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關燈
節為例: [步步嬌]甚風兒吹得花零亂?你看雙蝶依稀見。

    為何的撲面掠雲鬟?紅紫梢頭,恁般留戀。

    欲去又飛還,将粉須兒釘住裙汊線。

     [風馬兒]瑣窗午夢線慵拈,心頭事,忒廉纖。

    晴檐鐵馬無風轉,被啄花小鳥弄得響珊珊。

     [莺啼序]似莺啼恰恰到耳邊,那粉蝶酣香雙翅軟。

    入花叢若個兒郎,一般樣粉撲兒衣香人面。

    若不是燕燕于歸,怎便沒分毫腼腆?難道是橫塘野合雙鴛? [貓兒墜]飛飛燕子,雙尾貼妝钿。

    銜去多情一片箋,香泥零落向誰邊?天天!莫不是玄鳥高媒,輻湊姻緣? 此外大铖的《春燈謎》,亦系叙才子佳人的豔情故事,與《燕子箋》同為享有令名的傑作。

     明代傳奇的名著,已略如上述。

    現在我們要附帶在這裡講的,是傳奇所依據的南曲的變遷。

    《雨村曲話》中說: 明時雖有南曲,隻用弦索官腔。

    至嘉隆間,昆山有魏良輔者,乃漸改舊習,始備衆樂器,而劇場大成,至今遵之。

    所謂南曲,即昆曲也。

     昆曲是經過魏良輔等的倡導,流行于明之中葉以後,尤以明末清初,最為盛行。

    其樂調低而緩,特别地顯示着溫雅高尚的趣味。

    然此種趣味隻為少數懂得樂律的智識階級所能欣賞,非大衆所能了解,故至清高宗乾隆以後,即為新興的較為通俗化的二黃西皮戲所壓倒而衰落了。

     明代的小說 傳奇與小說同為明代的代表文學,小說又為一代文學的精華,這是我們研究明代文學不可不加以特别注意的。

     在前面曾經說過,中國小說濫觞于兩晉南北朝,至唐代已有很精美的短篇小說,至兩宋則漸次産生較長篇的白話小說,這是明以前小說的大概。

    經過元代至明,則長篇巨制的章回小說已生出來了。

     小說本是以講故事為主,初期的小說,卻隻能叙簡短的故事。

    逐漸進化,小說的技術漸漸高明了,漸漸能寫較複雜的故事了。

    到了明代,小說的發展已有一千多年的進化史,自然要臻于成熟的時期了,具有大才氣的小說家已經能夠融合許多故事,串為一大組織,創作有系統有結構的大部頭小說了。

    今所傳明代的小說雖然種數不多,而多是名貴的大傑作,如号稱小說界四大奇書的《水浒傳》《三國志演義》《西遊記》與《金瓶梅》,實可列于世界名著之林而無愧色。

     明代的長篇章回小說,依其描寫的性質,可以為下列四類加以叙述。

     (一)英雄小說明代的英雄小說有《粉妝樓》《英烈傳》《真英烈傳》《精忠全傳》諸書,然皆平庸無奇,隻有《忠義水浒傳》一書最為傑出。

     《水浒傳》是中國長篇章回小說最初的一部巨制,所描寫的是宋元數百年中民間關于梁山泊英雄故事傳說的結晶。

    這部小說的原稿,相傳為施耐庵或羅貫中作。

    施氏為元末明初時的錢塘人,其生平不詳。

    相傳羅貫中為其弟子。

    此書或系施耐庵的初稿而經過羅貫中的改定者。

    但羅稿亦頗簡略,僅叙宋江等梁山泊聚義故事及被招安後讨方臘為止。

    至明中葉嘉靖間,武定侯郭勳家中傳出一百回的繁本《水浒傳》,内容乃較為豐富,并于叙宋江等招安之後,征方臘之前,加入征遼一段。

    這個本子的作者署名為天都外臣,疑即作序的汪太函(太函名道昆,字伯玉,徽州人)。

    後來又有一百二十回本“新镌李氏藏本《忠義水浒傳》”産生,于征遼之後,更增入征田虎、王慶一段。

    此本實為最完備的《水浒傳》,疑即在卷首作小引的楚人楊定見所改作。

    至于今所流傳的沒有招安以後情節的七十一回本《水浒傳》,乃清人金人瑞删節百二十回本以成者,這全是為七十回以後的文筆,遠不如前半部,乃于梁山泊英雄大聚義之後,以一缥缈的惡夢結束之。

    金人瑞曾說: 天下之文章無出《水浒》右者! 前七十回的《水浒》真是值得如此贊美的。

    特别是四十回以前,描寫那些在流難漂泊中的英雄,一個個都如生龍活虎,有聲有色。

    如魯智深大鬧五台山,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汴梁城楊志賣刀,景陽岡武松打虎,都是些絕妙的文章。

    此外如中間插入的宋江與閻婆惜、西門慶與潘金蓮、裴如海與潘巧雲等的色情故事,文字也是很秾豔生動的。

    在中國文學史上,這實在是第一部壯美的英雄小說。

     描寫的事實與《水浒傳》相連續的,有《征四寇》(亦稱《後水浒》)、《水浒後傳》(陳忱作)及《蕩寇志》(俞萬春作)等書,後二種為清人的作品,也有很好的描寫,但卻遠不如七十一回本《水浒傳》的偉大了。

     (二)曆史小說明代的曆史小說以羅貫中作的《三國志演義》為最大的傑作。

    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字貫中(一說名貫,字本中),杭州人(又有說是東原、廬陵、武林諸地人者,未知孰是)。

    生于元末明初。

    所著小說甚富,相傳他有《十七史演義》的巨著。

    今所傳他的作品尚有《隋唐演義》《北宋三遂平妖傳》及《粉妝樓》諸種,而以《三國志演義》為最負盛譽。

    其内容系根據于陳壽的《三國志》而雜以宋元時代所流傳的三國故事,以成此一部大規模的軍事政治小說。

    今所傳的一百二十回本,已非羅氏原稿,乃經過清人毛宗崗(字序始,茂苑人)所改定者。

    最近二百年來在一般社會流行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