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鹹
關燈
小
中
大
,悉無遺忘,頗以詩名”,“不求祿仕,以山水為樂”。
陳抟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在華山終老,朝廷下诏賜号“希夷先生”。
明王履有《避诏岩》二首:“希夷先生愛睡者,睡去那知有晨夜。
胡為留迹與留聲,惹得丹青到林下。
到時卻避無乃遲,聲迹既留能緻之……”“貪看萬松好,不覺到岩底。
海波胡為來,作此大奇偉。
光藏不早決,犢棄洗耳水。
使诏知所在,避亦太晚矣。
可是龍與雲,不能載其體”。
平仄上,“藏書洞”是平平仄,“避诏岩”是仄仄平。
語法上,兩者都是定中結構,其定語“藏書”“避诏”都是動賓結構。
⑤脫俗對超凡:脫俗,脫離庸俗,沒有平庸之氣;超凡,超過凡俗。
二者經常并提,今有成語“超凡脫俗”。
平仄上,“脫俗”是仄仄,“超凡”是平平。
脫,《廣韻》“他活切”,入聲;俗,《廣韻》“似足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⑥賢人羞獻媚,正士嫉工讒:羞,以……為羞。
獻媚,為讨好别人而做出使人歡心的姿态、舉動。
在賢臣看來,通過獻媚的方式求寵,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萬曆野獲編》卷八有“輔臣遵旨自恪,邪臣獻媚堪羞”。
正士,正直之士,出自《尚書&bull泰誓》“屏棄典刑,囚奴正士”。
嫉,憎惡,唐韓愈《複志賦》“嫉貪佞之洿濁兮,曰吾既勞而後食”。
工讒,善于進讒言,擅長說壞話陷害他人,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讨武曌檄》“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嫉,《廣韻》“秦悉切”,入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⑦霸越謀臣推少伯,佐唐蕃将重渾瑊(jiān):上聯說的是春秋末期範蠡的故事。
範蠡為越王勾踐出謀劃策、滅吳稱霸的事迹在《史記&bull越王勾踐世家》和《史記&bull貨殖列傳》等篇目中有詳細的記載。
如《史記&bull越王勾踐世家》曰:“範蠡事越王勾踐,既苦身戮力,與勾踐深謀二十餘年,竟滅吳,報會稽之恥,北渡兵于淮以臨齊、晉,号令中國,以尊周室,勾踐以霸,而範蠡稱上将軍。
”少伯,《列仙傳》載範蠡字少伯。
下聯說的是唐朝大将渾瑊的典故。
《新唐書&bull渾瑊傳》載,“渾瑊,本鐵勒九姓之渾部也。
世為臯蘭都督”,“瑊年十一,善騎射,随釋之防秋”。
渾瑊十一歲就跟着父親從軍作戰,此後立下了許多軍功,“祿山反,從李光弼定河北,……從郭子儀複兩京,讨安慶緒……從仆固懷恩平史朝義,大小數十戰,功最。
……從子儀擊吐蕃邠州,留屯邠。
……大曆七年,吐蕃盜塞深入,瑊會泾原節度使馬璘讨之”。
蕃将,“蕃”是域外或外族的意思。
渾瑊是唐時北方少數民族人,故稱“蕃将”。
今本多作“藩将”,從典故上看,當從琅環閣藏本作“蕃”。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平仄仄平平。
伯,《廣韻》“博陌切”,入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⑧邺下狂生,羯(jié)鼓三撾(zhuā)捐錦襖;江州司馬,琵琶一曲濕青衫:上聯說的是東漢祢衡的故事。
據《後漢書&bull文苑列傳下》載,“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
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
他和孔融關系甚好,孔融就把他推薦給了曹操。
“融既愛衡才,數稱述于曹操。
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有恣言。
操懷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殺之。
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史。
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
諸史過者,皆令脫其故衣,更着岑牟單絞之服。
次至衡,衡方為《漁陽》參撾,蹀蹋而前,容态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
衡進至操前而止,吏诃之曰:‘鼓史何不改裝,而輕敢進乎?’衡曰:‘諾。
’于是先解衵衣,次釋餘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單絞而着之,畢,複參撾而去,顔色不怍。
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曹操被祢衡的狂态所苦,故意任命祢衡為鼓史,想要讓他穿着鼓史的服裝折辱他。
祢衡正在演奏《漁陽》參撾,聲音慷慨悲壯。
聽到曹操命令他改裝,他就把自己的衣服脫光,慢慢換上鼓史的帽子和單衣,繼續演奏《漁陽》參撾之後離開。
參撾,一種擊鼓之法,古代“參”可表“三”的意義,故此聯作“三”,以與“一”相對仗;撾,擊鼓,擊鼓的音節。
邺下,古地名,漢獻帝建安時,曹操據守邺城。
祢衡曾在曹操手下,為人狂放,故稱“邺下狂生”。
捐錦襖,脫去華服的意思;捐,除去、放棄。
今本多作“羞”,從典故來看,當從琅環閣藏本作“捐”。
下聯說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典故,他曾被貶為江州司馬,故以此官名稱之。
白居易有《琵琶行》一詩,抒發被貶的情懷,中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句子。
青衫,唐代的制度,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故曰青衫,後來借指失意遭貶的官員。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羯,《廣韻》“居竭切”,入聲;一,《廣韻》“於悉切”,入聲;濕,《廣韻》“失入切”,入聲。
語法上,“邺下狂生”對“江州司馬”,都是定中結構;“羯鼓三撾”對“
陳抟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在華山終老,朝廷下诏賜号“希夷先生”。
明王履有《避诏岩》二首:“希夷先生愛睡者,睡去那知有晨夜。
胡為留迹與留聲,惹得丹青到林下。
到時卻避無乃遲,聲迹既留能緻之……”“貪看萬松好,不覺到岩底。
海波胡為來,作此大奇偉。
光藏不早決,犢棄洗耳水。
使诏知所在,避亦太晚矣。
可是龍與雲,不能載其體”。
平仄上,“藏書洞”是平平仄,“避诏岩”是仄仄平。
語法上,兩者都是定中結構,其定語“藏書”“避诏”都是動賓結構。
⑤脫俗對超凡:脫俗,脫離庸俗,沒有平庸之氣;超凡,超過凡俗。
二者經常并提,今有成語“超凡脫俗”。
平仄上,“脫俗”是仄仄,“超凡”是平平。
脫,《廣韻》“他活切”,入聲;俗,《廣韻》“似足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⑥賢人羞獻媚,正士嫉工讒:羞,以……為羞。
獻媚,為讨好别人而做出使人歡心的姿态、舉動。
在賢臣看來,通過獻媚的方式求寵,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萬曆野獲編》卷八有“輔臣遵旨自恪,邪臣獻媚堪羞”。
正士,正直之士,出自《尚書&bull泰誓》“屏棄典刑,囚奴正士”。
嫉,憎惡,唐韓愈《複志賦》“嫉貪佞之洿濁兮,曰吾既勞而後食”。
工讒,善于進讒言,擅長說壞話陷害他人,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讨武曌檄》“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嫉,《廣韻》“秦悉切”,入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⑦霸越謀臣推少伯,佐唐蕃将重渾瑊(jiān):上聯說的是春秋末期範蠡的故事。
範蠡為越王勾踐出謀劃策、滅吳稱霸的事迹在《史記&bull越王勾踐世家》和《史記&bull貨殖列傳》等篇目中有詳細的記載。
如《史記&bull越王勾踐世家》曰:“範蠡事越王勾踐,既苦身戮力,與勾踐深謀二十餘年,竟滅吳,報會稽之恥,北渡兵于淮以臨齊、晉,号令中國,以尊周室,勾踐以霸,而範蠡稱上将軍。
”少伯,《列仙傳》載範蠡字少伯。
下聯說的是唐朝大将渾瑊的典故。
《新唐書&bull渾瑊傳》載,“渾瑊,本鐵勒九姓之渾部也。
世為臯蘭都督”,“瑊年十一,善騎射,随釋之防秋”。
渾瑊十一歲就跟着父親從軍作戰,此後立下了許多軍功,“祿山反,從李光弼定河北,……從郭子儀複兩京,讨安慶緒……從仆固懷恩平史朝義,大小數十戰,功最。
……從子儀擊吐蕃邠州,留屯邠。
……大曆七年,吐蕃盜塞深入,瑊會泾原節度使馬璘讨之”。
蕃将,“蕃”是域外或外族的意思。
渾瑊是唐時北方少數民族人,故稱“蕃将”。
今本多作“藩将”,從典故上看,當從琅環閣藏本作“蕃”。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平仄仄平平。
伯,《廣韻》“博陌切”,入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⑧邺下狂生,羯(jié)鼓三撾(zhuā)捐錦襖;江州司馬,琵琶一曲濕青衫:上聯說的是東漢祢衡的故事。
據《後漢書&bull文苑列傳下》載,“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
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
他和孔融關系甚好,孔融就把他推薦給了曹操。
“融既愛衡才,數稱述于曹操。
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有恣言。
操懷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殺之。
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史。
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
諸史過者,皆令脫其故衣,更着岑牟單絞之服。
次至衡,衡方為《漁陽》參撾,蹀蹋而前,容态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
衡進至操前而止,吏诃之曰:‘鼓史何不改裝,而輕敢進乎?’衡曰:‘諾。
’于是先解衵衣,次釋餘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單絞而着之,畢,複參撾而去,顔色不怍。
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曹操被祢衡的狂态所苦,故意任命祢衡為鼓史,想要讓他穿着鼓史的服裝折辱他。
祢衡正在演奏《漁陽》參撾,聲音慷慨悲壯。
聽到曹操命令他改裝,他就把自己的衣服脫光,慢慢換上鼓史的帽子和單衣,繼續演奏《漁陽》參撾之後離開。
參撾,一種擊鼓之法,古代“參”可表“三”的意義,故此聯作“三”,以與“一”相對仗;撾,擊鼓,擊鼓的音節。
邺下,古地名,漢獻帝建安時,曹操據守邺城。
祢衡曾在曹操手下,為人狂放,故稱“邺下狂生”。
捐錦襖,脫去華服的意思;捐,除去、放棄。
今本多作“羞”,從典故來看,當從琅環閣藏本作“捐”。
下聯說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典故,他曾被貶為江州司馬,故以此官名稱之。
白居易有《琵琶行》一詩,抒發被貶的情懷,中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句子。
青衫,唐代的制度,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故曰青衫,後來借指失意遭貶的官員。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羯,《廣韻》“居竭切”,入聲;一,《廣韻》“於悉切”,入聲;濕,《廣韻》“失入切”,入聲。
語法上,“邺下狂生”對“江州司馬”,都是定中結構;“羯鼓三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