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槪卷之四

關燈
鬥酒,發狂蕩之思,助江山之興,亦未足以知麯糵之力、稻米之功。

    至於流離放逐,秋聲暮雨,朝登糟丘,暮遊麯封,禦魑魅於煙嵐,轉炎荒為凈土,酒之功力,其近於道邪。

    與酒遊者,警戒俱交於前而不知,視窮泰順逆,特戲事耳。

    彼饑餓其身,焦勞其思,牛衣發兒女之感,澤畔有可憐之色,又烏足以議此哉。

    鴟夷丈人以酒為名,含垢受侮,與世浮沈。

    而彼騷人高自摽緻,分別白黑,且不足以全身遠害,猶以為惟我獨醒。

    善乎,酒之移人也,慘舒陰陽,平治險阻。

    剛愎者薰然而慈仁,懦弱者感慨而激烈。

    陵轢王公,戲玩妻妾,滑稽不窮,斟酌自如,識量之高、風味之媺,足以還澆薄而發猥瑣,豈獨此哉。

    夙夜在公,酌以大鬥,不醉無歸,君臣相遇,播於聲詩,亦未足以語太平之盛。

    至於黎民休息,日用飲食,祝史無求,神具醉止,斯可謂至德之世矣。

    然則伯倫之頌德,樂天之論功,蓋未必有以形容之。

    夫其道深遠,非三酌不足以發其義。

    其術精微,非三昧不足以善其事。

    昔唐逸人追述焦革酒法,立祠配享,又采自古以來善酒者以為譜。

    雖其書脫落卑陋,聞者垂涎,酣適之士口誦而心醉,非酒之董狐,其孰能知哉。

     清和先生傳 清和先生者,姓甘,名液,字子美。

    其先本出於後稷氏,有最著而實,不忝其名者,中山、直城、若下、湓浦、諸甘皆良子弟也。

    惟一族居魯者,不肖,薄於行而無醞籍,卒至齊、秦稱怨,而圍趙邯鄲。

    其餘千室之邑,百人之聚,皆有先生之族,悉喜賔客。

    所居冠蓋如雲,號呶出入,畫夜無節,交易之利所在委積。

    由是上疑其濁,小人乘其間徑以賄入,欲以逢上意。

    一日,問先生曰:君門如市,何也。

    對曰:臣門如市,臣心如水。

    上嘆曰:清和先生,今乃信為清和矣。

    益厚遇之。

    由是士大夫復從先生遊,鄉黨賔友之會,鹹曰無甘公不樂。

    既至,則一坐盡傾,莫不往揖。

    然其遇事多不能自持,必待人斟酌而後行,常自稱曰沽之哉,沽之哉。

    或召之,不擇貴賤,至於擊瓶之智,鬥筲之量,盧采來者從之如流。

    布衣寒士,一與之遇,溫於挾纊。

    袁紹總兵於河朔,使人召見先生。

    先生與鄭康成俱至,是時盛夏,康成與先生高論竟日,坐客竦然,不覺盛暑之切肌。

    先與人遊,多隨其性,能解人憂,憤發其膽氣,所謂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者耶。

    王公卿士如灌夫、季布、桓彬、李景儉之徒,坐與先生遊而得罪者不可勝數。

    不喜釋氏,而僧徒愛慕其道,往往竊與先生處。

    至於學道隱居之士,多托先生以自晦,而與先生相得甚懽者。

    至於粒食之功,其後播棄,或居於野,遂為甘氏。

    甘為大族,布於天下,至夏末世衰,有神農氏之後利其資,率其徒往俘於田而歸。

    倔強不降者與降而不釋甲者,皆為城旦舂。

    賴公孫杵臼仁愛,審其輕重,不盡殄其族,之陳倉,子與麥民谷鄰居。

    其輕者獨為白粲與鬼薪,仵已而逃於淳內,又移於曲沃,使曲沃之民悉化焉。

    曲沃之地近於甘,古有扈之邑,故先生之先以甘為氏。

    始居於曹,受封於荊。

    及長叔度,汪汪澄之不清,撓之不濁,有醞籍百家諸子之言,無不濫觴。

    孟子稱伯夷清,柳下惠和。

    先生自謂不夷不惠,居二者之間而兼有其德,因自號曰清和先生雲。

    士大夫喜與之遊,詩歌曲引,往往稱道之。

    至於牧童馬走及閭巷倡優之口,莫不美之。

    以是名漸聞於天子,天子一旦召見,與語竟日,上熟味其旨,愛其醇正,可以鎮澆薄之俗,不覺膝之前席。

    自是屢見於上,自郊廟燕享祝祠之禮,先生無不首預其選。

    素與金城賈氏及玉巵子善,上皆禮之,毎召見先生,必以二子俱見。

    上不以為疑,或為之作樂盛饌,以侍其懽甚,至於頭汲杯案。

    先生既見寵遇,子孫支庶出為郡國二千石者,往往而是,皆矜伐過實,多自旌其門以緻過客,其喜自標緻如此,其破家敗產而不悔。

    以是禮法之士疾之如讐,如丞相朱子元,執金吾劉文叔、郭解、長孫登,皆不悅,未常與先生語。

    又以其行即久,多中道而變,不承於初,鹹毀之曰:甘氏孽子,始以詐得,中以詐敗矣。

    久之,諫大夫谷永上言,先生性不自持,無大臣輔政之體,久置在右,慮以虛聞廢事。

    由是,上疎斥之。

    會徐邈稱先生為聖人,上大怒,遂斥邈,而命有司以光祿大夫稱,使先生就封於楚,非宗廟祭祀未常召見矣。

    先生遂終于所封,而仕於郡國,其後皆為盛族。

    先生有四子,曰醥,曰醝,曰??,曰醹,皆醇厚過於其父甚遠,諸孫以十數,稍稍薄德,父風替矣。

    先生既失寵,其交遊多謝絕,惟吏部尚書畢卓,北海相孔融,彭城劉伯倫,篤好如舊。

    融常上書極言先生之無罪,上益怒,融由此亦得罪。

    而伯倫又為之頌,頌與書世多有,故不著,今綴其行事之要者著於篇。

     王績〈五鬥先生傳〉 有五鬥先生者,以酒德遊於人間。

    有以酒請者,無貴賤皆往,往必醉,醉則不擇地斯寢矣。

    醒則復起飲也。

    常一飲五鬥,因以為號焉。

    先生絕思慮,寡言語,不知天下之有仁義厚薄也。

    忽焉而去,倏焉而來,其動也天,其靜也地,故萬物不能縈心焉。

    嘗言曰:天下大抵可見矣,生何足養,而嵇康著論,途何為窮,而阮籍慟哭,故昏昏默默,聖人之所居也。

    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劉伶〈酒德頌〉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

    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止則操巵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

    有貴介公子,縉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揚衿,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蜂起。

    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麴籍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恍爾而醒。

    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浮萍,二豪侍側,焉知蜾蠃之與螟蛉。

     戴逵〈酒讚〉 餘與三元琳集于露立亭,臨觴撫琴,有味乎二物之間,遂共為之讚,曰:醇醪之興,與理不乖。

    古人既陶,至樂乃開。

    有客乘之,隗若山頺。

    目絕羣動,耳隔迅雷。

    萬異既冥,惟無有懷。

     庾閘〈斷酒戒〉 蓋神明智惠,人之所以靈也,好惡情欲,人之所以用也,明智運於常性,好惡安於自然。

    吾固以窮智之害性,任欲之喪真也。

    於是椎金罍,碎玉椀,破兕觥,捐觚瓚,遺舉白,廢引滿,使巷無行榼,家無停壺,剖樽折杓,沈炭銷罏,屏神州之竹葉,絕縹醪乎華都。

    言未及盡,有一醉夫勃然作色曰:蓋空桑珍味,始於無情,靈和陶醞,奇液特生,聖賢所美,百代同營,故醴泉湧於上世,懸象煥乎列星,斷蛇者以興霸,折獄者以流聲,是以達人暢而不壅,抑其小節而濟大通,子獨區區,檢情自封,無或口閉其味,而心馳其聽者乎。

    庾生曰:爾不聞先哲之言乎,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物之感人無窮,而情之好惡無節,故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惡迹止步,滅影即陰,形情絕於所託,萬感無累乎心,心靜則樂非外唱,樂足則欲無所淫,唯味作戒,其道彌深。

    賓曰:唯唯,敬承德音。

     劉孝儀〈謝東宮??酒啓〉 異五齊之甘,非九醞之法,屬車未曾載,油囊不得酤。

    試儔仙樹,葛玄泥首,才比蒲桃,孟他銜璧。

    固知託之養性,妙解怡神,擬彼聖人,羞得連類。

     劉孝儀〈謝晉安王賜宜城酒啓〉 歲暮不聊,在陰即慘,惟斯二理,總萃一時。

    少府鬭猴,莫能緻笑,大夫落雉,不足解顏。

    忽值瓶瀉椒芳,壺開玉液,漢樽莫遇,殷杯未逢。

    方平醉而遁仙,羲和耽而廢職。

    仰憑殊塗,便申私飲,未矚罍恥,已觀幘岸,傾耳求音,不聞霆擊,澄神密眡,豈覿山高,愈疾消憂,於斯已驗,遺榮忽賤,即事不欺,酩酊之中,猶知銘荷。

     孔融〈止曹公禁酒書〉 酒之為德久矣,古先哲王,類帝禋宗,和神定人,以齊萬國,非酒莫以也。

    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堯非千鐘,無以建太平。

    孔非百觚,無以堪上聖。

    樊噲解厄鴻門,非彘肩巵酒,無以奮其怒。

    趙之廝養,東迎其主,非引巵酒,無以激其氣。

    高祖非醉斬白蛇,無以揚其靈。

    袁盎非醇醪之力,無以脫其命。

    定國非酣飲一斛,無以決法令。

    故酈生以高陽酒徒,著功於漢。

    屈原以餔糟歠醨,身困於楚。

    由是觀之,酒何負於治哉。

     朱異〈田飲引〉 蔔田宇兮京之陽,面清洛兮背修邙。

    屬風林之蕭瑟,值寒野之蒼茫,鵬紛紛而聚散,鴻冥冥而遠翔。

    酒沈兮俱發,雲沸兮波揚。

    豈味薄於東魯,鄙密甜於南湘。

    於是客有不速,朋自遠方,臨清池而滌器,闢山牖而飛觴,促膝兮道故,久要兮不忘,聞談希夷之理,或賦連翩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