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鹽
關燈
小
中
大
是仄仄,“鳴謙”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鳴”這裡用于使動,故而與“保”一樣可以帶賓語。
⑥五湖歸範蠡,三徑隐陶潛:上聯說的是春秋末期越國大夫範蠡的故事,他曾輔佐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
根據《史記&bull越王勾踐世家》記載,滅吳之後,範蠡“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範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産。
居無幾何,緻産數十萬”。
《吳越春秋&bull勾踐伐吳外傳》則進一步記載:“(範蠡)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莫知其所适。
”故上聯說“五湖歸範蠡”。
下聯說的是晉陶淵明的典故,他的《歸去來兮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
此聯與上平“六魚”的“三徑風光,白石黃花供杖履;五湖煙景,青山綠水在樵漁”一聯用的是相同的典故。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
其語序都比較特别,若改為普通的表達則為:範蠡歸五湖,陶潛隐三徑。
但這樣顯得句式呆闆,且不合格律。
⑦一劍成功堪佩印,百錢滿挂便垂簾:上聯指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蘇秦的典故。
《史記&bull蘇秦列傳》載:“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
東事師于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出遊數歲,大困而歸”,“求說周顯王”,遊說秦國,皆不得用;後遊趙、遊燕,說韓王、魏王、楚王、齊王,“六國從合而并力焉。
蘇秦為從約長,并相六國”。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回有更詳細的描寫,“于是六王合封蘇秦為縱約長,兼佩六國相印,金牌寶劍,總轄六國臣民,又各賜黃金百镒,良馬十乘”,故上聯說“一劍成功堪佩印”。
下聯說的是漢代嚴君平的典故,據《漢書&bull王貢兩龔鮑傳》載:“其後谷口有鄭子真,蜀有嚴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
成帝時,元舅大将軍王鳳以禮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終。
君平蔔筮于成都市,以為:‘蔔筮者賤業,而可以惠衆人。
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言利害。
與人子言依于孝,與人弟言依于順,與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勢導之以善,從吾言者,已過半矣。
’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博覽亡不通,依老子、嚴周之指著書十餘萬言。
”嚴君平在成都以蔔筮為生,每天得百錢之後,足以滿足一天的用度,就垂下簾子教授《老子》,故下聯曰“百錢滿挂便垂簾”。
挂,今本多作“卦”。
古人常以杖頭挂百錢喻清高自适,如宋蘇轼《贈王子直秀才》有“萬裡雲山一破裘,杖端閑挂百錢遊”。
從上文“百錢”來看,取“挂”為宜。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仄仄仄平平。
一,《廣韻》“於悉切”,入聲。
語法上,“一劍成功”對“百錢滿挂”,都是主謂結構;“堪佩印”“便垂簾”相對,都是狀中結構。
⑧濁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際飲;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時拈:上聯化用唐杜甫《登高》中的“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制的酒,較混濁。
停杯,停止飲酒,三國魏曹丕《秋胡行》之二“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
嘉肴不嘗,旨酒停杯”。
半酣,半醉,酒興正濃,唐劉禹錫《酬樂天齋滿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戲贈》“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鋒未鈍老猶争”;酣,喝酒盡興為酣。
下聯是有關釋迦牟尼的典故,《五燈會元&bull七佛&bull釋迦牟尼佛》雲:“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衆。
是時衆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顔微笑。
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别傳,付囑摩诃迦葉。
’”後來人們以“拈花一笑”比喻心心相印,心有靈犀。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濁,《廣韻》“直角切”,入聲。
語法上,“濁酒停杯”對“好花傍座”,都是主謂結構。
“容我半酣愁際飲”對“看他微笑悟時拈”,皆為動賓結構;其賓語“我半酣愁際飲”“他微笑悟時拈”也都是主謂結構,“半酣”對“微笑”、“愁際”對“悟時”,皆為狀語。
此聯結構複雜,對仗仍十分工整。
【譯文】 寬和嚴相對,冷和熱相對。
清廉正直和尊貴威嚴相對。
雲端和雨腳相對,白發和龍須相對。
勉勵台谏,整肅朝堂。
保持安定和彰顯謙德相對。
範蠡歸隐五湖,陶潛隐居三徑。
蘇秦遊說六國合縱成功之後佩帶寶劍和相印衣錦還鄉,嚴君平隐居成都每天蔔筮滿百錢之後就垂簾教授弟子。
杜甫愁緒滿懷酒興正濃的時候,品飲濁酒直至停杯;釋迦牟尼拈花傳授佛法的時候,迦葉微笑表示領悟。
其二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鳴”這裡用于使動,故而與“保”一樣可以帶賓語。
⑥五湖歸範蠡,三徑隐陶潛:上聯說的是春秋末期越國大夫範蠡的故事,他曾輔佐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
根據《史記&bull越王勾踐世家》記載,滅吳之後,範蠡“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範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産。
居無幾何,緻産數十萬”。
《吳越春秋&bull勾踐伐吳外傳》則進一步記載:“(範蠡)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莫知其所适。
”故上聯說“五湖歸範蠡”。
下聯說的是晉陶淵明的典故,他的《歸去來兮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
此聯與上平“六魚”的“三徑風光,白石黃花供杖履;五湖煙景,青山綠水在樵漁”一聯用的是相同的典故。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
其語序都比較特别,若改為普通的表達則為:範蠡歸五湖,陶潛隐三徑。
但這樣顯得句式呆闆,且不合格律。
⑦一劍成功堪佩印,百錢滿挂便垂簾:上聯指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蘇秦的典故。
《史記&bull蘇秦列傳》載:“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
東事師于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出遊數歲,大困而歸”,“求說周顯王”,遊說秦國,皆不得用;後遊趙、遊燕,說韓王、魏王、楚王、齊王,“六國從合而并力焉。
蘇秦為從約長,并相六國”。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回有更詳細的描寫,“于是六王合封蘇秦為縱約長,兼佩六國相印,金牌寶劍,總轄六國臣民,又各賜黃金百镒,良馬十乘”,故上聯說“一劍成功堪佩印”。
下聯說的是漢代嚴君平的典故,據《漢書&bull王貢兩龔鮑傳》載:“其後谷口有鄭子真,蜀有嚴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
成帝時,元舅大将軍王鳳以禮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終。
君平蔔筮于成都市,以為:‘蔔筮者賤業,而可以惠衆人。
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言利害。
與人子言依于孝,與人弟言依于順,與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勢導之以善,從吾言者,已過半矣。
’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博覽亡不通,依老子、嚴周之指著書十餘萬言。
”嚴君平在成都以蔔筮為生,每天得百錢之後,足以滿足一天的用度,就垂下簾子教授《老子》,故下聯曰“百錢滿挂便垂簾”。
挂,今本多作“卦”。
古人常以杖頭挂百錢喻清高自适,如宋蘇轼《贈王子直秀才》有“萬裡雲山一破裘,杖端閑挂百錢遊”。
從上文“百錢”來看,取“挂”為宜。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仄仄仄平平。
一,《廣韻》“於悉切”,入聲。
語法上,“一劍成功”對“百錢滿挂”,都是主謂結構;“堪佩印”“便垂簾”相對,都是狀中結構。
⑧濁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際飲;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時拈:上聯化用唐杜甫《登高》中的“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制的酒,較混濁。
停杯,停止飲酒,三國魏曹丕《秋胡行》之二“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
嘉肴不嘗,旨酒停杯”。
半酣,半醉,酒興正濃,唐劉禹錫《酬樂天齋滿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戲贈》“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鋒未鈍老猶争”;酣,喝酒盡興為酣。
下聯是有關釋迦牟尼的典故,《五燈會元&bull七佛&bull釋迦牟尼佛》雲:“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衆。
是時衆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顔微笑。
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别傳,付囑摩诃迦葉。
’”後來人們以“拈花一笑”比喻心心相印,心有靈犀。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濁,《廣韻》“直角切”,入聲。
語法上,“濁酒停杯”對“好花傍座”,都是主謂結構。
“容我半酣愁際飲”對“看他微笑悟時拈”,皆為動賓結構;其賓語“我半酣愁際飲”“他微笑悟時拈”也都是主謂結構,“半酣”對“微笑”、“愁際”對“悟時”,皆為狀語。
此聯結構複雜,對仗仍十分工整。
【譯文】 寬和嚴相對,冷和熱相對。
清廉正直和尊貴威嚴相對。
雲端和雨腳相對,白發和龍須相對。
勉勵台谏,整肅朝堂。
保持安定和彰顯謙德相對。
範蠡歸隐五湖,陶潛隐居三徑。
蘇秦遊說六國合縱成功之後佩帶寶劍和相印衣錦還鄉,嚴君平隐居成都每天蔔筮滿百錢之後就垂簾教授弟子。
杜甫愁緒滿懷酒興正濃的時候,品飲濁酒直至停杯;釋迦牟尼拈花傳授佛法的時候,迦葉微笑表示領悟。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