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槪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臥,人名曰醉龍。
醉聖。
李白每醉為文,未嘗差誤。
人目為醉聖。
酒仙。
李白一鬥為詩百篇,自名曰酒仙。
酒顛。
張旭大醉,呼呌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
既醒,自以為神,不可復得。
世呼酒顛。
鬥酒學士、五鬥先生。
王無功待詔門下省時,省官吏給酒日三升。
或問:待詔何樂。
答曰:良醞可戀耳。
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一鬥號鬥酒學士,無功常一飲五鬥,因以為號。
酒家南董。
無功采杜康、儀狄以來善酒者為譜。
李淳風曰:王君酒家之南董也。
〈《東臯子》〉 酒聖、飲宗。
今祀宣父曰酒聖。
夫無量不及亂觴之祖也,是為飲宗。
四配。
阮嗣宗,陶淵明,王無功,邵堯夫。
十哲。
鄭文淵,徐景山,嵇叔夜,劉伯倫,向子期,阮仲容,謝幼輿,孟萬年,周伯仁,阮宣子。
諸賢。
山巨源,胡母彥國,畢茂世,張季鷹,何次道,李元忠,賀知章,李太白以下,祀兩廡。
至若儀狄,杜康,劉白墮,焦革輩,皆以造酒得名,無關飲徒,姑祠之門垣,以旌釀酒者。
酒八仙。
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洲遂,為酒八仙。
〈《唐史》〉 醉士。
皮日休自稱醉士。
醉尹。
白樂天自稱醉尹。
酒神。
酒席之士,九吐而不減其量者為酒神。
〈《醉錄》〉 醉吟先生。
白居易稱醉吟先生。
醉民、酒民。
元次山稱醉民,又稱酒民。
醉叟。
種放自號醉叟。
醉翁。
白樂天,蘇東坡,歐陽永叔,皆自稱醉翁。
酒黨。
後馮方怨桓彬,誣為酒黨,廢卒于家。
〈《史》〉 酒伴。
多情懷酒伴。
〈白詩。
〉走覔東隣愛酒伴。
〈杜詩。
〉 酒吃。
焦遂口吃,對客不能出一言,醉後酬答如注。
時目為酒吃。
〈《唐史拾遺》〉 酒姥。
臨安裴氏姥,居一墩,採花醞酒,施貧士。
釀客。
謂酒家也。
酒家胡。
山谷詩:但見索酒郎,不見酒家胡。
酒傭。
杜根逃難宜城,為酒家傭。
〈《珊瑚鈎》〉 酒保。
欒布困窮,為酒家保。
酒債。
杜子美無錢賒酒,而詩言酒債。
〈《詩話》〉 酒嫗。
呼子先與酒嫗各騎狗仙去。
酒豪。
潘璋好賒酤,償主至門,曰:後豪當還。
酒戶。
唐人以飲多者為大戶,少者為小戶。
醉尉。
李廣射獵至霸陵,尉醉呵止之,廣宿亭下。
後廣為太守,請尉至軍,斬之。
〈《史記》〉 酒藏吏。
戴祥年十二病死,而蘇雲天使其為酒藏吏。
六逸。
李白,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曰沈飲,號竹溪六逸。
酒逸。
面目或憎禪,倒冠聊酒逸。
〈歐詩。
〉 醉適。
陶潛每一醉則大適,自稱醉適。
八伯。
晉羊曼、郄鑒等任達好酒,時人呼為兗州八伯。
飲流、飲徒。
古人以同好飲者為飲流。
〈山谷詩:〉招得隣丁作飲徒。
油稅務、酒庫。
宋元以來,設以給酒之所,凡郡邑皆有之。
九之量 堯飲千鍾,舜同。
孔子飲百觚。
子路飲百榼。
平原君與子高飲,強子高酒曰:昔有遺諺,堯舜千鍾,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飲百榼,古之賢聖無不能飲,子何辭焉。
〈《孔叢子》〉 于定國為延尉,飲酒至數石不亂,治獄益精明。
淳于髠一鬥亦醉,一石亦醉。
鄭康成飲一斛。
馬周命酒一鬥八升獨酌。
山濤飲酒八鬥方醉。
帝欲試之,乃以八鬥飲濤,密益其酒。
濤至本量而止。
〈《晉中興書》〉 周顗飲一石。
顗渡江,雖日醉而恒雲無對。
一日有舊對者訪之,欣然出酒二石,對飲而罷。
明日顗如故,視客已腐脇而死。
盧植飲一石不醉。
〈《續漢書》〉 劉伶飲酒一石,至醒復飲五鬥。
〈《話林》〉 蔡邕飲一石。
焦遂飲五鬥。
王績飲至五鬥不亂。
李璡飲三鬥。
滿寵、馬融、傅玄、劉京、魏舒、馮跋,飲皆可至石餘。
皇甫真飲石餘不亂。
孔珪飲七八鬥。
劉藻能飲一石不亂。
陳後主與子弟日飲一石。
張安道飲酒初不言盞數,與劉潛、石曼卿每飲必雲幾日。
鄧元起飲至一斛不亂。
南齊沈文季為吳興太守,飲至五鬥,妻王錫女亦至三鬥,對飲竟日而視事不廢。
裴弘泰自杯酌至??船重二百餘兩,可為酒人之冠。
柳騫之飲一石不亂。
桓溫飲酒三升。
歐陽永叔、梅聖俞俱量可盡百許盞。
陸納止可二升。
蘇軾飲酒,終日不過五合。
十之飲 抔飲。
上古無酒器,以手掬之而飲也。
瓢飲。
以瓢而飲,不用尊也。
鄉飲。
客爵居左,其飲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禮記》〉此鄉飲酒三爵奠置之所。
鄉飲酒之義,主人拜賓於庠門之外,入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緻尊讓也。
盥洗揚觶,所以緻潔也。
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緻敬也。
尊讓潔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禮記》〉立賓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設介僎以象陰陽,立三賓以象三光。
讓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
四面之坐,象四時也。
六十以上者坐,六十以下者立,明尊長也。
六十者二豆,七十者四,八十者五,九十者六,明養老也。
射飲。
大射之禮,耦進三揖而後升堂。
射畢揖降,俟眾耦皆降,勝者揖,不勝者升,取觶立飲。
獨飲。
王恭欲請江盧奴為長史,晨往,江猶在帳中。
王坐,不敢言。
良久乃得及,江不應,直喚人取酒,自飲一椀。
王雲:那得獨飲。
江曰:卿亦復須耶。
乃酌與王。
〈《世說》〉 對飲。
謝譓不妄交接,門無雜賓。
有時獨醉,嘗曰:入吾室者,唯有清風,對吾飲者,但當皓月。
羣飲。
厥或告曰,群飲,汝勿佚,盡執拘以歸於周,予其殺。
〈〈酒誥〉〉 燕飲。
君燕居而自飲酒也。
頒飲。
以酒匪頒賜羣臣也。
屍飲。
屍飲五,君洗玉爵獻卿。
屍飲七,以瑤爵獻大夫。
屍飲九,以散爵獻士及羣有司。
〈《禮記》〉 彜飲。
彜,常也,〈《書經》〉無彜飲。
中飲。
半酣也。
詩:中飲顧昔心。
轟飲。
王績雲:恨不逢劉伶,與閉門轟飲。
《東臯子序》 痛飲。
崔鹹遷陜觀察使,痛飲夜分,治事無差,吏稱為神。
狂飲。
飲而放於禮法,不知節也。
攝飲。
謂持酒往飲也。
酷飲、沈飲、劇飲、潑飲、躭飲、溺飲。
皆縱酒而無檢束也。
崇飲。
崇,尚也。
《書》矧曰其敢崇飲。
豪飲、縱飲、暢飲。
飲而放曰豪,飲而恣曰縱,飲而歡曰暢。
嗜飲。
陳暄、鄭泉、種沈逸性皆嗜飲。
醉聖。
李白每醉為文,未嘗差誤。
人目為醉聖。
酒仙。
李白一鬥為詩百篇,自名曰酒仙。
酒顛。
張旭大醉,呼呌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
既醒,自以為神,不可復得。
世呼酒顛。
鬥酒學士、五鬥先生。
王無功待詔門下省時,省官吏給酒日三升。
或問:待詔何樂。
答曰:良醞可戀耳。
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一鬥號鬥酒學士,無功常一飲五鬥,因以為號。
酒家南董。
無功采杜康、儀狄以來善酒者為譜。
李淳風曰:王君酒家之南董也。
〈《東臯子》〉 酒聖、飲宗。
今祀宣父曰酒聖。
夫無量不及亂觴之祖也,是為飲宗。
四配。
阮嗣宗,陶淵明,王無功,邵堯夫。
十哲。
鄭文淵,徐景山,嵇叔夜,劉伯倫,向子期,阮仲容,謝幼輿,孟萬年,周伯仁,阮宣子。
諸賢。
山巨源,胡母彥國,畢茂世,張季鷹,何次道,李元忠,賀知章,李太白以下,祀兩廡。
至若儀狄,杜康,劉白墮,焦革輩,皆以造酒得名,無關飲徒,姑祠之門垣,以旌釀酒者。
酒八仙。
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洲遂,為酒八仙。
〈《唐史》〉 醉士。
皮日休自稱醉士。
醉尹。
白樂天自稱醉尹。
酒神。
酒席之士,九吐而不減其量者為酒神。
〈《醉錄》〉 醉吟先生。
白居易稱醉吟先生。
醉民、酒民。
元次山稱醉民,又稱酒民。
醉叟。
種放自號醉叟。
醉翁。
白樂天,蘇東坡,歐陽永叔,皆自稱醉翁。
酒黨。
後馮方怨桓彬,誣為酒黨,廢卒于家。
〈《史》〉 酒伴。
多情懷酒伴。
〈白詩。
〉走覔東隣愛酒伴。
〈杜詩。
〉 酒吃。
焦遂口吃,對客不能出一言,醉後酬答如注。
時目為酒吃。
〈《唐史拾遺》〉 酒姥。
臨安裴氏姥,居一墩,採花醞酒,施貧士。
釀客。
謂酒家也。
酒家胡。
山谷詩:但見索酒郎,不見酒家胡。
酒傭。
杜根逃難宜城,為酒家傭。
〈《珊瑚鈎》〉 酒保。
欒布困窮,為酒家保。
酒債。
杜子美無錢賒酒,而詩言酒債。
〈《詩話》〉 酒嫗。
呼子先與酒嫗各騎狗仙去。
酒豪。
潘璋好賒酤,償主至門,曰:後豪當還。
酒戶。
唐人以飲多者為大戶,少者為小戶。
醉尉。
李廣射獵至霸陵,尉醉呵止之,廣宿亭下。
後廣為太守,請尉至軍,斬之。
〈《史記》〉 酒藏吏。
戴祥年十二病死,而蘇雲天使其為酒藏吏。
六逸。
李白,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曰沈飲,號竹溪六逸。
酒逸。
面目或憎禪,倒冠聊酒逸。
〈歐詩。
〉 醉適。
陶潛每一醉則大適,自稱醉適。
八伯。
晉羊曼、郄鑒等任達好酒,時人呼為兗州八伯。
飲流、飲徒。
古人以同好飲者為飲流。
〈山谷詩:〉招得隣丁作飲徒。
油稅務、酒庫。
宋元以來,設以給酒之所,凡郡邑皆有之。
九之量 堯飲千鍾,舜同。
孔子飲百觚。
子路飲百榼。
平原君與子高飲,強子高酒曰:昔有遺諺,堯舜千鍾,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飲百榼,古之賢聖無不能飲,子何辭焉。
〈《孔叢子》〉 于定國為延尉,飲酒至數石不亂,治獄益精明。
淳于髠一鬥亦醉,一石亦醉。
鄭康成飲一斛。
馬周命酒一鬥八升獨酌。
山濤飲酒八鬥方醉。
帝欲試之,乃以八鬥飲濤,密益其酒。
濤至本量而止。
〈《晉中興書》〉 周顗飲一石。
顗渡江,雖日醉而恒雲無對。
一日有舊對者訪之,欣然出酒二石,對飲而罷。
明日顗如故,視客已腐脇而死。
盧植飲一石不醉。
〈《續漢書》〉 劉伶飲酒一石,至醒復飲五鬥。
〈《話林》〉 蔡邕飲一石。
焦遂飲五鬥。
王績飲至五鬥不亂。
李璡飲三鬥。
滿寵、馬融、傅玄、劉京、魏舒、馮跋,飲皆可至石餘。
皇甫真飲石餘不亂。
孔珪飲七八鬥。
劉藻能飲一石不亂。
陳後主與子弟日飲一石。
張安道飲酒初不言盞數,與劉潛、石曼卿每飲必雲幾日。
鄧元起飲至一斛不亂。
南齊沈文季為吳興太守,飲至五鬥,妻王錫女亦至三鬥,對飲竟日而視事不廢。
裴弘泰自杯酌至??船重二百餘兩,可為酒人之冠。
柳騫之飲一石不亂。
桓溫飲酒三升。
歐陽永叔、梅聖俞俱量可盡百許盞。
陸納止可二升。
蘇軾飲酒,終日不過五合。
十之飲 抔飲。
上古無酒器,以手掬之而飲也。
瓢飲。
以瓢而飲,不用尊也。
鄉飲。
客爵居左,其飲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禮記》〉此鄉飲酒三爵奠置之所。
鄉飲酒之義,主人拜賓於庠門之外,入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緻尊讓也。
盥洗揚觶,所以緻潔也。
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緻敬也。
尊讓潔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禮記》〉立賓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設介僎以象陰陽,立三賓以象三光。
讓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
四面之坐,象四時也。
六十以上者坐,六十以下者立,明尊長也。
六十者二豆,七十者四,八十者五,九十者六,明養老也。
射飲。
大射之禮,耦進三揖而後升堂。
射畢揖降,俟眾耦皆降,勝者揖,不勝者升,取觶立飲。
獨飲。
王恭欲請江盧奴為長史,晨往,江猶在帳中。
王坐,不敢言。
良久乃得及,江不應,直喚人取酒,自飲一椀。
王雲:那得獨飲。
江曰:卿亦復須耶。
乃酌與王。
〈《世說》〉 對飲。
謝譓不妄交接,門無雜賓。
有時獨醉,嘗曰:入吾室者,唯有清風,對吾飲者,但當皓月。
羣飲。
厥或告曰,群飲,汝勿佚,盡執拘以歸於周,予其殺。
〈〈酒誥〉〉 燕飲。
君燕居而自飲酒也。
頒飲。
以酒匪頒賜羣臣也。
屍飲。
屍飲五,君洗玉爵獻卿。
屍飲七,以瑤爵獻大夫。
屍飲九,以散爵獻士及羣有司。
〈《禮記》〉 彜飲。
彜,常也,〈《書經》〉無彜飲。
中飲。
半酣也。
詩:中飲顧昔心。
轟飲。
王績雲:恨不逢劉伶,與閉門轟飲。
《東臯子序》 痛飲。
崔鹹遷陜觀察使,痛飲夜分,治事無差,吏稱為神。
狂飲。
飲而放於禮法,不知節也。
攝飲。
謂持酒往飲也。
酷飲、沈飲、劇飲、潑飲、躭飲、溺飲。
皆縱酒而無檢束也。
崇飲。
崇,尚也。
《書》矧曰其敢崇飲。
豪飲、縱飲、暢飲。
飲而放曰豪,飲而恣曰縱,飲而歡曰暢。
嗜飲。
陳暄、鄭泉、種沈逸性皆嗜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