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克羅齊派美學的批評
關燈
小
中
大
克羅齊最反對這種“排鴿窠”式的分類。
他以為凡是藝術都各表現一種新鮮的個别的心靈狀況,所以每種作品都是新創,都自成一格,自有原則,不能拿同“類”作品的規律來範圍它。
批評家遇到一種新作品,隻應問它本身是否有生命,不應問它合不合某“類”的體裁和規律。
因為上述理由,克羅齊否認詩與散文的分别。
一般人以有音律者為詩,無音律者為散文,其實醫方脈訣有音律不為詩,《新舊約》、柏拉圖對話集之類作品無音律亦不失其為詩。
從美學觀點看,文學隻有“詩與非詩”的分别。
凡是純文學都應該屬于詩。
二 克羅齊的美學大綱如上所述。
讀者一看就可以知道,我們把美感經驗解釋為“形象的直覺”,否認美感隻是快感,排斥狹義的“為道德而文藝”的主張,肯定美不在物亦不在心而在表現,都是跟着克羅齊走。
同時,我們否認藝術的活動可以擠入美感經驗的窄狹範圍裡去,承認藝術與知覺聯想仍有相當的關系,反對把“美感的人”和“倫理的人”與“科學的人”分割開來,主張藝術的“獨立自主”是有限制的,這都是與克羅齊背道而馳的。
近代美學家可以粗略地分為“克羅齊派與“非克羅齊派”。
我們相信克羅齊派在大體上較近于真理,不過我們也很明白他們的缺點。
在我們看,克羅齊美學有三個大毛病,第一是他的機械觀,第二是他的關于“傳達”的解釋,第三是他的價值論。
現在分别條陳我們的意見。
先說克羅齊美學所根據的機械觀。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哲學和科學思潮有一個重要的分别,就是十九世紀的學者都偏重機械觀,二十世紀的學者都偏重有機觀。
機械觀是把一切物理現象和生理現象看成由無數極簡單的原子所構造成的。
持機械觀的學者的唯一的武器是分析法,遇着一個混整的東西,把它分析成一些最簡單的元素,指出每元素的特性和諸元素的分别,便算盡了學問的能事。
例如十九世紀所最流行的心理學都從“構造主義”出發,把心理看成物理的混合物,像剝繭抽絲似的,逐漸分析下去,到最後所得的是單純的感覺(sensation)和單純的反射動作(reflex)。
一切心理活動都被看成這些單純的感覺和反射動作所構造成的。
這種機械觀在現代已為一般學者所擯棄。
現代學者所采取的是有機觀,着重事物的有機性或完整性,所研究的對象不是單純的元素,而是綜合諸元素成為整體的關系。
依這種看法,我們不能借分析元素去明白完整的物理和生理現象,猶如不能借分析磚土泥瓦去明白一座房屋。
機械觀以為求得部分之和便可以知道全體,有機觀以為要明白全體,必須研究全體所特有的屬性,所以機械觀所借重的分析法不可靠。
例如現代最占勢力的心理學是完形派心理學(Gestalt—psychology)。
它反對舊心理學的機械觀和分析法,否認意識由單純的感覺所組成,行為由單純的反射動作所組成。
依這一說,單純的感覺和反射動作都是構造派心理學家所僞造的,實際上并不存在;實際上存在的隻是“完形”“整體”,或不可分析的應付整個環境的整個心理機能。
詳論機械觀與有機觀的長短,不是本篇範圍以内的事。
我們可以概括地說,現代學者多數都承認無論在物理方面或心理方面,有機觀都較近于真理。
形式派美學的弱點就在信任過去的機械觀和分析法。
它把整個的人分析為科學的、實用的(倫理的在内)和美感的三大成分,單提“美感的人”出來讨論。
它忘記“美感的人”同時也還是“科學的人”和“實用的人”。
科學的、實用的和美感的三種活動的理論上雖有分别,在實際人生中并不能分割開來。
“美感的人”是抽象的,在實際上并不獨立存在。
形式派美學把美感經驗從整個有機的生命中分割出來,加以謹嚴的分析,發現就觀賞的“我”說,隻有單純的直覺,沒有意志和思考;就所觀賞的“物”說,隻有單純的形象,沒有實質、成因、效用種種意義,照這種分析看,文藝自然與抽象思想和實用生活無關。
我們如果承認美感經驗可以由整個有機的生命中分割出來加以分析,便須否認美感與抽象思想和實際生活的關系。
但是這種分割與“人生為有機體”這個大前提根本相沖突。
形式派美學的錯誤不在它分析所得的結果,而在它用分析法所假定的機械觀;不在它對于美感經驗以内所肯定的,而在它對于美感經驗以外所否定的。
它的錯誤和十九世紀機械觀的心理學一樣,專分析部分而忘去全體所特有的屬性。
單純的直覺和單純的感覺一樣地渺茫,在實際經驗中決不能獨立自主。
一切現象都有前因後果,美感經驗決不是例外。
美感經驗隻能算是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
形式派美學把“美感經驗”和“藝術活動”看成同義,于是拿全副精神注在美感經驗本身,既不問它如何可以成立(因),又不問它的影響如何(果)。
它否認藝術有關名理的思考和知識,作者在行文運思、修改錘煉時所用的活動是否為藝術的呢?它否認藝術有關聯想,想象和了解離開聯想如何進行呢?它否認藝術有關意志,大藝術家艱苦卓絕、百折不撓地效忠于藝術,是憑借何種心理活動呢?它否認藝術有關道德和實
他以為凡是藝術都各表現一種新鮮的個别的心靈狀況,所以每種作品都是新創,都自成一格,自有原則,不能拿同“類”作品的規律來範圍它。
批評家遇到一種新作品,隻應問它本身是否有生命,不應問它合不合某“類”的體裁和規律。
因為上述理由,克羅齊否認詩與散文的分别。
一般人以有音律者為詩,無音律者為散文,其實醫方脈訣有音律不為詩,《新舊約》、柏拉圖對話集之類作品無音律亦不失其為詩。
從美學觀點看,文學隻有“詩與非詩”的分别。
凡是純文學都應該屬于詩。
二 克羅齊的美學大綱如上所述。
讀者一看就可以知道,我們把美感經驗解釋為“形象的直覺”,否認美感隻是快感,排斥狹義的“為道德而文藝”的主張,肯定美不在物亦不在心而在表現,都是跟着克羅齊走。
同時,我們否認藝術的活動可以擠入美感經驗的窄狹範圍裡去,承認藝術與知覺聯想仍有相當的關系,反對把“美感的人”和“倫理的人”與“科學的人”分割開來,主張藝術的“獨立自主”是有限制的,這都是與克羅齊背道而馳的。
近代美學家可以粗略地分為“克羅齊派與“非克羅齊派”。
我們相信克羅齊派在大體上較近于真理,不過我們也很明白他們的缺點。
在我們看,克羅齊美學有三個大毛病,第一是他的機械觀,第二是他的關于“傳達”的解釋,第三是他的價值論。
現在分别條陳我們的意見。
先說克羅齊美學所根據的機械觀。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哲學和科學思潮有一個重要的分别,就是十九世紀的學者都偏重機械觀,二十世紀的學者都偏重有機觀。
機械觀是把一切物理現象和生理現象看成由無數極簡單的原子所構造成的。
持機械觀的學者的唯一的武器是分析法,遇着一個混整的東西,把它分析成一些最簡單的元素,指出每元素的特性和諸元素的分别,便算盡了學問的能事。
例如十九世紀所最流行的心理學都從“構造主義”出發,把心理看成物理的混合物,像剝繭抽絲似的,逐漸分析下去,到最後所得的是單純的感覺(sensation)和單純的反射動作(reflex)。
一切心理活動都被看成這些單純的感覺和反射動作所構造成的。
這種機械觀在現代已為一般學者所擯棄。
現代學者所采取的是有機觀,着重事物的有機性或完整性,所研究的對象不是單純的元素,而是綜合諸元素成為整體的關系。
依這種看法,我們不能借分析元素去明白完整的物理和生理現象,猶如不能借分析磚土泥瓦去明白一座房屋。
機械觀以為求得部分之和便可以知道全體,有機觀以為要明白全體,必須研究全體所特有的屬性,所以機械觀所借重的分析法不可靠。
例如現代最占勢力的心理學是完形派心理學(Gestalt—psychology)。
它反對舊心理學的機械觀和分析法,否認意識由單純的感覺所組成,行為由單純的反射動作所組成。
依這一說,單純的感覺和反射動作都是構造派心理學家所僞造的,實際上并不存在;實際上存在的隻是“完形”“整體”,或不可分析的應付整個環境的整個心理機能。
詳論機械觀與有機觀的長短,不是本篇範圍以内的事。
我們可以概括地說,現代學者多數都承認無論在物理方面或心理方面,有機觀都較近于真理。
形式派美學的弱點就在信任過去的機械觀和分析法。
它把整個的人分析為科學的、實用的(倫理的在内)和美感的三大成分,單提“美感的人”出來讨論。
它忘記“美感的人”同時也還是“科學的人”和“實用的人”。
科學的、實用的和美感的三種活動的理論上雖有分别,在實際人生中并不能分割開來。
“美感的人”是抽象的,在實際上并不獨立存在。
形式派美學把美感經驗從整個有機的生命中分割出來,加以謹嚴的分析,發現就觀賞的“我”說,隻有單純的直覺,沒有意志和思考;就所觀賞的“物”說,隻有單純的形象,沒有實質、成因、效用種種意義,照這種分析看,文藝自然與抽象思想和實用生活無關。
我們如果承認美感經驗可以由整個有機的生命中分割出來加以分析,便須否認美感與抽象思想和實際生活的關系。
但是這種分割與“人生為有機體”這個大前提根本相沖突。
形式派美學的錯誤不在它分析所得的結果,而在它用分析法所假定的機械觀;不在它對于美感經驗以内所肯定的,而在它對于美感經驗以外所否定的。
它的錯誤和十九世紀機械觀的心理學一樣,專分析部分而忘去全體所特有的屬性。
單純的直覺和單純的感覺一樣地渺茫,在實際經驗中決不能獨立自主。
一切現象都有前因後果,美感經驗決不是例外。
美感經驗隻能算是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
形式派美學把“美感經驗”和“藝術活動”看成同義,于是拿全副精神注在美感經驗本身,既不問它如何可以成立(因),又不問它的影響如何(果)。
它否認藝術有關名理的思考和知識,作者在行文運思、修改錘煉時所用的活動是否為藝術的呢?它否認藝術有關聯想,想象和了解離開聯想如何進行呢?它否認藝術有關意志,大藝術家艱苦卓絕、百折不撓地效忠于藝術,是憑借何種心理活動呢?它否認藝術有關道德和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