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 論

關燈
珝,字子玉,匈奴後部人也。

    ”“段匹,東郡鮮卑人也。

    ”“喬智明,字元達,鮮卑前部人也。

    ”[4] 《通志氏族略》:“黨氏本出西羌。

    ” 《唐書》:“王世充,字行滿,本姓支,西域胡人也。

    ”“李懷仙,柳城胡人也。

    ”“哥舒翰,突騎施首領哥舒部落之裔也。

    ”“代北李氏,本沙陀部落。

    ”“王武俊,契丹怒皆部落也。

    ”“李光弼,營州柳城人,其先契丹之酋長。

    ”“李懷光,渤海靺鞨人也。

    ”“高仙芝,本高麗人。

    ”“王毛仲,本高麗人。

    ”“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姜公輔,安南人。

    ”“史憲誠,其先出于奚虜。

    ”“李寶臣,範陽城旁奚族也。

    ” 《通志》:“支氏,其先月支胡人也。

    ”“安氏,安息王子入侍,遂為漢人。

    ”“竺氏,本天竺胡人。

    ” 《元史》:“昔班,畏吾人。

    ”“餘阙,唐兀人。

    ”“斡羅思,康裡氏。

    ”“杭忽思,阿速人。

    ”“完者都,欽察人。

    ”“馬祖常,世為雍古部。

    ”“愛薛,西域弗林人。

    ”(此類甚多,姑舉以示例。

    ) 《日知錄》卷二十三:“《章丘志》言:洪武初,翰林編修吳沈奉旨撰《千家姓》,得姓一千九百六十八,而此邑如‘術’、如‘傌’,尚未之錄[5]。

    今訪之術姓,有三四百丁,自雲金丞相術虎高琪之後[6]。

    蓋二字改為一字者。

    而撰姓之時,尚未登于黃冊也。

    以此知單姓之改,并在明初以後。

    而今代山東氏族,其出于金、元之裔者多矣。

    ”“永樂元年九月庚子,上謂兵部尚書劉曰:‘各衛鞑靼人多同名,宜賜姓以别之。

    ’于是兵部請如洪武中故事,編置勘合,賜給姓氏[7]。

    從之,三年七月,賜把都帖木兒名吳允誠,倫都兒灰名柴秉誠,保住名楊效誠,自此遂以為例。

    ” 凡漢族之大姓,若王、若李、若劉者,其得氏之始,雖恒自附于中國帝王,實則多有異族之改姓。

    其異族之姓,如金、如安、如康、如支、如竺、如元、如源、如冒者,在今日視之,固亦俨然漢族,與姬、姜、子、姒若同一血統矣。

    甄克思有言:“廣進異種者,其社會将日即于盛強。

    ” 《社會通诠》(甄克思):“世界曆史所必不可誣之事實:必嚴種界,使常清而不雜者,其種将日弱而馴緻于不足以自存;廣進異種者,其社會将日即于盛強,而種界因之日泯。

    此其理自草木禽獸以至文明之民,在在可征之實例。

    孰得孰失,非難見也。

    ……希臘邑社之制,即以嚴種界而衰滅,羅馬肇立,亦以嚴種界而幾淪亡。

    橫覽五洲之民,其氣脈繁雜者強,英、法、德、美之民,皆雜種也。

    其血胤單簡者弱,東方諸部,皆真種人矣。

    ” 顧歐陸諸國,雖多混合之族,而其人至今猶嚴種界,斯拉夫、條頓、日耳曼之界,若鴻溝然。

    而求之吾國,則“非族異心”之語,“島夷索虜”之争,固亦時著于史,如: 《左傳》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 《通鑒》卷六十九:“宋魏以降,南北分治。

    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

    ” 而異族之強悍者,久之多同化于漢族,漢族亦遂泯然與之相忘。

    試問吾國所以容納此諸族,溝通此諸族者,果何道乎? 第三,則年祀之久遠,相承勿替也。

    世界開化最早之國,曰巴比倫,曰埃及,曰印度,曰中國。

    比而觀之,中國獨壽。

     《西洋上古史》(浮田和民):“迦勒底王國,始于公元前四千年以前,至一千三百年而亡。

    亞述[8]興于公元前一千三百年,至六百零六年而亡。

    巴比倫興于公元前六百二十五年,至五百三十八年,為波斯所滅……埃及舊帝國興于公元前四千年,中帝國當公元前二千一百年,新帝國當公元前一千七百年,至五百二十七年,為波斯所滅。

    ” 《印度五千年史》(高桑駒吉):“印度吠陀時代,始于公元前二千年,公元後七百十四年,為回教徒所征服。

    ” 中國曆年之久,姑不問緯書荒誕之說。

     《春秋元命苞》:“天地開辟,至春秋獲麟之歲,凡二百七十六萬歲。

    ” 即以今日所傳書籍之确有可稽者言之,據《書經·堯典》,則應托始于公元前二千四百年;據龜甲古文,則作于公元前一千二百年;據《詩經》,則作于公元前一千一百年,至共和紀元以後,則逐年事實,皆有可考,是在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

    漢、唐而降,雖常有異族入主之時,然以今日五族共和言之,則女真、蒙古、滿洲諸族,皆吾中國之人。

    是即三四千年之間,主權有轉移,而國家初未亡滅也。

    并世諸國,若法、若英、若俄,大抵興于梁、唐以後,即日本号稱萬世一系,然彼國隋唐以前之曆史,大都出于臆造,不足征信。

    則合過去之國家與新興之國家而較之,未有若吾國之多曆年所者也。

    試問吾國所以開化甚早、曆久猶存者,果何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