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鹹
關燈
小
中
大
【題解】
“鹹”是“平水韻”中下平聲的第十五韻部。
“鹹”在《廣韻》中作“胡讒切”,平聲,鹹韻。
《笠翁對韻》中所用到的韻腳字有芟、監、銜、毚、緘、喃、岩、帆、杉、鹹、函、凡、讒、瑊、衫、镵、饞等17個;《聲律啟蒙》所用到的有16個,包括鹹(按,繁體作“鹹”,與“鹹”本不同字)、緘、帆、喃、杉、衫、監、鹹、賢、瑊、岩、函、銜、碞、讒、毚等。
兩書共用的有13個字,包括監、銜、毚、緘、喃、岩、帆、杉、鹹、函、讒、瑊、衫;僅《笠翁對韻》用到的有芟、凡、镵、饞等4個字;僅《聲律啟蒙》用到的有鹹(鹹)、賢、碞3個。
“賢”本屬于下平“一先”韻部。
其一 栽對植,薙對芟①。
二伯對三監②。
朝臣對國老,職事對官銜③。
鹿麌麌,兔毚毚④。
啟牍對開緘⑤。
綠楊莺睆,紅杏燕呢喃⑥。
半籬白酒娛陶令,一枕黃粱度呂岩⑦。
九夏炎飙,長日風亭留客騎;三冬寒冽,漫天雪浪駐征帆⑧。
【注釋】 ①栽對植,薙(tì)對芟(shān):栽、植,都是種植的意思;薙、芟,都有“除草”“删除”的意思,《舊唐書&bull李元諒傳》“芟林薙草,斬荊榛”。
兩組都是同義詞。
平仄上,“栽”“芟”是平聲,“植”“薙”是仄聲。
植,《廣韻》“常職切”,入聲。
語法上,兩組都是動詞。
②二伯對三監:二伯,《禮記&bull王制》曰“八伯各以其屬,屬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鄭玄注“自陝以東,周公主之;自陝以西,召公主之”。
指周初分别主管東方和西方諸侯的兩位重臣周公和召公。
三監,周武王滅商後,以商舊都封給纣子武庚。
并以殷都以東為衛,由武王弟管叔監之;殷都以西為墉,由武王弟蔡叔監之;殷都以北為邶,由武王弟霍叔監之。
總稱三監。
《禮記&bull王制》“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于方伯之國,國三人”。
平仄上,“二伯”是仄仄,“三監”是平平。
伯,《廣韻》“博陌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③朝臣對國老,職事對官銜:朝臣,朝廷官員。
國老,國之重臣或告老退職的卿、大夫。
職事,職務、職業。
官銜,官員的職位名稱。
平仄上,“朝臣”是平平,“國老”是仄仄;“職事”是仄仄,“官銜”是平平。
國,《廣韻》“古或切”,入聲;職,《廣韻》“之翼切”,入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④鹿麌麌(yǔ),兔毚毚(chán):上聯出自《詩經&bull小雅&bull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馬。
獸之所同,麀鹿麌麌。
漆沮之從,天子之所”。
麌麌,衆多的樣子。
下聯出自《詩經&bull小雅&bull巧言》“躍躍毚兔,遇犬獲之”,毛亨傳“毚兔,狡兔也”,孔穎達疏“《倉颉解诂》:‘毚兔,大兔也。
’大兔必狡猾,又謂之狡兔”。
平仄上,“鹿麌麌”是仄仄仄,“兔毚毚”是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
⑤啟牍對開緘:啟牍、開緘,都是打開書信的意思。
牍,古代寫字的木闆,後引申表書籍、書信。
緘,本指紮束器物的繩,引申為給書信封口,也有書信的意思。
平仄上,“啟牍”是仄仄,“開緘”是平平。
牍,《廣韻》“徒谷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⑥綠楊莺睆(xiànhuǎn),紅杏燕呢喃:上聯化用宋趙師俠《水調歌頭》“啭午莺聲睆,滾地楊花飄蕩,愛景惜芳卮”。
睆,與“間關”類似,形容鳥聲清和圓轉,《詩經&bull邶風&bull凱風》“睆黃鳥,載好其音”,毛亨傳“睆,好貌”;後來經常用于形容莺的叫聲,宋曹冠《鳳栖梧》“睆莺聲,似勸遊人住”。
呢喃,燕鳴之聲,宋沈端節《虞美人》“隔簾聽燕呢喃語,似說相思苦”。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狀中結構:“綠楊”與“紅杏”充當狀語;中心語“莺睆”“燕呢喃”是主謂結構,謂語皆由拟聲詞“睆”“呢喃”充當。
兩個詞語都是聯綿詞。
⑦半籬白酒娛陶令,一枕黃粱度呂岩:上聯說的是陶淵明的典故。
南朝宋檀道鸾《續晉陽秋》載:“王弘為江州刺史,陶潛九月九日無酒,于宅邊東籬下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
未幾,望見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而後歸。
”九月九日,陶淵明無酒可喝,就在東籬下菊叢裡摘了一把菊花,坐在旁邊。
這時候忽然有個白衣人送了酒來,原來是刺史王弘派人送來的。
半籬,古人用來形容菊花之所在,宋石介《和馬寺丞秋日寄明複先生》“殘書幾箧蠹,寒菊半籬荒”。
此處即用“半籬”借指陶淵明酷愛的菊花,他的《飲酒》其五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
白酒,此指美酒,南朝梁武帝《子夜四時歌&bull夏歌》“玉盤著朱李,金杯盛白酒”。
陶令,即指陶淵明,他曾擔任彭澤令,故稱。
下聯說的是漢鐘離度呂洞賓的故事。
《夜航船&bull九流部》記載:“
“鹹”在《廣韻》中作“胡讒切”,平聲,鹹韻。
《笠翁對韻》中所用到的韻腳字有芟、監、銜、毚、緘、喃、岩、帆、杉、鹹、函、凡、讒、瑊、衫、镵、饞等17個;《聲律啟蒙》所用到的有16個,包括鹹(按,繁體作“鹹”,與“鹹”本不同字)、緘、帆、喃、杉、衫、監、鹹、賢、瑊、岩、函、銜、碞、讒、毚等。
兩書共用的有13個字,包括監、銜、毚、緘、喃、岩、帆、杉、鹹、函、讒、瑊、衫;僅《笠翁對韻》用到的有芟、凡、镵、饞等4個字;僅《聲律啟蒙》用到的有鹹(鹹)、賢、碞3個。
“賢”本屬于下平“一先”韻部。
其一 栽對植,薙對芟①。
二伯對三監②。
朝臣對國老,職事對官銜③。
鹿麌麌,兔毚毚④。
啟牍對開緘⑤。
綠楊莺睆,紅杏燕呢喃⑥。
半籬白酒娛陶令,一枕黃粱度呂岩⑦。
九夏炎飙,長日風亭留客騎;三冬寒冽,漫天雪浪駐征帆⑧。
【注釋】 ①栽對植,薙(tì)對芟(shān):栽、植,都是種植的意思;薙、芟,都有“除草”“删除”的意思,《舊唐書&bull李元諒傳》“芟林薙草,斬荊榛”。
兩組都是同義詞。
平仄上,“栽”“芟”是平聲,“植”“薙”是仄聲。
植,《廣韻》“常職切”,入聲。
語法上,兩組都是動詞。
②二伯對三監:二伯,《禮記&bull王制》曰“八伯各以其屬,屬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鄭玄注“自陝以東,周公主之;自陝以西,召公主之”。
指周初分别主管東方和西方諸侯的兩位重臣周公和召公。
三監,周武王滅商後,以商舊都封給纣子武庚。
并以殷都以東為衛,由武王弟管叔監之;殷都以西為墉,由武王弟蔡叔監之;殷都以北為邶,由武王弟霍叔監之。
總稱三監。
《禮記&bull王制》“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于方伯之國,國三人”。
平仄上,“二伯”是仄仄,“三監”是平平。
伯,《廣韻》“博陌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③朝臣對國老,職事對官銜:朝臣,朝廷官員。
國老,國之重臣或告老退職的卿、大夫。
職事,職務、職業。
官銜,官員的職位名稱。
平仄上,“朝臣”是平平,“國老”是仄仄;“職事”是仄仄,“官銜”是平平。
國,《廣韻》“古或切”,入聲;職,《廣韻》“之翼切”,入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④鹿麌麌(yǔ),兔毚毚(chán):上聯出自《詩經&bull小雅&bull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馬。
獸之所同,麀鹿麌麌。
漆沮之從,天子之所”。
麌麌,衆多的樣子。
下聯出自《詩經&bull小雅&bull巧言》“躍躍毚兔,遇犬獲之”,毛亨傳“毚兔,狡兔也”,孔穎達疏“《倉颉解诂》:‘毚兔,大兔也。
’大兔必狡猾,又謂之狡兔”。
平仄上,“鹿麌麌”是仄仄仄,“兔毚毚”是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
⑤啟牍對開緘:啟牍、開緘,都是打開書信的意思。
牍,古代寫字的木闆,後引申表書籍、書信。
緘,本指紮束器物的繩,引申為給書信封口,也有書信的意思。
平仄上,“啟牍”是仄仄,“開緘”是平平。
牍,《廣韻》“徒谷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⑥綠楊莺睆(xiànhuǎn),紅杏燕呢喃:上聯化用宋趙師俠《水調歌頭》“啭午莺聲睆,滾地楊花飄蕩,愛景惜芳卮”。
睆,與“間關”類似,形容鳥聲清和圓轉,《詩經&bull邶風&bull凱風》“睆黃鳥,載好其音”,毛亨傳“睆,好貌”;後來經常用于形容莺的叫聲,宋曹冠《鳳栖梧》“睆莺聲,似勸遊人住”。
呢喃,燕鳴之聲,宋沈端節《虞美人》“隔簾聽燕呢喃語,似說相思苦”。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狀中結構:“綠楊”與“紅杏”充當狀語;中心語“莺睆”“燕呢喃”是主謂結構,謂語皆由拟聲詞“睆”“呢喃”充當。
兩個詞語都是聯綿詞。
⑦半籬白酒娛陶令,一枕黃粱度呂岩:上聯說的是陶淵明的典故。
南朝宋檀道鸾《續晉陽秋》載:“王弘為江州刺史,陶潛九月九日無酒,于宅邊東籬下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
未幾,望見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而後歸。
”九月九日,陶淵明無酒可喝,就在東籬下菊叢裡摘了一把菊花,坐在旁邊。
這時候忽然有個白衣人送了酒來,原來是刺史王弘派人送來的。
半籬,古人用來形容菊花之所在,宋石介《和馬寺丞秋日寄明複先生》“殘書幾箧蠹,寒菊半籬荒”。
此處即用“半籬”借指陶淵明酷愛的菊花,他的《飲酒》其五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
白酒,此指美酒,南朝梁武帝《子夜四時歌&bull夏歌》“玉盤著朱李,金杯盛白酒”。
陶令,即指陶淵明,他曾擔任彭澤令,故稱。
下聯說的是漢鐘離度呂洞賓的故事。
《夜航船&bull九流部》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