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孔門弟子

關燈
春秋大哲,孔、老并稱。

    老子曰:“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而其教育之法,則以不言之教為主,故其弟子不多。

    今可考者,惟文子、 《漢書·藝文志》:“《文子》九篇。

    注:老子弟子,與孔子并時。

    ” 蜎子、 《漢書·藝文志》:“《蜎子》十三篇。

    注:名淵,楚人,老子弟子。

    ” 關尹子、 《漢書·藝文志》:“《關尹子》九篇。

    注:名喜,為關吏,老子過關,喜去吏而從之。

    ” 數人。

    蓋老子固非教育家也。

    孔子自少即教授于魯, 《史記·孔子世家》:“孟釐子……誡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欤!吾即沒,若必師之。

    ’及釐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

    ” 自周反魯,弟子益進,其後弟子彌衆。

     《孔子世家》:“孔子自周反于魯,弟子稍益進焉。

    ”“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衆,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 委贽者三千人,達徒七十人。

     《呂氏春秋·遇合篇》:“孔子周流海内,再幹世主;如齊至衛,所見八十餘君,委贽為弟子者三千人,達徒七十人。

    七十人者,萬乘之主得一人用,可為師。

    ”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

    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 私家教授徒衆之盛,自古以來,未有如孔子者也。

     孔子自言“有教無類”,故三千弟子中,流品亦不齊,互鄉童子、梁父大盜, 《呂氏春秋·尊師篇》:“顔涿聚,梁父之大盜也,學于孔子。

    ” 陽貨、佛肸之類, 《墨子·非儒篇》:“其徒屬弟子,皆效孔丘。

    子貢、季路輔孔悝,亂乎衛,陽貨亂乎魯,佛肸以中牟叛。

    ”據此,則墨子以為陽貨、佛肸皆孔子弟子。

    《孔叢子·诘墨篇》曰:“如此言,衛之亂,子貢、季路為之耶?斯不待言而了矣。

    陽虎欲見孔子,孔子不見,何弟子之有?佛肸以中牟叛,召孔子,則有之矣;為孔子弟子,未之聞也。

    ” 傳者甚多,此正見孔子之大,初無損于孔子也。

    然三千之數,亦不可考,《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僅載七十七人。

    清代朱彜尊、梁玉繩等,廣采諸書,亦隻得一百九人。

     《史記志疑》(梁玉繩):“孔子弟子之數,有作七十人者,《孟子》雲七十子,《呂氏春秋·遇合篇》達徒七十人,《淮南子·泰族》及《要略訓》俱言七十,《漢書·藝文志序》《楚元王傳》所稱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是已。

    有作七十二人者。

    《孔子世家》、《文翁禮殿圖》、《後漢書·蔡邕傳》、鴻都畫像、《水經注》八漢魯峻冢壁像、《魏書·李平傳》學堂圖,皆七十二人。

    《顔氏家訓·誡兵篇》所稱仲尼門徒升堂者七十二,是已。

    有作七十七人者。

    此《傳》及《漢書·地理志》是已。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實七十七人,今本脫顔何,止七十六,其數無定,難以臆斷。

    《漢書·藝文志》有《孔子徒人圖法》二卷,《集解》載鄭康成《孔子弟子目錄》,《隋唐志》雲一卷,此二書久亡。

    《漢書·人表》既疏略不備,而鴻都像、李平圖俱失傳,魯峻石壁僅睹隸續殘碑,《文翁圖》在顯晦之間,不盡可憑。

    世儒據以考弟子者,惟《史記》、《家語》。

    而古文《家語》已不得見,今《家語》并非王肅舊本,則《史記》又較《家語》為确。

    史公從孔安國受學,親見安國撰集之古文《家語》,故曰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者近是。

    雖然,弟子之數,豈止七十七人而已哉!若以陳亢、琴牢、牧皮、林放、仲孫何忌、仲孫說、孟武伯彘、子服何、孺悲、左丘明、公罔之裘、序點、賓牟賈、顔濁鄒、顔涿聚、盆成适、鞠語、季襄、惠叔蘭、常季、孔璇、阙黨互鄉二童子、廉瑀、左子慮、襄子孺、襄子魚、公子虛、驷子言、顔子思、巫子、苟子三十二人,增入七十七弟子,通計一百九人。

    ”[1] 而此一百九人中,有僅傳姓名莫知其事實者,書阙有間,固無從懸測也。

    第以《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觀之,亦可得孔子學派所及之地。

    七十七人之中,魯人凡三十八:顔回、闵損、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曾參、澹台滅明、宓不齊、原憲、南宮括、曾蒧、顔無繇、商瞿、漆雕開、公伯僚、有若、公西赤、巫馬施、顔幸、冉孺、冉季、漆雕哆、公夏首、顔祖、申黨、顔之仆、縣成、左人郢、秦非、顔哙、樂欬、叔仲會、顔何、邽巽、孔忠、公西葴。

    衛國六人:端木賜、高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