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最近之文化

關燈
[2] 又進而以儒家之根本精神,為解決今世人生問題之要義。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啟超):“吾侪确信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在有其精神生活;但吾侪又确信人類精神生活,不能離卻物質生活而獨自存在。

    吾侪又确信人類之物質生活,應以不妨害精神生活之發展為限度,太豐妨焉,太觳妨焉,應使人人皆為不豐不觳的平均享用,以助成精神生活之自由而向上。

    吾侪認儒家解答本問題,正以此為根本精神,于人生最為合理。

    ”“吾侪今所欲讨論者,在現代科學昌明的物質狀态之下,如何而能應用儒家之均安主義,使人人能在當時此地之環境中,得不豐不觳的物質生活實現而普及。

    換言之,則如何而能使吾中國人免蹈近百餘年來歐美生計組織之覆轍,不至以物質生活問題之糾紛,妨害精神生活之向上。

    此吾侪對于本國乃至對于全人類之一大責任也。

    ” 其思想之沖突而相成,實一最奇幻之事也。

     文化非一端可罄,學術亦非一事可概。

    近人提倡孔、老哲學者,既由舊理想一變而為新理想,而研究考據之學者,又因交通之關系、物質之發展,亦陰受其賜,而有與世界各國學者共同研究之風。

    如殷虛之古甲骨,如漢、晉之木簡,如敦煌石室之古寫本,既自清季發見,而中外學者聞聲相應,研尋考索所得,于古史事大有發明。

    故論者謂今日專門舊學之進步,實與群衆普通舊學之退步為正比例,是亦一奇幻之事也。

     《最近二十年間中國舊學之進步》[3](抗父氏):“(一)殷商文字。

    光緒戊戌、己亥間,河南安陽縣西北洹水崖岸為水所齧,土人得龜甲牛骨,上有古文字。

    估客攜至京,為福山王懿榮所得。

    庚子秋,王殉難,所藏悉歸丹徒劉鐵雲鹗。

    而洹水之虛,土人于農隙掘地,歲皆有得,亦歸劉氏。

    光、宣間所出,則大半歸于上虞羅叔言振玉。

    王氏所藏凡千餘片,劉氏藏三千餘片,羅氏藏二三萬片。

    其餘散在諸家者,當以萬計。

    而駐彰德之某國牧師[4],所藏亦近萬片。

    其拓墨影印成書者,有劉氏之《鐵雲藏龜》十冊,羅氏之《殷虛書契》前編八卷後編二卷、《殷虛書契菁華》一卷、《鐵雲藏龜之餘》一卷。

    後英人哈同複得劉氏所藏之一部八百片,印行《戬壽堂所藏殷虛文字》一卷。

    甲骨所刻,皆殷王室所蔔祭祀伐征行幸田獵之事,其文字較比彜器尤古,且所裨益于文字學者尤大。

    (二)漢晉木簡。

    實英印度政府官吏匈牙利人斯坦因博士(A.Stein)之所發掘。

    博士于光緒壬寅、癸卯間,曾遊我國新疆天山南路,于和阗之南發掘古寺廢址,得唐以前遺物甚夥。

    複于尼雅河之下流,獲魏、晉間人所書木簡四十枚。

    博士所著《于阗之故迹》(AncientKhotan)中,曾揭其影本,法國沙畹教授(Ed.Chavannes)為之箋釋。

    又于丁未、戊申間,複遊新疆全土及甘肅西部,于敦煌西北長城遺址,發掘兩漢人所書木簡,約近千枚。

    複于尼雅河下流故址,得後漢人所書木簡十餘枚。

    于羅布淖爾東北海頭故城,得魏、晉間木簡百餘枚,皆當時公牍文字及屯戍簿籍。

    其後日本大谷伯爵光瑞前後所派遣之西域探險隊,僅于吐魯番近側,得魏、晉間木簡三四枚而已。

    斯氏戊申年所得之木簡,沙畹教授複為之考釋,影印成書。

    羅君複與海甯王靜安氏國維重加考訂,于甲寅之春,印以行世,為《流沙墜簡》三卷、《考釋》三卷、《補遺》一卷、《附錄》二卷。

    (三)敦煌千佛洞石室所藏古寫書。

    石室之開,蓋在光緒己亥、庚子之際,然至光緒季年尚未大顯。

    至戊申歲,斯坦因博士與法國伯希和(P.Pelliot)先後至此,得六朝及隋、唐人所寫卷子本書各數千卷,及古梵文、古波斯文及突厥、回鹘諸古國文字無算,始為我國人所知。

    其留在石室者,尚近萬卷。

    後取歸學部所立之京師圖書館。

    前後複經盜竊,散歸私家者,亦數千卷。

    其中佛典居百之九,其四部書為我國宋以後所久佚者:經部則有未經天寶改字之古文《尚書孔氏傳》及陸氏《尚書釋文》、麋信《春秋穀梁傳解釋》、鄭氏《論語注》、陸法言《切韻》;史部則有孔衍《春秋後語》,唐時西州、沙州諸圖經,《慧超往五天竺國傳》;子部則有《老子化胡經》《摩尼教經》《景教經》;集部則有《玄謠集》《雜曲子》及唐人通俗詩、小說各若幹種而已。

    逸四部書之不重要者及大藏經論,尚不在此數,皆宋、元以後所未見也。

    羅氏就伯氏所寄之影本,寫為《敦煌石室遺書》,排印行世。

    越一年,複印行其影本,為《石室秘寶》十五種。

    又十一年,癸醜,複刊行《鳴沙石室逸書》十八種。

    又五年戊午,刊行《鳴沙石室古籍叢殘》三十種及《鳴沙石室佚書續編》四種。

    又四年,辛酉,伯氏複以陸法言《切韻》三種影本寄羅君,石印以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