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上的低級趣味(下)

關燈
劇,都是痛定思痛,把所寫的事看成一種有趣的意象,有幾分把它當作戲看的意思。

    絲毫沒有諧趣的人大概不易做詩,也不易欣賞詩。

    詩與諧都是生氣的富裕,不能諧是枯燥貧竭的征候,枯燥貧竭的人和詩沒有緣分。

    但是詩也是最不易諧,因為詩最忌輕薄,而諧則最易流于輕薄。

    ”這段引語裡的“諧”就是幽默,我這番話雖專就詩說,實在可通用于一般文藝。

    我們須承認幽默對于文藝的重要,同時也要指出幽默是極不容易的事。

    幽默有種種程度上的分别。

    說高一點,莊子、司馬遷、陶潛、杜甫一班大作家有他們的幽默;說低一點,說相聲、玩雜耍、村戲打诨、市井流氓鬬唇舌、報屁股上的馀興之類玩藝也有他們的幽默。

    幽默之中有一個極微妙的分寸,失去這個分寸就落到下流輕薄。

    大約在第一流作品中,高度的幽默和高度的嚴肅嘗化成一片,一譏一笑,除掉助興和打動風趣以外,還有一點深刻隽永的意味,不但可耐人尋思,還可激動情感,笑中有淚,譏諷中有同情。

    許多大詩人、悲劇家、喜劇家和小說家嘗有這副本領。

    不過這種幽默往往需要相當的修養才能領會欣賞,一般人大半隻會欣賞說相聲、唱雙簧、村戲打诨、流氓顯俏皮勁那一類的幽默。

    他們在實際人生中歡喜這些玩藝,在文藝作品中也還是要求這些玩藝。

    有些作家為著要逢迎這種低級趣味,不惜自居小醜,以谑浪笑傲為能事。

    前些時候有所謂“幽默小品”藉幾種流行的刊物轟動了一時,一般男女老少都買它、讀它、羨慕它、模仿它。

    一直到現在,它的影響還很大。

     第三是搖旗呐喊,黨同伐異。

    思想上隻有是非,文藝上隻有美醜。

    我們的去取好惡應該隻有這一個标準。

    如果在文藝方面,我們有敵友的分别,凡是對文藝持嚴肅純正的态度而确有成就者都應該是朋友,凡是利用文藝作其他企圖而作品表現低級趣味者都應該是仇敵。

    至于一個作者在學術、政治、宗教、區域、杜會地位各方面是否和我相同,甚至于他和我是否在私人方面有無恩怨關系,一律都在不應過問之列。

    文藝是創造的,各人貴有獨到,所以人與人在文藝上不同,比較在政治上或宗教上不同應該還要多些。

    某一地某一時的文藝,不同愈多,它的活力也就愈大。

    當然,每一時一地的作家傾向常有相近的,本著同聲相應的原則,聚集在一起成為一種派别,這是曆史上常有的事而且本身也不是壞事。

    不過模仿江湖幫客結義的辦法,立起一個寨主,樹起一面旗幟,招徒聚衆,搖旗呐喊,自壯聲威,逼得過路來往人等都來“落草”歸化,敢有别樹一幟的就興師動衆,殺将過去,這種辦法于己于人都無好處,于文藝更無好處。

    我們無用諱言,這種江湖幫客的惡習在我們的文藝界似仍很猖獗。

    文藝界也有一班野心政客,要霸占江山,壟斷顧客,争竊宗主,?顔以“提攜新進作家”自命,招收徒弟,一有了“群衆”,就像王麻兒賣膏藥,沿途号喊“隻此一家,謹防假冒”,至于自己的膏藥是“萬寶靈應”,那更不用說了。

    他們一方面既虛張自己的聲勢,寫成一部作品便大吹大擂地聲張出去;一方面又要殺他人的威風,遇到一個不在自己旗幟之下的作品,便把它扯得稀濫,斷章取義把它指摘得體無完膚,最優待的辦法也隻是予以冷酷的忽視。

    這種“策略”并不限于某一派人。

    文言作者與白話作者相待如此,白話作者中種種派别互相對待也是如此。

    可憐許多天真的讀者經不起這種呐喊嘲罵的暗示,深入彀中而不自知,不由自主地養成一些偏見,是某派某人的作品必定是好的,某派某人的作品必定是壞的,在閱讀與領會之前便已注定了作品的價值。

    拿“低級趣味”來形容他們,恐怕還太輕吧。

     第四是道學冬烘,說教勸善。

    我們在讨論題材内容時,已經指出文藝宣傳口号教條的錯誤。

    在這裡我們将要談的倒不是有意作宣傳的作品,而是從狹義的道德觀點來看作品中人物情境一個普遍的心理習慣。

    文藝要忠實地表現人生,人生原有善惡媸妍幸運災禍各方面。

    我們的道德意識天然地叫我們歡喜善的、美的、幸運的、歡樂的一方面,而厭惡惡的、醜的、災禍的、悲慘的一方面。

    但是文藝看人生,如安諾德所說的,須是“鎮定的而且全面的”(Lookonlifesteadilyandasawhole),就不應單著眼到光明而閃避黑暗。

    站在高一層去看,相反的往往适以相成,造成人生世相的偉大莊嚴。

    一般人卻不容易站在高一層去看,在實際人生中盡管有缺陷,在文藝中他們卻希望這種缺陷能得到彌補。

    莎士比亞寫李爾王,讓一個最孝順最純潔的女子在結局時遭遇慘死。

    約翰生說他不能把這部悲劇看到終局,因為收場太慘。

    十八世紀中這部悲劇出現于舞台,收場完全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