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酒經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麴。
麴用草包裹,宜單包,不可雙包,雙包則脫汗糖心。
又宜隨時體察天氣涼煖,天暖籬疊,天涼瓦疊。
〈立曰籬,橫曰瓦。
〉八月製麴,籬疊離疊以六路為度,瓦疊以兩層為度,一層更妙。
或於無風酒甕上,排以竹竿,鋪以草穰,挨次籬疊。
或於無風樓閣中,鋪以草穰,挨次籬疊。
總之麯篷宜小,不發紅斑。
九月製麯,天氣寒涼,遮蓋宜密,籬疊不限層數,瓦疊以四層為度。
麯造畢,四面用草把遮實風道,頂上蓋以草穰。
如遇狂風驟起,蓬外四圍再加竹簟鹹遮護,使麯煖而易發。
故按時得法之麯,第二日發香,第三日生黃衣,謂初熱,第四日謂正熱,第五日謂大熱,第六日謂極熱,第七日第八日謂餘熱,第九日熱退發止。
夫麯之發,猶酒之發也,過發則傷熱,欠發則傷冷。
天氣知煖,麯發至於大熱極熱之時,酌減遮護。
如遇天氣酷熱,盡去四面遮塞,令透風氣,以洩其熱。
若天氣寒涼,即麯發至大熱、極熱之時,猶恐欠發,豈可去其遮蓋,緻至傷冷乎。
倘麯造有數日,未見起發,聞有酸醙之氣,急添稻草厚蓋催趂之。
所以聞麯氣而能辨其麯之發法者,方能製麯。
麯至十餘日,將籬者瓦疊,瓦者籬疊,則麴發勻矣,由是逐漸堅燥清香,半月則麯已成。
自踏造日為始,月餘出草,當辨其色,若拌水太濕,則心內青黑色,傷熱則紅色,傷冷則發不透而體重。
麴宜體輕身堅,心內黃白,面上均有黃白花衣為上,黑色次之,紅斑又次之。
如麴出草,須於當風處井字垜起,更候十餘日,打開心內無濕處,方於日中曝曬,候冷乃收之。
《齊民要術》天氣睛明,令受霜露三夜,吐濁氣而收清氣。
須看風色,遇雨則麴惡矣。
收藏宜高燥處,不可污濕,四十九日後方可用。
此乃製麴之大略也。
麴粉拌水法 小麥統粉〈連皮粉。
〉四十斤,拌水十六斤。
大麥統粉四十斤,拌蓼汁三十二斤。
〈小麥粉對和,拌汁二十四斤。
〉 米麥統粉四十斤,拌蓼汁三十二斤。
〈小麥粉對和,拌汁二十四斤。
米麥即穬麥類。
〉 炒黃米麥統粉四十斤,拌汁三十二斤。
炒黃大麥統粉,用蓼汁同。
〈小麥粉對和,拌汁二十四斤。
炒麥粉忌熱,煎蓼汁忌熱,否則酒酸。
〉 以上麴粉拌水,略舉其要,善麴者再望裁酌。
麴粉一百斤,發出培乾麴八十斤。
水麴一百斤,發出培乾麴四十斤。
朱翼中香泉麴 白麪一百斤,加川芎七兩,白附子五錢,白朮三兩,瓜蒂二錢,共為細末,和入白麵中。
用井花水三十斤,拌粉踏罨,與常法同。
以上罨麴。
朱翼中瑤泉麴 白麵六十斤,糯米粉四十斤,加人參、官桂、茯苓、荳蔻、白朮、胡椒、白芷、川芎各一兩,丁香、桂花、南星、檳榔、防風、附子各五錢,共為細末,與粉麵和勻。
再入杏仁三斤,去皮尖,搗糊,和井花水拌粉,踏實切塊。
用桑葉包裹,盛於紙袋中,即時繫掛無日當風處,兩月出袋。
古造麪麴法 白麪五斤,綠荳五升,蓼汁煮爛。
再入辣蓼末五兩,杏仁泥十兩,和踏成餅。
楮葉裹,懸風處,兩月收用。
古造白麴法 白麪五斤,糯米粉五鬥,水拌微濕,踏實切片。
楮葉包,掛風處,兩月收曬。
以上風麴 東坡真一麴 白麪一鬥,用生姜五兩,取汁和水拌勻,蒸餅,切作片子。
裹掛風處,一月可用。
朱翼中蓮子麴 先用白麪三鬥,切生姜半斤,如豆大,和粉妙微黃,攤冷。
冰早,炊糯米飯二鬥,俟飯微溫,和前炒過麴粉拌勻,勿令作塊,待冷攤竹簸中。
蓋以青蒿,罨作黃衣。
如有白衣,即去蓋草番轉,陰乾半日。
盛紙袋中,懸掛風處,兩月收用。
以上曝麴 葉氏水雲錄神麴法 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麪百斤,青蒿自然汁三斤,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蒼耳自然汁、野蓼自然汁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龍、朱雀、元武、勾陳、螣蛇六神。
用汁拌勻,踏實包裹,收曬照前。
黃衣麴 〈釋名:黃蒸,又
麴用草包裹,宜單包,不可雙包,雙包則脫汗糖心。
又宜隨時體察天氣涼煖,天暖籬疊,天涼瓦疊。
〈立曰籬,橫曰瓦。
〉八月製麴,籬疊離疊以六路為度,瓦疊以兩層為度,一層更妙。
或於無風酒甕上,排以竹竿,鋪以草穰,挨次籬疊。
或於無風樓閣中,鋪以草穰,挨次籬疊。
總之麯篷宜小,不發紅斑。
九月製麯,天氣寒涼,遮蓋宜密,籬疊不限層數,瓦疊以四層為度。
麯造畢,四面用草把遮實風道,頂上蓋以草穰。
如遇狂風驟起,蓬外四圍再加竹簟鹹遮護,使麯煖而易發。
故按時得法之麯,第二日發香,第三日生黃衣,謂初熱,第四日謂正熱,第五日謂大熱,第六日謂極熱,第七日第八日謂餘熱,第九日熱退發止。
夫麯之發,猶酒之發也,過發則傷熱,欠發則傷冷。
天氣知煖,麯發至於大熱極熱之時,酌減遮護。
如遇天氣酷熱,盡去四面遮塞,令透風氣,以洩其熱。
若天氣寒涼,即麯發至大熱、極熱之時,猶恐欠發,豈可去其遮蓋,緻至傷冷乎。
倘麯造有數日,未見起發,聞有酸醙之氣,急添稻草厚蓋催趂之。
所以聞麯氣而能辨其麯之發法者,方能製麯。
麯至十餘日,將籬者瓦疊,瓦者籬疊,則麴發勻矣,由是逐漸堅燥清香,半月則麯已成。
自踏造日為始,月餘出草,當辨其色,若拌水太濕,則心內青黑色,傷熱則紅色,傷冷則發不透而體重。
麴宜體輕身堅,心內黃白,面上均有黃白花衣為上,黑色次之,紅斑又次之。
如麴出草,須於當風處井字垜起,更候十餘日,打開心內無濕處,方於日中曝曬,候冷乃收之。
《齊民要術》天氣睛明,令受霜露三夜,吐濁氣而收清氣。
須看風色,遇雨則麴惡矣。
收藏宜高燥處,不可污濕,四十九日後方可用。
此乃製麴之大略也。
麴粉拌水法 小麥統粉〈連皮粉。
〉四十斤,拌水十六斤。
大麥統粉四十斤,拌蓼汁三十二斤。
〈小麥粉對和,拌汁二十四斤。
〉 米麥統粉四十斤,拌蓼汁三十二斤。
〈小麥粉對和,拌汁二十四斤。
米麥即穬麥類。
〉 炒黃米麥統粉四十斤,拌汁三十二斤。
炒黃大麥統粉,用蓼汁同。
〈小麥粉對和,拌汁二十四斤。
炒麥粉忌熱,煎蓼汁忌熱,否則酒酸。
〉 以上麴粉拌水,略舉其要,善麴者再望裁酌。
麴粉一百斤,發出培乾麴八十斤。
水麴一百斤,發出培乾麴四十斤。
朱翼中香泉麴 白麪一百斤,加川芎七兩,白附子五錢,白朮三兩,瓜蒂二錢,共為細末,和入白麵中。
用井花水三十斤,拌粉踏罨,與常法同。
以上罨麴。
朱翼中瑤泉麴 白麵六十斤,糯米粉四十斤,加人參、官桂、茯苓、荳蔻、白朮、胡椒、白芷、川芎各一兩,丁香、桂花、南星、檳榔、防風、附子各五錢,共為細末,與粉麵和勻。
再入杏仁三斤,去皮尖,搗糊,和井花水拌粉,踏實切塊。
用桑葉包裹,盛於紙袋中,即時繫掛無日當風處,兩月出袋。
古造麪麴法 白麪五斤,綠荳五升,蓼汁煮爛。
再入辣蓼末五兩,杏仁泥十兩,和踏成餅。
楮葉裹,懸風處,兩月收用。
古造白麴法 白麪五斤,糯米粉五鬥,水拌微濕,踏實切片。
楮葉包,掛風處,兩月收曬。
以上風麴 東坡真一麴 白麪一鬥,用生姜五兩,取汁和水拌勻,蒸餅,切作片子。
裹掛風處,一月可用。
朱翼中蓮子麴 先用白麪三鬥,切生姜半斤,如豆大,和粉妙微黃,攤冷。
冰早,炊糯米飯二鬥,俟飯微溫,和前炒過麴粉拌勻,勿令作塊,待冷攤竹簸中。
蓋以青蒿,罨作黃衣。
如有白衣,即去蓋草番轉,陰乾半日。
盛紙袋中,懸掛風處,兩月收用。
以上曝麴 葉氏水雲錄神麴法 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麪百斤,青蒿自然汁三斤,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蒼耳自然汁、野蓼自然汁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龍、朱雀、元武、勾陳、螣蛇六神。
用汁拌勻,踏實包裹,收曬照前。
黃衣麴 〈釋名:黃蒸,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