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槪卷之二

關燈
好飲,一曰無事飲。

    陳軫謂犀首曰:卿何好飲。

    曰:無事。

    〈〈陳軫傳〉〉 留飲。

    曾宗道與故人留酒肆飲。

     邀飲。

    王弘欲識陶潛而不能緻,潛常住廬山,弘令潛故人齎酒於半道邀之。

    及至,欣然便共飲。

    〈《世本》〉 畢飲。

    韓朝宗約孟浩然偕至京師,欲薦於朝,約日引謁。

    會孟有故人至,劇飲歡甚。

    或言與韓公約,不當後期。

    孟叱曰:業已飲矣,?行樂耳,遑恤其他。

    遂畢飲,不赴。

    〈《襄陽集》〉 酣飲。

    長孫澄雖不飲,好觀人酣飲,常恐客歸,別進異饌。

     偷飲。

    鍾毓與弟會少有令譽,父繇晝臥,因共偷服散酒。

    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

    父詰其故,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

    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世說》〉 盜飲。

    畢卓為吏部郎,比舍郎釀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取飲。

    主者謂是盜,執而縛之,知為吏部也,釋之。

     節飲。

    謂飲而有限也。

     斷飲。

    陳大卿生平好飲。

    一日同寮舉「知命者不立於巖墻之下」問之。

    陳曰:酒亦巖墻也。

    遂斷飲。

    〈《螢窓叢談》〉 避飲。

    東坡雲:偶與客飲,孔常父見訪,方設席延請,忽上馬馳去,謂之避飲。

     耐飲。

    王丞相性不耐飲。

     就飲。

    魯宗道遷左諭德,真宗召之,久乃從酒家還。

    真宗問之,曰:有故人,臣家貧乏,故就酒家觴之。

    〈《宋書》〉 野飲。

    淵明家貧,不能常飲,況美酒乎。

    所與飲,多田野漁樵之人,班坐其間。

    《漁隱叢話》 會飲,聚飲。

    所飲非一客也。

     了飲。

    石學士沈冥自品為了飲。

     凍飲。

    謂夏月取酒居氷上飲之。

     裸飲。

    晉光逸,字孟祖。

    胡母輔之等方散髮裸祖閉室酣飲,光逸將排戶入,守者不聽,便戶外脫衣露頂於狗竇中窺之大呌。

    輔之曰:他人決不能爾,必我孟祖也。

    呼人與飲,人呼裸飲。

    〈《語林》〉 泥飲。

    杜甫〈遭田父泥飲〉,謂醉如泥也。

     巢飲。

    徐佺結巢海棠枝上,巢飲其間。

    又,石曼卿置身木杪而飲。

     豕飲。

    阮鹹至宗人間共集,不復用常杯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羣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

    〈《初潭集》〉何須接去更作牛飲其可。

     鶴飲。

    曼卿自稱鶴飲。

     鯨飲。

    詩:飲如長鯨吸百川。

     牛飲。

    桀為酒池糟隄,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韓詩外傳》〉 鱉飲。

    劉潛輩以蓆藁自束,引首出而飲,復縮入,曰鱉飲。

     鼻飲。

    漢時,越駱人相襲以鼻飲,與禽獸無異。

     囚飲。

    石曼卿與客痛飲,露髮跣足著械,謂之囚飲。

     鬼飲。

    亦石曼卿故事。

     真率飲。

    謂飲而不尚虛文也。

    溫公為真率會,約酒不過數行。

     文字飲。

    韓詩:不解文字飲。

     蕉葉飲。

    東坡雲:吾兄子明飲志不過三蕉葉,吾少時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矣。

     竹林飲。

    劉伶、阮籍、山濤、向秀、稽康、王戎、阮鹹,坐竹林而飲。

     河朔飲,一曰避暑飲。

    袁紹在河朔,至三伏大飲,雲以避一時之酷暑。

    〈《典略》〉 長夜飲。

    長夜飲自紂始。

    信陵君被譖,謝病不朝,與客為長夜之飲,多近婦人,病酒卒。

     十日飲。

    秦王遺平原君書:聞君高義,願與君為十日之飲。

     十千飲。

    古雲:未申十千之飲。

    詩:新豐美酒鬥十千。

    又:美酒一鬥價十千。

    又:十千美酒花期隔。

     五色飲,五香飲。

    隋仁壽間,籌禪師入內造五色飲,以扶芳葉為青飲,柭楔根為赤飲,酪漿為白飲,烏梅漿為玄飲,江笙為黃飲。

    又作五香飲,第一沈香飲,次檀香飲,次蘭澤香飲,次雞?香飲,次松香飲。

    〈《大業志》〉 鑿?以飲。

    大夫使賓為親含,恐屍為賓憎穢,以巾覆屍面,而當口處鑿。

    〈《禮記》〉 與虎賁飲。

    孔融與蔡邕善。

    邕卒,有虎賁士貌類邕,每與同飲,曰: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與兵帥飲。

    謝奕嘗逼桓溫飲,溫走避,乃引溫兵帥共飲,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何損。

     與三騶飲。

    謝幾卿性通脫,預樂遊宴不得醉而還,因詣道邊酒壚,停車褰慢,與車前三騶對飲。

     與廟神飲。

    梁宗室猷,封汝臨侯,為吳興守。

    每祀酹楚王廟神,盡歡極醉,神飲亦有酒色。

    後為益州刺史,為賊齊狗兒所攻,神領數百騎來救,大破狗兒。

    〈《梁史》〉 飲品。

    曹參、蔣琬,飲醇者也。

    陸賈、陳遵,飲達者也。

    張師亮、寇平仲,飲豪者也。

    王元達、何承裕,飲儁者也。

    蔡中郎飲而文。

    鄭康減飲而儒。

    淳于髠飲而俳。

    廣野君飲而辨。

    孔北海飲而肆。

    醉顛、法常,非禪飲乎。

    孔元、張志和,非仙飲乎。

    楊子雲、管公明,非玄飲乎。

    白香山之飲適。

    蘇子美之飲憤。

    陳暄之飲騃。

    顏光祿之飲矜。

    荊卿、灌夫之飲怒。

    信陵、東阿之飲悲。

    其飲品各自有泒也。

     飲有五合。

    光風霽月,快雨時雪,一合也。

    花開,釀熟,二合也。

    偶爾欲飲,三合也。

    小飲成狂,四合也。

    初鬱後暢,談機乍利,五合也。

     飲有十乖。

    日炙風燥,一乖也。

    神情索莫,二乖也。

    特地排當,飲戶不稱,三乖也。

    賓主牽率,四乖也。

    草草應付,如恐不竟,五乖也。

    強顏為歡,六乖也。

    革履闆摺,諛言住復,七乖也。

    刻期登臨,濃陰惡雨,八乖也。

    飲場遠緩,迫暮思歸,九乖也。

    客佳而有他期,妓讙而有別促,酒醇而沸,炙美而冷,十乖也。

     飲有七宜。

    飲喜宜節。

    飲勞宜靜。

    飲倦宜詼諧。

    飲禮法宜瀟灑。

    飲亂宜繩約。

    飲新知宜閒雅。

    飲雜糅客宜逡廵卻退。

     飲有醉之宜六。

    醉花宜晝,襲其光也。

    醉雪宜夜,助其潔也。

    醉月宜樓,資其清也。

    醉暑宜舟,領其曠也。

    醉山宜幽,陶其趣也。

    醉水宜秋,泛其爽也。

     飲有醉客之宜八。

    醉得意宜唱詠。

    醉將離宜鳴鼉。

    醉文人宜妙令無苛酌。

    醉俊人宜加觥盂旗幟。

    醉正人宜謹節奏章程。

    醉佳人宜微酡。

    醉豪客宜揮觥發浩歌。

    醉知音宜清喉檀闆。

     飲有酒徒之選十二。

    欵於辭而不佞者。

    愉於色而不靡者。

    怯猛飲而惜終懽者。

    聞令即解而不再問者。

    善戲謔而不虐者。

    語便便而不亂者。

    持屈爵而不分愬者。

    偕眾樂而惡外囂者。

    飛斚騰觚而德儀無愆者。

    坐端凝而神爽逸者。

    寧酣沈而不傾潑者。

     飲有歡之徵十四。

    得其時。

    賓主久間。

    酒淳而主嚴。

    非觥罍不謳。

    不能令有恥。

    方飲不重膳。

    不動筵。

    錄事貌毅而法峻。

    明府不受請謁。

    廢賣律。

    廢替律。

    不恃酒。

    使勿譁勿暴。

    歌兒酒奴解人。

     飲有不驩之候十七。

    主人恡。

    賓輕主。

    會客不投。

    殽核雜陳無序。

    妓驕而樂澁。

    室暗燈暈。

    議朝除家務。

    疊詼諧。

    刻觴政。

    錄事不綱。

    數易令坐馳。

    興居紛紜。

    附耳囁嚅。

    蔑章程而騁潑飲。

    醒木訥而醉嘮嘈。

    餙已非而尚議令。

    不諭令而疾擊手。

     酒槪卷之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