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國際貿易與鴉片之禍
關燈
小
中
大
,各疆吏次第以聞。
時車駕駐熱河,命鹽政瑞徵護送以來……督臣梁肯堂宣旨,貢使但免冠竦立。
瑞徵為言連日學習跪叩,乃使欽天監副索德超、賀清泰等至熱河帶領,以皆西洋人,便肄習也。
八月,貢使至山莊。
上谕:使臣禮節多未谙悉,朕心深為不惬。
前此沿途款接過優,以緻妄自驕矜,将來應由内河水路,前抵江南。
由長江渡梅嶺,再由水路至廣東,供頓不可過豐。
經過營汛墩台,務須完整嚴肅,以昭威重。
尋軍機大臣以訓戒夷使,頗知悔懼聞。
時外藩鹹集山莊慶賀,上連日禦萬樹園大幄次及澹泊敬誠殿,馬戛爾尼偕副使斯當東(GeorgeStaunton)等,卒随緬甸諸陪臣舞蹈跪叩,宴赉成禮而退。
于是許令由甯波乘船回國。
……及譯出表文,則有派人留京照料買賣學習教化之請,有甯波、天津收泊交易之請,有照俄羅斯在京設立貨行之請,有給珠山相近小海島居住之請,有給廣東省小地方一處之請,有澳門居住夷人出入自便之請,有廣東下澳門由内河且減稅之請,又使臣謾言請準夷人傳教。
上震怒,既責夷使以所請皆不可行,又于答給國王敕書之外,别為敕谕一道,前後二千六百餘言,反複開谕。
……乃定以九月三日,令侍郎松筠押帶,由定海上船回國。
馬戛爾尼請改由内地至粵,松筠許之。
” 然後來割地租地,傳教通商,以及最惠條例,利益均沾之事,均萌芽于是時矣。
嘉慶中,禁英人傳教, 《柔遠記》:“嘉慶十二年冬十一月,禁英人傳教。
先是乾隆間,英人斯當東随貢使至京,後貢使歸,斯當東留住澳門,誘惑愚民甚衆。
至是降旨,聞有英吉利夷人斯當東,留住澳門已二十年,通曉漢語,夷人來粵者,大率聽其教誘,日久恐至滋生事端,着蔣修銛等查明妥辦。
” 又卻其貢使, 《柔遠記》:“嘉慶二十一年六月,英吉利貢使羅爾美都(LordAmherst)、副貢使馬禮遜(RobertMorison)乘貢舟五,達天津。
上命戶部尚書和世泰、工部尚書蘇楞額往天津,率長蘆鹽政廣惠,料理貢使來京。
一晝夜間,馳至圓明園。
诘朝,上升殿受朝會,時正使已病,副使言衣車未至,無朝服,何以成禮?和世泰懼獲譴,遂飾奏貢兩使皆病。
上怒,卻其貢不納,遣廣惠伴押使臣回粵。
” 而其測我内情益熟。
至道光中,遂有鴉片之戰。
鴉片産于印度,唐代譯籍已載吸煙之事。
《癸巳類稿》(俞正燮):“鴉片煙事述唐譯《毗耶那雜事律》雲:在王城嬰病,吸藥煙瘳損,苾刍白佛,有病者聽吸煙。
佛言,以兩碗相合,底上穿孔,中著火置藥,以鐵管長十二指,置孔吸之。
用了,用小袋盛挂杙笐竿上;複用時,置火中,燒以取淨。
不應用竹,不應水洗。
此則西域古有之。
” 明代南洋諸國多以之入貢。
《癸巳類稿》:“明四譯館同文堂外國來文八冊,有譯出暹羅國來文雲:那侃備辦金葉表文,差握坤大通事衆頭目,到廣東布政使司,給文赴北京叩頭皇帝。
”“那侃進皇帝蘇木二千斤、樹香二千斤、馬前二百斤、鴉片二百斤。
進皇後蘇木一千斤、樹香一千斤、馬前三百斤、鴉片一百斤。
《大明會典》九十七、九十八:‘各國貢物:暹羅、爪哇、榜葛剌三國,俱有烏香,即鴉片。
’翻文與會同館冊合,知三國明時已有鴉片,且入貢品,蓋藥物也。
” 其價與黃金等。
《癸巳類稿》:“明徐伯齡《蟫精隽》雲:成化癸卯,令中貴收買鴉片,其價與黃金等。
其國自名合浦融。
是成化時,市廛已有貨賣者。
” 而其以商品輸入,則自澳門之葡人始。
《清朝全史》(稻葉君山):“外國鴉片初入中國,由通商之葡人始。
雍正七年,上谕發布之輸入數,一年大約不出二百箱。
此輸入至乾隆三十八年,專在葡人手中。
”“蓋十八世紀時,外國輸入鴉片,僅為醫藥用品,已經許可。
明萬曆十七年,對于鴉片、沒藥、乳香、阿魏等商品之輸入,課取關稅。
萬曆四十三年,及康熙二十七年、雍正十一年,制定稅則,鴉片亦照樣處置。
乾隆十八年,廣東稅關之記錄中,鴉片一擔,取三兩。
自雍正七年起,外國鴉片輸入,不受中國政府之關涉。
至乾隆三十八年止,每年約加增二十箱。
” 清乾隆中,英之印度公司專賣鴉片,輸入日增,始為禍于中國。
《柔遠記》:“鴉片煙,一曰波畢(Poppy),一曰芙蓉,一曰阿片,本莺粟殼所造,産印度之孟加拉及麻打拉薩、孟買諸處,有公班白皮、紅皮、大小土之分。
明中葉始入中國[3],康熙初,以藥材入口,每擔稅銀三兩,又每包加稅二兩四分五厘,時尚無吸食者。
其入内地,附西洋諸商船,歲不過二百箱。
自英吉利在孟加拉購片土,立市埔,至乾隆二十年,因構釁剪滅孟加拉,乘勝蠶食五印度諸部。
其中東南三部,則全為所役屬。
地産棉花,又産鴉片,英人倍征其稅,遂專擅印度鴉片之利。
其運載亦附英人船旗,船名格拉巴,約載三百趸[4]。
每箱載兩滿,每滿各重六十七棒[5],其價自一千三百至千五百魯卑不等[6],以分售各處。
乾隆季年,閩、粵吸食漸多,粵督奏禁入口
時車駕駐熱河,命鹽政瑞徵護送以來……督臣梁肯堂宣旨,貢使但免冠竦立。
瑞徵為言連日學習跪叩,乃使欽天監副索德超、賀清泰等至熱河帶領,以皆西洋人,便肄習也。
八月,貢使至山莊。
上谕:使臣禮節多未谙悉,朕心深為不惬。
前此沿途款接過優,以緻妄自驕矜,将來應由内河水路,前抵江南。
由長江渡梅嶺,再由水路至廣東,供頓不可過豐。
經過營汛墩台,務須完整嚴肅,以昭威重。
尋軍機大臣以訓戒夷使,頗知悔懼聞。
時外藩鹹集山莊慶賀,上連日禦萬樹園大幄次及澹泊敬誠殿,馬戛爾尼偕副使斯當東(GeorgeStaunton)等,卒随緬甸諸陪臣舞蹈跪叩,宴赉成禮而退。
于是許令由甯波乘船回國。
……及譯出表文,則有派人留京照料買賣學習教化之請,有甯波、天津收泊交易之請,有照俄羅斯在京設立貨行之請,有給珠山相近小海島居住之請,有給廣東省小地方一處之請,有澳門居住夷人出入自便之請,有廣東下澳門由内河且減稅之請,又使臣謾言請準夷人傳教。
上震怒,既責夷使以所請皆不可行,又于答給國王敕書之外,别為敕谕一道,前後二千六百餘言,反複開谕。
……乃定以九月三日,令侍郎松筠押帶,由定海上船回國。
馬戛爾尼請改由内地至粵,松筠許之。
” 然後來割地租地,傳教通商,以及最惠條例,利益均沾之事,均萌芽于是時矣。
嘉慶中,禁英人傳教, 《柔遠記》:“嘉慶十二年冬十一月,禁英人傳教。
先是乾隆間,英人斯當東随貢使至京,後貢使歸,斯當東留住澳門,誘惑愚民甚衆。
至是降旨,聞有英吉利夷人斯當東,留住澳門已二十年,通曉漢語,夷人來粵者,大率聽其教誘,日久恐至滋生事端,着蔣修銛等查明妥辦。
” 又卻其貢使, 《柔遠記》:“嘉慶二十一年六月,英吉利貢使羅爾美都(LordAmherst)、副貢使馬禮遜(RobertMorison)乘貢舟五,達天津。
上命戶部尚書和世泰、工部尚書蘇楞額往天津,率長蘆鹽政廣惠,料理貢使來京。
一晝夜間,馳至圓明園。
诘朝,上升殿受朝會,時正使已病,副使言衣車未至,無朝服,何以成禮?和世泰懼獲譴,遂飾奏貢兩使皆病。
上怒,卻其貢不納,遣廣惠伴押使臣回粵。
” 而其測我内情益熟。
至道光中,遂有鴉片之戰。
鴉片産于印度,唐代譯籍已載吸煙之事。
《癸巳類稿》(俞正燮):“鴉片煙事述唐譯《毗耶那雜事律》雲:在王城嬰病,吸藥煙瘳損,苾刍白佛,有病者聽吸煙。
佛言,以兩碗相合,底上穿孔,中著火置藥,以鐵管長十二指,置孔吸之。
用了,用小袋盛挂杙笐竿上;複用時,置火中,燒以取淨。
不應用竹,不應水洗。
此則西域古有之。
” 明代南洋諸國多以之入貢。
《癸巳類稿》:“明四譯館同文堂外國來文八冊,有譯出暹羅國來文雲:那侃備辦金葉表文,差握坤大通事衆頭目,到廣東布政使司,給文赴北京叩頭皇帝。
”“那侃進皇帝蘇木二千斤、樹香二千斤、馬前二百斤、鴉片二百斤。
進皇後蘇木一千斤、樹香一千斤、馬前三百斤、鴉片一百斤。
《大明會典》九十七、九十八:‘各國貢物:暹羅、爪哇、榜葛剌三國,俱有烏香,即鴉片。
’翻文與會同館冊合,知三國明時已有鴉片,且入貢品,蓋藥物也。
” 其價與黃金等。
《癸巳類稿》:“明徐伯齡《蟫精隽》雲:成化癸卯,令中貴收買鴉片,其價與黃金等。
其國自名合浦融。
是成化時,市廛已有貨賣者。
” 而其以商品輸入,則自澳門之葡人始。
《清朝全史》(稻葉君山):“外國鴉片初入中國,由通商之葡人始。
雍正七年,上谕發布之輸入數,一年大約不出二百箱。
此輸入至乾隆三十八年,專在葡人手中。
”“蓋十八世紀時,外國輸入鴉片,僅為醫藥用品,已經許可。
明萬曆十七年,對于鴉片、沒藥、乳香、阿魏等商品之輸入,課取關稅。
萬曆四十三年,及康熙二十七年、雍正十一年,制定稅則,鴉片亦照樣處置。
乾隆十八年,廣東稅關之記錄中,鴉片一擔,取三兩。
自雍正七年起,外國鴉片輸入,不受中國政府之關涉。
至乾隆三十八年止,每年約加增二十箱。
” 清乾隆中,英之印度公司專賣鴉片,輸入日增,始為禍于中國。
《柔遠記》:“鴉片煙,一曰波畢(Poppy),一曰芙蓉,一曰阿片,本莺粟殼所造,産印度之孟加拉及麻打拉薩、孟買諸處,有公班白皮、紅皮、大小土之分。
明中葉始入中國[3],康熙初,以藥材入口,每擔稅銀三兩,又每包加稅二兩四分五厘,時尚無吸食者。
其入内地,附西洋諸商船,歲不過二百箱。
自英吉利在孟加拉購片土,立市埔,至乾隆二十年,因構釁剪滅孟加拉,乘勝蠶食五印度諸部。
其中東南三部,則全為所役屬。
地産棉花,又産鴉片,英人倍征其稅,遂專擅印度鴉片之利。
其運載亦附英人船旗,船名格拉巴,約載三百趸[4]。
每箱載兩滿,每滿各重六十七棒[5],其價自一千三百至千五百魯卑不等[6],以分售各處。
乾隆季年,閩、粵吸食漸多,粵督奏禁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