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關燈
小
中
大
”,“遵彼汝墳”一類的句子。
所謂漢水、江水、汝水的流域,是在湖北的中部和北部。
由此可見,《周南》《召南》裡面至少有一部分的楚風。
孔子是否删詩,我們雖不能斷定,但他曾經緻力于《詩經》的研究與鼓吹,卻是無可否認的。
在他的《論語》上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又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又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又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因為孔子這樣的鼓吹發皇,從此《詩經》便變成一部神秘的經典,從此便成為一部與“修身齊家”甚至于與“治國平天下”都有莫大關系的聖書。
後世的《詩經》研究家都把《詩經》當作一部“儒教真诠”去研究。
如《詩序》上說:“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
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這簡直是一部萬應萬能的聖書了。
孔子本是一位思想上的大野心家,他要把一切文化學術都統率在他的儒教思想之下,因此把《詩經》的涵義誇張得如此嚴肅神聖,引得漢代人列《詩》為“經”。
由是,曆代的學者對于《詩經》的注釋,都隻有一些異常可笑的附會和曲解。
分明是些寫相思和戀愛的詩,他們偏要說是美“後妃之德”;分明是抒寫男女間歡樂的熱情,他們偏要拿禮法道德來解釋。
因此,《詩經》的真意義和真價值便完全被埋沒掉了。
朱熹曾經說過:“大率古人作詩與今人作詩一般,其間亦自有感物道情,吟詠情性,幾時盡是譏刺他人?隻緣序者立例,篇篇要作美刺說,将詩人意思盡穿鑿壞了。
”他又說:“詩本是恁地說話,一章言了,次章又從而詠歎之,雖别無義理而意味深長,不可于名物上尋義理。
後人往往見其言如此平淡,隻管添上義理,卻窒塞了他。
”朱熹的《詩經》注解雖也有很多武斷謬妄的地方,但他攻擊僞《詩序》的見解是很對的,他這兩段話都說得很好。
我們知道,《詩經》隻是一部歌謠,其中除了小部分出自文人雅士手筆外,大部分都是民間無名氏唱的俚俗歌兒。
這些歌兒并沒有包含着什麼深奧的哲理,也沒有多少倫理道德的意味,它的價值并不在“思無邪”,也不在“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我們隻有站在文學的立場來讴歌《詩經》的偉大。
《詩經》裡面,以抒情詩為最多,叙事詩次之,至于純粹描寫景物山水的詩則甚缺乏。
其中最有價值的當然要推抒情詩一部分。
他們這些情詩的作者,能夠大膽地真實地寫出自己熱烈的戀情,他們能肆無忌憚地寫出男女間的相悅相慕,甚至于把兩性間的幽歡欲感,也全無遮飾地抒寫出來,給我們遺下這許多不朽的好詩,真是文學史上最光榮的初幕。
往下,且讓我們來欣賞《詩經》的藝術吧: 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蹰。
靜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說怿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贻。
狡童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思我,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思我,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甯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甯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蕳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谑,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将谑,贈之以勺藥。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雲何籲矣!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漢水、江水、汝水的流域,是在湖北的中部和北部。
由此可見,《周南》《召南》裡面至少有一部分的楚風。
孔子是否删詩,我們雖不能斷定,但他曾經緻力于《詩經》的研究與鼓吹,卻是無可否認的。
在他的《論語》上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又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又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又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因為孔子這樣的鼓吹發皇,從此《詩經》便變成一部神秘的經典,從此便成為一部與“修身齊家”甚至于與“治國平天下”都有莫大關系的聖書。
後世的《詩經》研究家都把《詩經》當作一部“儒教真诠”去研究。
如《詩序》上說:“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
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這簡直是一部萬應萬能的聖書了。
孔子本是一位思想上的大野心家,他要把一切文化學術都統率在他的儒教思想之下,因此把《詩經》的涵義誇張得如此嚴肅神聖,引得漢代人列《詩》為“經”。
由是,曆代的學者對于《詩經》的注釋,都隻有一些異常可笑的附會和曲解。
分明是些寫相思和戀愛的詩,他們偏要說是美“後妃之德”;分明是抒寫男女間歡樂的熱情,他們偏要拿禮法道德來解釋。
因此,《詩經》的真意義和真價值便完全被埋沒掉了。
朱熹曾經說過:“大率古人作詩與今人作詩一般,其間亦自有感物道情,吟詠情性,幾時盡是譏刺他人?隻緣序者立例,篇篇要作美刺說,将詩人意思盡穿鑿壞了。
”他又說:“詩本是恁地說話,一章言了,次章又從而詠歎之,雖别無義理而意味深長,不可于名物上尋義理。
後人往往見其言如此平淡,隻管添上義理,卻窒塞了他。
”朱熹的《詩經》注解雖也有很多武斷謬妄的地方,但他攻擊僞《詩序》的見解是很對的,他這兩段話都說得很好。
我們知道,《詩經》隻是一部歌謠,其中除了小部分出自文人雅士手筆外,大部分都是民間無名氏唱的俚俗歌兒。
這些歌兒并沒有包含着什麼深奧的哲理,也沒有多少倫理道德的意味,它的價值并不在“思無邪”,也不在“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我們隻有站在文學的立場來讴歌《詩經》的偉大。
《詩經》裡面,以抒情詩為最多,叙事詩次之,至于純粹描寫景物山水的詩則甚缺乏。
其中最有價值的當然要推抒情詩一部分。
他們這些情詩的作者,能夠大膽地真實地寫出自己熱烈的戀情,他們能肆無忌憚地寫出男女間的相悅相慕,甚至于把兩性間的幽歡欲感,也全無遮飾地抒寫出來,給我們遺下這許多不朽的好詩,真是文學史上最光榮的初幕。
往下,且讓我們來欣賞《詩經》的藝術吧: 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蹰。
靜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說怿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贻。
狡童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思我,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思我,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甯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甯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蕳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谑,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将谑,贈之以勺藥。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雲何籲矣!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