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

關燈
主義,也有的傾向浪漫主義;有的高唱人道主義,也有的歌頌唯美主義;有的遵奉新浪漫主義,也有的鼓吹新寫實主義;還有其他的主義信徒,還有無主義的主義者。

    總之,都是各人去追求各人的新路,不願做跟随的奴才,故并沒有一個可以支配文壇的中心權威。

    最近幾年雖有“普羅文學派”和“民族主義文學派”在努力地驅使文學青年走向一條狹隘的道路,但歸附他們的作者并不多。

    不過,近兩三年來的文學卻也有一個比較共同的趨勢,就是:頹廢浪漫的作品已逐漸減少,許多作者已走出了唯美的象牙之塔,抛棄個人主義的立場,而求表現廣大群衆的生活意識。

    這,顯然是受了當代的政治及經濟環境的深重壓迫而起的反應。

     往下,讓我們來談談作家與作品吧。

     (一)詩歌新詩的作者,第一個是胡适。

    他首倡打破五七言的整齊格式,不拘平仄,廢除押韻之論。

    他的《嘗試集》就是本此主張作的。

    所作雖未臻于成熟,但他那種打破一切束縛的自由嘗試精神實不可及。

    繼之作者有周作人、沈尹默、劉複、傅斯年、康白情、俞平伯諸人。

    沈尹默有《秋明集》,周作人有《過去的生命》,劉複有《揚鞭集》與《瓦釜集》,康白情有《草兒》,俞平伯有《冬夜》《西還》及《憶》。

    他們的作品都是感染舊詩詞的影響很深,而不受其格律的束縛。

    故所作往往音節響亮,意味深長。

    這是初期詩壇的特色。

     迨郭沫若起來,以肆放自由的筆調,寫出《女神》與《星空》,氣象豪邁高曠,實為異軍突起。

    但至其作《瓶》時,則一變而為纏綿華豔的作風了。

    同時的詩人,有最年輕的汪靜之,曾寫下許多天真爛漫的情詩在他的《蕙的風》及《寂寞的國》裡面;又有女詩人冰心,作小詩《春水》及《繁星》,筆調清瑩,有如珠玉。

    一時仿之作者甚衆,如宗白華的《流嘗》、梁宗岱的《晚禱》皆是。

    劉大白也喜歡作富有情韻的小詩,他的作品有《舊夢》及《郵吻》等。

    至徐志摩,他運用西洋詩的格式與韻律來作詩,詩的風氣乃又趨向于整齊而重藻飾。

    作者才華绮豔,藝術純熟,所著《志摩的詩》及《翡冷翠的一夜》都寫得很美。

    聞一多初有《紅燭》行世,繼作《死水》則規律極嚴,卻确有許多藝術成熟的作品。

    同時尚有梁實秋、饒孟侃、朱湘、劉夢葦、于赓虞等,亦皆以善作歐化的詩著名。

    朱湘有《草莽集》,于赓虞有《晨曦之前》及《魔鬼的舞蹈》等,皆可觀。

     此外以作品繁富著稱者,王獨清有《聖母像前》《死前》《威尼市》《獨清詩選》等集,李金發有《微雨》《食客與兇年》《為幸福而歌》等集。

    前者似嫌淺薄,後者則流于怪僻,都不能令我們滿意。

    如果要在上述諸家外,還舉幾個詩人作例,則我以為沒有詩集流行的劉延陵、作《蹤迹》的朱自清,他倆的詩倒有一讀的價值。

     (二)戲劇自新文學運動初期,易蔔生的戲劇被介紹到中國後,一時社會問題劇乃大為流行。

    如胡适的《終身大事》,陳大悲的《英雄與美人》《幽蘭女士》《張四太太》《亡國恨》《社會鐘》,蒲伯英的《闊人的孝道》《道義之交》,歐陽予倩的《潑婦》,汪仲賢的《好兒子》,洪深的《貪民慘劇》《趙閻王》,侯曜的《複活的玫瑰》《山河淚》《棄婦》,熊佛西的《青春的悲哀》等,這些劇本在過去的劇場扮演都是很有名的。

    不幸這些作品都嫌教訓的氣味太濃,藝術的成分太少,無論在扮演或閱讀方面,都不能博得智識階級觀衆的歡迎。

    因此,經過一度風行之後,便為智識階級所厭棄而衰歇了。

    其末流乃變為文明戲,專門扮演給無智識的群衆去看,完全與藝術離婚了。

     于是,最近幾年來乃有建設在藝術基礎上的話劇運動,如戲劇協社、南國社、狂飙社、辛酉劇社等,都是很努力的戲劇團體。

    現在我們且放下其扮演方面的成績不談,隻從文藝方面來欣賞他們的劇本。

    田漢的劇本最初有《咖啡店之一夜》,是一部獨幕劇集。

    他後來續作《湖上的悲劇》《蘇州夜話》《古潭的聲音》《名優之死》《顫栗》《第五号病室》《南歸》等篇,都是詩的意味很濃。

    至最近他傾向于普羅文學,即已将此種作風改變了。

    洪深的創作劇很少,其代表作為《趙閻王》。

    他所改譯的《少奶奶的扇子》及《第二夢》都是很好的劇本。

    同時,顧德隆有改譯的《相鼠有皮》,餘上沅亦有改譯的《長生訣》,都很好。

     至于以一種新的思想注射到古代的人物身上而作為曆史劇的,始于郭沫若的《三個叛逆的女性》,繼之作者有王獨清的《楊貴妃之死》及歐陽予倩的《潘金蓮》等。

    這些史劇的特色都是以事實的翻案及文字見長。

    此外還有一位獨樹一幟的劇作家是我們不應忘記的,那就是作《一隻馬蜂》的丁西林。

    他的文字異常流利而有風趣,劇本的結構也很緊湊。

    所作雖然不多,卻都是成熟的作品。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