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異教歸附也裡可溫之一斑
關燈
小
中
大
《元典章》:大德八年,江浙行省準中書省咨:“禮部呈奉省判集賢院呈:‘江南諸路道教所呈:“溫州路有也裡可溫,創立掌教司衙門,招收民戶,充本教戶計;及行将法篆先生誘化,侵奪管領;及于祝聖處祈禱去處,必欲班立于先生之上,動緻争競,将先生人等毆打,深為不便,申乞轉呈上司禁約事。得此,照得江南自前至今,止有僧道二教,各令管領,别無也裡可溫教門。近年以來,因随路有一等規避差役之人,投充本教戶計,遂于各處再設衙門,又将道教法箓先生侵奪管領,實為不應,呈乞照驗。”得此,奉都堂鈞旨,送禮部照拟。議得即目随朝慶賀班次,和尚、先生祝贊之後,方至也裡可溫人等。拟合依例照會外,據擅自招收戶計,并攙管法篆先生事理,移咨本道行省,嚴加禁治,相應具呈照詳。’得此,都省咨請照驗,依上禁治施行外,行移合屬并僧道錄司、也裡可溫掌教司,依上施行。”(卷三十三)
教徒祝聖祈禱一事,《馬可遊記》亦志之,曰:“大可汗誕生之日,凡治内各地人民,無不視為佳節。是日基督、偶像及回教徒,均為大可汗祈長壽康甯”雲。
道教原呈所争之點,不在朝賀班次之先後,而在法箓先生之被誘化也。曰“将先生人等毆打”,一面之詞耳,然亦可見當時教争之狀隻此。集賢院以為人之投入也裡可溫教門者,系為規避差役計,然元制凡僧、道、也裡可溫皆免差役,已如上述;如徒為規避差役而已,則缁流羽士,皆得享此權利,又何必也裡可溫耶?此其故可深長思矣。
至于禮部所定朝賀班次,也裡可溫在和尚、先生之後,是不過以也裡可溫為新教門耳,不足為榮辱也。
《至元辯僞錄》有一段,足窺見當日諸教辯論之迹者,附錄于此。曰:“釋道兩路,各不相妨,隻欲專擅自家,遏他門戶,非通論也。今先生言‘道門最高’,秀才人言‘儒門第一’,疊屑人奉彌失诃(即《景教碑》之彌施诃),言‘得生天’,達失蠻叫空謝天賜與。細思根本,皆難與佛齊。”(卷三)
教徒祝聖祈禱一事,《馬可遊記》亦志之,曰:“大可汗誕生之日,凡治内各地人民,無不視為佳節。是日基督、偶像及回教徒,均為大可汗祈長壽康甯”雲。
道教原呈所争之點,不在朝賀班次之先後,而在法箓先生之被誘化也。曰“将先生人等毆打”,一面之詞耳,然亦可見當時教争之狀隻此。集賢院以為人之投入也裡可溫教門者,系為規避差役計,然元制凡僧、道、也裡可溫皆免差役,已如上述;如徒為規避差役而已,則缁流羽士,皆得享此權利,又何必也裡可溫耶?此其故可深長思矣。
至于禮部所定朝賀班次,也裡可溫在和尚、先生之後,是不過以也裡可溫為新教門耳,不足為榮辱也。
《至元辯僞錄》有一段,足窺見當日諸教辯論之迹者,附錄于此。曰:“釋道兩路,各不相妨,隻欲專擅自家,遏他門戶,非通論也。今先生言‘道門最高’,秀才人言‘儒門第一’,疊屑人奉彌失诃(即《景教碑》之彌施诃),言‘得生天’,達失蠻叫空謝天賜與。細思根本,皆難與佛齊。”(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