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諸族并興及其同化

關燈
二萬七千寇洛陽。

    比及河南,晉兵前後十二敗,死者三萬餘人。

    始安王曜、王彌、石勒皆引兵會之。

    ……丁酉,王彌、呼延晏克宣陽門,入南宮,升太極前殿,縱兵大掠……士民死者三萬餘人。

    遂發掘諸陵,焚宮廟,官府皆盡。

    曜納惠帝羊皇後,遷帝及六玺于平陽。

    ” 其後冉闵之殺胡羯,數亦相等。

     《晉書·載記》:石鑒僭位,以石闵為大将軍。

    龍骧孫伏都等,結羯士三千,欲誅闵等。

    闵攻斬伏都,“自鳳陽至琨華,橫屍相枕,流血成渠,宣令内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

    胡人或斬關,或逾城而出者,不可勝數。

    ……令城内曰:‘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敕城門不複相禁。

    于是趙人百裡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

    闵知胡之不為己用也,班令内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

    一日之中,斬首數萬。

    闵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

    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

    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闵書誅之。

    ”[10] 四十年間,胡漢相殺,若循環然,事亦慘矣。

    而石虎、苻生等殺人尤極殘酷,無複人理。

    自晉以降之史策,殆血史耳。

    然自文化一方觀之,則諸族之布在中夏,亦多同化于中國之文教。

    就其大者言之,約有數端。

     (一)則諸侯酋豪,多躬染中國之文學也。

     《晉書·載記》:“(劉淵)幼好學。

    師事上黨崔遊,習《毛詩》《京氏易》《馬氏尚書》,尤好《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略皆誦之。

    《史》《漢》、諸子,無不綜覽。

    嘗謂同門生朱紀、範隆曰:‘吾每觀書傳,常鄙随、陸無武,绛、灌無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恥也。

    ’”“(劉和)……好學夙成,習《毛詩》《左氏傳》《鄭氏易》。

    ”“(劉宣)……師事樂安孫炎,沉精積思,不舍晝夜。

    好《毛詩》《左氏傳》。

    炎每歎之曰:‘宣若遇漢武,當逾于金日也。

    ’學成而返,不出門闾蓋數年。

    每讀《漢書》至《蕭何》《鄧禹傳》,未曾不反複詠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終不令兩公獨擅美于前矣!’”“(劉聰)幼而聰悟好學,博士朱紀大奇之。

    年十四,究通經史,兼綜百家之言,孫、吳兵法靡不誦之。

    工草隸,善屬文,著述懷詩百餘篇、賦頌五十餘篇。

    ”“(劉曜)讀書志于廣覽,不精思章句。

    善屬文,工草隸。

    ……尤好兵書,略皆暗誦。

    常輕侮吳、鄧,而自比樂毅、蕭、曹。

    ”“(石勒)雅好文學,雖在軍旅,常令儒生讀史書而聽之,每以其意論古帝王善惡。

    朝賢儒士聽者,莫不歸美焉。

    嘗使人讀《漢書》,聞郦食其勸立六國後,大驚曰:‘此法當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賴有此耳。

    ’其天資英達如此。

    ”“(石弘)幼受經于杜嘏,誦律于續鹹。

    ”“(石虎)雖昏虐無道,而頗慕經學。

    ”“(慕容皝)尚經學,善天文。

    ”“(慕容儁)博觀圖書,有文武幹略。

    ”“(苻堅)八歲,請師就家學。

    祖洪曰:‘汝戎狄異類,世知飲酒,今乃求學耶!’欣而許之……堅性至孝,博學多才藝。

    ”“(苻丕)少而聰慧,好學,博綜經史。

    ”“(姚襄)少有高名,好學博通,雅善談論。

    ”“(姚興)與舍人梁善等講論經籍,不以兵難廢業。

    ”“(姚泓)博學善談論,尤好詩詠。

    ”“(李流)少好學。

    ”“(李庠)才兼文武。

    ”“(慕容寶)敦崇儒學,工談論。

    善屬文。

    ”“(秃發傉檀)與尚書郎韋宗論六國縱橫之規,三家戰争之略……機變無窮,辭緻清辨。

    宗歎曰:‘命世大才,不必華宗夏士也。

    ’”“(慕容德)博觀群書,性清慎,多才藝。

    ”“(沮渠蒙遜)博涉群史,頗曉天文。

    ” 《魏書》:“(明元帝)好覽史傳……撰《新集》三十篇,采諸經史,該洽古義。

    ”“(景穆帝)好讀經史,皆通大義。

    ”[11] (二)則諸酋立國,亦多仿中國之教學也。

     《晉書·載記》:“劉曜,立太學于長樂宮東,小學于未央宮西。

    簡百姓二十五以下十三以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

    選朝賢、宿儒、明經、笃學以教之。

    ”“石勒,立太學,簡明經善書吏,署為文學掾,選将佐子弟三百人教之……複又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十餘小學于襄國四門,簡将佐豪右子弟百餘人以教之。

    ……稱趙王後,立經學祭酒、律學祭酒、史學祭酒等官,親臨大小學,考諸生經義,尤高者賞帛有差。

    鹹和六年,造明堂辟雍靈台于襄國城西。

    ……命郡國立學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百五十人。

    ”“石虎,令諸郡國立五經博士,複置國子博士助教,又遣國子博士詣洛陽寫石經。

    ”“慕容皝,立東庠于舊宮,以行鄉射之禮。

    每月臨觀,考試優劣,學徒甚盛,至千餘人。

    ”“慕容儁,立小學于顯賢裡,以教胄子。

    ”“苻堅,廣修學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