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現行教育方案的财政支持現狀(續)
關燈
小
中
大
嚴峻。
目前全國耕地面積為1,248,781,000畝,僅占國土總面積的10.3%。
注161人均耕地面積僅為3.65畝,而美國是19.3畝。
注162很明顯,由于土地短缺,即使允許土地分配向學校傾斜,中國在為學校劃撥土地上,也不可能與美國相比。
然而,根據農商部的第九号報告注163,1918年中國有848,935,748畝的荒地。
而1929年8月至1930年10月間,僅僅21個省的567個縣報告的荒地數字,就增長到了1,177,340,261畝。
注164如果全國1,770個縣的數據都報上來,這個數字可能距離30億畝就不遠了。
能把這些荒地變成生産用地嗎?或者能把其中至少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批給學校嗎?這既是經濟學家同時也是教育官員們應該回答的問題。
1922年,政府報告全國有80,411,813畝林地,其中有49,672,221畝為政府所有。
注165因為淪陷的四個省大約有52,000,000畝林地,所以至少有30,000,00畝林地可用。
能将其中的部分土地用于建設林業學校嗎?1930年日本對滿洲地區森林面積的一項詳細研究表明:其總面積有361,680,000畝,大約是中國報告數字的七倍。
注166因此,看起來似乎日後一定會出現更加準确的報告,揭示出目前中國擁有比過去報告更多的林地這樣一個事實。
中國是有力量把其中一部分撥給學校的,并且現在已經有江蘇省這樣的先例。
能否推動政府為生産教育做這樣的劃撥,以應今日中國的當務之急呢,這就肯定要挑戰中國莫裡爾注167們的才華了。
關于将廟産用于教育的可能性的問題,将在下文探讨。
學費 在美國,1930年學生的學費占公立和私立教育總合計收入的6.25%。
注168在中國,1909年學生的學費占教育總收入的10.01%(參見表43)。
表48顯示了舒新城先生估算中國中心小學生交納的學費比例的情況。
表481922—1923年度、1925—1926年度中國學生交納之學費表 續表 資料來源:參見《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紀要》,第195—196頁。
注:1.學費比率根據實際報告、個人調查和教育法規。
2.1925—1926年度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注冊生人數不包括私立學校注冊生。
筆者關于1922—1923年度教育支出總額的數字為59,424,541元。
舒先生提出的取消學費作為學校的一項收入的提議,已獲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通過。
注169江蘇省今年已率先取消中等教育的學費。
在中國的新教育方案的财政計劃中,理應去掉學費這項收入,而代之以舒先生所建議的新資金來源,來彌補因取消學費而帶來的損失。
在一個民主國家裡提出這項建議,理由是明明白白的。
中央和各省政府教育收入的稅收來源 中央政府 在1933—1934年度中央政府收入中,關稅占42.8%,鹽稅占17.7%,卷煙稅、面粉稅、火柴稅、棉紗稅和水泥稅合起來的統一貨物稅占11.7%,煙稅、酒稅和印花稅占4.4%,雜項收入占3%,行政費及公共财産和公營企業的收入占2%,對銀行、證券交易所和礦山所征的稅僅占0.5%,還有17.9%的赤字通常靠借債填補。
因此,除去赤字,93%的教育預算收入依靠間接稅,隻有不到1%靠直接稅(見圖4)。
注170而在美國,聯邦、各州和地方政府1930年合計收入的各項來源如下注171: 一般财産稅48.3% 所得稅25.8% 遺産和房地産稅2.5% 直接稅合計76.6% 酒稅和煙稅4.5% 關稅5.4% 機動車稅等8.0% 間接稅合計17.9% 其他稅收5.5%5.5% 合計100.0%100.0% 顯而易見,在美國,直接稅占到了各級政府合計收入的四分之三。
中國常常批評美國經濟體制不公平,然而美國的稅收體制在按照支付能力收稅方面要比中國優越得多。
圖4中央和湖北省政府教育收入的各項來源的比重對照圖 數據來源: 1.中央政府預算請參見《中國1933年的公共财政》,《中國經濟》(月刊),第2卷第1期,第4頁。
2.湖北省預算請參見湖北省财政廳:《财政報告》,1933年。
一般财産稅48.3% 1931—1932年度,85.9%的中央教育預算來自撥款或者稅收。
注172這意味着在中央政府在教育上的支出幾乎全部出自貧苦百姓的口袋。
1924年8月23日,馬寅初博士在武昌高等師範學校發表的題為“經濟與教育之關系”的演講中,就指出了這一事實。
他說道: 由此知錢均在富人手中。
若國外均系富人拿錢給窮人(上學),獨中國為窮人将錢給富人(上學)。
注173 要改變這種狀況,不僅僅是教育者的任務。
1928年,全國财政會議提出要征收所得稅、遺産稅、公司稅等。
1933年6月,教育部長提出要用遺産稅來支持中央教育的财政獨立。
什麼時候這些提議才能付諸實施呢? 省級政府 省級教育收入的來源有兩類:(a)省級稅收和非稅收收入。
這些來源足夠使省政府從其總基金中撥出可觀的教育撥款。
(b)省、國兩級合用的稅收。
其收益全部或者部分能在省政府的支配範圍下明确指定或分配給公共教育。
時間不允許筆者去計算每個省和所有省的每一種收入或稅收的數量和比例,從而精确确定何者對教育的間接貢獻最大。
茲根據可資利用的一些實際數據和預算,筆者在表49中試
目前全國耕地面積為1,248,781,000畝,僅占國土總面積的10.3%。
注161人均耕地面積僅為3.65畝,而美國是19.3畝。
注162很明顯,由于土地短缺,即使允許土地分配向學校傾斜,中國在為學校劃撥土地上,也不可能與美國相比。
然而,根據農商部的第九号報告注163,1918年中國有848,935,748畝的荒地。
而1929年8月至1930年10月間,僅僅21個省的567個縣報告的荒地數字,就增長到了1,177,340,261畝。
注164如果全國1,770個縣的數據都報上來,這個數字可能距離30億畝就不遠了。
能把這些荒地變成生産用地嗎?或者能把其中至少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批給學校嗎?這既是經濟學家同時也是教育官員們應該回答的問題。
1922年,政府報告全國有80,411,813畝林地,其中有49,672,221畝為政府所有。
注165因為淪陷的四個省大約有52,000,000畝林地,所以至少有30,000,00畝林地可用。
能将其中的部分土地用于建設林業學校嗎?1930年日本對滿洲地區森林面積的一項詳細研究表明:其總面積有361,680,000畝,大約是中國報告數字的七倍。
注166因此,看起來似乎日後一定會出現更加準确的報告,揭示出目前中國擁有比過去報告更多的林地這樣一個事實。
中國是有力量把其中一部分撥給學校的,并且現在已經有江蘇省這樣的先例。
能否推動政府為生産教育做這樣的劃撥,以應今日中國的當務之急呢,這就肯定要挑戰中國莫裡爾注167們的才華了。
關于将廟産用于教育的可能性的問題,将在下文探讨。
學費 在美國,1930年學生的學費占公立和私立教育總合計收入的6.25%。
注168在中國,1909年學生的學費占教育總收入的10.01%(參見表43)。
表48顯示了舒新城先生估算中國中心小學生交納的學費比例的情況。
表481922—1923年度、1925—1926年度中國學生交納之學費表 續表 資料來源:參見《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紀要》,第195—196頁。
注:1.學費比率根據實際報告、個人調查和教育法規。
2.1925—1926年度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注冊生人數不包括私立學校注冊生。
筆者關于1922—1923年度教育支出總額的數字為59,424,541元。
舒先生提出的取消學費作為學校的一項收入的提議,已獲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通過。
注169江蘇省今年已率先取消中等教育的學費。
在中國的新教育方案的财政計劃中,理應去掉學費這項收入,而代之以舒先生所建議的新資金來源,來彌補因取消學費而帶來的損失。
在一個民主國家裡提出這項建議,理由是明明白白的。
中央和各省政府教育收入的稅收來源 中央政府 在1933—1934年度中央政府收入中,關稅占42.8%,鹽稅占17.7%,卷煙稅、面粉稅、火柴稅、棉紗稅和水泥稅合起來的統一貨物稅占11.7%,煙稅、酒稅和印花稅占4.4%,雜項收入占3%,行政費及公共财産和公營企業的收入占2%,對銀行、證券交易所和礦山所征的稅僅占0.5%,還有17.9%的赤字通常靠借債填補。
因此,除去赤字,93%的教育預算收入依靠間接稅,隻有不到1%靠直接稅(見圖4)。
注170而在美國,聯邦、各州和地方政府1930年合計收入的各項來源如下注171: 一般财産稅48.3% 所得稅25.8% 遺産和房地産稅2.5% 直接稅合計76.6% 酒稅和煙稅4.5% 關稅5.4% 機動車稅等8.0% 間接稅合計17.9% 其他稅收5.5%5.5% 合計100.0%100.0% 顯而易見,在美國,直接稅占到了各級政府合計收入的四分之三。
中國常常批評美國經濟體制不公平,然而美國的稅收體制在按照支付能力收稅方面要比中國優越得多。
圖4中央和湖北省政府教育收入的各項來源的比重對照圖 數據來源: 1.中央政府預算請參見《中國1933年的公共财政》,《中國經濟》(月刊),第2卷第1期,第4頁。
2.湖北省預算請參見湖北省财政廳:《财政報告》,1933年。
一般财産稅48.3% 1931—1932年度,85.9%的中央教育預算來自撥款或者稅收。
注172這意味着在中央政府在教育上的支出幾乎全部出自貧苦百姓的口袋。
1924年8月23日,馬寅初博士在武昌高等師範學校發表的題為“經濟與教育之關系”的演講中,就指出了這一事實。
他說道: 由此知錢均在富人手中。
若國外均系富人拿錢給窮人(上學),獨中國為窮人将錢給富人(上學)。
注173 要改變這種狀況,不僅僅是教育者的任務。
1928年,全國财政會議提出要征收所得稅、遺産稅、公司稅等。
1933年6月,教育部長提出要用遺産稅來支持中央教育的财政獨立。
什麼時候這些提議才能付諸實施呢? 省級政府 省級教育收入的來源有兩類:(a)省級稅收和非稅收收入。
這些來源足夠使省政府從其總基金中撥出可觀的教育撥款。
(b)省、國兩級合用的稅收。
其收益全部或者部分能在省政府的支配範圍下明确指定或分配給公共教育。
時間不允許筆者去計算每個省和所有省的每一種收入或稅收的數量和比例,從而精确确定何者對教育的間接貢獻最大。
茲根據可資利用的一些實際數據和預算,筆者在表49中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