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槪卷之三

關燈
,諭之曰:前此酒本擬留作數日計,君至一飲遽盡,旬餘殊索寞也,公之論固佳,然此酒不可復得也。

    士人遂觖望逡廵而退。

    〈《珊瑚鈎》〉 陳永錫王宿酲未解則為蜜浸烏梅,每啖不下二十枚,清醒乃已。

    〈《樵人直說》〉 叔良宿酲未解,窈窕烹百和湯解酲湯進之,隨飲而醒,後遂依作湯名窈窕湯。

    〈〈本傳〉〉 白樂天方入關,齊禹錫正病酒。

    禹錫乃餽菊苗韲、蘆菔鮓,換取樂天六班茶二囊以醒酒。

    〈《蠻甌志》〉 十六之異 古辣,本賓橫間墟名,以墟中泉釀酒,既熟不煮,埋之地中,日足取出。

     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此酒美如肉,清如鏡。

    上有玉尊玉籩,取一尊,一尊復生,與天地同休,無乾時。

    飲此酒,人不死,長生。

    〈《神異經》〉 赤縣神州者,是為崑崙之墟,其滷而浮為蓬芽,上生紅草,食其一實醉三百年。

    〈《屍子》〉 白氏國人,白如玉,國中無五榖,惟種玉食之。

    玉成,椎為屑,採近矣樹葉同食之,玉得葉即柔軟,味甘而肥。

    若宴客則以膏露浸玉屑,少選便成美酒,飲一升,醉三年始醒。

    人有活千歲者。

    〈《異聞志》〉 仙女曉暈能釀遊仙酒,飲之而臥,夢歷蓬萊赤水,女期王喬,王母飛瓊之屬,採芝為車,驅龍為馬,無所不至。

    又覩金書玉簡,字光灼爍,多至言妙道,初覺不轉身尚能記一二策,時有梵語者,則不能記耳。

    今人有遊仙呪曰:「果齊寢炁八垓台房如律令勅」,誦七遍,書符酒上,飲臥,亦復如是。

    〈《玄虛子仙志》〉 田璆、鄧韶博學相傾,中秋望夕,?觴出建春門,駐馬道周,未決所適。

    有二書生乘驄,揖璆、韶曰:二君子挈榼,得非求今夕望月之地乎,某敝莊可憇,倘能迂轡,冀以展傾蓋之分,何如。

    乃從而往,飛泉交流,松桂夾道,奇花異草,昭燭如晝,好鳥騰翥,風和月瑩,璆、韶請疾馬飛觴。

    書生曰:足下榼中,厥味何如。

    璆、韶曰:乾和五酘,雖上清醍醐,計不加此味也。

    書生曰:某有瑞露之酒,釀於百花之下,不知與足下五酘熟愈耳。

    謂小童曰:拆燭夜一花,傾與二君子嘗。

    其花四出而深紅,圓如小瓶,徑三寸餘,綠葉形類盃,觸之有餘韻。

    小童折花至,傾于竹葉中,凡飛數廵,其味甘香,不可比狀。

    訖,命以燭夜花中之餘,賚諸從者,飲一杯,皆大醉。

     二書生引璆、韶拜嵩嶽夫人。

    夫人褰帷笑曰:下域之人而能知禮,然服食之氣猶然射人,不可近,可各賜薰髓酒一盃。

    璆、韶飲訖,覺肌膚溫潤,稍異常人,噓吸皆異香氣。

    夫人問左右,誰人召來,曰:衛符卿、李八百。

    夫人曰:便令此二童接待。

     二書生復引璆、韶辭夫人,夫人曰:非無至寶可以相贈,但兩力不任擕耳。

    各賜延壽酒一杯,曰:可增人間半甲子。

    復命符卿等引還人間,無使歸途寂寞。

    二書生引璆、韶而去,折花傾酒,步步惜別。

    及還家,歲餘,室人已塟,墓草宿矣。

    於是璆、韶捐棄家室,同入少室山。

    〈《仙媛記事》〉 薛昭為平陸尉,以氣義自負。

    因夜直宿,囚有為母復仇殺人者,與金而逸之。

    奏聞,坐謫為民。

    勅下之日,不問家產,但荷銀鐺而去。

    有客田山叟者,素與昭洽,乃賫酒攔道而飲餞之。

    謂昭曰:君脫人之禍而自當之,真荊聶之儔也。

    至三鄉夜,山叟脫衣貰酒,大醉,謂昭曰:可遁矣。

    贈藥一粒曰:非唯去疾,兼能絕穀,此去遇林藪繁翳處且暫匿,當獲美姝。

     餘杭仙姥,嫁于西湖農家,善採百花釀酒。

    王方平嘗以千錢過蔡經家,與姥沽酒,飲而甘美。

    其後羣仙時降,因授藥一丸以償酒價。

    姥服化去,後十餘年,有人經洞庭湖邊,見賣百花酒者,即姥也。

    〈《仙媛記事》〉 武帝幸甘泉,長平阪有蟲,赤如肝,頭目口齒悉具,人莫知也。

    時朔在屬車中,令往視焉。

    曰:此為恠氣,是力秦獄地也。

    上使按地圖,果驗。

    上問朔:何以知之。

    朔曰:夫積憂者,得酒而解。

    乃取蟲置酒中,立消。

    後屬車上盛酒,為此也。

     魏曹公為左慈設酒,慈拔簪以畫杯中,酒斷,即飲半,半與公,公未即飲,慈盡飲之。

    飲畢,以杯擲屋棟,舉坐莫不視杯,良久乃墜,已失慈矣。

     刺史劉表出耀兵,慈詣表雲:有薄禮,願以餉軍。

    表使視之,有酒一鬥,脯一束。

    奉酒及脯,凡萬餘人皆周足,而器中酒如故,脯亦不減,坐上又有賓客千人,皆得大醉。

     壺公詣費長房,使人取之,至數十人莫能得上。

    乃白公,公乃以一指提上。

    與房共飲,酒器如拳許大,飲之,至暮不竭。

     葛玄飲酒一斛,便入深澗中臥,酒解乃出,身不濡濕。

    又為人緻酒,無人傳盃,盃自至人前,或飲不盡,杯亦不去。

     顏真卿遊平望驛,張志和酒酣為戲,鋪席於水上,獨坐飲酌笑詠,其席來去遲速如刺舟聲,復有雲鶴隨覆其上。

     羅浮先生軒轅集,年過數百,顏色不衰。

    若與人飲,即袖出一壺,纔容三二升,縱賓客滿座,傾之彌日不竭。

    或人命飲,雖百鬥不醉。

    夜則垂髮于盆中,其酒瀝瀝而出。

    〈《杜陽篇》〉 陳復林多變化之術,昌明令胡倣嘗留錢五千為復林市酒,笑而不取,曰:吾甚多。

    以鋤授倣,使之斸地,不二三寸,金玉錢貨隨斸而出。

    倣之昌明,復林祖之於仙流江上,指砂中,令倣取酒器,倣攫砂數寸得器冊五六事,飲酒畢,復埋砂中。

    〈《仙傳拾遺》〉 殷文亮性巧好酒,刻木為人,衣以繒彩,酌酒行觴,皆有次第。

    又作妓女,唱歌吹笙,皆能應接。

    飲不盡,則木小兒不肯接。

    飲未竟,則木妓女歌管連催。

    〈《朝野僉載》〉 秘書丞張鍔嗜酒,得奇疾,中身而分,左常苦寒,雖暑月中著襪袴紗綿相半。

    右則苦熱。

     鎮陽有士人嗜酒,日嘗數鬥,至午後,興發不可遏,家業由是殘破。

    一夕大醉,嘔出一物如舌,初視無孔竅,至欲飲時,眼徧其上,矗然而起。

    家人沃之以酒,立盡,至常日所飲之數,遂投猛火中,忽暴烈為數十片。

    士人自此惡酒。

     許?遊廬江,常醉吟曰:閬苑花前是醉鄉,踏翻王母九霞觴,羣仙拍手嫌輕薄,謫向人間作酒狂。

    後當春景,插花滿頭,把花作舞,上酒樓醉歌,昇雲飛去。

     藍采和於濠、梁間酒樓乘醉,有雲鶴笙簫聲,忽然輕舉於雲中,擲下靴、衫、腰帶、拍闆,冉冉而去。

    〈《續神仙傳》〉 須慢都好道,去家三年而反,曰:仙人將我上天,飲我流霞一杯,數日不饑。

    〈《論衡》〉 南昌國有酒山,山有泉,其味如酒,飲之甚美,醉經月不醒。

    〈《五代史》〉 郎玉嗜酒而家赤貧,遇仙女於嵩山中,投以一珠,曰:此醉龍珠也,諸龍含之以代酒,味踰若下。

    玉甫視珠,而女忽不見矣。

    〈《緻虛閣雜俎》〉 興慶池南有草數叢,有人醉過之,酒態自變。

    有醉者,摘取嗅之,立醒,故謂之醒酒草。

    〈《開元遺事》〉 飲酒者嚼鷄舌香則量廣,浸半天,回則不醉。

    〈《酒中玄》〉 李德裕平泉別墅有醒酒石,醉則抱之。

    〈《鷄跖集》〉 〈文章草贊〉曰: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買草,不言其貴。

    蓋王屋山人王常所謂: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

    〈譙周《異物志》〉文章草即五加皮也。

     梁氏上酒家客,作酒常美,日得萬錢。

    有過者逐之,主人酒便酸。

    〈《列仙傳》〉 南康廬山多美田,山腰有巨石,可容二百人坐,耕農多登之會食。

    一農忽言:石根大半危出山外,盍共鑿其下。

    鑿之石墜,而於底得一石函,函中一銅器,有蓋,即提壺也。

    揭視之,盛酒滿中,傍刻十六字:語山花,切莫開,待予春酒熟,煩更抱琴來。

    農疑酒非人間物,不敢飲,悉傾棄之。

    酒香在地,經月不滅。

     漢欒巴朝見,賜酒不飲,酒向西南噀之,曰:臣本縣成都失火,故噀酒為雨以滅火。

    成都果奏火,得雨東北來而有酒氣。

    〈《神仙傳》〉 漢郭憲噀酒救齊國火,晉佛圖澄噀酒救幽州火,樊英、邵信臣、成武丁噀酒事亦同。

     宋張士寧釀白酒五鬥,欲趂新春沽買,除夕酒成,既篘取之矣。

    復汲水拌糟於甕,規以飼豬。

    後二日,入聞芬香撲鼻。

    試視甕內,又成美醞,清辣反勝於前。

    取之,仍實以水。

    至三日,復得酒如初。

    鄰裡共賀張氏為神所祐,從此將興。

    及日旰,再往視,悉為水矣。

     劉玄石從中山,酒家與千日酒飲之。

    歸,大醉,家人不知,以為死,塟之。

    酒家計向千日,往視之。

    雲:已塟。

    於是發塚,醉始醒。

    〈《博物志》〉 齊人田及之,能為千日酒,飲過一升,醉臥千日。

    有故人趙英飲之踰量而去,其家以屍埋之。

    及之計千日當醒,往至其家,破冢出之,尚有酒氣。

    〈《博物志》〉 蘇綽飲千日酒,至期發塚。

     黃覺仕宦不遂,嘗送客都門外。

    會一道士,取所擕酒炙呼飲之。

    既而道士舉杯摭水為呂字,覺始悟為洞賓。

    又曰:明年江南見君。

    覺果得江南官,及期見之,出懷中大錢七,其次十,又小錢三,曰:數不可益也。

    予藥數寸許,告覺曰:一以酒磨服之。

    覺如其言,至七十餘,藥亦垂盡,作詩曰:床頭曆日無多了,屈指明年七十三。

    果是歲卒。

     王老者慕道。

    有老道士造之,忽遍身瘡瘍,曰:得酒數斛,浸之即愈。

    遂為置酒滿甕。

    道士坐甕中三日,鬚髮皆黑,如童子,曰:能飲此酒,可仙去。

    時方打麥,全家飲之,忽風動雲蒸,一時輕舉,空中猶聞打麥聲。

     鄱陽山中有木客,秦時造阿房宮者,食木實,得不死。

    時下山就民間取酒,為詩雲:酒盡君莫沽,壺傾我當發,城市多囂塵,還山弄明月。

    〈《徐鉉帖》〉 建昌縣黃婆,家貧,嘗汲井水濟人渴,忽異人來,渴甚求水,屢汲不厭,便指井作酒泉相勞。

    後婆貰酒家饒,異人再至,問酒何似,答曰:酒善矣,但少糟食豬耳。

    立糯米七粒,竟投井中,索筆題壁雲:天不見高,人心轉高,水作酒賣,翻恨無糟。

    大笑而去,酒復為水。

     虎以犬為酒,貓以薄荷為酒,鷄以蜈蚣為酒,鳩以桑椹為酒,蛇以茱萸為酒,謂食之而醉也。

     酒槪卷之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