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建築工藝之進步

關燈
九頭,伏羲鱗身,女娲蛇軀,鴻荒樸略,厥狀睢盱。

    煥炳可觀,黃帝、唐、虞,軒冕以庸,衣裳有殊。

    下及三後,媱妃亂主,忠臣孝子,烈士貞女,賢愚成敗,靡不載叙。

    惡以誡世,善以示後。

    ” 或專畫一二人, 《漢書·廣川王去傳》:“其殿門有成慶畫,短衣、大袴、長劍。

    ”又《金日傳》:“日母教誨兩子,甚有法度,上聞而嘉之。

    病死,诏圖畫于甘泉宮,署曰休屠王阏氏。

    日每見畫,常拜,鄉之涕泣,然後乃去。

    ” 或雜畫多人, 《漢書·蘇武傳》:“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

    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凡十一人。

    ” 《後漢書·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傳論》:“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将于南宮雲台。

    ” 甚或畫猥亵之狀, 《漢書》:“廣川王海陽坐畫屋為男女裸交接,置酒請諸父姊妹飲,令仰視畫。

    ……廢徙房陵。

    ” 足知漢時之壁畫,多為人事,非若後世之寫仿山水也。

    由壁畫又進而有石刻畫像,《水經注》多記之。

     《水經注·濟水篇》:“荊州刺史李剛墓,有石阙祠堂,石室三間,椽架高丈餘,四壁隐起雕刻,為君臣官屬,龜龍麟鳳之文,飛禽走獸之像,作制工麗。

    ”“漢司隸校尉魯峻冢前,有石祠石廟。

    四壁皆青石隐起,自書契以來,忠臣、孝子、貞婦、孔子及七十二人形象,皆刻石記之,文字分明。

    ” 今世所傳,則有武梁祠石刻畫像[14]及孝堂山石室畫像[15],古代車馬衣服之制,胥可賴以考見。

    又有李翕黾池五瑞圖[16],刻黃龍、白鹿、嘉禾、木連理、甘露及承露人之像,則镌于山崖,而非在石室者。

    近年山東時有漢畫、石刻新發見者, 《語石》:“齊、魯村落間,漢畫時時出土。

    ” 土人不知寶貴,恒為東西洋嗜古者購去。

    大抵漢畫多簡拙,較印度、希臘之石刻,遠不及其工細。

    然彼土雕刻多重神教,吾國漢畫則重人事,雖美術有所不迨,而理想則迥不同矣。

     春秋、戰國以來,工學之演進,至可驚詫,各國之專擅一技者,至于夫人能之。

     《考工記》:“粵無镈,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

    粵之無镈也,非無镈也,夫人而能為镈也。

    燕之無函也,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為函也。

    秦之無廬也,非無廬也,夫人而能為廬也。

    胡之無弓車也,非無弓車也,夫人而能為弓車也。

    ” 而記載工學之專書,如《考工記》者,即成于其時。

    《周禮正義》引《士冠禮疏》:“《考工記》,六國時所錄。

    ”又引江永雲:“《考工記》,東周後齊人所作也。

    其言‘秦無廬’,‘鄭之刀’,厲王封其子友,始有鄭;東遷後,以西周故地與秦,始有秦。

    故知為東周時書。

    其言‘橘逾淮而北為枳,鸜鹆不逾濟,貉逾汶則死’,皆齊、魯間水。

    而‘終古’、‘戚速’、‘稗茭’之類,鄭《注》皆以為齊人語,故知齊人所作也。

    ”蓋古者工皆世官,以業為氏。

     《考工記·賈疏》曰:“某氏者,其義有二。

    一者,官有世功,則以官為氏,若韋氏、裘氏、冶氏之類是也;二者,族有世業,以氏名官,若凫氏、栗氏之等是也。

    ” 積其經驗,專其責成,又因地利、天時、人事之所重,而各地之特産以著。

     《考工記》:“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

    燕之角,荊之幹,妢胡之笴,吳粵之金錫,此材之美者也。

    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者,天時也。

    ” 始則工必在官者,繼則人能為工焉。

     《考工記》所載之工,僅三十種: 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攻金之工,築、冶、凫、栗、段、桃;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設色之工,畫、繢、鐘、筐、;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磐;抟埴之工,陶、旊。

     似未足以盡其時之工巧。

    觀諸子所言公輸、墨翟之事, 《墨子·魯問篇》:“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

    ”《公輸篇》:“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 《韓非子·外儲說》:“墨子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

    ” 則戰國時之機械工藝,異常發達,必不僅此日用之器具已也。

    然墨子雖精制器,仍以适用于人為貴。

     《墨子·魯問篇》:“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之為鵲也,不如匠之為車轄,須臾劉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

    故所謂功,利于人謂之巧,不利于人謂之拙。

    ” 《呂覽》“月令”屢以淫巧為戒。

     《呂氏春秋·季春紀》:“是月也,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金鐵、皮革筋、角齒、羽箭幹、脂膠丹漆,無或不良。

    百工鹹理,監工日号,無悖于時,無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

    ”《孟冬紀》:“是月也,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無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必功緻為上。

    物勒工名,以考其誠。

    工有不當,必行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