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最近之文化
關燈
小
中
大
又自民國初年農商部設立地質調查所,集中外地質學者,調查吾國之地史。
而吾國未有史籍以前之器物,古始以來地層構造變化之狀,亦漸可說明其系統,而治斯學者,且出所得與萬國地質學者聚會而讨論焉。
是亦前此講學者之所未見,而實有所不迨者也。
自清嘉慶中,英人瑪禮遜來華傳教,為耶稣教[5]傳入中國之嚆矢。
《歐美人于中國之文化事業》(日本山口升):“對于支那人最初宣傳新教之教義者,有英國浸禮教會之瑪爾斯門(JoshuaMarshman)氏。
其人生于澳門,為一美人之助手,嘗費十六年之功,以漢文譯《新約聖經》。
然通常之說,則以1807年9月1日到廣東之倫敦會之瑪禮遜(RobertMorrisson)氏(1782—1834),為對支那宣傳新教之嚆矢。
” 至道光中,五口通商,教士之來華者漸多,設立醫院及學校,從事布教事業,其勢漸轶于舊日天主教士之上。
《歐美人于中國之文化事業》:“1843年,開第一回宣教師大會于香港,出席宣教師之數,僅15人。
經二十年,至1865年,組織支那内地會,益進而宣傳于内地。
其時宣教師之數,達112名,教會正會員[6]至3132名。
1890年,開第三回宣教師大會于上海,其時宣教師之數,達1296名,教會正會員共37287名。
” 庚子義和團起,教會之進行雖似少挫,然辛醜議和之後,國人懲于前事,無敢非議耶教,甚且以入教求學,得受歐、美之文化為榮。
而教會之勢,乃炎炎日上。
《歐美人于中國之文化事業》:“團匪事變,聯軍占領北京,兩宮蒙塵。
處排外官吏以嚴罰,償以巨額之賠款,使支那人感覺吸收泰西新文化之必要,大促識者之覺醒。
從來向低級之支那人試行布教之宣教師,于茲一變方針,乃為滿足此等支那人之希望,爰以各教會之合同及各科學會之力,着手于支那之高等教育。
1907年,于上海開新教百年紀念。
據其報告,1905年,宣教師有3445人,教會正會員有178254人。
” 民國成立以來,教會之學者,漸進而居于政治教育之要地,其勢益盛。
據1918年之調查,其進步之速率及事業之廣被,至可驚詫。
《歐美人于中國之文化事業》:“1918年之新教大勢如下:(一)布教關系。
計外國宣教師5961人,華人宣教師23345人。
外人駐在地944處,教會正會員312970人,信徒654658人。
日曜學校4301所,日曜學生210397人,華人捐款846787元。
(二)學校關系。
計大學校18所,大學學生772人;中學校228所,中學學生11892人;初等小學校5329所,初等小學生138943人;高等小學校573所,高等小學生20832人。
師範學校119所,師範學生3125人;神學校30所,神學生610人;實業學校32所,實業學生1375人;幼稚園755所,幼稚園生3497人;孤兒院38所,孤兒院生1158人。
外國男教師405人,外國女教師592人;中國男教師7635人,中國女教師2998人。
(三)醫療關系。
計外國男醫士270人,外國女醫士81人,外國看護婦162人,病院320所,注冊診病者3285067人。
醫學校21所,醫學生男389人,女63人,華人捐款860286元。
” 民國十一年,各地學生有非宗教同盟之舉。
《東方雜志·時事日志》:“民國十一年三月十六日,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定于本年四月一日在北京清華學校開第一次大會,同時上海方面,發生非宗教學生同盟大運動,發表宣言,通電全國學生。
” 而論者謂信仰基督教,視信仰近日各地新興之社院等,猶為彼善于此。
《評非宗教同盟》(梁啟超):“現在彌漫中國的下等宗教,什麼同善社、悟善社、五教道院等,其實狠猖獗。
其勢力大于基督教不知幾十倍,其毒害是經過各個家庭,侵蝕到全國兒童的神聖情感。
我們全國多數人在此等信仰狀态之下,實在沒有顔面和基督教徒争是非。
” 蓋國事不甯,社會紊亂,國外之宗教,既挾其國力與其文化,乘我之隙而得我之民心。
而迷信中國舊日之神教者,亦竊其法,欲假宗教之力,以弭人心之不安,是皆時勢之所造成也。
*** [1] 《東方雜志》第十二卷第十号。
[2] 《東方雜志》第十八卷第一号。
[3] 《東方雜志》第十九卷第三号。
[4] 本志編者按:即英人明義士(J.M.Menzies)君。
[5] 即新教。
[6] 受洗禮者。
而吾國未有史籍以前之器物,古始以來地層構造變化之狀,亦漸可說明其系統,而治斯學者,且出所得與萬國地質學者聚會而讨論焉。
是亦前此講學者之所未見,而實有所不迨者也。
自清嘉慶中,英人瑪禮遜來華傳教,為耶稣教[5]傳入中國之嚆矢。
《歐美人于中國之文化事業》(日本山口升):“對于支那人最初宣傳新教之教義者,有英國浸禮教會之瑪爾斯門(JoshuaMarshman)氏。
其人生于澳門,為一美人之助手,嘗費十六年之功,以漢文譯《新約聖經》。
然通常之說,則以1807年9月1日到廣東之倫敦會之瑪禮遜(RobertMorrisson)氏(1782—1834),為對支那宣傳新教之嚆矢。
” 至道光中,五口通商,教士之來華者漸多,設立醫院及學校,從事布教事業,其勢漸轶于舊日天主教士之上。
《歐美人于中國之文化事業》:“1843年,開第一回宣教師大會于香港,出席宣教師之數,僅15人。
經二十年,至1865年,組織支那内地會,益進而宣傳于内地。
其時宣教師之數,達112名,教會正會員[6]至3132名。
1890年,開第三回宣教師大會于上海,其時宣教師之數,達1296名,教會正會員共37287名。
” 庚子義和團起,教會之進行雖似少挫,然辛醜議和之後,國人懲于前事,無敢非議耶教,甚且以入教求學,得受歐、美之文化為榮。
而教會之勢,乃炎炎日上。
《歐美人于中國之文化事業》:“團匪事變,聯軍占領北京,兩宮蒙塵。
處排外官吏以嚴罰,償以巨額之賠款,使支那人感覺吸收泰西新文化之必要,大促識者之覺醒。
從來向低級之支那人試行布教之宣教師,于茲一變方針,乃為滿足此等支那人之希望,爰以各教會之合同及各科學會之力,着手于支那之高等教育。
1907年,于上海開新教百年紀念。
據其報告,1905年,宣教師有3445人,教會正會員有178254人。
” 民國成立以來,教會之學者,漸進而居于政治教育之要地,其勢益盛。
據1918年之調查,其進步之速率及事業之廣被,至可驚詫。
《歐美人于中國之文化事業》:“1918年之新教大勢如下:(一)布教關系。
計外國宣教師5961人,華人宣教師23345人。
外人駐在地944處,教會正會員312970人,信徒654658人。
日曜學校4301所,日曜學生210397人,華人捐款846787元。
(二)學校關系。
計大學校18所,大學學生772人;中學校228所,中學學生11892人;初等小學校5329所,初等小學生138943人;高等小學校573所,高等小學生20832人。
師範學校119所,師範學生3125人;神學校30所,神學生610人;實業學校32所,實業學生1375人;幼稚園755所,幼稚園生3497人;孤兒院38所,孤兒院生1158人。
外國男教師405人,外國女教師592人;中國男教師7635人,中國女教師2998人。
(三)醫療關系。
計外國男醫士270人,外國女醫士81人,外國看護婦162人,病院320所,注冊診病者3285067人。
醫學校21所,醫學生男389人,女63人,華人捐款860286元。
” 民國十一年,各地學生有非宗教同盟之舉。
《東方雜志·時事日志》:“民國十一年三月十六日,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定于本年四月一日在北京清華學校開第一次大會,同時上海方面,發生非宗教學生同盟大運動,發表宣言,通電全國學生。
” 而論者謂信仰基督教,視信仰近日各地新興之社院等,猶為彼善于此。
《評非宗教同盟》(梁啟超):“現在彌漫中國的下等宗教,什麼同善社、悟善社、五教道院等,其實狠猖獗。
其勢力大于基督教不知幾十倍,其毒害是經過各個家庭,侵蝕到全國兒童的神聖情感。
我們全國多數人在此等信仰狀态之下,實在沒有顔面和基督教徒争是非。
” 蓋國事不甯,社會紊亂,國外之宗教,既挾其國力與其文化,乘我之隙而得我之民心。
而迷信中國舊日之神教者,亦竊其法,欲假宗教之力,以弭人心之不安,是皆時勢之所造成也。
*** [1] 《東方雜志》第十二卷第十号。
[2] 《東方雜志》第十八卷第一号。
[3] 《東方雜志》第十九卷第三号。
[4] 本志編者按:即英人明義士(J.M.Menzies)君。
[5] 即新教。
[6] 受洗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