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

關燈
滿清之主中國,二百數十年,而種族之界甚嚴。

    漢族隐忍銜恨,雖不能恢複明室,而秘密集會,陰圖颠覆滿清者,所在多有。

     《清稗類鈔》:“三合會之成立,在康熙甲寅。

    相傳其原起之目的,以少林寺僧被官焚殺,志在複仇。

    ”“自乾隆至嘉、道間,台灣、兩廣、江西、南方一帶,三合會至跋扈,而以福建為醞釀之所。

    雖官吏下嚴令痛制之,卒無效。

    ”“世多以洪秀全為三合會首領,呼粵寇曰三合賊,實大謬也。

    秀全僅容納三合會之一部分耳,非自為三合會員也。

    雖其複明逐滿,兩者俱同,蓄發易服,不背三合會主旨,然三合會所為奉為道教、佛教,上帝教所奉為基督教,其根源實大相剌謬。

    ”“哥老會一稱哥弟會,秘密會黨也。

    或謂其成立于乾隆時,同治朝以粵寇平而撤湘軍,其人窮于衣食,多入此會。

    ”“哥老會之宗旨,與三合會無異,亦以複明為言。

    ” 道、鹹以來,外患日棘,滿人之無能力,為漢族所共喻,而歐、美之思想又漸次輸入,于是官僚學者,思以新法扶翼清室。

    而反之者,則以推翻清室、恢複主權為職志。

    孫文等之倡興中會,即由清室之不足恃以禦外侮而起。

     《孫文學說》:“予自乙酉中法戰敗之年,始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

    ”《清稗類鈔》:“興中會之起,在光緒壬辰,倡首者為孫逸仙、陸皓東、楊鴻飛等人。

    ” 庚子之亂,以滿人利用拳民仇外,贻漢族無窮之禍, 《國債輯要》:“庚子賠款,自1901年至1940年,合計一萬四千二百八十六萬三千六百一十一鎊。

    ” 漢人之怨讟益深。

    唐才常欲起事于漢口,不成。

     《清稗類鈔》:“庚子七月,浏陽拔貢唐才常等,謀起事于漢口,結合江湖會黨,設自立軍,散放富有票,議起自立軍,事洩被誅。

    ” 而研求國故之士,如章炳麟、鄒容、劉師培等,時時刺舉宋、明遺老之言論行誼,以鼓吹革命。

    故革命之分子,實合秘密社會之徒,及經生學子能為文章之士兩者而成焉。

     鄒容之《革命軍》,革命之原動力也。

     《孫文學說》:“章太炎、吳稚晖、鄒容等,借《蘇報》以鼓吹革命,為清廷所控。

    太炎、鄒容被拘,囚租界監獄,吳亡命歐洲。

    此案涉及清帝個人,為朝廷與人民聚訟之始,清朝以來所未有也。

    清廷雖訟勝,而章、鄒不過僅得囚禁兩年而已,于是民氣為之大壯。

    鄒容著有《革命軍》一書,為排滿最激之言論,華僑極為歡迎,其開導華僑風氣,為力甚大。

    ” 析其性質,蓋有四因: (一)則根于曆史, 《革命軍》:“自秦以來,狐鳴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誅,魏氏當塗,黠盜奸雄,觊觎神器者,史不絕書。

    于是石勒、成吉思汗等,類以遊牧腥膻之胡兒,亦得乘機竊命,君臨我禹域,臣妾我神種。

    ”“吾讀《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書未盡,吾幾不知流涕之自出也。

    吾為言以告我同胞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是又豈當日賊滿人殘戮漢人一州、一縣之代表哉!夫二書之記事,不過略舉一二耳。

    想當日既縱焚掠之軍,又嚴剃發之命,賊滿人鐵騎所至,屠殺虜掠,必有十倍于二地者也。

    有一有名之揚州、嘉定,有千百無名之揚州、嘉定。

    ” (二)則動于譯籍, 《革命軍》:“吾幸夫吾同胞之得盧梭《民約論》、孟得斯鸠《萬法精理》、彌勒約翰《自由之理》《法國革命史》、《美國獨立檄文》等書,譯而讀之也。

    ” (三)則憾權利之不平, 《革命軍》:“滿洲人之在中國,不過十八行省中之一最小部分耳。

    而其官于朝野者,則以一最小部分,敵十八行省而有餘。

    今試以京官滿漢缺觀之,自大學士尚書侍郎,滿漢二缺平列外,如内閣衙門,則滿學士六、漢學士四,滿蒙侍讀學士六、漢軍漢侍讀學士二,滿侍讀十二、漢侍讀二,滿蒙中書九十四、漢中書三十。

    又如六部衙門,則滿郎中、員外、主事缺額約四百名,吏部三十餘、戶部百餘、禮部三十餘、兵部四十、刑部七十餘、工部八十餘,其餘各部堂主事皆滿人,無一漢人,而漢郎中、員外、主事缺額不過一百六十二名。

    ” (四)則憾戰禍之獨受。

     《革命軍》:“禍至則漢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