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隋唐之佛教

關燈
1] 自晉至唐,中土之講佛學者,各有宗派,近人綜為十宗。

    諸宗有至唐而已微者,有至唐而始盛者。

    三論、成實,則至唐而已微者。

     《十宗略說》(楊文會):“《成實論》譯于姚秦羅什三藏,六朝名德專習者衆,别為一宗。

    至唐而漸衰,後世則無聞焉。

    ”“《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是為三論,亦在性空宗。

    文殊師利實為初祖,馬鳴、龍樹、清辨等菩薩繼之。

    鸠摩羅什至秦,盛弘此道,一時學者宗之。

    生、肇、融、睿,并肩相承。

    生公門下,昙濟大師輾轉傳持,以至唐之吉藏,專以此宗提振學徒。

    三論之旨,于斯為盛。

    天台亦提《中論》,其教廣行于世,而習三論者鮮矣。

    ” 俱舍、賢首、慈恩、律、密諸宗,皆盛于唐。

     《十宗略說》:“世親菩薩造《俱舍論》,陳真谛三藏譯出,并作疏釋之。

    唐玄奘法師重譯三十卷,門人普光作記,法寶作疏,大為闡揚。

    當時傳習有專門名家者,遂立為一宗焉。

    ”“《華嚴》為經中之王,秘于龍宮,龍樹菩薩乘神通力,誦出略本,流傳人間。

    有唐杜順和尚者,文殊師利化身也,依經立觀,是為初祖。

    繼其道者,雲華、智俨、賢首、法藏,以至清涼、澄觀,而綱目備舉。

    ”“天竺有性、相二宗,性宗即前之三論,相宗則從《楞伽》《深密》《密嚴》等經流出,有《瑜伽顯揚》諸論。

    而其文約義豐,莫妙于《成唯識論》。

    以彌勒為初祖,無著、天親護法等菩薩相繼弘揚。

    唐之玄奘至中印度,就學于戒賢論師,精通其法,歸國譯傳,是為慈恩宗。

    窺基、慧沼、智周,次第相承。

    ” 《印度哲學概論》(梁漱溟):“律宗從所主律藏得名,遠祖為優波離尊者,此方開宗者唐道宣,律有《大乘》、《小乘》,宣公以《小乘律》釋通《大乘》,立為圓宗戒體。

    所弘通者為《四分律》,著述甚多,其《行事鈔》等稱五大部。

    宋有元照,複作《資持記》等釋之,中興律宗。

    ”“真言宗一曰密宗,以秘密真言為宗,故名。

    奉《大日經》等為本,大日如來傳金剛薩埵,再傳龍樹,龍樹授之龍智,再授之金剛智。

    金剛智唐時來中國,偕者有不空。

    不空能漢語,共譯經論。

    既受其傳,更還天竺,親接龍智。

    密宗之弘,在此師也。

    ”[2] 淨土則始于晉而盛于唐,世或分為二流。

     《佛學大綱》(謝無量):“淨土宗持念佛法門,實三根普被之要路也。

    念佛緣因,出于《起信論》,繼則龍樹、天親亦間論念佛。

    而震旦開宗,實始于東晉慧遠。

    慧遠姓賈氏,雁門樓煩人。

    博極群書,尤善《老》《莊》,為道安法師之高弟,專倡淨土法門,道俗皈依。

    共結蓮社。

    ”“魏昙鸾,雁門人,家近五台。

    曆觀聖迹,發心出家,逢天竺三藏菩提流支以《觀無量壽經》授之,鸾遂作《往生論注》二卷,蓮宗著述推為巨擘。

    ”“唐道綽姓衛,并州汶水人。

    十四歲出家,講《大涅槃經》二十四遍,景慕昙鸾淨土之業,繼其後塵,住玄中寺。

    道俗赴者彌衆,講《觀無量壽經》将二百遍,瑞應甚多。

    著有《安樂集》二卷。

    ”“善導者,不知何處人。

    見禅師九品道場講論《觀經》,大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也。

    ’人見其念佛一聲,有一光明從口中出;百聲千聲,亦複如是。

    著有《觀經疏》及各種淨土典籍傳世。

    ”《印度哲學概論》:“淨土宗從其皈依淨土得名,以《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為本。

    在天竺則馬鳴造《起信論》,勸修淨土;龍樹造《十住論》,而宏念佛;世親造《淨土論》而樂往生。

    中土則有二流:一為晉之遠公,結蓮社于匡廬;一為唐之善導,化俗衆于長安。

    中間昙鸾、道綽,制作最宏。

    ” 天台則倡于齊而繼于唐,說複分為三部。

     《印度哲學概論》:“天台宗從智者大師所栖天台山得名,此宗《法華經》為本,而以《智度論》為指趣,以《涅槃經》為輔翼,以《大品經》為觀法,專習禅定。

    先是北齊惠文,悟一心三觀,以授南嶽惠思,惠思傳智,即大師。

    大師以為道有傳行,亦必有說,于是由一法華說為三部:一玄義以判教相,二文句以解名義,三止觀以示觀行。

    中唐有荊溪作《釋簽》疏記輔行,如次第,以釋三部,大振其宗。

    ” 而禅宗六祖,唐居其三。

     《佛學大綱》:“佛之心印,即是般若波羅蜜,五祖令人誦《金剛般若經》,六祖稱為學般若菩薩,皆以般若為心印也。

    後人名為禅宗,是出世間上上禅。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衆,是時衆皆默然,惟迦葉尊者破顔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别傳,付囑摩诃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