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關燈
煙蒼。

     布帆安穩西風裡, 一路看山到嶽陽。

     寄陳伯玑金陵 東風作意吹楊柳, 綠到蕪城第幾橋? 欲折一枝寄相憶, 隔江殘笛雨潇潇! 真州絕句 曉上江樓最上層, 去帆婀娜意難勝! 白沙亭下潮千尺, 直送離心到秣陵。

     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 日暮東塘正落潮, 孤篷泊處雨潇潇。

     疏鐘夜火寒山寺, 記過吳楓第幾橋? 與王士禛的“神韻”詩風站在對抗地位的詩家,有趙執信、沈德潛及袁枚諸人。

    趙執信主“聲調”說,專門從事于古詩聲調的發揮與模拟。

    沈德潛主“格調”說,其言雲:“詩貴性情,亦須論法。

    亂雜而無法,非詩也。

    ”又說:“詩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

    ” 袁枚則力反沈說,其作詩一以“性靈”為主。

    他有幾段論詩的話說得極好:“詩者,各人之性情耳,與唐宋無與也。

    若拘拘焉持唐宋以相敵,是己之胸中有已亡之國号,而無自得之性情,于詩之本旨已失矣。

    ”又說:“今之詩流有三病焉。

    其一,填書塞典,滿紙死氣,自矜淹博;其一,全無蘊藉,矢口而道,自誇真率。

    近又有講聲調,而圈平點仄以為譜者。

    ……必欲繁其例,狹其徑,苛其條規,桎梏其性靈,使無生人之樂,不已傎乎?”這簡直把“神韻”“聲調”及“格調”諸說,完全抹煞了。

     當時的詩壇有所謂“江左三大家”者,即袁枚、蔣士铨及趙翼。

    他們都是乾隆時代負盛名的詩人。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簡齋,錢塘人。

    世稱為随園先生。

    為人佚蕩不拘,風流自賞。

    他的詩清靈隽妙,傾動當時。

    但其弊不免流于輕淺浮滑。

    《隴上作》為其代表作: 憶昔童孫小,曾蒙大母憐。

     勝衣先取抱,弱冠尚同眠。

     髻影紅燈下,書聲白發前。

     倚嬌頻索果,逃學免施鞭。

     敬奉先生馔,親裝稚子棉。

     掌珠真護惜,軒鶴望騰骞。

     行藥常扶背,看花屢撫肩。

     親鄰驚寵極,姊妹妒恩偏。

     玉陛胪傳夕,秋風榜發天。

     望兒終有日,道我見無年。

     渺渺言猶在,悠悠歲幾遷。

     果然宮錦服,來拜墓門煙。

     反哺心雖急,含饴夢已捐。

     恩難酬白骨,淚可到黃泉。

     宿草翻殘照,秋山泣杜鵑。

     今宵華表月,莫向隴頭圓。

     蔣士铨(1725—1785),字心馀,一字苕生,号清容居士,鉛山人。

    他是清代一個有名的戲曲家(詳見下章)。

    他的詩以七古為最勝。

    論者稱其作風“蒼蒼莽莽,不主故常”,“信足配山谷而追杜陵”。

    實則這位詩人的造詣并不如是之崇高,雖說在清代詩壇中自有矜貴的地位。

    這裡且舉他一首低回傷感的《落葉》詩為例: 古道無人拾堕樵, 啼鳥來往獨魂銷。

     一林冷月露山寺, 十裡清霜生闆橋。

     舊事幾添搖落感, 離情不記短長條。

     高樓試奏哀蟬曲, 滿耳秋風咽玉箫! 趙翼(1727—1814),字雲松,号瓯北,陽湖人。

    他作詩自由放肆,富于思理。

    其《論詩》數首最有文學見地。

    我們雖也有點嫌他的詩太多議論,但他總是以诙諧風趣的态度出之,卻也不讨厭。

    茲舉他幾首得意的絕句為例: 野步 峭寒催換木棉裘, 倚杖郊原作近遊。

     最是秋風管閑事, 紅他楓葉白人頭。

     曉起 茅店荒雞叫可憎, 起來半醒半懵騰。

     分明一段勞人畫, 馬齧殘刍鼠瞰燈。

     漫興 絕頂樓台人倦後, 滿堂袍笏戲闌時。

     與君醉眼從旁看, 漏盡鐘鳴最可思。

     乾嘉之際,詩壇最盛:有所謂“吳中七子”者為王鳴盛、王昶、錢大昕、曹仁虎、黃文蓮、趙文哲、吳泰來諸人;又有所謂“嶺南四家”者為黎簡、張錦芳、黃丹書、呂堅諸人;又有所謂“三君”者為舒位、王昙、孫源湘諸人。

    此外尚有不列派系的詩人極繁,但其詩多不足稱者,隻有一位黃景仁可以說是這時期詩壇裡面的健将。

     黃景仁(1749—1783),字仲則,一字漢镛,武進人。

    以諸生議叙縣丞,未及選而卒,年僅三十五。

    其生平遭遇多不幸,蓋一窮愁詩人也。

    他的詩與洪亮吉齊名,但洪亮吉詩的造詣實遠不及他。

    他的一部《兩當軒詩集》實可領袖清代詩壇,所作多雄肆悲壯,追拟李白;而凄涼哀怨,較李詩尤為感人。

    例如: 短歌别華峰 前年送我吳陵道, 三山潮落吳楓老。

     今年送我黃山遊, 春江花月征人愁。

     啼鵑聲聲喚春去, 離心催挂天邊樹。

     垂楊密密拂行裝, 芳草萋萋礙行路。

     嗟予作客無已時, 波聲拍枕常相思。

     雞聲喔喔風雨晦, 此恨别久君自知。

     途中遘病頗劇怆然作詩 搖曳身随百丈牽, 短檠孤照病無眠。

     去家已過三千裡, 堕地今将二十年。

     事有難言天似海, 魂應盡化月如煙。

     調糜量水人誰在? 況值傾囊無一錢。

     清詞麗句,讀之令人無限凄怆。

    洪亮吉謂其詩為“秋蟲咽露,病鶴舞風”,信寫真之言也。

     清代中葉以後,一般漢學家、骈文家及古文家,多不以詩著名,而那些專力于詩者,其詩又多不足觀。

    雖然在此時發生像唐代天寶之亂的太平天國之亂,也絲毫不能搖動當時毫無生氣的落寞詩壇,較為可觀的詩人隻有鄭珍、金和、黃遵憲等寥寥的幾個。

     鄭珍(1806—1864),字子尹,貴州遵義人,著《巢經巢詩鈔》。

    金和(1818—1885),字亞匏,上元人,著《秋蟪吟館詩鈔》。

    黃遵憲(1848—1905),字公度,嘉應州人,著《人境廬詩草》。

    這幾部詩集要算是點綴着清詩最後的光榮。

    至于王闿運、陳衍、陳三立、鄭孝胥等一般詩人,則隻知以模拟古人為貴,對于詩無甚珍貴的貢獻了。

     清詞在詞史上實被稱為詞的複興時期。

    就詞的發達一點說,兩宋尚無此盛。

    不過詞的時代早已過去了,清詞的發展隻是量的擴張了。

     最初的清詞還是繼續明代的詞風,尊奉《花間草堂》為作詞的聖經。

    至朱彜尊改宗南宋,作風始變,後來便造成所謂“浙派”的詞。

    說起來,浙派詞的首倡還要算曹溶。

    他看着清初人詞,多以明人為法,痛心詞學失傳,乃搜集遺集,崇爾雅,斥淫哇。

    至朱彜尊力倡其說,便形成後來“浙西填詞者,家白石而戶玉田”的風氣。

     朱彜尊(1629—1709),字錫鬯,号竹垞,秀水人。

    康熙十八年以布衣召試鴻博,除翰林苑檢讨。

    晚年鄉居,自号小長蘆釣師。

    著作甚富。

    詞有《江湖載酒集》三卷、《靜志居琴趣》一卷、《茶煙閣體物集》二卷、《蕃錦集》一卷。

    中以《靜志居琴趣》詞,能自出機杼,描寫豔情,價值最大。

    不過,他的詞可有一個大毛病,就是專門模拟張炎。

    看他的題詞: 十年磨劍,五陵結客,把平生涕淚都飄盡。

    老去填詞,一半是空中傳恨。

    幾曾圍燕钗蟬鬓! 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

    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紅粉。

    料封侯,白頭無分。

     (《解珮令》,自題詞集) 朱彜尊本是天才最高的才人,但為姜張一派所陷,不能自拔,實在可惜。

    同時屬于浙派的詞人,有李良年、沈皞日、李符、沈岸登、龔翔鱗諸家,其後又有厲鹗、郭麐、王策、項鴻祚等。

    浙派詞至厲鹗而最盛。

    鹗字太鴻,錢塘人。

    乾隆元年薦舉鴻博。

    有《樊榭山房詞》二卷、《續集》二卷。

    他的詞要算浙派中的白眉,最為世所稱道。

    項鴻祚字蓮生,錢塘人,有《憶雲詞》甲乙丙丁稿,亦為浙派中之健将。

    可惜都陷溺于南宋姜張一派太深,雖有富麗的才華,不能做充分的開展,故造詣不甚崇高。

    此外,浙派更無值得稱道的詞人了。

     我們上面說了許多關于浙派的話,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詞。

    其實,自清初至乾嘉時期,最值得贊許的并不是浙派詞,而是浙派以外自具風格的詞人。

    清初如吳偉業與王士禛,都是以詩人兼詞人。

    吳有《梅村詞》,王有《衍波詞》,皆以清新隽美的小詞名于世。

    随後則産生幾個偉大的詞的專家,如納蘭性德、陳維崧及女詞人吳藻。

     納蘭性德(1655—1685),是清代第一大詞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

    其祖先原居葉赫地。

    他十七歲補諸生貢入大學,授三等侍衛,旋進一等侍衛。

    年少才華,頗得清帝之隆遇。

    可惜天不予年,僅隻三十一歲。

    所作有《飲水詞》與《側帽詞》,其風格平易清新,描寫能深入淺出,遠非浙派諸古典詞人可比。

     憶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

    心字已成灰! 采桑子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

    一别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納蘭性德真是一位天生的殉情的才人,其詞最多傷感之作。

    陳維崧稱其詞:“哀感頑豔,深得南唐二主之遺。

    ”這是說得不錯的,納蘭性德的個性與作品都和李後主相伯仲。

    他的小詞在清代是無足與抗衡的。

     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宜興人。

    康熙十八年舉鴻博,授檢讨。

    著《迦陵詞》三十卷之多。

    他的詞與朱彜尊齊名而風格不同。

    其特色是波瀾壯闊、氣象萬千,具有蘇辛的豪壯精神。

    但其缺點則不免于粗率。

     吳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