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侵
關燈
小
中
大
賓結構。
“恥”“樂”在這裡都是意動用法。
賓語“三戰”“七擒”都是狀中結構,指三戰之事、七擒之事。
⑤顧曲對知音:顧曲,典出《三國志&bull吳書&bull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阙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年少時精通音樂,每每在宴會上聽出樂聲中的阙誤,就會回頭看看。
所以當時人編了歌謠說“曲有誤,周郎顧”。
後來引申為欣賞樂曲的意思,清孔尚任《桃花扇&bull偵戲》“一片紅毺鋪地,此乃顧曲之所”。
顧,本是回首的意思,引申為看。
知音,懂得音律,《禮記&bull樂記》“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于禮矣”;引申為知己的意思,典出《列子&bull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兩個詞語皆與音樂有關。
平仄上,“顧曲”是仄仄,“知音”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⑥大車行檻檻(jiàn),驷馬驟骎骎(qīn):上聯出自《詩經&bull王風&bull大車》“大車檻檻,毳衣如菼”,鄭玄箋“檻檻,車行聲也”。
大車,牛拉的載重的車。
下聯出自《詩經&bull豳風&bull鹿鳴之什》“駕彼四駱,載驟骎骎”。
驷,古人稱駕一車之四馬或四馬所駕之車為驷;驟,馬疾走;骎骎,馬快速奔跑的樣子。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
⑦紫電青虹騰劍氣,高山流水識琴心:紫電,古寶劍名,晉崔豹《古今注&bull輿服》中提到“吳大皇帝有寶刀三,寶劍六”,其中有一劍名“紫電”。
青虹,本是彩虹的意思,後來亦作寶劍之名。
下聯用的是伯牙和鐘子期的典故,典出《列子&bull湯問》,見注釋⑤。
鐘子期懂得伯牙的琴聲中所包含的志趣,伯牙志在高山或流水,他都能辨識出來。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識,《廣韻》“賞職切”,入聲。
語法上,“紫電青虹”對“高山流水”,為并列結構;“騰劍氣”對“識琴心”,都是動賓結構。
不過,上下聯的整體結構關系不同:“紫電青虹”是句子的主語,上聯是主謂結構;“高山流水”是狀語,鐘子期通過高山流水之音懂得伯牙之心,下聯是狀中結構。
⑧屈子懷君,極浦吟風悲澤畔;王郎憶友,扁(piān)舟卧雪訪山陰:上聯出自《楚辭&bull漁父》“屈原既放,遊于江潭,行吟澤畔,顔色憔悴,形容枯槁”和《楚辭&bull九歎》的“吟澤畔之江濱”。
屈子,指戰國末期楚國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子”是先秦對男子的美稱。
極浦,遙遠的水濱,《楚辭&bull九歌&bull湘君》“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王逸注“極,遠也;浦,水涯也”。
澤畔,湖邊、江邊;澤,水積聚的地方。
下聯出自《世說新語&bull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隐詩。
忽憶戴安道。
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王郎,指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字子猷,東晉名士。
戴逵,字安道,東晉畫家。
王徽之住在山陰時,有天晚上下了大雪,他醒來飲酒吟詩,忽然想起好友戴逵來,于是乘小船去剡地看望他。
一夜方至,到的時候興緻已盡,竟不去造訪就直接回家去了。
扁舟,小船。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屈,《廣韻》“區勿切”,入聲;極,《廣韻》“渠力切”,入聲;澤,《廣韻》“場伯切”,入聲。
語法上,“屈子懷君”對“王郎憶友”,是主謂結構;“極浦吟風悲澤畔”對“扁舟卧雪訪山陰”,皆為狀中結構。
為了化用典故和構成對仗,作者将“山陰”“雪”等用入對聯,其實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屈原是在澤畔行吟,“澤畔”是動作發生的處所,而“山陰”并不是王徽之造訪的地方,是王徽之當時所居之處;其次,“卧雪訪山陰”亦不合邏輯,因為“卧雪”是靜态的,“訪山陰”是位移的動作。
【譯文】 登山和望遠相對,涉江和臨淵相對。
瑞雪和甘霖相對。
君主高興與百姓和樂相對,交情一般和言談深入相對。
魯國三戰三敗之後終于洗去恥辱,孟獲七擒七釋之後樂于歸附蜀漢。
周公瑾精通音樂,鐘子期知曉琴音。
牛車行駛聲音檻檻,馬車奔跑速度如飛。
紫電青虹這些寶劍的劍氣飛騰,鐘子期懂得琴聲中的高山流水。
屈原懷念楚懷王,在江邊臨風悲吟;王徽之想念戴逵,乘小舟雪夜訪友。
“恥”“樂”在這裡都是意動用法。
賓語“三戰”“七擒”都是狀中結構,指三戰之事、七擒之事。
⑤顧曲對知音:顧曲,典出《三國志&bull吳書&bull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阙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年少時精通音樂,每每在宴會上聽出樂聲中的阙誤,就會回頭看看。
所以當時人編了歌謠說“曲有誤,周郎顧”。
後來引申為欣賞樂曲的意思,清孔尚任《桃花扇&bull偵戲》“一片紅毺鋪地,此乃顧曲之所”。
顧,本是回首的意思,引申為看。
知音,懂得音律,《禮記&bull樂記》“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于禮矣”;引申為知己的意思,典出《列子&bull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兩個詞語皆與音樂有關。
平仄上,“顧曲”是仄仄,“知音”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⑥大車行檻檻(jiàn),驷馬驟骎骎(qīn):上聯出自《詩經&bull王風&bull大車》“大車檻檻,毳衣如菼”,鄭玄箋“檻檻,車行聲也”。
大車,牛拉的載重的車。
下聯出自《詩經&bull豳風&bull鹿鳴之什》“駕彼四駱,載驟骎骎”。
驷,古人稱駕一車之四馬或四馬所駕之車為驷;驟,馬疾走;骎骎,馬快速奔跑的樣子。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
⑦紫電青虹騰劍氣,高山流水識琴心:紫電,古寶劍名,晉崔豹《古今注&bull輿服》中提到“吳大皇帝有寶刀三,寶劍六”,其中有一劍名“紫電”。
青虹,本是彩虹的意思,後來亦作寶劍之名。
下聯用的是伯牙和鐘子期的典故,典出《列子&bull湯問》,見注釋⑤。
鐘子期懂得伯牙的琴聲中所包含的志趣,伯牙志在高山或流水,他都能辨識出來。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識,《廣韻》“賞職切”,入聲。
語法上,“紫電青虹”對“高山流水”,為并列結構;“騰劍氣”對“識琴心”,都是動賓結構。
不過,上下聯的整體結構關系不同:“紫電青虹”是句子的主語,上聯是主謂結構;“高山流水”是狀語,鐘子期通過高山流水之音懂得伯牙之心,下聯是狀中結構。
⑧屈子懷君,極浦吟風悲澤畔;王郎憶友,扁(piān)舟卧雪訪山陰:上聯出自《楚辭&bull漁父》“屈原既放,遊于江潭,行吟澤畔,顔色憔悴,形容枯槁”和《楚辭&bull九歎》的“吟澤畔之江濱”。
屈子,指戰國末期楚國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子”是先秦對男子的美稱。
極浦,遙遠的水濱,《楚辭&bull九歌&bull湘君》“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王逸注“極,遠也;浦,水涯也”。
澤畔,湖邊、江邊;澤,水積聚的地方。
下聯出自《世說新語&bull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隐詩。
忽憶戴安道。
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王郎,指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字子猷,東晉名士。
戴逵,字安道,東晉畫家。
王徽之住在山陰時,有天晚上下了大雪,他醒來飲酒吟詩,忽然想起好友戴逵來,于是乘小船去剡地看望他。
一夜方至,到的時候興緻已盡,竟不去造訪就直接回家去了。
扁舟,小船。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屈,《廣韻》“區勿切”,入聲;極,《廣韻》“渠力切”,入聲;澤,《廣韻》“場伯切”,入聲。
語法上,“屈子懷君”對“王郎憶友”,是主謂結構;“極浦吟風悲澤畔”對“扁舟卧雪訪山陰”,皆為狀中結構。
為了化用典故和構成對仗,作者将“山陰”“雪”等用入對聯,其實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屈原是在澤畔行吟,“澤畔”是動作發生的處所,而“山陰”并不是王徽之造訪的地方,是王徽之當時所居之處;其次,“卧雪訪山陰”亦不合邏輯,因為“卧雪”是靜态的,“訪山陰”是位移的動作。
【譯文】 登山和望遠相對,涉江和臨淵相對。
瑞雪和甘霖相對。
君主高興與百姓和樂相對,交情一般和言談深入相對。
魯國三戰三敗之後終于洗去恥辱,孟獲七擒七釋之後樂于歸附蜀漢。
周公瑾精通音樂,鐘子期知曉琴音。
牛車行駛聲音檻檻,馬車奔跑速度如飛。
紫電青虹這些寶劍的劍氣飛騰,鐘子期懂得琴聲中的高山流水。
屈原懷念楚懷王,在江邊臨風悲吟;王徽之想念戴逵,乘小舟雪夜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