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也裡可溫人物之大概
關燈
小
中
大
同《志》:總管兼府尹,安震亨,也裡可溫人,嘉議大夫,至元二十年七月二日至,二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代。
(卷十四) 同《志》:達魯花赤兼管内勸農事,闊裡吉思,也裡可溫人,少中大夫,至大元年八月六日至,皇慶元年十二月九日代。
(卷同上) 同《志》僑寓類:闊裡吉思,也裡可溫人,至大初少中大夫,鎮江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因居于此。
(卷十八) 同《志》:魯合,闊裡吉思子,朝列大夫,潭州路兼揚州達魯花赤。
(卷十八) 同《志》:達魯花赤兼管内勸農事,太平,也裡可溫人,嘉議大夫,皇慶元年十二月九日至,延祐三年十一月二日代。
士民為立去思之碑,稱公特立固守,奉上治下,一一以法令從事,人莫幹以私。
碑在丹陽館前驿道傍。
(卷十四) 右并見康熙《鎮江志》卷三十三《名宦傳》:“太平,也裡可溫人,皇慶元年以成議大夫為鎮江總管府達魯花赤,兼管内勸農事,在郡均月課,革海漕吏奸,複豪貴所占學田。
” 同《志》:丹徒縣達魯花赤,馬奧剌憨,也裡可溫人,忠翊校尉,元貞二年六月至。
(卷十六) 右并見萬曆《鎮江志》卷十六,康熙《鎮江志》卷二十五,但康熙《志》作馬奧剌悠。
同《志》:丹徒縣達魯花赤,斡羅思,也裡可溫人,承務郎,天曆二年八月至。
(卷十六) 右亦見萬曆《志》卷十六,康熙《志》卷二十五,但康熙《志》作斡忽思。
同《志》僑寓類:安馬裡忽思,也裡可溫人,居鎮江,中憲大夫,同知廣東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帥。
(卷十八) 道光《廣東通志》卷十七:安馬裡忽思,曾任南雄路達魯花赤。
然不注明為也裡可溫,故莫知其為也裡可溫也。
同《志》:也裡牙,安馬裡忽思子,以父蔭忠诩校尉,南安路大庾縣達魯花赤,今昭信校尉,同知潭州路浏陽州事。
(卷同上) 同《志》:塔海,也裡可溫人,居京口,正議大夫,同知廣東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帥卒。
(卷同上) 安馬裡忽思、塔海,均曾為廣東道宣慰使司副元帥,可見廣東當時已有也裡可溫之傳布。
右十人均見《鎮江志》。
何以也裡可溫人物,鎮江獨盛?非鎮江獨盛也,至順《鎮江志》獨詳也。
馬薛裡吉思何嘗不見于康熙《鎮江志》,安馬裡忽思何嘗不見于《廣東通志》,然因其不注為也裡可溫,則亦孰知其為也裡可溫?故知失于記載者衆矣。
萬曆《杭州府志·職官表》,元時可考者,有江浙行省在丞哈剌,也裡可溫人,又曾為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佥事,世次無考。
(卷九) 康熙《鳳陽府志》卷二十五《名宦》:“元哈剌,字元素,賜姓金,七裡河溫人,至順間為鐘離縣達魯花赤,能反冤獄,政為諸邑最。
”也裡可溫作七裡河溫,此僅見者。
陶宗儀《書史會要》:哈剌,字元素,也理可溫人,登進士第,官至中政院使,能文辭,其書宗巎正齋。
(補遺) 右并見《佩文齋書畫譜》卷三十七引,當與萬曆《杭州志》之哈剌同一人。
《四庫全書》本《書史會要》,哈剌作哈喇,也理可溫作伊哩克溫。
又:康裡不花,字普修,也裡可溫人,官至海北廉訪使,笃志墳籍,至于百氏術數,無不研覽,書宗二王。
(卷七) 右并見《佩文齋書畫譜》卷三十八引,《四庫全書》本《書史會要》,改康裡不花為喀喇巴哈,改也裡可溫為伊哩克敦。
《元秘書監志》:題名:秘書少監失列門,大德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上,也裡可溫人。
(卷九) 又:著作佐郎雅古,賜進士出身,字正卿,也裡可溫人,泰定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以承事郎上。
(卷十
(卷十四) 同《志》:達魯花赤兼管内勸農事,闊裡吉思,也裡可溫人,少中大夫,至大元年八月六日至,皇慶元年十二月九日代。
(卷同上) 同《志》僑寓類:闊裡吉思,也裡可溫人,至大初少中大夫,鎮江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因居于此。
(卷十八) 同《志》:魯合,闊裡吉思子,朝列大夫,潭州路兼揚州達魯花赤。
(卷十八) 同《志》:達魯花赤兼管内勸農事,太平,也裡可溫人,嘉議大夫,皇慶元年十二月九日至,延祐三年十一月二日代。
士民為立去思之碑,稱公特立固守,奉上治下,一一以法令從事,人莫幹以私。
碑在丹陽館前驿道傍。
(卷十四) 右并見康熙《鎮江志》卷三十三《名宦傳》:“太平,也裡可溫人,皇慶元年以成議大夫為鎮江總管府達魯花赤,兼管内勸農事,在郡均月課,革海漕吏奸,複豪貴所占學田。
” 同《志》:丹徒縣達魯花赤,馬奧剌憨,也裡可溫人,忠翊校尉,元貞二年六月至。
(卷十六) 右并見萬曆《鎮江志》卷十六,康熙《鎮江志》卷二十五,但康熙《志》作馬奧剌悠。
同《志》:丹徒縣達魯花赤,斡羅思,也裡可溫人,承務郎,天曆二年八月至。
(卷十六) 右亦見萬曆《志》卷十六,康熙《志》卷二十五,但康熙《志》作斡忽思。
同《志》僑寓類:安馬裡忽思,也裡可溫人,居鎮江,中憲大夫,同知廣東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帥。
(卷十八) 道光《廣東通志》卷十七:安馬裡忽思,曾任南雄路達魯花赤。
然不注明為也裡可溫,故莫知其為也裡可溫也。
同《志》:也裡牙,安馬裡忽思子,以父蔭忠诩校尉,南安路大庾縣達魯花赤,今昭信校尉,同知潭州路浏陽州事。
(卷同上) 同《志》:塔海,也裡可溫人,居京口,正議大夫,同知廣東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帥卒。
(卷同上) 安馬裡忽思、塔海,均曾為廣東道宣慰使司副元帥,可見廣東當時已有也裡可溫之傳布。
右十人均見《鎮江志》。
何以也裡可溫人物,鎮江獨盛?非鎮江獨盛也,至順《鎮江志》獨詳也。
馬薛裡吉思何嘗不見于康熙《鎮江志》,安馬裡忽思何嘗不見于《廣東通志》,然因其不注為也裡可溫,則亦孰知其為也裡可溫?故知失于記載者衆矣。
萬曆《杭州府志·職官表》,元時可考者,有江浙行省在丞哈剌,也裡可溫人,又曾為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佥事,世次無考。
(卷九) 康熙《鳳陽府志》卷二十五《名宦》:“元哈剌,字元素,賜姓金,七裡河溫人,至順間為鐘離縣達魯花赤,能反冤獄,政為諸邑最。
”也裡可溫作七裡河溫,此僅見者。
陶宗儀《書史會要》:哈剌,字元素,也理可溫人,登進士第,官至中政院使,能文辭,其書宗巎正齋。
(補遺) 右并見《佩文齋書畫譜》卷三十七引,當與萬曆《杭州志》之哈剌同一人。
《四庫全書》本《書史會要》,哈剌作哈喇,也理可溫作伊哩克溫。
又:康裡不花,字普修,也裡可溫人,官至海北廉訪使,笃志墳籍,至于百氏術數,無不研覽,書宗二王。
(卷七) 右并見《佩文齋書畫譜》卷三十八引,《四庫全書》本《書史會要》,改康裡不花為喀喇巴哈,改也裡可溫為伊哩克敦。
《元秘書監志》:題名:秘書少監失列門,大德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上,也裡可溫人。
(卷九) 又:著作佐郎雅古,賜進士出身,字正卿,也裡可溫人,泰定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以承事郎上。
(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