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六篇

關燈
待勞,以飽待饑,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每變皆習,乃授其兵,是謂将事。

     吳子曰:教戰之令,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厮役,知者為謀主。

    鄉裡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習陳,三鼓趨食,四鼓嚴辦,五鼓就行,聞鼓聲合,然後舉旗。

     武侯問曰:三軍進止,豈有道乎?起對曰:無當天竈,無當龍頭。

    天竈者,大谷之口;龍頭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招搖在上,從事于下。

    将戰之時,審候風所從來,風順,緻呼而從之;風逆,堅陳以待之。

     武侯問曰:凡畜卒騎,豈有方乎?起對曰:夫馬必安其處所,适其水草,節其饑飽,冬則溫廏,夏則涼庑,刻剔毛鬣,謹落四下,戢其耳目,無令驚駭,習其馳逐,閑其進止,人馬相親,然後可使。

    車騎之具,鞍勒銜辔,必令堅完。

    凡馬不傷于末,必傷于始;不傷于饑,必傷于飽。

    曰暮道遠,必數上下。

    甯勞于人,慎勿勞馬。

    常令有餘,備敵覆我。

    能明此者,橫行天。

    太公曰刑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賞信罰下必令巳行矣其十教戒之兵治之何有哉 論将第四 前三節論為将之道,後二節論試敵将之術。

     吳子曰:夫總文武者,軍之将也;兼剛柔者,兵之事也。

    凡人論将,常觀于勇,勇之于将,乃數分之一耳。

    夫勇者必輕合,輕合而不知利,未可也。

    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約。

    理者,治衆如治寡,備者,出門如見敵;果者,臨敵不懷生;戒者,雖克如始戰;約者,法令省而不煩,受命而不辭家,破敵而後言返,将之禮也。

    故師出之曰: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吳子曰:凡兵有四機:一曰氣機,二曰地機,三曰事機,四曰力機。

    三軍之衆,百萬之師,張設輕重,在于一人,是謂氣機;路狹道險,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過,是謂地機;善行間諜,輕兵往來,分散其衆,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謂事機。

    車堅管轄,舟利橹楫,士習戰陳,馬閑馳逐,是謂力機。

    知此四者,乃可為将。

    然其威德,仁勇必足。

    以率下安衆,怖敵決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敵,得之國強,去之國亡,是謂良将。

     吳子曰: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幟,所以威目,禁令刑罰,所以威心。

    耳威于聲,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嚴。

    三者不立,雖有其國,必敗于敵。

    故曰:将之所麾,莫不從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吳子曰:凡戰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其形而用其權,則不勞而功舉。

    其将愚而信人,可詐而誘,貪而忽名,可貨而賂;輕變無謀,可勞而困;上富而驕,下貧而怨,可離而間。

    進退多疑,其衆無依,可震而走;士輕其将,而有歸志。

    塞易開險,可邀而取;進道易,退道難,可來而前;進道險,退道易,可薄而擊。

    居軍下濕,水無所通,霖雨數至,可灌而沈;居軍荒澤,草楚幽穢,飙風數至,可焚而滅。

    停父不移,将士嶰怠,其軍不備,可潛而襲。

     武侯問曰:兩軍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知之,其術如何?起對曰:令賤而勇者,将輕銳以嘗之,務于北,無務于得。

    觀敵之來,一坐一起,其政以理。

    其追北,佯為不及,其見利,佯為不知。

    如此将者,名為智将,勿與戰也。

    若其衆??嘩,旌旗煩亂,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縱或橫,其追北恐不及,見利恐不得,此為愚将,雖衆可獲。

     應變第五 此篇言倉卒應變之事。

     武侯問曰:車堅馬良,将勇兵強,卒遇敵人,亂而失行,則如之何?起對曰:凡戰之法,晝以旌旗幡麾為節,夜以金鼓、笳笛為節,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則進,金之則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從令者誅。

    三軍服威,士卒用命,則戰無強敵,攻無堅陳矣。

     武侯問曰:若敵衆我寡,為之奈何?起對曰:避之于易,邀之于阨。

    故曰:以一擊十,莫善于阨;以十擊百,莫善于險;以千擊萬,莫善于阻。

    今有少卒卒起,擊金鳴鼓于阨路,雖有大衆,莫不驚動。

    故曰:用衆者務易,用寡者務隘。

     武侯問曰:有師甚衆,既武且勇,背大阻險,右山左水,深溝高壘,守以強弩,退如山移,進如風雨,糧食又多,難與長守,則如之何?起對曰:大哉問乎!此非車騎之力,聖人之謀也。

    能備千乘萬騎,兼之徒步,分為五軍,各軍一衢,五軍五衢,敵人必惑,莫知所加。

    敵若堅守以固其兵,急行間諜,以觀其慮。

    彼聽吾說,解之而去;不聽吾說,斬使焚書,分為五戰,戰勝勿追,不勝疾走。

    如是佯北,安行疾鬥,一結其前,一絕其後,兩軍銜枚,或左或右,而襲其處,五軍交至,必有其利。

    此擊強之道也。

     武侯問曰:敵近而薄我,欲去無路,我衆甚懼,為之奈何?起對曰:為此之術,若我衆彼寡,分而乘之,彼衆我寡,以方從之無息,雖衆可服。

     武侯問曰:若遇敵于溪谷之間,傍多險阻,彼衆我寡,為之奈何?起對曰:遇諸丘陵林谷,深山大澤,疾行亟去,勿得從容。

    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進于與弩,且射且虜,審察其治亂,則擊之勿疑。

     武侯問曰:左右高山,地甚狹迫,卒遇敵人,擊之不敢,去之不得,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