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教育政策的财政含義

關燈


    合計數經過重新計算。

     總數間的差異是因為原有數據中其他錯誤所緻,這些錯要更多時間才能查明。

     這個概算當初是由教育部任命的教育計劃建設委員會制作的,此前曾在第二次全國教育會議上通過。

    參見《第二次全國教育會議紀要》,第二部分,第20頁。

     表58顯示,預計中央政府在未來20年要投入2,427,991,000元,省級政府要投入630,800,000元,縣和市級政府要投入2,590,568,000元,即三級分别占43%、11%和46%。

     概算中的不足之處及其财政含義 毫無疑問,在做概算(estimates)的人心目中,概算隻是顯示财政需求的規模而已。

    考慮到中國不同地區的不同狀況,以及快速發展的社會和經濟變化,要把這些估算作為最終數據是不合适的。

    必須讓每個省或地方對有關單位的經費做一個調查,彙集其他基本事實數據,然後做出自己的概算。

    把各個省的概算彙總的總和,就遠遠要比目前的概算精确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概算時,有些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被忽視了,它們是: 1.人口的增加。

    中國人口每千人的年增長率,不同專家的估計不同,有以下數種:即6.6、7.8、10、11.3和14.3注185不等。

    如果把40,000,000适齡兒童作為基數,按每千人每年增加10人計算,20年後适齡兒童的人數将累計增加到48,324,357人。

    其中增加的8,000,000适齡兒童,将至少需要65,000,000元的投入。

    不考慮下面說的一些因素,單這個數字就大約是1929—1930年度教育同樣多數量兒童的費用了。

     2.銀元币值的變化。

    美國學者恩格爾哈特說:“一個不容忽視而且在某些方面而言最緊要的基本要素,是美元的購買力。

    這是預測教育經費時切不可忽略的事實。

    ”注186 從表16中可以看出,1929年一個銀元已貶值到大約隻相當于1913年的0.62元了。

    注187這就是16年間貨币貶值的程度。

    在未來20年裡,随着工商業不可避免的增長,物價會上漲,銀元将會相應貶值。

    這就意味着教育擴大方案的經費要比目前的概算多得多。

     3.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區,生均教育經費的變化。

    注188這一因素和前面的因素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這個方案中使用的基數是1924年25個省和特别市的初小生人均教育經費的平均數5.02元。

    注189其具體數字從1.38到7.16元變化不等。

    考慮到1930年經費的增長,義務教育費用的估算值是7元。

    這個數字過低,因為1929—1930年度實際全國初小生均教育經費已是8.15元了,這一數字還會增加;在未來20年,因為貨币貶值,現行和建議中的課程費用增加,這個數字可能會翻倍。

    衆所周知,目前教師工資一般都很低,孩子們的校舍也很破舊。

     4.免交學費的規定。

    如果免費義務教育的原則得到實施,那麼就必須提供相當于免交學費的經費。

    過去的生均教育經費是把學費算在裡面的,因此這次概算總數已經考慮了免收學費的問題。

    但是第二次全國教育會議卻允許作為例外,可以在一些富裕地區征收學費。

    注190這個例外是違反民主基本原則的。

     5.執勤管理、督促輔導和在職教師培訓的費用。

    如此巨大的一個方案必然要有一大批督導幹部和行政管理人員。

    而且,還要增加經費以舉辦暑期學校和專門訓練班,培訓在職教師。

    這些服務項目都沒有明确地列入概算中。

     6.中等教育概算沒有考慮到技術單位成本。

    注1911929—1930年度職業高中生均教育經費是155.16元,高中生均是110.89元,初中生均是77.50元。

    這些費用的巨大的差别,概算沒有考慮到。

    比如,在概算數字中,初中的支出和基建費用的标準,跟職業學校是一樣的,因此使這個概算的總額大大低于實際需要。

     7.一些花費較多的服務項目在概算中沒有得到考慮。

    這個概算完全沒有考慮交通運輸問題。

    對衛生健康服務,教育、科學教學設備和建設更好的學校圖書館等,須做更為充實的規定。

     8.社會教育的費用。

    社會教育的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