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
關燈
小
中
大
素書序
宋張商英天覺??
明臧懋循晉叔閱
黃石公素書六編按前漢列傳,黃石公圯橋所授子房素書,世人多以三略為是,蓋傳之者誤也。
晉亂,有盜發子房冢,于玉枕中獲此書,凡一千三百言,上有秘誡,不許傳于不神不聖之人。
若非其人,必受其殃。
得人不傳,亦受其殃。
嗚呼,其慎重如此!黃石公得子房而傳之,子房不得其傳而葬之,後五百餘年而盜獲之,自是素書始傳于人間。
然其傳者特黃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盡哉! 餘竊嘗評之,天人之道,未嘗不相為用,古之聖賢皆盡心焉。
堯欽若昊天,舜齊七政,禹叙九疇,傳說陳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設天地四時之官,又立三公以燮理陰陽。
孔子欲無言,老聃建之以常無有。
陰符經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道至于此,則鬼神變化皆不逃吾之術,而況于刑名度數之間者欤?黃石公,秦之隐君子也,其書簡,其意深,雖堯、舜、禹、文、傳說、周公、孔子、老聃,亦無以出此矣。
然則黃石公知秦之将亡,漢之将興,故以此書授子房,而子房者豈能盡知其書哉?凡子房之所以為子房者,僅能用其一二耳。
書曰:陰計外洩者敗。
子房用之,常勸高帝王韓信矣。
書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
子房用之,嘗勸高帝侯雍齒矣。
書曰:決策于不仁者險。
子房用之,嘗勸高帝罷封六國矣。
書曰:設變緻權,所以解結。
子房用之,嘗緻四皓而立惠帝矣。
書曰:吉莫吉于知足。
子房用之,嘗擇留自封矣。
書曰:絕嗜禁欲,所以除累。
子房用之嘗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遊矣。
嗟乎!遺糟棄滓,猶足以亡秦、項而帝沛公,況純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自漢以來,章句文詞之學熾,而知道之士極少。
如諸葛亮、王猛、房琯、裴度等輩,雖号為一時賢相,至于先天大道,曾未足以知髣髴,此書所以不傳于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也。
離有離無之謂道,非有非無之謂神,有而無之之謂聖,無而有之之謂賢。
非此四者,雖口誦此書,亦不能身行之矣。
素書考 宋張商英輯 按黃石公三略三卷、兵書三卷、三奇法一卷、陰謀軍秘一卷、五壘圖一卷,内記敵法一卷,秘經一卷,張良經一卷。
素書六編。
前漢列傳:黃石公圯上所授素書,以三略為是,蓋傳聞之誤也。
晉亂,盜發子房塳,于玉枕中獲此書,凡一千三百言,上有秘戒雲。
黃石公傳 雲台慎懋賞撰 黃石公者,吾不知其何如,人亦。
不知其所自始,但聞秦皇帝時,天下方清夷無事,群黎束手聽命,斬木揭竿之變,未纖塵萌也。
韓國複仇,男子張良策壯士陰擊之,萬夫在護不支,大索十曰不得,其目中巳無秦,謂旦夕枭政首,挂太白旗而快也。
遊下邳圯上,徘徊四顧,淩铄宇宙,即英雄豪傑,孰有如秦皇帝者?秦皇帝不畏,而畏他人耶?俄而一老父至良所,堕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
良愕然,為其老,強忍,下取履,跪進,老父以足受之。
良大驚。
老父去裡許,還曰:孺子可教矣。
後五曰:平明與我期此。
良怪之,應曰:諾。
五日平明往,老父巳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後五曰:早會。
良雞鳴而往,老父又先在,複怒曰:後何也?去後五日,複早來。
良乃半夜往。
有頃,老人來,喜曰:孺子當如此。
乃出一編曰:讀是則為王者師。
後十三年,子求我濟北谷城山下。
遂去,不複見。
旦視其書,乃太公兵法。
良奇之,因誦習以說,他人,皆不能用。
以說沛公,辄有功。
由是解鴻門厄,銷六國印,擊疲楚,都長安,以有天下。
其自為謀,則起布衣,複韓仇,為帝師,且當其身免誅夷诏獄之慘。
後十三年,過谷城山,無所見,乃取道傍黃石葆而祠之。
及良死,并葬焉,示不忘故也,故曰黃石公。
嗚呼,良之所遇奇矣!或曰:老人神也。
愚則曰:此老氏者流,假手于人,以快其誅秦滅項之志,而巳安享其逸者也。
聃之言曰:善攝生者無死地。
又曰
晉亂,有盜發子房冢,于玉枕中獲此書,凡一千三百言,上有秘誡,不許傳于不神不聖之人。
若非其人,必受其殃。
得人不傳,亦受其殃。
嗚呼,其慎重如此!黃石公得子房而傳之,子房不得其傳而葬之,後五百餘年而盜獲之,自是素書始傳于人間。
然其傳者特黃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盡哉! 餘竊嘗評之,天人之道,未嘗不相為用,古之聖賢皆盡心焉。
堯欽若昊天,舜齊七政,禹叙九疇,傳說陳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設天地四時之官,又立三公以燮理陰陽。
孔子欲無言,老聃建之以常無有。
陰符經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道至于此,則鬼神變化皆不逃吾之術,而況于刑名度數之間者欤?黃石公,秦之隐君子也,其書簡,其意深,雖堯、舜、禹、文、傳說、周公、孔子、老聃,亦無以出此矣。
然則黃石公知秦之将亡,漢之将興,故以此書授子房,而子房者豈能盡知其書哉?凡子房之所以為子房者,僅能用其一二耳。
書曰:陰計外洩者敗。
子房用之,常勸高帝王韓信矣。
書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
子房用之,嘗勸高帝侯雍齒矣。
書曰:決策于不仁者險。
子房用之,嘗勸高帝罷封六國矣。
書曰:設變緻權,所以解結。
子房用之,嘗緻四皓而立惠帝矣。
書曰:吉莫吉于知足。
子房用之,嘗擇留自封矣。
書曰:絕嗜禁欲,所以除累。
子房用之嘗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遊矣。
嗟乎!遺糟棄滓,猶足以亡秦、項而帝沛公,況純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自漢以來,章句文詞之學熾,而知道之士極少。
如諸葛亮、王猛、房琯、裴度等輩,雖号為一時賢相,至于先天大道,曾未足以知髣髴,此書所以不傳于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也。
離有離無之謂道,非有非無之謂神,有而無之之謂聖,無而有之之謂賢。
非此四者,雖口誦此書,亦不能身行之矣。
素書考 宋張商英輯 按黃石公三略三卷、兵書三卷、三奇法一卷、陰謀軍秘一卷、五壘圖一卷,内記敵法一卷,秘經一卷,張良經一卷。
素書六編。
前漢列傳:黃石公圯上所授素書,以三略為是,蓋傳聞之誤也。
晉亂,盜發子房塳,于玉枕中獲此書,凡一千三百言,上有秘戒雲。
黃石公傳 雲台慎懋賞撰 黃石公者,吾不知其何如,人亦。
不知其所自始,但聞秦皇帝時,天下方清夷無事,群黎束手聽命,斬木揭竿之變,未纖塵萌也。
韓國複仇,男子張良策壯士陰擊之,萬夫在護不支,大索十曰不得,其目中巳無秦,謂旦夕枭政首,挂太白旗而快也。
遊下邳圯上,徘徊四顧,淩铄宇宙,即英雄豪傑,孰有如秦皇帝者?秦皇帝不畏,而畏他人耶?俄而一老父至良所,堕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
良愕然,為其老,強忍,下取履,跪進,老父以足受之。
良大驚。
老父去裡許,還曰:孺子可教矣。
後五曰:平明與我期此。
良怪之,應曰:諾。
五日平明往,老父巳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後五曰:早會。
良雞鳴而往,老父又先在,複怒曰:後何也?去後五日,複早來。
良乃半夜往。
有頃,老人來,喜曰:孺子當如此。
乃出一編曰:讀是則為王者師。
後十三年,子求我濟北谷城山下。
遂去,不複見。
旦視其書,乃太公兵法。
良奇之,因誦習以說,他人,皆不能用。
以說沛公,辄有功。
由是解鴻門厄,銷六國印,擊疲楚,都長安,以有天下。
其自為謀,則起布衣,複韓仇,為帝師,且當其身免誅夷诏獄之慘。
後十三年,過谷城山,無所見,乃取道傍黃石葆而祠之。
及良死,并葬焉,示不忘故也,故曰黃石公。
嗚呼,良之所遇奇矣!或曰:老人神也。
愚則曰:此老氏者流,假手于人,以快其誅秦滅項之志,而巳安享其逸者也。
聃之言曰:善攝生者無死地。
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