庶物崇拜與群神崇拜 世界宗教的起源,總逃不了圖騰的崇拜,庶物的崇拜,而漸進于群神與天神的崇拜,演成為有組織的宗教。
中國也自然不能例外。
不過在中國關于這種材料不很多,而且許多記載古代事迹的書,大多數是不很靠得住的,現在我們姑且從曆代相沿的祭祀中,略考見古代崇拜的情形。
(一)崇拜日月 《禮記·祭義》篇中說:“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後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陽,周人祭日以朝及暗。
”這可見三代都是崇拜日月的,時間在夏正,就是春之始,因為春天生養萬物,其功甚大,所以行郊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