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關燈
提綱:獨立人——合作社——教育權獨立——情感的國際派 我們理想的社會,不必說,應當照上四章所說的去組織才能達到的。

    但要從現在的國家,一跳就到這樣理想的社會,于事勢上萬萬不可能,故最少應須有相當的預備。

    這個預備的手續,依照各國的情形彼此各不相同,若就我國說,應有下列的四項。

    今先從獨立人一端說起。

     獨立人 這是說凡人不能先把自己組織好,斷不能去組織社會。

    故我們要預備為社會的組織家,先當勉力為自己的組織人。

    這個應先把自己從生計與智識及技能各方面組織成為“獨立人”,即是使這些事不求人助,而能助人,為各人立身的标準。

    現就生計說,于消費方面當量入以為出:貧學生,甯可做顔回的一箪食,一瓢飲,斷不可如今日有些在北京的學生,每年已得了家費三四百元,尚日日向人借錢的無聊。

    窮教授呢,當如戰後的德國一樣,每餐僅用一碗清湯,一個雞蛋即足,斷不可如今日北京教書的每月實得了一百餘現金者尚時時向人說窮的沒趣。

    在社會辦事者,要當刻苦似印度的甘地,單床隻桌,布衣一襲以自給,斷不可如今日的政客與官僚,奴妾滿群,汽車輝煌,全靠一張嘴的吹牛,不惜丢失人格為飯碗的犧牲。

    總之,各人于消費方面,當先求自己能獨立為标準,除非萬不得已遇緩急時,斷不可求助于人以損失高尚的人格。

    必要這層做到後,才能說及生産一方面的組織。

     生産的預備有二方面:(1)學問,(2)技能。

    就學問說,每人應有一個系統的課程表,無間隔地日日就表做去。

    就技能說,每人至少應學習一件謀生的藝術,或為工程師,或做商人,或務農,或教書,至于政治、法律,及社會的各種事業,僅當看做一種社會的事務,人人于謀生之餘應該過問的,但不能看它做謀生的職業。

    要之,為學問也可,為技能也可,各人應有一個學習與使用的方法——或科學的,或哲學的,或藝術的,即就這些方法中至少認定一個做去,自然于一定的時期内可以得到一定的學問與技能,如此出而任事,自然不怕不能稱職了。

    故為個人計,先把學問與生産的技能及消費的程度弄到獨立的資格,各人有相當的學問與技能了,自然能得相當的生産,然後,就其生産的能力,提高消費的程度。

    人固不可做闊少,一味會消費而不能生産,但也不可為守财奴,徒事積蓄資本,到底,連一杯清水也不能得到飲的幸福。

    我以為個人最要的處世方法,刻刻努力于生産,同時把所得的餘利盡量地用去,如此可以得到個人不息的工作與痛快的享用,社會方面也從此得到經濟的流通與工作的興旺了。

     究竟,個人與社會是息息互相關系的,先把社會的個員養成有獨立的人格,不怕社會不會好了。

    反之,也可以說,把社會整理得好,不怕個人不會變好了。

    所以我們于組織獨立人格之後,應即繼續說及怎樣在過渡時期組織一些好的社會事業,今舉其要的有三端,即合作社、教育權獨立與情感的國際派。

    現照次序讨論于下。

     合作社 這樣會社,各先進國已多設立,它大概分為消費合作社、生産合作社及儲藏合作社,而以今日我國的情狀說,三者皆占重要,不過其進行手續上應從消費合作社做起。

     這個理由是我國現在完全為一個消費國,我們消費者受了二層的侵剝,即一為工廠的資本家另一為市場的商人。

    資本家的大本營為工廠,但其先鋒隊為商店,商店之于工廠如伥之于虎引導它到市場遇人而噬的怪物一樣。

    若消費者能組織各種消費合作社,由社直接向工廠訂貨,自然免受了商店的周折而物價當然較商場所賣的為便宜,間接就能減少資本家一部分的勢力了。

    其他,由消費合作社可得種種利益,現略分說如下: (1)可得真實與需要的貨物——商人當然一味以利益為前提,故他們所賣的重在賤品可以得厚利,其次則不管顧客的需要品是什麼,而歡喜賣奢侈物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