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槪卷之三

關燈
故人酣飲,明日之後則舒州都督治百姓耳。

     漢高帝除秦苛法為簡易,羣臣飲酒爭功,高帝患之。

    叔孫通知上益厭也,願以諸弟子起朝儀。

    長樂宮成,羣臣皆朝,上置法酒,羣臣侍坐殿上皆伏,以尊卑次起上壽。

    觴九行,謁者言罷酒。

    禦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輙引去。

    竟朝罷酒,無敢失禮者。

    帝乃曰:五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楚元王敬穆生,因生不嗜酒,每為之設醴,及王即位後忘設焉。

    生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感,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

    遂稱疾而退。

     韋曜飲酒不過二升,初見禮異,密賜茶茗以當酒。

    至於寵衰,更見逼強,輒以為罪。

     陳遵飲酒,賓客滿座,盡取客之車轄投於井中,留客飲宴,謂之投轄。

     魏帝宴華林,謂神武曰:朝延有彈劾不避親戚諸王,可勸酒。

    神武言:惟崔暹一人敢以酒勸。

    〈《魏史》〉 先主時,天旱,禁私釀,吏於人家檢得釀具,欲論罰。

    簡雍從先主遊,見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欲行淫,何以不縛。

    先主問其故,對曰:彼有其具,與釀者同。

    先主笑而止。

    〈《獨志》〉 王戎弱冠詣阮籍,時劉公榮在坐,阮謂王曰:偶有二鬥美酒,當與君共飲,彼公榮者無與焉。

    二人交觴酬酢,公榮遂不得一杯,而言語談戲三人無異。

    或有問者,阮答曰:勝公榮者,不得不與飲酒。

    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飲酒。

    惟公榮,可不與飲酒。

    〈《世說》〉 何承裕為墊屋、鹹陽二縣令,醉則露首跨牛趨府,往往召豪吏接坐引滿。

    吏因醉,挾私白事。

    承裕曰:此見罔也,當受杖。

    杖訖,復召與飲。

    〈《世說》〉 孟嘉為桓溫參軍。

    九日溫宴龍山,寮佐畢集。

    風至,吹嘉帽落,嘉不覺。

    溫使左右勿言,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

     王孝孫居護軍府中,時胡母彥國、王澄、傅暢、劉輿、荀邃、裴遐共齎羊酒詣護軍門,護軍驚曰:諸名士何得來。

    時孝孫已給府中養馬,諸名士便就馬廐下與孝孫炙羊飲酒為樂,不見護軍。

     羅君章為桓宜武從事,謝鎮西作江夏,往檢校之。

    羅既至,初不問郡事,徑就謝數日飲酒而還。

     羅友性嗜酒,當其所遇,不擇士庶。

    又好伺人祠,往乞餘食,雖復營署壚肆,不以為羞。

    桓溫常責之雲:君太不逮,須食,何不就?求友,傲然不屑。

    答曰:就公乞食,今乃可得,明日已復無。

    溫大笑。

    〈《初潭集》〉 趙達嘗過知故,為之具食。

    食畢,謂曰:倉卒乏酒肴也。

    達因取盤中隻箸,再三縱橫之,乃言:卿東壁下有美酒一斛,又有鹿肉三斤。

    主人大笑,曰:以卿善射,故以相試。

    遂出酒肉酣飲。

     元迎帝師至京,有旨令朝臣乘白馬郊迎。

    大臣俯伏進觴,帝師不為動。

    孛朮魯翀時為國子祭酒,舉觴立進曰:帝師,釋迦之徒,天下僧人師也。

    餘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師也。

    請各不為禮。

    帝師笑而起,舉觴卒飲。

     太守歐陽歙署,郅惲為功曹。

    汝南舊俗十月享會,百裡內縣皆齎牛酒,到府讌飲。

    臨享,歙曰:西都督郵繇延,稟性公方,摧破奸賊,不嚴而理,今與眾儒,共論延功,顯之于朝。

    惲于下座,愀然前曰:司正舉觥,以君之罪,告謝于天,按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圓,朋黨搆奸,罔上害人,所在荒亂,怨慝並作。

    明府以惡為善,股肱以曲作直。

    此既無君,又復無臣。

    惲敢再拜奉觥。

    歙色動,不知所言。

    門下掾鄭敬進曰:君明臣直,功曹言切,明府德也,可無受觥哉。

    歙意少解,曰:實歙罪也,敬受觥。

     王大造桓南郡,設酒,王不能冷飲,語左右令溫酒。

    桓流涕嗚咽曰:犯我家諱。

     顧憲之為建康令,清儉為政,甚得人和。

    故都下飲酒者醇旨輙曰:顧建康。

    謂其清且美焉。

    〈《宋書》〉 阮公鄰家婦有美色,當壚沽酒。

    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臥其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晉武帝問孫皓,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否。

    皓正飲酒,因舉觴勸帝而言曰: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

    帝悔之。

    〈《世說》〉 晉孝武時,長星見,心惡之。

    夜,華林園中飲酒,舉桮屬星雲:勸爾一桮酒,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

    〈《語林》〉 有長者詣陶侃,鄰人問曰:何不延之。

    侃曰:貧不能為禮。

    鄰人密於墻頭送濁醪炙雞,遂成終日之歡。

     謝鎮西酒後於槃案間為洛中市肆工,鴝鵒舞甚佳。

     胡叟至孝,燉煌汜潛善釀,每節送酒一壺與叟,以其常孝思也。

    〈《後魏史》〉 王允之總角從伯敦夜飲,允之辭醉先臥。

    敦與錢鳳謀逆,允之悉聞其言,慮疑己,便大吐。

    鳳出,敦果照視,見臥吐中,以為大醉。

    允之還,以敦謀白父舒與王導,俱啓明帝。

    〈《晉書》〉 楊維楨博雅,張士誠開宏文館延緻之。

    楊心知其異圖也,至無一字一語,終日酒酣臥睡,及見朝廷頒酒士誠,楊以指寫塵卓雲:山前日月風塵起,海上年年禦酒來,如此風塵如此酒,老夫懷抱幾時開。

     釋仲殊每歲禁煙前後,置酒饌以待來賓賞花者,不問親疎,謂之看花局。

     巵載畏內特甚,未仕時,欲出則謁假細君。

    細君滴水于地,指曰:未乾前須歸。

    若去遠,則燃香印,搯至某所,以為還家之驗。

    因筵聚,方三行酒,戴色欲逃遁。

    朋友默曉,嘩曰:扈君恐砌水隱形,香印過界耳,是當罰也,我眾人撰新句一聯,勸酒一盞。

    眾以為善,乃俱起,一人捧甌吟曰:解稟香三令,能遵水五申。

    逼戴飲盡。

    一雲:細彈防事水,短熱戒時香。

    一雲:戰兢思水約,匍匐赴香期。

    一雲:出佩香三尺,歸防水九章。

    一雲:命繫逡廵水,時牽決定香。

    戴連沃六七巨觥,嘔吐淋漓。

    既上馬,羣笑曰:若細君恠遲,但雲:被水香勸盞留住。

    〈《草玄雜俎》〉 溫嶠將去王敦,慮錢鳳為之奸謀,因敦行酒餞別,嶠起行酒,至鳳,擊鳳幘墜,作色曰:錢鳳何人,溫太真行酒而敢不飲。

    鳳跪而飲之。

    及發後,鳳謂敦曰:嶠於朝廷甚密,未必可信。

    敦曰:太真昨醉,小加聲色,豈得以此便相讒貳。

    由是鳳之謀不行。

     梁武帝招延後進二十餘人,置酒賦詩,臧盾以詩不成罰酒一鬥,飲盡,顏色不變,言笑自若。

    〈《梁書》〉 孝武甚親王國寶、王雅,雅薦王珣,帝欲見之。

    嘗夜與國寶相對,帝微有酒色,令喚珣。

    珣將至,已聞卒傳聲,國寶曰:王珣當今名流,陛下不宜有酒色見之,自可別詔也。

    帝以為然,遂不見珣。

     唐高宗王後、蕭良姊為武昭儀所誣,囚之。

    帝念後,欲處置。

    武後詔杖二人百,剔手足,反接置釀甕中,曰:令二嫗?醉。

    數日死。

     邵陵王綸鎮郢州,引吳興吳規為賓客。

    張纘為湘州,路經郢州,綸餞之。

    纘見規在坐,忽舉杯曰:吳規,此酒慶汝得陪今宴。

    規尋起還,其子翁孺見父不悅,問而知之,翁孺因氣結,是夜便卒。

    規恨纘悲兒,憤哭兼至,又殞。

    規妻深痛夫、子,翼日亦亡。

    時人謂張纘一杯酒殺吳氏三人。

    〈《梁書》〉 高帝幸東宮,召諸王燕飲酒,因遊玄圃園。

    長沙王晃捉華蓋,臨川王映執雉尾扇,聞喜公子良持酒鎗,南郡王行酒,武帝與豫章王嶷及王敬則自捧肴饌。

    高帝大飲,賜武帝以下酒,並大醉盡歡焉。

    〈《齊書》〉 齊神武嘗在司州饗朝士,舉觴屬別駕宋遊道曰:飲高歡手中酒者大丈夫,卿之為人,合飲此酒。

    〈《後魏書》〉 齊帝親愛河南王瑜,嘗在晉陽,手勅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鄴酌兩盌。

     五代漢信恩,有從事來見,恩怒曰:必是獵酒。

    命典客飲而遣之。

     張旭醉後唱竹枝曲,反覆必至九回乃止。

    〈《醉錄》〉 真宗問近臣:唐酒價幾何。

    丁晉公曰:鬥直三百錢。

    上問何以知之。

    曰:臣觀杜甫詩「速須相就飲一鬥,恰有三百青銅錢。

    」可稱善對。

     寇準有飲量,每飲賓席常闔扉輟驂以留之。

     陶潛在家,郡將侯陶,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

    〈《宋書》〉 天有酒旗星,步天歌雲:八星屈曲頭垂柳,近上三星號為酒。

     章孝標詩:飲酒杯有浪。

    李建??詩:新酒欲生波。

    名曰酒中波浪。

     齊神武東出,李元忠以路車載濁酒奉迎。

    神武聞其酒客,未即見之。

    元忠下車,獨坐酌酒,擘脯食之,謂門者曰:本言公招延豪傑,今國士到門,不吐哺輟洗,其人可知。

    還吾刺,勿復通也。

     宋人酤酒,懸幟甚高,酒有旗始見於此。

    或曰簾近有賦之者:無大無小,一尺之布可縫。

    或素或青,十室之邑必有。

     馬殿幹喜賓客,有姬美艷能歌,時出佐酒,客有梁縣丞者頗黠與之目成。

    馬死,捐金得之。

    他日置酒觴容,陳無損在坐,酒酣舉杯屬梁曰:昔居殿幹之家,爰喪其馬,今入縣丞之室,毋逝我梁。

     郭景初嘗夜出,為醉人所誣。

    太守詰其狀,郭笑曰:諺所謂「張公喫酒李公醉」。

    太守恠其言不屈,命作〈張公喫酒李公醉賦〉。

    郭立就,其畧雲:事有不可測,人當防未然,張公自飲酒,李老何醉焉,清河丈人方肆杯盤之樂,隴西公子俄遭酩酊之愆。

    太守笑而釋之。

     黃巾餘黨起西河白波谷,漢即擒白波,戮之如卷席然。

    故酒席傲之,以快人情也,唐人雲「卷白波」本此。

     胡适冬至日延客,以諸家羣遺之酒為具。

    坐客私相告戒,适疑而問之,一人曰:懼君家百氏漿。

    次曰:所畏者雜瑞樣耳。

     《禮樂志》雲:蔗漿祈朝醒。

    言甘蔗汁治酒病也。

     姑蘇南園,錢氏廣陵王之舊圃也。

    老木皆合抱,流水奇石參錯其間,最為工。

    王翰林元之為長洲縣宰時,無日不?客醉飲,常有詩曰:他年我若功成後,乞取南園作醉鄉。

    今園中大堂遂以醉鄉名之。

     江南李泰伯嘗著書非孟子,時有一士人頗滑稽而饕餮,聞有饋李以酒者,欲以計求之,因錄所業詩數篇投之,其首章乃非孟詩也。

    詩曰:焚廩捐階事可嗤,孟軻深信不知非,嶽翁方且為天子,女婿如何弟殺之。

    言雖鄙俚,頗合李意,李喜甚,留飲連日,酒盡方去。

    他日,士人又聞有饋李以酒者,復著論一篇,名曰疑孟,以投之。

    李讀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