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槪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茹草,觀中煑菜道供柴。
上山採黃芩,下山逢著老翁吟,老翁吟雲: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上山採交藤,下山逢著醉胡僧,醉胡僧雲:何年飲著聲聞酒,直到而今醉不醒。
有客使高麗,以一僧伴宴,行令雲:張良項羽爭一傘,良曰涼傘,羽曰雨傘。
使雲:許由晁錯爭一瓢,由曰油葫蘆,錯曰醋葫蘆。
有前用一曲名,後用一句詩令。
賈平章曰:我有一局棋,寄與洞中仙,洞中仙不受,雲: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馬廷鸞曰:我有一魚竿,寄與漁家傲,漁家傲不受,雲: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江萬裡曰:我有一犁鋤,寄與使牛子,使牛子不受,雲:且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蓋譏似道也。
有子路令。
雲:子路百裡負米,不知熟米糙米,若是熟米,子路不對,若是糙米,子路請禱。
一人雲:子路宿於石門,不知開門閉門,若是開門,由也升堂矣,若是閉門,子路拱而立。
二十二之文 李白〈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楊雄〈酒賦〉 子猶瓶矣。
觀瓶之居,居井之湄,處高臨深,動常近危。
酒醪不入口,藏水滿懷,不得左右,牽於纒徽。
自用如此,不如鴟夷。
鴟夷滑稽,腹如大壺,盡日盛酒,人復籍酤。
常為國器,託於屬車,出入兩宮,經營公家。
由是言之,酒何過乎。
鄒陽〈酒賦〉 清者為酒,濁者為醴。
清者聖明,濁者頑騃。
皆麴湒丘之麥,釀野田之米。
倉風莫預,方金未啟。
嗟同物而異味,歎殊才而共侍。
流光醳醳,甘滋泥泥。
醪釀既成,綠瓷既啟。
且筐且漉,載??載齊,庶民以為歡,君子以為禮。
其品類則沙洛淥酃,程鄉若下,高公之清,關中白薄,青渚縈停,凝醳醇酎,千日一醒。
哲王臨國,綽矣多暇,召皤皤之臣,聚肅肅之賓,安廣坐,列雕屏,綃綺為席,犀璩為鎮。
曳長裾,飛廣袖,奮長纓,英偉之士,莞爾而即之。
君王憑玉幾,倚玉屏,舉手一勞,四坐之士皆若哺梁焉。
乃縱酒作倡,傾盌覆觴,右曰宮申,旁以徵揚,樂隻之深不狂。
於是錫名餌,祛夕醉,遣朝酲,吾君壽億萬歲,常與日月爭光。
陳王曹植〈酒賦〉 嘉儀氏之造思,亮茲美之獨珍。
仰酒旗之景曜,恊嘉號於天辰。
穆生失禮而辭楚,侯嬴感爵而輕身。
其味有宜城醪醴,蒼梧縹清。
或秋藏冬發,或春醞夏成。
或雲沸川湧,或素蟻如萍。
爾乃王孫公子,遊俠翺翔。
將承歡以接意,會陵雲之朱堂。
獻酬交錯,宴笑無方。
於是飲者並醉,從橫讙譁,或揚袂屢舞,或扣劍清歌,或頻顣辭觴,或奮爵橫飛,或歎驪駒既駕,或稱朝露未晞。
于斯時也,質者或文,剛者或仁,卑者忘賤,窶者忘貧。
於是矯俗先生聞之而嘆曰:噫,夫言何容易,此乃淫荒之源,非作者之事,若躭于觴酌,流情縱佚,先生所禁,君子所斤。
王粲〈酒賦〉 帝女儀狄,旨酒是獻,苾芬享祀,人神式宴。
辯其五齊,節其三事,醍沈盎泛,清濁各異。
章文德于廟堂,恊武義于三軍,緻子弟之孝養,糾骨肉之睦親,成朋友之懽好,贊交往之主賓。
既無禮而不入,又何事而不因,賊功業而敗事,毀名行以取誣,遺大恥於載籍,滿簡帛而見書,孰不飲而羅茲,罔非酒而惟事。
昔在公旦,極茲話言,濡首屢舞,談易作難,大禹所忌,文王是艱。
張載〈酃酒賦〉 惟聖賢之興作,貴垂功而不泯,嘉康狄之先識,亦應天而順民。
擬酒旗於玄象,造甘醴以怡神,雖賢愚而同好,似大化之齊均。
物無往而不變,獨居舊而彌新,經盛衰而無廢,歷百代而作珍。
若乃中山冬啓,醇酎秋發,長安春禦,樂浪夏設,縹蟻蓱布,芬香酷烈。
垂嘉稱於百代,信人神之所悅。
故為其酒也,殊功絕倫,三事既節,五齊必均,造釀以秋,告成以春,備味滋和,體淳色清,宣禦神志,導氣養形,遣憂消患,適性順情。
於是糾合同好,以遨以遊,嘉賓雲會,矩坐四周。
設罍樽於南楹,酌奉觴以施流,備鮮肴之綺錯,進時膳之珍羞。
禮儀攸序,是獻是酬。
鹹得志以自足,願棲遲於一丘,於是歡樂既洽,日薄西隅,主稱湛露,賓歌驪駒,僕夫整駕,言旋其居。
乃憑軾以廻軌,騁輕駟於通衢,及衡門以隱跡。
覽前聖之典謨,感夏禹之防微,悟儀氏之見疏,鑑往事而作誡,罔非酒而惟愆,哀秦穆之見醪,惜三良之殲賢,嘉衛武之能悔,著屢舞於初筵,察成敗於往古,垂將來於茲篇。
吳淑〈酒賦〉 若夫儀狄初制,少康造始。
九投百品之精,一宿三重之美,既陰陽之相感,亦吉兇之所起。
挹此思柔,誦茲反恥。
則有優韋曜而賜荈,為穆生而置醴。
定國數石而精明,鄭玄一斛而溫偉。
三日僕射,百錢阮子。
陳諫每唱於廻波,養性亦澆於壘隗。
爾其樂茲在鎬,挹此如澠。
法鄭君之能釀,憶劉伶之解酲。
山濤既聞於八鬥,陸納才堪於二升,陶侃則過限便止,孔顗則彌月不醒,文舉嘲曹公之禁,簡雍譏先主之刑。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
傾荒外之樽,採海中之樹。
三雅既聞於劉表,百榼仍傳於子路。
賞鍾會之不拜,美孟嘉之得趣。
酌此中聖賜之上尊,梁武之稱臧盾,謝奕之逼桓溫,行朱虛之軍法,醉丞相之後園。
或投醪而感義,或舉杯而殺人。
謝朏曾聞於指口,管仲嘗憂其棄身。
飲之孔偕,樂此今夕,營彼糟丘,溺滋窟室。
子良持鎗以乍進,延之據鞍而自適。
既營度于五齊,亦均調乎六物。
遺羊祜而弗疑,折張昭而屢屈,嘉皇甫之質厚,鄙王琨之儉嗇。
則有眠畢卓之罋,入步兵之廚。
飲瀛洲之玉膏,挹南嶽之瓊酥。
亦聞醉裡遺冠,罋頭加帽。
銀鍾之寵思話,縹醪之賜崔浩。
裴粲則勤以獻誠,陰鏗則仁而獲報。
逢括頸于消難,見傾家之次道。
復聞孔羣喻之糟肉,孫朝積年麴封。
顯父之餞百壺,唐堯之舉千鍾。
豈顧季鷹之身後,且醉高歡之手中。
應彼東風,醞茲狂藥。
冬釀兮夏成,汾清兮鄴酌。
亦雲王瞻三術,酆舒五罪。
漢有長樂之儀,吳有釣臺之會。
一鬥河東之賜,千日中山之醉。
蘇微為之而成疾,慶封為之而易內。
至若老羌之渴,次公之狂。
倒山公之接?,脫相如之鷫鸘。
故其成禮而弗繼以淫,無量而不及於亂。
唯公榮而不與,獨崔暹而可勸。
禮成宴醧,名稱聖賢。
湛酒泉而在地,瞻酒旗之麗天。
味兼百末,價重千錢。
嘗美味於酃湖,酌不極於青田。
復聞敗見宋樽,恠消秦獄。
或以青州作號,或以建康為目。
名傳上頓,味稱美祿。
阮孚以金貂相換,淵明以葛巾見漉。
亦雲曲阿既釃,邯鄲被圍。
步白楊之野,坐黃菊之籬。
高允敗德以為訓,元忠坐酌而自怡。
或取陶陶之樂,或矜抑抑之儀。
及夫行車酌醴,鳴鍾舉燧。
哺糟兮歠醨,舉白兮揚觶。
高昌洿林之貢,西域蒲桃之味。
或以蟹螯俱執,或以彘肩並賜。
《禮》有生禍之語,《書》著崇飲之旨。
邴原有廢業之憂,範泰述傷生之理。
苟忘濡首之戒,將貽腐脇之斃。
故三爵以退,而百拜成禮。
所以喻之於兵,而譬之於水也。
朱翼中《北山酒經》 昔先王誥:庶邦、庶士無彜酒。
又曰:祀茲酒。
言古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
六彜有舟,所以戒其覆。
六尊有罍,所以禁其淫。
陶侃劇飲,亦自制其限。
後世以酒為漿,不醉反恥。
豈知百藥之嘗,黃帝所以治疾邪。
大率晉人嗜酒,劉伶、阮籍之徒,尤不可一日無此。
要之甘放自肆,託於麯糵,以逃世網,未必真得酒中趣耳。
古之所謂得全於酒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藥自有妙理,豈特澆其礧磈者邪。
五鬥先生棄官而歸,耕於東臯之野,浪遊醉鄉,沒身不返,以為結繩之政已薄矣。
雖黃帝華胥之遊,殆未能過。
繇此觀之,酒之境界,豈餔醊者所能與知哉。
儒學之士如韓愈者,猶不足以知此,反悲醉鄉之徒為不遇。
大哉,酒之於世也,禮天地、事鬼神,射鄉之飲,鹿鳴之歌,賔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自縉紳,下逮閭裡,詩人墨客,樵夫漁父,無一可以缺此。
投閒自放,披襟露腹,便然酣臥於江湖之上,扶頭解醒,忽然而醒,雖道術之士鍊陽錯陰,饑腸如筯,而熟穀之液亦不能去。
惟胡人禪律,以此為戒,嗜酒者至於濡首敗性,失理傷生,往往屏爵棄巵,焚罍折榼,終身不復知其味者,酒復何過哉。
平居無事,汙罇
上山採黃芩,下山逢著老翁吟,老翁吟雲: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上山採交藤,下山逢著醉胡僧,醉胡僧雲:何年飲著聲聞酒,直到而今醉不醒。
有客使高麗,以一僧伴宴,行令雲:張良項羽爭一傘,良曰涼傘,羽曰雨傘。
使雲:許由晁錯爭一瓢,由曰油葫蘆,錯曰醋葫蘆。
有前用一曲名,後用一句詩令。
賈平章曰:我有一局棋,寄與洞中仙,洞中仙不受,雲: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馬廷鸞曰:我有一魚竿,寄與漁家傲,漁家傲不受,雲: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江萬裡曰:我有一犁鋤,寄與使牛子,使牛子不受,雲:且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蓋譏似道也。
有子路令。
雲:子路百裡負米,不知熟米糙米,若是熟米,子路不對,若是糙米,子路請禱。
一人雲:子路宿於石門,不知開門閉門,若是開門,由也升堂矣,若是閉門,子路拱而立。
二十二之文 李白〈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楊雄〈酒賦〉 子猶瓶矣。
觀瓶之居,居井之湄,處高臨深,動常近危。
酒醪不入口,藏水滿懷,不得左右,牽於纒徽。
自用如此,不如鴟夷。
鴟夷滑稽,腹如大壺,盡日盛酒,人復籍酤。
常為國器,託於屬車,出入兩宮,經營公家。
由是言之,酒何過乎。
鄒陽〈酒賦〉 清者為酒,濁者為醴。
清者聖明,濁者頑騃。
皆麴湒丘之麥,釀野田之米。
倉風莫預,方金未啟。
嗟同物而異味,歎殊才而共侍。
流光醳醳,甘滋泥泥。
醪釀既成,綠瓷既啟。
且筐且漉,載??載齊,庶民以為歡,君子以為禮。
其品類則沙洛淥酃,程鄉若下,高公之清,關中白薄,青渚縈停,凝醳醇酎,千日一醒。
哲王臨國,綽矣多暇,召皤皤之臣,聚肅肅之賓,安廣坐,列雕屏,綃綺為席,犀璩為鎮。
曳長裾,飛廣袖,奮長纓,英偉之士,莞爾而即之。
君王憑玉幾,倚玉屏,舉手一勞,四坐之士皆若哺梁焉。
乃縱酒作倡,傾盌覆觴,右曰宮申,旁以徵揚,樂隻之深不狂。
於是錫名餌,祛夕醉,遣朝酲,吾君壽億萬歲,常與日月爭光。
陳王曹植〈酒賦〉 嘉儀氏之造思,亮茲美之獨珍。
仰酒旗之景曜,恊嘉號於天辰。
穆生失禮而辭楚,侯嬴感爵而輕身。
其味有宜城醪醴,蒼梧縹清。
或秋藏冬發,或春醞夏成。
或雲沸川湧,或素蟻如萍。
爾乃王孫公子,遊俠翺翔。
將承歡以接意,會陵雲之朱堂。
獻酬交錯,宴笑無方。
於是飲者並醉,從橫讙譁,或揚袂屢舞,或扣劍清歌,或頻顣辭觴,或奮爵橫飛,或歎驪駒既駕,或稱朝露未晞。
于斯時也,質者或文,剛者或仁,卑者忘賤,窶者忘貧。
於是矯俗先生聞之而嘆曰:噫,夫言何容易,此乃淫荒之源,非作者之事,若躭于觴酌,流情縱佚,先生所禁,君子所斤。
王粲〈酒賦〉 帝女儀狄,旨酒是獻,苾芬享祀,人神式宴。
辯其五齊,節其三事,醍沈盎泛,清濁各異。
章文德于廟堂,恊武義于三軍,緻子弟之孝養,糾骨肉之睦親,成朋友之懽好,贊交往之主賓。
既無禮而不入,又何事而不因,賊功業而敗事,毀名行以取誣,遺大恥於載籍,滿簡帛而見書,孰不飲而羅茲,罔非酒而惟事。
昔在公旦,極茲話言,濡首屢舞,談易作難,大禹所忌,文王是艱。
張載〈酃酒賦〉 惟聖賢之興作,貴垂功而不泯,嘉康狄之先識,亦應天而順民。
擬酒旗於玄象,造甘醴以怡神,雖賢愚而同好,似大化之齊均。
物無往而不變,獨居舊而彌新,經盛衰而無廢,歷百代而作珍。
若乃中山冬啓,醇酎秋發,長安春禦,樂浪夏設,縹蟻蓱布,芬香酷烈。
垂嘉稱於百代,信人神之所悅。
故為其酒也,殊功絕倫,三事既節,五齊必均,造釀以秋,告成以春,備味滋和,體淳色清,宣禦神志,導氣養形,遣憂消患,適性順情。
於是糾合同好,以遨以遊,嘉賓雲會,矩坐四周。
設罍樽於南楹,酌奉觴以施流,備鮮肴之綺錯,進時膳之珍羞。
禮儀攸序,是獻是酬。
鹹得志以自足,願棲遲於一丘,於是歡樂既洽,日薄西隅,主稱湛露,賓歌驪駒,僕夫整駕,言旋其居。
乃憑軾以廻軌,騁輕駟於通衢,及衡門以隱跡。
覽前聖之典謨,感夏禹之防微,悟儀氏之見疏,鑑往事而作誡,罔非酒而惟愆,哀秦穆之見醪,惜三良之殲賢,嘉衛武之能悔,著屢舞於初筵,察成敗於往古,垂將來於茲篇。
吳淑〈酒賦〉 若夫儀狄初制,少康造始。
九投百品之精,一宿三重之美,既陰陽之相感,亦吉兇之所起。
挹此思柔,誦茲反恥。
則有優韋曜而賜荈,為穆生而置醴。
定國數石而精明,鄭玄一斛而溫偉。
三日僕射,百錢阮子。
陳諫每唱於廻波,養性亦澆於壘隗。
爾其樂茲在鎬,挹此如澠。
法鄭君之能釀,憶劉伶之解酲。
山濤既聞於八鬥,陸納才堪於二升,陶侃則過限便止,孔顗則彌月不醒,文舉嘲曹公之禁,簡雍譏先主之刑。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
傾荒外之樽,採海中之樹。
三雅既聞於劉表,百榼仍傳於子路。
賞鍾會之不拜,美孟嘉之得趣。
酌此中聖賜之上尊,梁武之稱臧盾,謝奕之逼桓溫,行朱虛之軍法,醉丞相之後園。
或投醪而感義,或舉杯而殺人。
謝朏曾聞於指口,管仲嘗憂其棄身。
飲之孔偕,樂此今夕,營彼糟丘,溺滋窟室。
子良持鎗以乍進,延之據鞍而自適。
既營度于五齊,亦均調乎六物。
遺羊祜而弗疑,折張昭而屢屈,嘉皇甫之質厚,鄙王琨之儉嗇。
則有眠畢卓之罋,入步兵之廚。
飲瀛洲之玉膏,挹南嶽之瓊酥。
亦聞醉裡遺冠,罋頭加帽。
銀鍾之寵思話,縹醪之賜崔浩。
裴粲則勤以獻誠,陰鏗則仁而獲報。
逢括頸于消難,見傾家之次道。
復聞孔羣喻之糟肉,孫朝積年麴封。
顯父之餞百壺,唐堯之舉千鍾。
豈顧季鷹之身後,且醉高歡之手中。
應彼東風,醞茲狂藥。
冬釀兮夏成,汾清兮鄴酌。
亦雲王瞻三術,酆舒五罪。
漢有長樂之儀,吳有釣臺之會。
一鬥河東之賜,千日中山之醉。
蘇微為之而成疾,慶封為之而易內。
至若老羌之渴,次公之狂。
倒山公之接?,脫相如之鷫鸘。
故其成禮而弗繼以淫,無量而不及於亂。
唯公榮而不與,獨崔暹而可勸。
禮成宴醧,名稱聖賢。
湛酒泉而在地,瞻酒旗之麗天。
味兼百末,價重千錢。
嘗美味於酃湖,酌不極於青田。
復聞敗見宋樽,恠消秦獄。
或以青州作號,或以建康為目。
名傳上頓,味稱美祿。
阮孚以金貂相換,淵明以葛巾見漉。
亦雲曲阿既釃,邯鄲被圍。
步白楊之野,坐黃菊之籬。
高允敗德以為訓,元忠坐酌而自怡。
或取陶陶之樂,或矜抑抑之儀。
及夫行車酌醴,鳴鍾舉燧。
哺糟兮歠醨,舉白兮揚觶。
高昌洿林之貢,西域蒲桃之味。
或以蟹螯俱執,或以彘肩並賜。
《禮》有生禍之語,《書》著崇飲之旨。
邴原有廢業之憂,範泰述傷生之理。
苟忘濡首之戒,將貽腐脇之斃。
故三爵以退,而百拜成禮。
所以喻之於兵,而譬之於水也。
朱翼中《北山酒經》 昔先王誥:庶邦、庶士無彜酒。
又曰:祀茲酒。
言古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
六彜有舟,所以戒其覆。
六尊有罍,所以禁其淫。
陶侃劇飲,亦自制其限。
後世以酒為漿,不醉反恥。
豈知百藥之嘗,黃帝所以治疾邪。
大率晉人嗜酒,劉伶、阮籍之徒,尤不可一日無此。
要之甘放自肆,託於麯糵,以逃世網,未必真得酒中趣耳。
古之所謂得全於酒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藥自有妙理,豈特澆其礧磈者邪。
五鬥先生棄官而歸,耕於東臯之野,浪遊醉鄉,沒身不返,以為結繩之政已薄矣。
雖黃帝華胥之遊,殆未能過。
繇此觀之,酒之境界,豈餔醊者所能與知哉。
儒學之士如韓愈者,猶不足以知此,反悲醉鄉之徒為不遇。
大哉,酒之於世也,禮天地、事鬼神,射鄉之飲,鹿鳴之歌,賔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自縉紳,下逮閭裡,詩人墨客,樵夫漁父,無一可以缺此。
投閒自放,披襟露腹,便然酣臥於江湖之上,扶頭解醒,忽然而醒,雖道術之士鍊陽錯陰,饑腸如筯,而熟穀之液亦不能去。
惟胡人禪律,以此為戒,嗜酒者至於濡首敗性,失理傷生,往往屏爵棄巵,焚罍折榼,終身不復知其味者,酒復何過哉。
平居無事,汙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