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建築工藝之進步
關燈
小
中
大
十二裡,九十五步。
五街道周回七十裡,台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在後宮。
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一,亦在後宮。
門闼凡九十五。
” 《水經注》:“建章宮周二十餘裡,千門萬戶。
其東鳳阙高七丈五尺,中有神明台、井幹樓,鹹高五十餘丈。
北有太液池,池中有漸台,高三十丈。
南有璧門三層,高三十餘丈,中殿十二間,階陛鹹以玉為之。
鑄銅鳳五丈,飾以黃金。
樓屋上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璧玉門。
”“其長樂宮、鹹陽宮之間,有渭橋,廣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間,七百五十柱,百二十二梁。
”[11] 漢之官吏,皆有賜室。
其大者,謂之“大第室”。
《漢書·高帝紀》:“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賜大第室[12]。
吏二千石徙之長安,受小第室。
” 而外戚權臣,如王氏、梁氏,其宮室亦仿像帝王之居。
《漢書·元後傳》:“五侯群弟争為奢侈……大治第室,起土山漸台,洞門高廊,閣道連屬彌望。
”“王根大治室第,第中起土山,立兩市,殿上赤墀青戶瑣。
” 《後漢書·梁冀傳》:“冀乃大起第舍,而壽亦對街為宅,殚極土木,互相誇競。
堂寝皆有陰陽奧室,連房洞戶。
柱壁雕镂,加以銅漆;窗牖皆有绮疏青瑣,圖以雲氣仙靈。
台閣周通,更相臨望;飛梁石蹬,陵跨水道。
金玉珠玑,異方珍怪,充積臧室。
遠緻汗血名馬。
又廣開園囿,采土築山,十裡九坂,以象二崤,深林絕澗,有若自然,奇禽馴獸,飛走其間。
” 新莽之篡,建立宗廟,尤極奇偉。
《三輔黃圖》:“王莽時博征天下工匠,起九廟。
太初祖廟,東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餘廟半之,為銅薄栌,飾金銀雕文,窮極百工之巧。
” 是雖帝王僭竊之侈心,未足為國民之範。
然闳工巨制,一一皆出于民力,非其時物力充盛,工巧精進,亦不能遂其侈心也。
古代建築,多為戰争所毀。
秦毀于項羽, 《史記·項羽本紀》:“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 西漢毀于長安兵衆及赤眉, 《漢書·王莽傳》:“衆兵發掘莽妻子父祖冢,燒其棺椁,及九廟、明堂、辟雍,火照城中。
”“城中少年……趨讙并和,燒作室門,斧敬法闼……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
”“更始都長安,居長樂宮,府臧完具,獨未央宮燒。
”“明年,夏,赤眉樊崇等入關,攻更始,遂燒長安宮室市裡,長安為虛。
城中無人行,宗廟園陵皆發掘。
” 東漢毀于董卓, 《後漢書·獻帝紀》:“董卓焚洛陽宮廟及人家。
”《董卓傳》注:“《獻帝起居注》:舊時宮殿悉壞,倉卒之際,拾摭故瓦材木,工匠無法度之制,所作并無足觀也。
” 以懲帝皇貴族之奢蕩,固當,然所毀之物力幾何!累代建築,皆天下之名材異産,非一時所能聚,又經無限之工作而後造成,非帝王貴族一人所能為也。
論者謂歐人多作石室,吾國率土木構造,土木易毀,而石室難焚,故古代宮室存毀之多寡,以此而判。
然吾國古代亦有石室,觀《水經注》猶多載之。
《水經注·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蓋太公所居也。
”《巨洋水篇》:“壽光縣有孔子石室,中有孔子像,弟子問經。
”[13]《河水篇》:“龍門崌谷有三石室,因阿結牖,連局接闼,似是栖遊隐學之所,昔子夏教授西河,疑即此也。
又子夏陵北有子夏石室,南北有二石室,臨側河崖。
” 漢有石室藏書。
《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匮之書。
”《索隐》曰:“石室金匮,皆國家藏書之處。
” 蓋亦預防兵火,而為保存文籍垂之久遠計也。
古代宮室,多為圖畫,觀《楚辭》可見。
《楚辭·天問序》:“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曆陵陸,嗟号旻昊,仰天歎息。
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玮僪佹,及古賢聖怪物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
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問之。
” 戰國諸子,恒記畫家之事,雖屬寓言,亦足證其畫事之盛。
《莊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畫圖,衆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
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
公使人視之,則解衣槃礴裸。
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 《韓非子·外儲說》:“客為周君畫策者,三年而成,因觀之,與髹策者同狀,周君大怒。
畫策者曰:‘築十版之牆,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時,加之其上而觀。
’周君為之,望見其狀,盡成龍蛇禽獸車馬,萬物之狀備具,周君大悅。
”“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
’‘孰易者?’門:‘鬼魅最易。
夫犬馬,人所知也。
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之,故難。
鬼神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 漢時宮室,亦多有畫人物故事,善惡畢備,以昭鑒戒。
《魯靈光殿賦》(王延壽):“圖畫天地,品類群生。
雜物奇怪,山海神靈,寫載其狀,托之丹青,千變萬化,事各缪形,随色象類,曲得其情。
上紀開辟,遂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
五街道周回七十裡,台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在後宮。
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一,亦在後宮。
門闼凡九十五。
” 《水經注》:“建章宮周二十餘裡,千門萬戶。
其東鳳阙高七丈五尺,中有神明台、井幹樓,鹹高五十餘丈。
北有太液池,池中有漸台,高三十丈。
南有璧門三層,高三十餘丈,中殿十二間,階陛鹹以玉為之。
鑄銅鳳五丈,飾以黃金。
樓屋上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璧玉門。
”“其長樂宮、鹹陽宮之間,有渭橋,廣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間,七百五十柱,百二十二梁。
”[11] 漢之官吏,皆有賜室。
其大者,謂之“大第室”。
《漢書·高帝紀》:“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賜大第室[12]。
吏二千石徙之長安,受小第室。
” 而外戚權臣,如王氏、梁氏,其宮室亦仿像帝王之居。
《漢書·元後傳》:“五侯群弟争為奢侈……大治第室,起土山漸台,洞門高廊,閣道連屬彌望。
”“王根大治室第,第中起土山,立兩市,殿上赤墀青戶瑣。
” 《後漢書·梁冀傳》:“冀乃大起第舍,而壽亦對街為宅,殚極土木,互相誇競。
堂寝皆有陰陽奧室,連房洞戶。
柱壁雕镂,加以銅漆;窗牖皆有绮疏青瑣,圖以雲氣仙靈。
台閣周通,更相臨望;飛梁石蹬,陵跨水道。
金玉珠玑,異方珍怪,充積臧室。
遠緻汗血名馬。
又廣開園囿,采土築山,十裡九坂,以象二崤,深林絕澗,有若自然,奇禽馴獸,飛走其間。
” 新莽之篡,建立宗廟,尤極奇偉。
《三輔黃圖》:“王莽時博征天下工匠,起九廟。
太初祖廟,東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餘廟半之,為銅薄栌,飾金銀雕文,窮極百工之巧。
” 是雖帝王僭竊之侈心,未足為國民之範。
然闳工巨制,一一皆出于民力,非其時物力充盛,工巧精進,亦不能遂其侈心也。
古代建築,多為戰争所毀。
秦毀于項羽, 《史記·項羽本紀》:“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 西漢毀于長安兵衆及赤眉, 《漢書·王莽傳》:“衆兵發掘莽妻子父祖冢,燒其棺椁,及九廟、明堂、辟雍,火照城中。
”“城中少年……趨讙并和,燒作室門,斧敬法闼……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
”“更始都長安,居長樂宮,府臧完具,獨未央宮燒。
”“明年,夏,赤眉樊崇等入關,攻更始,遂燒長安宮室市裡,長安為虛。
城中無人行,宗廟園陵皆發掘。
” 東漢毀于董卓, 《後漢書·獻帝紀》:“董卓焚洛陽宮廟及人家。
”《董卓傳》注:“《獻帝起居注》:舊時宮殿悉壞,倉卒之際,拾摭故瓦材木,工匠無法度之制,所作并無足觀也。
” 以懲帝皇貴族之奢蕩,固當,然所毀之物力幾何!累代建築,皆天下之名材異産,非一時所能聚,又經無限之工作而後造成,非帝王貴族一人所能為也。
論者謂歐人多作石室,吾國率土木構造,土木易毀,而石室難焚,故古代宮室存毀之多寡,以此而判。
然吾國古代亦有石室,觀《水經注》猶多載之。
《水經注·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蓋太公所居也。
”《巨洋水篇》:“壽光縣有孔子石室,中有孔子像,弟子問經。
”[13]《河水篇》:“龍門崌谷有三石室,因阿結牖,連局接闼,似是栖遊隐學之所,昔子夏教授西河,疑即此也。
又子夏陵北有子夏石室,南北有二石室,臨側河崖。
” 漢有石室藏書。
《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匮之書。
”《索隐》曰:“石室金匮,皆國家藏書之處。
” 蓋亦預防兵火,而為保存文籍垂之久遠計也。
古代宮室,多為圖畫,觀《楚辭》可見。
《楚辭·天問序》:“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曆陵陸,嗟号旻昊,仰天歎息。
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玮僪佹,及古賢聖怪物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
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問之。
” 戰國諸子,恒記畫家之事,雖屬寓言,亦足證其畫事之盛。
《莊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畫圖,衆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
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
公使人視之,則解衣槃礴裸。
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 《韓非子·外儲說》:“客為周君畫策者,三年而成,因觀之,與髹策者同狀,周君大怒。
畫策者曰:‘築十版之牆,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時,加之其上而觀。
’周君為之,望見其狀,盡成龍蛇禽獸車馬,萬物之狀備具,周君大悅。
”“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
’‘孰易者?’門:‘鬼魅最易。
夫犬馬,人所知也。
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之,故難。
鬼神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 漢時宮室,亦多有畫人物故事,善惡畢備,以昭鑒戒。
《魯靈光殿賦》(王延壽):“圖畫天地,品類群生。
雜物奇怪,山海神靈,寫載其狀,托之丹青,千變萬化,事各缪形,随色象類,曲得其情。
上紀開辟,遂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