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圖論
關燈
小
中
大
捕之謀,能不有賴于相須乎?愚考入番罪犯,多系廣、福、浙三省之人,通夥流劫。
南風汛則勾引夷船,由廣東而上,達于漳泉,蔓延于興福;北風汛則勾引夷船,由浙而下,達于福甯,蔓延于興泉。
四方無賴又從而接濟之,向導之。
若欲調兵剿捕,攻東則竄西,攻南則遁北,急則潛移外境,不能以窮追,緩則旋複合?,有難于卒殄。
北夷船與草撇船之大勢也。
又有一種奸徒,見本處禁嚴,勾引外省,在福建者,則于廣東之高、潮等處造船,浙江之甯、紹等處置貨,糾黨入番;在浙江、廣東者,則于福建之漳、泉等處造船置貨,糾黨入番。
此三省之通弊也。
故福建捕之而廣、浙不捕,不可也;廣、浙捕之,而福建不捕,亦不可也。
必嚴令各官于連界處會哨,如在福建者,下則哨至大成千戶所,與廣東之兵會;上則哨至松門千戶所,與浙江之兵會;在浙江者,下則哨至流江等處,與烽火之兵會;在廣東者,上則哨至南澳等處,與銅山之兵會。
遇有倭患,互為聲援,恊謀會捕,賊勢豈有不孤窮,而海患豈有不戢甯者哉? 三省會同出哨,成鼎足之勢矣。
但海瀾天空,奸宄日出,事生将士互相觀望,欲息海氛,吾未見其别有長策也。
浙江四參六總分哨論 浙海諸山,其界有三黃牛山、馬墓、長塗、冊子。
金塘、大榭、蘭秀、劍山、雙嶼、雙塘、六橫、非山、塘頭等山,界之上也。
灘山、浒山、洋山、馬迹、兩頭洞、漁山、三姑、霍山、徐公、黃澤、大小衢、大佛頭等山,界之中也。
花腦、求芝、絡華、彈丸、東庫、陳錢、壁下等山,界之下也。
此倭寇必由之道也。
海防每值春汛,戰船出海,初哨以三月,二哨以四月,三哨以五月。
小陽汛,亦慎防之。
其南哨也,至鎮下門、南麂、玉環、烏沙門等山,交于閩海而止;其北哨也,至洋山、馬迹、灘浒、衢山等處,交于直海而止。
陳、錢為淅直分?之處,則交相會哨,遠探窮搜。
複于沈家門列兵船一枝,以一指揮領之;馬墓港列兵船一枝,以一指揮領之。
舟山駐劄把總兼督水陸,賊若流突中界也,則沈家門、馬墓兵船,北截過長塗、三姑,而與浙西兵船相為犄角;南截過普陀、青龍洋、韭山,而與溫、台兵船相為犄角。
賊若流突上界也,總兵官自烈港督發舟師,北截之于七裡嶼、觀海洋,而參将自臨山洋督兵應援;南截之于金塘崎頭洋,而石浦、梅山港兵船為之應援。
是故今日之設險,自内達外有三,會哨于陳錢,分哨于馬迹、洋山、普陀、大衢為第一重,出沈家門、馬墓之師為第二重,總兵督發兵船為第三重,備至密也。
所患者,海氣溟蒙,咫尺難辨,風濤郯忽,安危叵測。
兼之潮汐有順逆,哨報有難易,奸将往往借以規避,吾何從而綜核之哉?自海上用師以來,擊來賊者僅一二見,而要去賊者,不過文其故縱之愆。
識者謂宜以擊來賊之賞,優于追去賊之賞;縱來賊之罰,嚴于縱去賊之罰。
風汛時月,正副總兵不拘警報有無,而親出海洋,嚴督各總,聊力用命,以遏海寇于方來,則何邊鄙不甯之有? 故縱來賊,罪惡淡重,嚴刑所不待言。
若夫去賊,可追則追,不然,有促其去而巳耳,何以罰為? 舟山論 信國公湯和經略海上,區畫周密,獨于舟山似有未妥者。
蓋洪武間,倭犯中界,犯玉環,犯小濩寨,皆浙東海濱,信國所親見也。
其來也,自五島開洋,沖冒風濤,因眩精神者數日,至下八陳錢而始少憩。
然孤懸外海,曠野潇條,必更曆數潮,泊普陀、烏沙門之類,而後得觇我兵虛實以為進止。
若定海之舟山,又非普陀諸山之比,其地則故縣治也。
其中為裡者四,為岙者八十三,五谷之饒,魚鹽之利,可以食數萬衆,不待取給于外,乃倭寇貢道之所必由。
寇至浙洋,未有不念此為可巢者。
往年被其登據,卒難驅除,可以鑒矣我。
太祖神明先見,置昌國于其上,屯兵戌守,誠至計也。
信國以其民孤懸,徙之内地,攺隸象山,止設二所,兵力單弱,雖有沈家門水寨,然舟山地大,四面環海,賊舟無處不可登泊。
設乘昏霧之間,假風潮之順,襲至舟山,海大而哨船不多,豈能必禦之乎?愚以為定海乃甯、紹之門戶,舟山又定海之外藩也,必修複其舊制而後可。
舊規不複,吾恐舟山之憂,不在島夷,而在海洋之盜賊也。
浙直福兵船會哨論 浙東地形與福建連壤,浙西地形與蘇松連壤,利害安危,各有輔車相依之勢。
故初制責浙江巡撫總督,浙、直、福分哨各官,互為聲援。
而不許自分彼巳,畫地有限,責任相聯此。
廟谟之所以為善,而海防之所以為固也。
愚考海中山沙,南起舟山,北至崇明,或斷或續,暗沙連伏,易于閣淺。
賊舟大者,不能東西亂渡。
如遇東北風也,必由下八、陳錢、馬迹等山,以犯浙江,而流突乎蘇、松;如遇正東風也,必由茶山西行,以犯淮、楊,而流突乎常、鎮;如遇正北風也,必由琉球以犯福建,而流突乎溫、台。
南風汛則勾引夷船,由廣東而上,達于漳泉,蔓延于興福;北風汛則勾引夷船,由浙而下,達于福甯,蔓延于興泉。
四方無賴又從而接濟之,向導之。
若欲調兵剿捕,攻東則竄西,攻南則遁北,急則潛移外境,不能以窮追,緩則旋複合?,有難于卒殄。
北夷船與草撇船之大勢也。
又有一種奸徒,見本處禁嚴,勾引外省,在福建者,則于廣東之高、潮等處造船,浙江之甯、紹等處置貨,糾黨入番;在浙江、廣東者,則于福建之漳、泉等處造船置貨,糾黨入番。
此三省之通弊也。
故福建捕之而廣、浙不捕,不可也;廣、浙捕之,而福建不捕,亦不可也。
必嚴令各官于連界處會哨,如在福建者,下則哨至大成千戶所,與廣東之兵會;上則哨至松門千戶所,與浙江之兵會;在浙江者,下則哨至流江等處,與烽火之兵會;在廣東者,上則哨至南澳等處,與銅山之兵會。
遇有倭患,互為聲援,恊謀會捕,賊勢豈有不孤窮,而海患豈有不戢甯者哉? 三省會同出哨,成鼎足之勢矣。
但海瀾天空,奸宄日出,事生将士互相觀望,欲息海氛,吾未見其别有長策也。
浙江四參六總分哨論 浙海諸山,其界有三黃牛山、馬墓、長塗、冊子。
金塘、大榭、蘭秀、劍山、雙嶼、雙塘、六橫、非山、塘頭等山,界之上也。
灘山、浒山、洋山、馬迹、兩頭洞、漁山、三姑、霍山、徐公、黃澤、大小衢、大佛頭等山,界之中也。
花腦、求芝、絡華、彈丸、東庫、陳錢、壁下等山,界之下也。
此倭寇必由之道也。
海防每值春汛,戰船出海,初哨以三月,二哨以四月,三哨以五月。
小陽汛,亦慎防之。
其南哨也,至鎮下門、南麂、玉環、烏沙門等山,交于閩海而止;其北哨也,至洋山、馬迹、灘浒、衢山等處,交于直海而止。
陳、錢為淅直分?之處,則交相會哨,遠探窮搜。
複于沈家門列兵船一枝,以一指揮領之;馬墓港列兵船一枝,以一指揮領之。
舟山駐劄把總兼督水陸,賊若流突中界也,則沈家門、馬墓兵船,北截過長塗、三姑,而與浙西兵船相為犄角;南截過普陀、青龍洋、韭山,而與溫、台兵船相為犄角。
賊若流突上界也,總兵官自烈港督發舟師,北截之于七裡嶼、觀海洋,而參将自臨山洋督兵應援;南截之于金塘崎頭洋,而石浦、梅山港兵船為之應援。
是故今日之設險,自内達外有三,會哨于陳錢,分哨于馬迹、洋山、普陀、大衢為第一重,出沈家門、馬墓之師為第二重,總兵督發兵船為第三重,備至密也。
所患者,海氣溟蒙,咫尺難辨,風濤郯忽,安危叵測。
兼之潮汐有順逆,哨報有難易,奸将往往借以規避,吾何從而綜核之哉?自海上用師以來,擊來賊者僅一二見,而要去賊者,不過文其故縱之愆。
識者謂宜以擊來賊之賞,優于追去賊之賞;縱來賊之罰,嚴于縱去賊之罰。
風汛時月,正副總兵不拘警報有無,而親出海洋,嚴督各總,聊力用命,以遏海寇于方來,則何邊鄙不甯之有? 故縱來賊,罪惡淡重,嚴刑所不待言。
若夫去賊,可追則追,不然,有促其去而巳耳,何以罰為? 舟山論 信國公湯和經略海上,區畫周密,獨于舟山似有未妥者。
蓋洪武間,倭犯中界,犯玉環,犯小濩寨,皆浙東海濱,信國所親見也。
其來也,自五島開洋,沖冒風濤,因眩精神者數日,至下八陳錢而始少憩。
然孤懸外海,曠野潇條,必更曆數潮,泊普陀、烏沙門之類,而後得觇我兵虛實以為進止。
若定海之舟山,又非普陀諸山之比,其地則故縣治也。
其中為裡者四,為岙者八十三,五谷之饒,魚鹽之利,可以食數萬衆,不待取給于外,乃倭寇貢道之所必由。
寇至浙洋,未有不念此為可巢者。
往年被其登據,卒難驅除,可以鑒矣我。
太祖神明先見,置昌國于其上,屯兵戌守,誠至計也。
信國以其民孤懸,徙之内地,攺隸象山,止設二所,兵力單弱,雖有沈家門水寨,然舟山地大,四面環海,賊舟無處不可登泊。
設乘昏霧之間,假風潮之順,襲至舟山,海大而哨船不多,豈能必禦之乎?愚以為定海乃甯、紹之門戶,舟山又定海之外藩也,必修複其舊制而後可。
舊規不複,吾恐舟山之憂,不在島夷,而在海洋之盜賊也。
浙直福兵船會哨論 浙東地形與福建連壤,浙西地形與蘇松連壤,利害安危,各有輔車相依之勢。
故初制責浙江巡撫總督,浙、直、福分哨各官,互為聲援。
而不許自分彼巳,畫地有限,責任相聯此。
廟谟之所以為善,而海防之所以為固也。
愚考海中山沙,南起舟山,北至崇明,或斷或續,暗沙連伏,易于閣淺。
賊舟大者,不能東西亂渡。
如遇東北風也,必由下八、陳錢、馬迹等山,以犯浙江,而流突乎蘇、松;如遇正東風也,必由茶山西行,以犯淮、楊,而流突乎常、鎮;如遇正北風也,必由琉球以犯福建,而流突乎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