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經費與政府其他經費的比較
關燈
小
中
大
教育經費與政府預算
在中國,能查到的實際收支數據很少。
現在可資利用的支出預算金額,往往大于實際支出的金額。
而且,有些教育部門之外的政府部門,常常自辦學校和培訓班,由于數據不足,他們的這部分支出很難抽引出來計算。
因此,政府所有部門的教育總經費,目前無法确定。
本書隻好滿足于把各級教育部門名下的教育經費與政府的總預算進行比較。
盡管這些預算不能代表确切的實況,但它們至少能顯示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中央政府 表32中顯示,從1911年以來,無論是預算還是實際支出,教育經費都沒有超出中央政府總支出的3.27%,這是1923—1924年度曾達到過的百分比。
我們試以1931—1932年度為例,來說明預算和實際支出的差距:該年度的教育預算(educationalbudget)是21,027,268元,占中央政府總預算的2.36%,而實際支出僅為11,640,677元,隻占中央政府總支出的1.48%。
在此期間,中央政府教育支出從1911年起波動增加,1915—1916年度是1,595,814元,1933—1934年度增至23,294,556元,後者占當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支出的2.81%。
表321911—1934年間中央政府 教育支出與軍事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對照表 續表 數據的資料來源: A.《第一次中國年鑒》(中文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年。
B.H.G.W.Woodhead,TheChinaYearBook,上海,北華捷報公司,1928年。
C.H.G.W.Woodhead,TheChinaYearBook,1921—1922. D.H.G.W.Woodhead,TheChinaYearBook,1923. E.H.G.W.Woodhead,TheChinaYearBook,1925. F.H.G.W.Woodhead,TheChinaYearBook,1926. G.D.K.Lieu(劉大均),China’sIndustriesandFinances,Shanghai:ChineseGovernmentBureauofEconomicInformation,1927. H.賈士毅:《民國财政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17年。
I.财政部:《1928年7月—1929年6月财政年度報告》,1930年。
J.财政部:《第18财政年度報告(1929年7月—1930年6月)》,1931年。
K.财政部:《第19和20财政年度報告(1930年7月—1932年6月)》,1932年。
L.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20年度國家普通歲入歲出總預算》,1932年4月28日公布。
M.财政部:《全國财政會議彙編》,1928年。
N.《銀行周報》,第17卷第46期,1933年11月8日,上海:銀行周報社。
O.《銀行周報》,第17卷第25期,1933年7月4日。
(24)中央政治委員會官方公告,《申報》,1934年7月20日,第3頁。
數據在資料中的頁次: (1)A:418—120(10)A:476—478(19)K:2—3 (2)A:422(11)C:234(20)L:381 (3)A:443—444(12)D:704—710(21)N:國内新聞欄,1 (4)B:541—542(13)E:712—713a(22)O:國内新聞欄,1—4 (5)H:61—66(14)G:100—103(23)O:國内新聞欄,4—5 (6)B:541—542(15)F:544—550 (7)B:541—542(16)M:第4部分,3—5 (8)A:472(17)I:1—2 (9)A:473(18)J:1—3 附言:1.所有百分比都重新計算過。
在報告出現矛盾或差異時,優先采用那些被認為是直接從官方記錄中獲取的數據。
2.教育部的報告中沒有列出1929—1932年間的教育支出數據,該項數據包含在行政院及其附屬機構支出項目的合計中。
本表引用的數據是教育部1933年11月通過通信方式提供的。
3.1923—1924年度的支出預算,是通過将月預算乘以12得到的。
4.以上引述的參考資料,可能包羅迄今為止在中國能找到的、與中央政府财政預算和實際支出報表和報告有關的全部現有資料。
括弧中的數據不包括補助金,教育補助金包括在撥給各省的
現在可資利用的支出預算金額,往往大于實際支出的金額。
而且,有些教育部門之外的政府部門,常常自辦學校和培訓班,由于數據不足,他們的這部分支出很難抽引出來計算。
因此,政府所有部門的教育總經費,目前無法确定。
本書隻好滿足于把各級教育部門名下的教育經費與政府的總預算進行比較。
盡管這些預算不能代表确切的實況,但它們至少能顯示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中央政府 表32中顯示,從1911年以來,無論是預算還是實際支出,教育經費都沒有超出中央政府總支出的3.27%,這是1923—1924年度曾達到過的百分比。
我們試以1931—1932年度為例,來說明預算和實際支出的差距:該年度的教育預算(educationalbudget)是21,027,268元,占中央政府總預算的2.36%,而實際支出僅為11,640,677元,隻占中央政府總支出的1.48%。
在此期間,中央政府教育支出從1911年起波動增加,1915—1916年度是1,595,814元,1933—1934年度增至23,294,556元,後者占當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支出的2.81%。
表321911—1934年間中央政府 教育支出與軍事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對照表 續表 數據的資料來源: A.《第一次中國年鑒》(中文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年。
B.H.G.W.Woodhead,TheChinaYearBook,上海,北華捷報公司,1928年。
C.H.G.W.Woodhead,TheChinaYearBook,1921—1922. D.H.G.W.Woodhead,TheChinaYearBook,1923. E.H.G.W.Woodhead,TheChinaYearBook,1925. F.H.G.W.Woodhead,TheChinaYearBook,1926. G.D.K.Lieu(劉大均),China’sIndustriesandFinances,Shanghai:ChineseGovernmentBureauofEconomicInformation,1927. H.賈士毅:《民國财政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17年。
I.财政部:《1928年7月—1929年6月财政年度報告》,1930年。
J.财政部:《第18财政年度報告(1929年7月—1930年6月)》,1931年。
K.财政部:《第19和20财政年度報告(1930年7月—1932年6月)》,1932年。
L.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20年度國家普通歲入歲出總預算》,1932年4月28日公布。
M.财政部:《全國财政會議彙編》,1928年。
N.《銀行周報》,第17卷第46期,1933年11月8日,上海:銀行周報社。
O.《銀行周報》,第17卷第25期,1933年7月4日。
(24)中央政治委員會官方公告,《申報》,1934年7月20日,第3頁。
數據在資料中的頁次: (1)A:418—120(10)A:476—478(19)K:2—3 (2)A:422(11)C:234(20)L:381 (3)A:443—444(12)D:704—710(21)N:國内新聞欄,1 (4)B:541—542(13)E:712—713a(22)O:國内新聞欄,1—4 (5)H:61—66(14)G:100—103(23)O:國内新聞欄,4—5 (6)B:541—542(15)F:544—550 (7)B:541—542(16)M:第4部分,3—5 (8)A:472(17)I:1—2 (9)A:473(18)J:1—3 附言:1.所有百分比都重新計算過。
在報告出現矛盾或差異時,優先采用那些被認為是直接從官方記錄中獲取的數據。
2.教育部的報告中沒有列出1929—1932年間的教育支出數據,該項數據包含在行政院及其附屬機構支出項目的合計中。
本表引用的數據是教育部1933年11月通過通信方式提供的。
3.1923—1924年度的支出預算,是通過将月預算乘以12得到的。
4.以上引述的參考資料,可能包羅迄今為止在中國能找到的、與中央政府财政預算和實際支出報表和報告有關的全部現有資料。
括弧中的數據不包括補助金,教育補助金包括在撥給各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