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隋唐之統一及開拓
關燈
小
中
大
dot食貨志》:“唐都長安,而關中号稱沃野,然其土地狹,所出不足以給京師,備水旱,故常轉漕東南之粟。
高祖、太宗之時,用物有節而易贍,水陸漕運,歲不過二十萬石,故漕事簡。
自高宗以後,歲益增多,而功利繁興,民亦罹其弊。
”“韋堅開廣運潭,歲漕山東粟四百萬石。
”“劉晏為鹽鐵使,吳、越、揚、楚鹽廪至數千……歲得錢百餘萬缗,以當百餘州之賦。
”“元和中,供歲賦者浙西、浙東、宣歙、淮南、江西、鄂嶽、福建、湖南八道,戶百四十四萬,比天寶才四之一。
兵食于官者八十三萬,加天寶三之一,通以二戶養一兵。
京西北、河北以屯兵廣,無上供。
” 國内統一,則其力足以外競,隋、唐其明證也。
炀帝之伐高麗,世多譏之,而發見流求, 《隋書·東夷傳》:“大業三年,炀帝令羽騎尉朱寬入海訪求異俗……因到流求國。
”“明年,帝遣武贲郎将陳稜、朝請大夫張鎮州,率兵自義安浮海擊之。
” 通使倭國, 《隋書·東夷傳》:“大業三年,倭王思利北孤遣使朝貢。
使者曰:‘聞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門數十人來學佛法。
’……明年,遣文林郎裴清使于倭國。
” 南招赤土, 《隋書·南蠻傳》:“炀帝即位,募能通絕域者。
大業三年,屯田主事常駿,虞部主事王君政等,請使赤土。
帝大悅,賜駿等帛各百匹,時服一襲而遣,赍物五千段以賜赤土王。
其年十月,駿等……至赤土國。
其王以船來迎至王宮,駿等宣诏訖,王诏駿曰:‘今是大國中人,非複赤土國矣。
’尋遣那邪迦随駿貢方物。
” 西達波斯, 《隋書·西域傳》:“炀帝遣雲騎尉李昱使通波斯。
尋遣使随昱貢方物。
” 皆其時之可紀者也。
裴矩之撰《西域圖記》,雖亦出于逢君之惡,然周知四國、招徕遠人,亦賢哲所當為,正不可以閉關自守之見斥之也。
《隋書·裴矩傳》:“時西域諸蕃,多至張掖與中國交市。
帝令矩掌其事。
矩知帝方勤遠略,諸商胡至者,矩誘令言其國俗山川險易,撰《西域圖記》三卷,入朝奏之。
其序曰:……臣既因撫納,監知關市,尋讨書傳,訪采胡人,或有所疑,即詳衆口。
依其本國服飾儀形,王及庶人,各顯容止,即丹青模寫,為《西域圖記》,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國。
仍别造地圖,窮其要害。
從西頃以去,北海之南,縱橫所亘,将二萬裡。
”“帝複令矩往張掖,引緻西蕃,至者十餘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設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國,谒于道左。
皆令佩金玉,被錦罽,焚香奏樂,歌舞喧噪。
複令武威、張掖士女,盛飾縱觀,騎乘填咽,周亘數十裡,以示中國之盛……矩以蠻夷朝貢者多,諷帝令都下大戲。
征四方奇技異藝,陳于端門街,衣錦绮、珥金翠者,以十數萬。
又勒百官及民士女,列坐栅閣而縱觀焉。
皆被服鮮麗,終月乃罷。
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蠻夷與民貿易,所至之處,悉令邀延就坐,醉飽而散。
蠻夷嗟歎,謂中國為神仙。
” 唐太宗、高宗時,國威之隆,尤無倫比, 《東洋史要》(桑原骘藏):“唐太宗、高宗兩朝,國勢之盛,曠古無兩。
雖力征經營,專屬東西北三面,于南徼或未暇及,而威聲所播,南方諸小國先後朝貢稱藩。
如占城(今交趾)、真臘(今柬埔寨)、扶南(今暹羅)、婆利(今婆羅洲)、阇婆(今爪哇)、室利佛逝(今蘇門答剌)諸國,以及東謝(今四川涪陵縣)、西趙(今雲南鳳儀縣)、牂柯(今貴州思南縣)諸蠻,皆于其時來廷。
于是唐威令所行,東綜遼海,北跨大碛,西被達曷水(今低格裡河),南極天竺,暨海洋洲中諸小國。
既擁此廣土,欲籌所以統理之者,乃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
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于令式。
其突厥、回纥、黨項、吐谷渾隸關内道者,凡府二十九,州九十;突厥别部及奚(東部鮮卑宇文之别種,據今内蒙喀喇沁部地)、契丹、靺鞨、降胡、百濟、高麗隸河北道者,凡府十四、州四十六;突厥、回纥、黨項、吐谷渾之别部及自于阗以西
高祖、太宗之時,用物有節而易贍,水陸漕運,歲不過二十萬石,故漕事簡。
自高宗以後,歲益增多,而功利繁興,民亦罹其弊。
”“韋堅開廣運潭,歲漕山東粟四百萬石。
”“劉晏為鹽鐵使,吳、越、揚、楚鹽廪至數千……歲得錢百餘萬缗,以當百餘州之賦。
”“元和中,供歲賦者浙西、浙東、宣歙、淮南、江西、鄂嶽、福建、湖南八道,戶百四十四萬,比天寶才四之一。
兵食于官者八十三萬,加天寶三之一,通以二戶養一兵。
京西北、河北以屯兵廣,無上供。
” 國内統一,則其力足以外競,隋、唐其明證也。
炀帝之伐高麗,世多譏之,而發見流求, 《隋書·東夷傳》:“大業三年,炀帝令羽騎尉朱寬入海訪求異俗……因到流求國。
”“明年,帝遣武贲郎将陳稜、朝請大夫張鎮州,率兵自義安浮海擊之。
” 通使倭國, 《隋書·東夷傳》:“大業三年,倭王思利北孤遣使朝貢。
使者曰:‘聞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門數十人來學佛法。
’……明年,遣文林郎裴清使于倭國。
” 南招赤土, 《隋書·南蠻傳》:“炀帝即位,募能通絕域者。
大業三年,屯田主事常駿,虞部主事王君政等,請使赤土。
帝大悅,賜駿等帛各百匹,時服一襲而遣,赍物五千段以賜赤土王。
其年十月,駿等……至赤土國。
其王以船來迎至王宮,駿等宣诏訖,王诏駿曰:‘今是大國中人,非複赤土國矣。
’尋遣那邪迦随駿貢方物。
” 西達波斯, 《隋書·西域傳》:“炀帝遣雲騎尉李昱使通波斯。
尋遣使随昱貢方物。
” 皆其時之可紀者也。
裴矩之撰《西域圖記》,雖亦出于逢君之惡,然周知四國、招徕遠人,亦賢哲所當為,正不可以閉關自守之見斥之也。
《隋書·裴矩傳》:“時西域諸蕃,多至張掖與中國交市。
帝令矩掌其事。
矩知帝方勤遠略,諸商胡至者,矩誘令言其國俗山川險易,撰《西域圖記》三卷,入朝奏之。
其序曰:……臣既因撫納,監知關市,尋讨書傳,訪采胡人,或有所疑,即詳衆口。
依其本國服飾儀形,王及庶人,各顯容止,即丹青模寫,為《西域圖記》,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國。
仍别造地圖,窮其要害。
從西頃以去,北海之南,縱橫所亘,将二萬裡。
”“帝複令矩往張掖,引緻西蕃,至者十餘國。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設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國,谒于道左。
皆令佩金玉,被錦罽,焚香奏樂,歌舞喧噪。
複令武威、張掖士女,盛飾縱觀,騎乘填咽,周亘數十裡,以示中國之盛……矩以蠻夷朝貢者多,諷帝令都下大戲。
征四方奇技異藝,陳于端門街,衣錦绮、珥金翠者,以十數萬。
又勒百官及民士女,列坐栅閣而縱觀焉。
皆被服鮮麗,終月乃罷。
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蠻夷與民貿易,所至之處,悉令邀延就坐,醉飽而散。
蠻夷嗟歎,謂中國為神仙。
” 唐太宗、高宗時,國威之隆,尤無倫比, 《東洋史要》(桑原骘藏):“唐太宗、高宗兩朝,國勢之盛,曠古無兩。
雖力征經營,專屬東西北三面,于南徼或未暇及,而威聲所播,南方諸小國先後朝貢稱藩。
如占城(今交趾)、真臘(今柬埔寨)、扶南(今暹羅)、婆利(今婆羅洲)、阇婆(今爪哇)、室利佛逝(今蘇門答剌)諸國,以及東謝(今四川涪陵縣)、西趙(今雲南鳳儀縣)、牂柯(今貴州思南縣)諸蠻,皆于其時來廷。
于是唐威令所行,東綜遼海,北跨大碛,西被達曷水(今低格裡河),南極天竺,暨海洋洲中諸小國。
既擁此廣土,欲籌所以統理之者,乃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
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于令式。
其突厥、回纥、黨項、吐谷渾隸關内道者,凡府二十九,州九十;突厥别部及奚(東部鮮卑宇文之别種,據今内蒙喀喇沁部地)、契丹、靺鞨、降胡、百濟、高麗隸河北道者,凡府十四、州四十六;突厥、回纥、黨項、吐谷渾之别部及自于阗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