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關燈
,字蘋香,仁和人,嫁與同邑黃某為室。

    晚年寡居,生涯凄苦。

    著有《花簾詞》與《香南雪北詞》。

    其小詞最多隽美清麗之作,例如《如夢令》: 燕子未随春去,飛到繡簾深處。

    軟語話多時,莫是要和侬住?延伫,延伫,含笑回他不許! 她是道光年間的作家,當時詞譽遍大江南北,為清代女詞家中第一人。

     此外如曹貞吉有《珂雪詞》,吳绮有《藝香詞》,顧貞觀有《彈指詞》,彭孫遹有《延露詞》,皆不囿于一派,而稱大家。

     乾嘉道光時代詞人濟濟,然考其作品都屬平庸。

    浙派則陷溺愈深,其弊益甚。

    武進張惠言、張琦兄弟起而力矯其風,宗尚北宋,一時從之,于是又造成所謂“常州派”。

    張惠言(1761—1802),字臯文,著有《茗柯詞》及《詞選》。

    其詞以深美闳約為旨,尊周邦彥而薄姜夔、張炎,嘉慶以後詞人皆從此風。

    至周濟力主張惠言之說表而出之,常州派詞乃益盛,支配了嘉慶、道光以後整個詞壇。

    周濟(1781—1839),字保緒,一字介存,号止庵,荊溪人。

    有《止庵詞》《詞辨》及《論詞雜著》。

    大抵張惠言、周濟一班人,詞的研究很深,詞的見地也很高,但創作才氣不大,所作詞大都失之凡庸,故譚廷獻稱之為“學人之詞”。

     當常州派詞盛行的時候,比較值得我們注意的詞人有蔣春霖,字鹿潭,江陰人。

    這是一位富有才氣、常州派所不能牢籠的作者。

    所著《水雲樓詞》,能自立境界,頗多清新之作,論者稱之為“詞史”。

     此外的詞人,如周之琦有《金梁夢月詞》,莊棫有《蒿庵詞》,戈載則著《翠薇花館詞》至三十九卷之多,但均無足取。

     到了清末,詞益疲敝。

    如譚廷獻(1832—1901)、王鵬運、況周頤、鄭文焯、朱祖謀等人的詞,除了模拟以外,别無成績可言,可以說都是些古董貨,大概清代人的詞不是古董的很少。

    他們都不厭其煩地去講究“詞法”和“詞律”,各立“詞派”,以競模古人為能事。

    除了兩三個天才作家外,大多數的作者都拼命去做模拟的詞匠,清詞便因此殁落了。

    其實,不僅清詞如此,清代的骈散文詩歌等正統派的文學之所以沒有特殊的成績可言,又何嘗不是因為陷溺在模拟的圈套裡面呢? 清代的戲曲 清代戲曲的發展,仍然是沿襲着明代的風氣,偏在傳奇一方面。

    特别是康熙至乾隆一百多年之間,是傳奇的全盛時期。

    作者與作品的繁衍,幾乎可壓倒明代。

    蓋在當時,傳奇所依據的南曲,即昆曲,猶甚為流行;加以傳奇是戲曲裡面範圍最廣大的一種體制,可以容納複雜的劇情,最适宜于劇場的扮演。

    故在清代的前半期,傳奇借着樂曲與扮演上的需要,能備極一時之盛。

    若雜劇和散套則衰落下去了。

     清代的傳奇作家,有作品傳世者甚多,其最負盛名者則當推李漁、孔尚任、洪昇及蔣士铨四大家。

     李漁(1611—1680),字笠翁,蘭溪人。

    康熙時流寓金陵,善滑稽,喜狹邪遊,時稱李十郎。

    他能作唐人式的小說,長于作文學批評,然這些都是他的末技,他的拿手戲是傳奇寫作。

    所作除《萬年歡》《偷甲記》《四元記》《雙錘記》《魚籃記》《萬全記》等六種不甚流傳外,最著名的有《憐香伴》《風筝誤》《意中緣》《蜃中樓》《凰求鳳》《奈何天》《比目魚》《慎鸾交》《巧團圓》《玉搔頭》,号稱《十種曲》。

     一般文人對于李漁的曲文的批評,往往譏嘲其太俗。

    實則隻有李漁的曲本始是最适宜于扮演的,最适合于觀衆的心理要求的。

    他的文字并不是不能高雅,如《風筝誤》第二十六出中的《搗練子》詞:“長夏靜,小庭空,扇小羅輕卻受風。

    一枕早涼初睡起,簟痕猶印海棠紅。

    ”這樣的句子也是很美的。

    不過他的作品最不喜歡抄襲古人的文章,他在《比目魚》十九出的《餘文》說得好:“文章變,耳目新,要竊附雅人高韻,怕的是抄襲從來舊套文。

    ”因此他作傳奇緻其全力于創造的方面,所作各曲的情節多新奇不合常态者,如《憐香伴》的寫女子同性愛、《意中緣》的講到男子同性愛、《凰求鳳》的寫女子追求男子、《比目魚》的戲中做戲,都是超乎俗意凡想的。

    他的文字通俗易解,诙諧尖新,能暢所欲言,實為别的戲曲家所不能企及。

    至于曲本結構的緊湊、排場的熱鬧,處處均能顧及排演上的适宜,尤其是李漁所作傳奇的獨具的特色。

     北水仙子(《比目魚》第三十二出) 怪無端,履禍危;怪無端,履禍危,這的是福并神仙來瞰鬼。

    去去去,避清風,躲明月,辭樂事,忏悔前非;減減減,減淡飯,撤粗衣;破破破,破箬笠,僅俺頭皮;釣釣釣,釣魚竿,少向路邊垂;怕怕怕,怕閑人尾入桃源地;另另另,另選個僻靜漁矶。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東塘,又号雲亭山人,曲阜人。

    康熙間官至戶部員外郎。

    博學有文名,著作甚富,有《岸塘文集》《湖海詩集》《會心錄》《阙裡新志》等,但均不足以名孔尚任。

    他最得意而負盛名的傑作,隻是一部《桃花扇傳奇》。

    全劇共四十二出,以南京為背景,以名士侯方域與名妓李香君的故事做全劇的線索,而注重在抒寫明末亡國的慘痛。

    此蓋根據侯方域的《李姬傳》《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答田中丞書》《與甯南侯書》等文而作寫實的曲本,中叙奸邪誤國,忠臣殉難,極為動人。

    尤以最末一出《餘韻》把幾個遺老扮作漁翁樵夫,哀歌故都的蕭條頹敗,以做這篇悲劇的收場,至為哀豔動情: [淨]不瞞二位說:我三年沒到南京,忽然高興,進城賣柴,路過孝陵,見那寶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場。

     [醜]呵呀呀!那皇城如何? [淨]那皇城牆倒宮塌,滿地蒿萊了。

     [副末掩淚介]不料光景至此! [淨]俺又一直走到秦淮,立了半晌,竟沒個人影兒。

     [醜]那長橋舊院是咱們熟遊之地,你也該去瞧瞧。

     [淨]怎的沒瞧!長橋已無片闆,舊院剩了一堆瓦礫。

     [醜捶胸介]咳!恸死俺也。

     [淨]那時疾忙回首,一路傷心,編成一套北曲,名為《哀江南》,待我唱來。

    [敲闆唱弋陽腔介]俺樵夫呵! 哀江南 [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帶花挑,猛擡頭秣陵重到。

    殘軍留廢壘,瘦馬卧空壕。

    村郭蕭條,城對着夕陽道。

     [駐馬聽]野火頻燒,護墓長楸多半焦。

    田羊群跑,守陵阿監幾時逃?鴿翎蝠糞滿堂抛,枯枝敗葉當街罩,誰祭掃?牧兒打碎龍碑帽。

     [沉醉東風]橫白玉八根柱倒,堕紅泥半堵牆高。

    碎玻璃瓦片多,爛翡翠軒窗棂少。

    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宮門一路蒿。

    住幾個乞兒餓殍。

     [折桂令]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

    當年粉黛,何處笙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

    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沽美酒]你記得跨青溪半裡橋?舊紅闆沒一條。

    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太平令]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哰哰。

    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

    手種的花條柳梢,盡意兒采樵。

    這黑灰是誰家廚竈? [離亭宴帶歇拍煞]俺曾見金陵玉殿莺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将五十年興亡看飽。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栖枭鳥。

    殘山夢最真,舊境丢難掉。

    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桃花扇》本是寫亡國哀感的一部曆史劇,這事件已經夠動人了;加上作者那支生花的妙筆,寫得超凡的凄怆頑豔;最後又加上這一大段觸目怆傷,帶血連淚傾吐出來的感慨,真是悲歌當哭,哀感無窮,便把這部傳奇作成了文學史上不朽的悲劇名著。

    在清代的戲曲裡面,這不用懷疑的是第一部傑作。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錢塘人。

    康熙時為上舍生,一生坎坷不得意,後堕水死。

    他善為樂府,名滿京師,所著《長生殿》與孔尚任的《桃花扇》是号稱清代戲曲中的雙璧的。

    相傳他因在國忌日導演此劇被革斥。

    然《長生殿》卻因此益負盛名。

    全劇共五十出,系根據唐白居易的《長恨歌》及陳鴻的《長恨歌傳》,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

    其文字之明豔,亦堪與《桃花扇》相伯仲。

    特别是後半部寫楊貴妃的死後,用極其神韻飄渺的筆,表出極真摯悱恻的戀情。

    其藝術上的造詣實遠在白樸的《梧桐雨》之上。

    例如第三十七出的《屍解》: [梁州令]風前蕩漾影難留,歎前路誰投?死生離别兩悠悠。

    人不見,情未了,恨無休! [二犯漁家傲]躇躊,往日風流。

    記盒钗初賜,種下這恩深厚。

    癡情共守,又誰知慘禍分離驟。

    ——并沒有人登畫樓,并沒有花開并頭,并沒有奏新讴;端的有荒涼,滿目生愁。

    凄然,不由人淚流!…… [二犯傾杯序]凝眸,一片清秋。

    望不見寒雲遠樹峨眉秀。

    苦憶蒙塵,影孤體倦,病馬嚴霜,萬裡橋頭。

    知他健否?縱然無恙,料也為咱消瘦。

    …… [錦纏道犯]漫回首,夢中緣,花飛水流,隻一點故情留。

    似春蠶到死,尚把絲抽。

    劍門關,離宮自愁;馬嵬坡,夜台空守,想一樣恨悠悠。

    幾時得金钗钿盒完前好,七夕盟香續斷頭? 《長生殿》最有氣力有刺激性的描寫為第三十八出《彈詞》。

    那中間唱的許多段都很好,尤為精彩的是寫馬嵬坡兵變的那一段: [六轉]恰正好嘔嘔啞啞霓裳歌舞,不提防撲撲突突漁陽戰鼓。

    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