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槪卷之三

關燈
舞,時人愛其俊逸,謂之三絕。

     李元忠雖居要任,惟飲酒自娛,時欲用為僕射。

    或言其常醉,不可。

    其子搔聞之,請節飲。

    元忠曰:我言作僕射,不勝飲酒樂,爾愛僕射,宜勿飲酒。

     茅山元符宮有蘇養直像,自贊其上曰:松風颼颼,瘦藤在手,惟此白叟,獨全於酒。

     周伯仁風德雅重,深達危亂,過江積年恒大飲酒,嘗經三日不醒,時人謂之三日僕射。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世說》〉 魏中山王見盧幼章,歎曰:盧郎有如此風神,惟須誦離騷,飲美酒,自為佳士。

    〈《新語》〉 王處仲每酒後,輙詠: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壺,唾壺盡缺。

    〈《世說》〉 王績,有父母無朋友,自字曰無功,以有道於已,無功於時也。

    起家以祿位,歷數職而進階,才高位下,天子不知,公卿不識,於是退歸,以酒德遊於鄉裡。

     無功以美酒之故,求為大樂丞,最為冗職,自無功居後,遂為清流。

    〈《唐書》〉 柳季雲性不拘檢,好彈琴飲酒,每出返家,人問有何消息,答曰:無所聞,縱聞亦不解。

    〈《世說》〉 袁粲為丹陽尹,嘗步白楊郊野間,遇一士人,便呼與酣飲。

    明日,此人謂被知遇,詣門求通。

    袁曰:昨飲酒無偶,聊相邀耳,勿復為煩。

    〈《宋書》〉 陶徵君居家,凡貴賤造之,有酒輙設。

    陶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五代幹戈日尋,鄭雲叟隱於華山,與羅隱終日怡然對飲,有酒詩二十章,好事者繪為圖,以相餽遺。

     戴仲若春日擕雙柑鬥酒,人問何之,答曰: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皷吹。

    〈《說林》〉 魏延之好騎馬,遊裡巷,遇舊知,輙據鞍索酒,得必傾盡,欣然自得。

    〈《宋書》〉 羊侃不飲酒而好賓遊,終日獻酬,同其醉醒。

     趙子固嘗與一時好事諸人放舟湖上,飲酣脫帽以酒晞髮,箕踞歌離騷,旁若無人。

     眭??少有大度,好酒耽書,少與崔浩為友。

    浩為司徒,奏徵為其中郎,州郡逼遣入都,與浩相見,延留數日,惟飲酒談叙平生,不及世務。

     蕭思話從太祖登鍾山北嶺,中道有磐石清泉。

    上使於石上彈琴,因賜以酒,謂曰:相賞,有松石間意。

     蘇子美豪放不覊,好飲酒。

    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讀書,以一鬥為率。

    公密使覘之,子美讀《漢書》至「張良與客徂擊秦皇帝」,撫案曰:惜乎,擊之不中。

    遂滿引一大白。

    又讀至「臣起下邳,與上會於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又撫案曰:君臣相遇,其難如此。

    復舉一大白。

    公笑曰:有此下物,一鬥不足多也。

    〈《世說》〉 東坡雲: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

    然喜人飲酒,見客舉杯徐引,則予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於客。

    閒居未嘗一日無客,客至,未嘗不置酒。

    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

    常以謂人之至樂,莫若身無病而心無憂,我則無是二者矣。

    然人之有是者,接於予前,則汝安得全其樂乎。

    故所至,常蓄善藥,有求則與之,而尤喜釀酒以飲客。

    或曰:子無病而多蓄藥,不飲而多釀酒,勞己以為人,何也。

    予笑曰:病者得藥,吾為之體輕,飲者困於酒,吾為之酣適,蓋專以自為也。

     顧榮為齊王冏主簿,冏驕恣,榮懼禍,終曰酣昏,後為中書待郎,不復飲。

    或曰:何前醉而後醒耶。

    榮懼禍乃更飲。

     道士張酒酒,得錢即沽酒。

    一旦,入王屋山屍解。

    〈《括異志》〉 孔北海居家失勢,賓客日滿門,每嘆曰:坐上客常滿,尊前酒不空,吾無憂矣。

    〈《世說》〉 蘇晉曠浪,借酒逃禪。

    飲中八仙歌: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庾亮南樓坐月,急呼載酒來,老子於此,興復不淺。

     慎伯筠秋夜待潮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尊及置一杯,對月獨飲,吟嘯自若。

    顧子敦適遇之,亦懷一杯對酌。

    伯筠不問,子敦亦不與語,酒盡各散。

     陶潛曰:既醉之後,輙以數句自娛,紙墨遂多,別辭無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談笑也。

    有客常同止,趣舍邈異景,一士長獨醉,一夫終年醒,醒醉還大笑,發言各不領。

     白太傅有〈何處難忘酒〉詩三首,山谷和之,後系以數語雲:樂天不溺於酒而寓之酒,故寄大夢於杯勺,而宛然道德規矩。

    彼無樂天之志,而欲從事於酒,皆仲尼叩脛之賓也。

    〈《黃山谷集》〉 晉人多言飲酒,有至於沈醉者,此未必意真在於酒,蓋方時艱難,人各懼禍,惟託於醉,可以麤遠世故。

    蓋自陳平、曹參以來已用此策,《漢書》記陳平於劉、呂未判之際,日飲醇酒,戲婦人,是豈真好飲耶。

    曹參雖與此異,然方欲解秦之煩苛,付之清淨,以酒杜人,是亦一術。

    不然,如蒯通輩無事而獻說者,且將日走其門矣。

    流傳至嵇、阮、劉伶之徒,遂全欲用此為保身之計。

    此意惟顏延年知之,故〈五君詠〉雲:劉伶善閉關,懷情滅聞見,韜精日沈飲,誰知非荒宴。

    如是,飲者未必劇飲,醉者未必真醉也。

    後世不知此,凡溺於酒者,往往以嵇、阮為例,濡首腐脇,亦何恨於死耶。

     十四之緣 包有魚,不利於客。

    有不速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易經》〉三人都不乏緣。

     漢山簡在荊襄,每飲於習家池,未嘗不大醉而還,曰:此是我高陽池也。

    襄陽小兒歌之,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舉手問葛彊,何如并州兒。

    〈《世說》〉緣之所寄,一往而深。

     郭弘好飲,嘗曰:得封酒泉郡,實出望外。

    〈《叢書》〉是貪天緣以為已便者。

     鄭泉性嗜酒,臨卒,謂同志曰:必葬我陶家之側,庶百歲後,化而成土,幸見取為酒壺,實獲我心矣。

    〈《語林》〉此猶張元伯之於範巨卿有生死之緣也。

     崔宗之為侍禦史,謫金陵,與李白善,詩酒唱和。

    〈《後山詩話》〉恰是一對有緣人。

     李景讓事母孝,好奬士類,為左丞相。

    蔣伸嘗酌酒,曰:孝於家,忠於國者,飲此。

    客肅然。

    景讓起,卒爵。

    伸曰:無疑於公史。

    〈《唐書》〉非忠孝那能結此緣。

     家述、常聿修仕偽蜀,二人皆滑稽。

    聿修伺述酒甕將竭,叩門求飲,未通大道,已見罍恥,濡筆書壁曰:酒乾侯去,惟存呷大夫。

    〈《稗史》〉何其緣淺也。

     白子高少好隱術,嘗為美酒給道客。

    一日有四仙人齎藥集其舍求酒,子高知非凡,乃欲取他藥雜之。

    仙人雲:我亦有仙藥。

    於是賓客各出其藥,謂子高曰:卿藥陳久,可服吾藥。

    子高服之,因隨仙人飛去。

    〈《類林》〉仙緣固不易得。

     羊琇冬月釀,常令人抱甕,須臾復易人,酒速成而味好。

    〈《世說》〉情之所鍾,可謂暱於緣矣。

     楊子雲家貧,嗜酒。

    劉弅、侯芭等載酒從遊,問奇字。

    〈《楊雄傳》〉大雅緣第少此等賞鑒人。

     王琨儉於財,用酒不過兩爵,輙雲:此酒雖遇。

    〈《齊書》〉緣法淺。

     東方朔常醉入殿中,小遺殿上,劾大不敬。

    張安世為光祿勳,小便殿上,主事自行法,安世曰:何以知其不反水漿耶。

    〈《息懶集》〉其緣在禮法之外,幾不為曲謹者彈射耶。

     辛洞好飲而無資,常擕榼登人門,每家取一盞投之,號為簇酒。

    〈《叙閒錄》〉即謂之募緣也可。

     顧元歎不飲酒,寡言笑。

    時每當飲酒歡宴,左右恐有酒失為元歎所覺,終不敢肆情。

    孫權常曰:顧公在坐,使人不樂。

    〈《魏史》〉無緣人幾敗乃公興。

     王戎過王公酒壚,謂後車落曰:吾昔與稽叔夜、阮嗣宗酣畼於此,今思邈若山河。

    〈《晉書》〉緣之所牽令人不能忘情爾爾。

     龍山康甫慷慨不羈,每日置酒於門邀留賓客,不住者贈過門錢,日費酒者鶴嘴缾二十。

    〈《放懷集》〉施緣之廣無如此者。

     杜預作河橋成。

    武帝幸橋,舉觴勸預曰:非卿此功不能就。

    〈幹寶《晉紀》〉功固高,緣亦不薄。

     陳無咎宴,一客用一婢典斟,必十二而後使滿,以盡誠敬之道。

    〈《洛都要記》〉是篤於市緣者。

     劉公榮與人飲酒,雜穢非類。

    人或譏之。

    答曰:勝公榮者,不可不與飲。

    不如公榮者,亦不可不與飲。

    是公榮輩者,又不可不與飲。

    故終日共飲而醉。

    〈《世說》〉交自有定情,緣又不妨於泛也。

     白太傅飲酒詩:甘露太甜非正味,醴泉雖潔不芳馨,杯中此物何人別,柔旨之中有典刑。

    〈《長慶集》〉非有緣人安領得箇中趣。

     李元忠坐樹下,擁被對壺,庭室蕪曠,便婢卷兩褥以質酒。

    〈《晉書》〉道是無緣卻有緣。

     呂洞賓橫佩一劍,凡三上嶽陽樓醉飲。

    〈《草木子》〉這等緣索解人不得。

     王無功乘牛駕驢出入郊郭,止宿酒店動經旬日。

    〈《東臯子》〉不了緣,一了又復索緣矣。

     東坡倅杭州,不勝杯酌,部使者知公有才望,朝夕聚首,疲於應接,乃號杭倅為酒食地獄。

    後袁轂倅杭,適郡將不協,諸司緣此亦相疎。

    袁語親知曰:酒食地獄,正值獄空。

    傳以為笑。

    〈《稗史》〉緣之有合有不合如此。

     房壽六月召客,坐糠竹簞,憑狐文幾,編香藤為俎,刳椰子為杯,搗蓮衣製碧芳酒,調羊酪造含風鮓,皆涼物也。

    壽勸吳田以轆轤甕,田懼其深,曰:但見龍門溪水濯麴糵腸耳。

    〈《叩頭錄》〉緣太濃措大家似難理會。

     唐玄宗置麯精潭,砌以銀甎,泥以石粉,貯三辰酒一萬車,以賜當制學士等。

    〈《史諱錄》〉天假良緣更見寵異。

     唐永州民間婚禮,號破酒,多緻數百人。

    〈《唐書》〉是酒緣為色緣之先。

     荊卿遊於酒,人□□一歌大風蕭蕭聲莽天地。

    〈《史記》〉有緣者可與共患難。

     葉均在襄陽合燕,有裴弘泰後至,謝曰:願赦罪而取在席之器滿酌,而納其器。

    合座壯之。

    又有一銀器受酒一鬥餘,一釂而挹。

    既去,均以為必腐腸而死,使觀之,見紗帽箕踞,稱銀器至二百餘兩。

    〈《彙編》〉酒有別腸非關緣也。

     王勃屬文則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