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關燈
編發來朝者六國,自是服章多用翟羽。

    ”[10] 至于武乙,且仰而射天。

     《史記·殷本紀》:“武乙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 其世尚強禦可想矣。

     《詩·大雅·蕩》:“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強禦。

    ”“強禦多怼。

    ” 殷人之尊神先鬼,孔子已言之。

    觀湯之征葛,以葛之不祀為罪。

     《書序》:“葛伯不祀,湯始征之,作《湯征》。

    ”《孟子·滕文公》:“湯居亳,與葛為鄰。

    葛伯放而不祀。

    湯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

    ’湯使遺之牛羊。

    葛伯食之,又不以祀。

    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共粢盛也。

    ’湯使亳衆往為之耕,老弱饋食。

    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不授者殺之。

    有童子以黍肉饷,殺而奪之。

    ……為其殺是童子而征之。

    ” 殆由葛伯主張無鬼,不以祭祀祖先為然。

    而湯則以祖先教号召天下,故因宗教不同而動兵戈。

    其後之以歲為祀,亦以明其注重祀事,更甚于夏也。

    《商頌》五篇,皆祭祀之詩。

    讀《那》及《烈祖》諸篇,可推見其時祭祀之儀式。

     《詩·那》:“猗與那與,置我鞉鼓。

    奏鼓簡簡,衎我烈祖。

    湯孫奏假,綏我思成。

    鞉鼓淵淵,嘒嘒管聲。

    既和且平,依我磬聲。

    於赫湯孫,穆穆厥聲。

    庸鼓有斁,萬舞有奕。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溫恭朝夕,執事有恪。

    顧予烝嘗,湯孫之将。

    ”《詩·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錫無疆,及爾斯所。

    既載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無言,時靡有争。

    綏我眉壽,黃耇無疆。

    約軧錯衡,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豐年穰穰。

    來假來享,降福無疆。

    顧予烝嘗,湯孫之将。

     《商書》亦多言祭祀鬼神之事。

     《盤庚上》:“茲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

    ”《盤庚中》:“我先後綏乃祖乃父。

    乃祖乃父,乃斷棄汝,不救乃死。

    ”“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後,曰:‘作丕刑于朕孫!’迪高後丕乃崇降不祥。

    ”《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

    ”《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牲,用以容,将食無災。

    ” 周之伐殷,且以弗祀為纣之罪狀。

     《書·牧誓》:“昏棄厥肆祀弗答。

    ” 蓋殷以崇祀而興,以不祀而亡,此尤殷商一朝之特點也。

    尚鬼,故信巫。

    而巫氏世相殷室。

     《書·君奭》:“在大戊時……巫鹹乂王家。

    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

    ” 《史記·殷本紀》:“伊陟贊言于巫鹹。

    巫鹹治王家有成,作《鹹艾》。

    ”“祖乙立,殷複興,巫賢任職。

    ”《史記·封禅書》:“伊陟贊巫鹹,巫鹹之興自此始。

    ”[11] 重祀,故精治祭器,而鐘鼎尊彜之制大興。

     《冊冊父乙鼎跋》(阮元):“周器銘往往有‘王呼史冊’、‘命某某’等語,商人尚質,但書冊字而已。

    子為父作,則稱父,以十幹為名字。

    商人無貴賤皆同,不必定為君也。

    ”(據此,知商之鐘鼎獨多者,以其君臣上下多為祭器以祀先也。

    ) 祭必擇日,故蔔日之龜甲,猶流傳于今世。

    此皆事理之相因者也。

     殷之風氣,既如上述。

    殊無以見其享國久長之故,吾嘗反複諸書,深思其時之情勢,而得數義焉。

    一則殷多賢君,故其國疊衰疊興也。

    《史記·殷本紀》之稱殷之興衰凡十見: 雍己立,殷道衰。

    大戊立,殷複興。

    河亶甲時,殷複衰。

    祖乙立,殷複興。

    帝陽甲之時,殷衰。

    盤庚之時,殷道複興。

    小辛立,殷複衰。

    武丁立,殷道複興。

    帝甲淫亂,殷複衰。

    帝乙立,殷益衰。

     與《夏本紀》之一稱夏後氏德衰者不同,周公以《無逸》勉成王,盛稱殷之三宗。

     《書·無逸》:“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甯。

    ”“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不敢荒甯,嘉靖殷邦。

    至于小大,無時或怨。

    ”“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

    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

    ……” 而《孟子》則謂其時賢聖之君六七作。

     《孟子·公孫醜》:“自成湯至于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

    ” 足知殷之賢君多于夏代矣。

    且商雖自湯以來,世尚武功,而其政術則任賢而執中, 《詩·長發》:“湯降不遲,聖敬日跻[12]。

    ……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

    ” 《孟子·離婁》:“湯執中,立賢無方。

    ” 非專偏于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