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經濟之變遷
關燈
小
中
大
債及交通部之債額,尚不在内。
《國債輯要》:“鐵道外資總額,合計30989000鎊。
” 此民國政府所以為世所诟病也。
清季嘗募昭信股票及愛國公債,是為内債之濫觞。
《民國行政統計彙報》:“我國内債,濫觞于前清光緒甲午年昭信股票之發行,定額10000萬兩,年息五厘,二十年還清。
然其時人民鮮知運用公債之利,當道辦理多未得法,以緻購買無人,率歸失敗。
辛亥事起,清政府複發行愛國公債,定額3000萬元,年息六厘,通共收數不滿1200萬元。
” 民國以來,以外債之不能應手,累年發行國内公債,積至民國十一年,凡欠内債四億五千萬有奇。
(民國十一年财政部公布内債數,有抵押品者,約共20840餘萬元;無抵押品者,約24900餘萬元,合計約45740餘萬元。
)論者謂國民之實力即此可觇。
然以人民有限之财,供當局無厭之欲,要亦所謂“取之盡锱铢,用之如泥沙”耳。
《全國銀行公會建議案》:“民國發行内債,計元年公債12000餘萬元,三年公債2400萬元,四年公債2400萬元,五年公債1500餘萬元,七年長短期公債70餘萬元,八年公債1900餘萬元,八厘軍需公債570餘萬元。
整理金融公債,截至最近止,已發行4700餘萬元,共計票面30000萬餘元。
其間市價高低不一,以目下市價計之,約計現洋20000萬元左右,此皆募自民間者……年來變亂相乘,公私交困,而能吸收内債如此之巨,孰謂吾國民無實力乎。
” 經濟之變遷,全視人口與物質之關系。
清代人口,雖無精确之統計,然當道光中已達四百兆之數。
太平軍之後,人口銳減。
同、光以來,生息又複其故。
稽其約數,最近之人口,殆不下四億三千餘萬。
而近人之欲望與需要,遠轶于前數十年,供求不相應,則時時現恐慌之狀。
道德之堕落因之,思想之激烈因之,是亦自然之趨勢也。
近數十年人口約數表 [20][21] 人口增加,而土地初未增拓,則生計自然日形困難。
以民國五年農商部統計表觀之,全國農田園圃凡十五萬萬餘畝,以四百兆人分之,一人不足四畝,即以所列荒田合計,亦不過人得五畝,而常年災歉之地,又占三分之一強,此所以常懸民食不足之問題也。
《民國五年農商部統計表》:“各省田圃面積,1578347925畝。
荒地面積,578867296畝。
災歉田地面積,653475445畝。
” 吾國北方人民多食豆麥雜糧,南方人民則全食米,米價騰貴,則百物之價值随之而長。
各地米價雖不一緻,以上海近年米價騰貴推之,即可得其梗概。
《民食問題》(《東方雜志》第十七卷第十五号):“上海米價,在歐戰以前,每擔約五元。
到去年十二月[22]已經漲到七元二角;今年四五月間,到了八元五角;六月初間,到了十一元;二十日後,居然漲到了十六七元。
” 吾國号稱農業立國,然每年尚須購入食米數百萬擔或數十萬擔。
列食米出入口表如後。
民國元年至八年食米出入口統計表 故遇大荒,或鄰國荒歉,需購吾米之時,則食料不敷分配,而貧民有因以斷炊者矣。
近年世界各國,因經濟之變遷,而緻工人罷工者,所在皆是。
吾國受其影響,以及國内經濟之變遷,亦時有罷工之舉,而勞工問題遂為社會最重要之一事。
雖都會及商埠與内地情形迥殊,不可一概而論,然牽聯鈎貫,各地之工價随時增長,亦如潮流之澎渤。
試就清末漢口工廠之工價與近年廣州勞工之工價相較,即知其增長之趨勢矣: 《漢口》[23]: 武昌織布廠工2000人,工錢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一日一人200文,中等150文,下等100文。
執業之時間,午前自六時至十二時,午後自一時至六時,夜晚七時至十一時……紡紗局職工一千五六百人,工錢分三等:上等400文,中等300文,下等100文以上。
執業之時間,午前六時至十二時,午後一時至六時,目下雖不為夜業,若有夜業時,則給以一日分之工錢……官絲局職工470人,皆系女工,工錢上等180文,中等120文,下等90文。
執業時間,午前自六時半至十一時半,正午自十二時至六時半……第一工場職工453人,男工一日最高15仙,最低7仙;女工最高13仙,最低6仙。
執業時間,每日午前七時至午後六時……漢陽鐵政局職工,男工400餘人,女工1000人以上。
爐子房男工,月薪6元,押闆房6元,脫闆房4元,上藥房6元,軋刀房6元,裝盒房女工每日5仙,抽鬥業5仙,成包房7仙。
《廣州勞工狀況調查表》[24](鄭籌伯): 織布工廠内漂紗及上機用男工,月薪十餘元。
織布則多女工,每織布一丈,得工值5分,每日約得2—3角。
織毛巾者多女工,每織一打,得工值3角,日可獲4—5角。
機器工人月薪可得20—30元。
造木船工人月薪不過7—8元,造汽船者恒至20—30元。
電燈工人,分修路線與廠内司機二種。
廠内司機者,月薪數十元,工作時間分日夜班;每班約八時至十時;修理路線者,月薪僅8—1
《國債輯要》:“鐵道外資總額,合計30989000鎊。
” 此民國政府所以為世所诟病也。
清季嘗募昭信股票及愛國公債,是為内債之濫觞。
《民國行政統計彙報》:“我國内債,濫觞于前清光緒甲午年昭信股票之發行,定額10000萬兩,年息五厘,二十年還清。
然其時人民鮮知運用公債之利,當道辦理多未得法,以緻購買無人,率歸失敗。
辛亥事起,清政府複發行愛國公債,定額3000萬元,年息六厘,通共收數不滿1200萬元。
” 民國以來,以外債之不能應手,累年發行國内公債,積至民國十一年,凡欠内債四億五千萬有奇。
(民國十一年财政部公布内債數,有抵押品者,約共20840餘萬元;無抵押品者,約24900餘萬元,合計約45740餘萬元。
)論者謂國民之實力即此可觇。
然以人民有限之财,供當局無厭之欲,要亦所謂“取之盡锱铢,用之如泥沙”耳。
《全國銀行公會建議案》:“民國發行内債,計元年公債12000餘萬元,三年公債2400萬元,四年公債2400萬元,五年公債1500餘萬元,七年長短期公債70餘萬元,八年公債1900餘萬元,八厘軍需公債570餘萬元。
整理金融公債,截至最近止,已發行4700餘萬元,共計票面30000萬餘元。
其間市價高低不一,以目下市價計之,約計現洋20000萬元左右,此皆募自民間者……年來變亂相乘,公私交困,而能吸收内債如此之巨,孰謂吾國民無實力乎。
” 經濟之變遷,全視人口與物質之關系。
清代人口,雖無精确之統計,然當道光中已達四百兆之數。
太平軍之後,人口銳減。
同、光以來,生息又複其故。
稽其約數,最近之人口,殆不下四億三千餘萬。
而近人之欲望與需要,遠轶于前數十年,供求不相應,則時時現恐慌之狀。
道德之堕落因之,思想之激烈因之,是亦自然之趨勢也。
近數十年人口約數表 [20][21] 人口增加,而土地初未增拓,則生計自然日形困難。
以民國五年農商部統計表觀之,全國農田園圃凡十五萬萬餘畝,以四百兆人分之,一人不足四畝,即以所列荒田合計,亦不過人得五畝,而常年災歉之地,又占三分之一強,此所以常懸民食不足之問題也。
《民國五年農商部統計表》:“各省田圃面積,1578347925畝。
荒地面積,578867296畝。
災歉田地面積,653475445畝。
” 吾國北方人民多食豆麥雜糧,南方人民則全食米,米價騰貴,則百物之價值随之而長。
各地米價雖不一緻,以上海近年米價騰貴推之,即可得其梗概。
《民食問題》(《東方雜志》第十七卷第十五号):“上海米價,在歐戰以前,每擔約五元。
到去年十二月[22]已經漲到七元二角;今年四五月間,到了八元五角;六月初間,到了十一元;二十日後,居然漲到了十六七元。
” 吾國号稱農業立國,然每年尚須購入食米數百萬擔或數十萬擔。
列食米出入口表如後。
民國元年至八年食米出入口統計表 故遇大荒,或鄰國荒歉,需購吾米之時,則食料不敷分配,而貧民有因以斷炊者矣。
近年世界各國,因經濟之變遷,而緻工人罷工者,所在皆是。
吾國受其影響,以及國内經濟之變遷,亦時有罷工之舉,而勞工問題遂為社會最重要之一事。
雖都會及商埠與内地情形迥殊,不可一概而論,然牽聯鈎貫,各地之工價随時增長,亦如潮流之澎渤。
試就清末漢口工廠之工價與近年廣州勞工之工價相較,即知其增長之趨勢矣: 《漢口》[23]: 武昌織布廠工2000人,工錢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一日一人200文,中等150文,下等100文。
執業之時間,午前自六時至十二時,午後自一時至六時,夜晚七時至十一時……紡紗局職工一千五六百人,工錢分三等:上等400文,中等300文,下等100文以上。
執業之時間,午前六時至十二時,午後一時至六時,目下雖不為夜業,若有夜業時,則給以一日分之工錢……官絲局職工470人,皆系女工,工錢上等180文,中等120文,下等90文。
執業時間,午前自六時半至十一時半,正午自十二時至六時半……第一工場職工453人,男工一日最高15仙,最低7仙;女工最高13仙,最低6仙。
執業時間,每日午前七時至午後六時……漢陽鐵政局職工,男工400餘人,女工1000人以上。
爐子房男工,月薪6元,押闆房6元,脫闆房4元,上藥房6元,軋刀房6元,裝盒房女工每日5仙,抽鬥業5仙,成包房7仙。
《廣州勞工狀況調查表》[24](鄭籌伯): 織布工廠内漂紗及上機用男工,月薪十餘元。
織布則多女工,每織布一丈,得工值5分,每日約得2—3角。
織毛巾者多女工,每織一打,得工值3角,日可獲4—5角。
機器工人月薪可得20—30元。
造木船工人月薪不過7—8元,造汽船者恒至20—30元。
電燈工人,分修路線與廠内司機二種。
廠内司機者,月薪數十元,工作時間分日夜班;每班約八時至十時;修理路線者,月薪僅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