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圖論

關燈
三途鸾遠,了望難及,須總兵官撥遊兵、把總領哨千百戶等船,往來會哨。

    其在浙江也,南則沈家門兵船哨至福建之烽火門,而與小埕兵船相會;北則馬墓兵船哨至蘇州洋之洋山,而與竹箔沙兵船相會。

    其在蘇松也,南則竹箔沙兵船哨至洋山,而與浙江之馬墓兵船相會;北則營前沙兵船哨至茶山,而與江北之兵船相會。

    諸哨絡繹,連如長蛇,群力合并,齊如扛鼎,南北夾擊,彼此不容,豈惟逐寇舶于一時,殆将靖寇患于無窮矣。

     聯屬諸哨,責在巡撫,須遵初制,重其事權,仍加以總督之任,浙直始盡歸統屬。

    不然,東西互為參差,南北兩相牽制,會哨之說,祗應故事耳,緩急笑賴哉! 蘇州水陸守禦論 蘇州為畿輔望郡,濱于大海。

    自吳淞江口以南,黃浦以東,海??數百裡,一望平坦,皆賊迳道,往因不能禦之于海,緻倭深入二府一州九縣之地,無不創殘,其禍慘矣。

    松江之有海塘而無港口者,則自上海之川沙、南彙、華亭之青村、柘林,凡賊所據以為巢窟者,各設陸兵把總以屯守之。

    而金山界于柘林、乍浦之間,尤為直浙要沖,特設總兵,以為陸兵之統領,又于其中添建遊兵、把總三員,專駐金山,往來巡哨,所以北衛松江,而西援乍浦也。

    至于蘇州之沿海而多港口者,則自嘉定之吳淞所、太倉之劉家河、常熟之福山港,凡賊舟可入者,各設水陸把總以堵截之。

    而崇明孤懸海中,尤為賊所必經之處,特設參将,以為水兵之領袖,又于其中添置遊兵、把總二員,分駐竹冶、營前二沙,往來會哨,所以巡視海洋而警報港口也。

    内外夾持,水陸兼備,上之可以禦賊于外洋,下之可以巡塘而拒守,亦既精且密矣。

    但調募客兵不如調土著之兵,可調習而有常。

    官造戰船,不如顧民間造私船,反堅久而省費,是在當事者酌行之而巳。

     蘇、松海防,所倚賴者無過兵船,第招募客兵,亦未為不可。

    至于戰船民造,實為堅久,是當永為例雲。

     江北設險方略論 淮、揚二郡,介于江、淮之間,東瀕大海,賊舟出沒,三面隄防為難。

     國初備禦之制,淮安設衛二,内屬所五,外屬所五;揚州設衛三,内屬所十四,外屬所三。

    複建兵府,雖職司轉漕,實示控扼之勢。

    蓋南北之咽喉,非他郡比也。

    愚考其地形,起自東南蓼角嘴,以抵姚家蕩,綿延三四百裡,除安豐等三十六塲,俱在腹内,不為要害。

    要害之地,乃通州也、狼山也。

    楊樹港,裡河鎮也,餘東、餘西等塲也。

    蓼角嘴,呂四塲也。

    掘港,新閘港也;廟灣、劉莊、金沙塲也。

    其尤要者有三:曰新塲,出入至近,逼近揚州也。

    曰北海,所從以通新閘港,且有鹽艘聚泊也。

    曰廟灣,其為巨鎮,而通大海口也。

    當事者須設把總三人,一駐新港,一駐北海,一駐廟灣,更用陸路遊擊一員駐劄海安,則東可以控狼山、通州、海門之入,而西可以捍衛揚州矣。

     二郡非惟江淮沖要,抑且南北襟喉,國家之命脈所系,而鎮巡其地者,所當惴惴小心者也。

     江淮要害論 天下之水,在北莫大于河,在南莫大于江。

    常、鎮、淮、揚,當江河入海之際,雖極大艟艦,皆可乘潮而入。

    近歲倭寇佯言分劫,其心之狡,實欲自長江以趨留都,自淮河以窺中原,而終不敢深入者,由四府之防禦堅也。

    必水陸常會哨互援,蒼、福諸船,順流以遏賊烽,或出賊後,賊若登岸,則以團練之兵禦之,此常勝之形也。

    四郡無患,則中原、留都可以高枕而卧矣。

     東南一帶囚邊海,易于登岸,且丞平巳久,戰具不修,故得任共猖獗。

    若雲窺我中原,恐倭奴無此大志也。

     山東預備論 倭患之作,嶺峤以北,達于淮、揚,靡不受害,而山東獨不之及者,豈其無意于此哉?亦以山東之民便于鞍馬而不便于舟楫,無過番下海之人為之向導接濟焉耳。

    然迩年青、齊之兵,多為所據,安知其中無識海道而勾引者乎?愚觀山東諸郡,民性強悍,樂于戰鬥,倭之短兵,不足以當其長??勁弩,倭之步戰,不足以當其方軌列騎。

    萬一至此,是自喪其元也。

    所虞者,登、萊突出海中,三面受敵,難于隄備。

     國朝專設備倭都指揮一員,巡海副使一員,分駐二郡,衛所森嚴,墩堡周備。

    承平曰父,不無廢弛,申明振勵,庶幾其無患乎。

    雖然,倭船至岸而後禦之,亦末矣。

    孰若立水寨,置巡船,制寇于海洋山沙,策之上也。

    嘗聞宋以前,日本入貢,自新羅以趨山東,今若入寇,必由此路。

    但登、萊之海,危礁暗沙,不可勝測,非谙練之至,則舟且不保,何以迎敵而追擊乎?故安東以北,若勞山、赤山、竹篙、旱門、劉公芝界、八角、沙門、三山諸島,乃賊之所必泊,而我之所當伺焉者也。

    若白蓬頭、槐子口橋、雞鳴嶼、夫人嶼、金嘴、石倉廟、淺灘亂矶,乃賊之所必避,而我之所當遠焉者也。

    必嚴出洋之令,勤會哨之期,交牌信驗,習熟有素,則将來廟堂或修海運,以備不虞之變,亦大有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