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侵

關燈
遺一金針,長寸餘,綴于紙上,置裙帶中,令三日勿語,汝當奇巧”,七月七日的晚上,采娘向天上的織女禱告希望得到智巧,于是織女就送給她一根金針。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繡虎雕龍”“描鸾刺鳳”為并列結構,作主語;謂語部分“才子窗前揮彩筆”“佳人簾下度金針”也是主謂結構,對主語進行具體解說。

     【譯文】 歌和曲相對,嘯和吟相對。

     過去和如今相對。

     山頭和水面相對,遠水和遙山相對。

     歐陽修在馬上枕上廁上勤奮寫作,人們必須珍惜每一寸寶貴的光陰。

     茂盛的樹木和平原的叢林相對。

     卞和先後三次奉獻璞玉給楚王,楊震說有四者知道送金的事情。

     司春之神青帝用溫暖的春風催發了草木的芬芳,位于四川的白帝城傍晚傳來聲聲急促的搗衣聲。

     繡虎雕龍,比喻才子們在窗前揮毫潑墨;描鸾刺鳳,正是佳人們在簾下走線飛針。

     其二 登對眺,涉對臨①。

     瑞雪對甘霖②。

     主歡對民樂,交淺對言深③。

     恥三戰,樂七擒④。

     顧曲對知音⑤。

     大車行檻檻,驷馬驟骎骎⑥。

     紫電青虹騰劍氣,高山流水識琴心⑦。

     屈子懷君,極浦吟風悲澤畔;王郎憶友,扁舟卧雪訪山陰⑧。

     【注釋】 ①登對眺,涉對臨:登,往高處爬;眺,往遠處看。

    涉,徒步過河;臨,從上面往下看。

    語義上,“登”“涉”皆是人的位移動作,前者一般指登山,後者一般指渡水;“眺”“臨”都是人視覺上的動作,前者的對象是遠處,後者的對象是低處。

    這兩組詞語對仗不甚工整,若改為“登”與“涉”相對、“眺”與“臨”對仗,似乎更好。

    平仄上,“登”“臨”是平聲,“眺”“涉”是仄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行為動詞。

     ②瑞雪對甘霖:瑞雪,應時好雪,以能殺蟲保溫,多視為豐年的預兆,故稱,過去常說“瑞雪兆豐年”。

    甘霖,對農作物有好處的降水,過去亦有“久旱逢甘霖”的俗語。

    平仄上,“瑞雪”是仄仄,“甘霖”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③主歡對民樂,交淺對言深:主歡,在上位者高興,唐戴叔倫《春日早朝應制》“仙仗肅朝官,承平聖主歡”,唐李白《送窦司馬貶宜春》“天馬白銀鞍,親承明主歡”。

    民樂,百姓歡樂,唐齊己《寄當陽張明府》“吏愁清白甚,民樂賦輸忘”。

    交淺,交情不深;言深,談話深入。

    出自《戰國策&bull趙策四》:“客有見人于服子者,已而請其罪。

    服子曰:‘公之客獨有三罪:望我而笑,是狎也;談語而不稱師,是倍也;交淺而言深,是亂也。

    ’客曰:‘不然。

    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稱師,是庸說也;交淺而言深,是忠也。

    ’”平仄上,“主歡”是仄平,“民樂”是平仄;“交淺”是平仄,“言深”是平平。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主謂結構。

     ④恥三戰,樂七擒:恥三戰,《史記&bull魯仲連鄒陽列傳》載,魯仲連遺燕将書,其中有言曰:“且吾聞之,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

    ……曹子為魯将,三戰三北,而亡地五百裡。

    鄉使曹子計不反顧,議不還踵,刎頸而死,則亦名不免為敗軍禽将矣。

    曹子棄三北之恥,而退與魯君計。

    桓公朝天下,會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壇坫之上,顔色不變,辭氣不悖,三戰之所亡,一朝而複之。

    天下震動,諸侯驚駭,威加吳、越。

    ”曹子,指的是春秋時期的曹沫,根據《史記&bull刺客列傳》記載:“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

    莊公好力。

    曹沫為魯将,與齊戰,三敗北。

    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複以為将。

    ”魯國和齊國交戰,三戰三敗,魯莊公隻好獻地求和。

    齊魯在柯地會盟的時候,曹沫用匕首劫持齊桓公,令齊答應盡數歸還魯國的土地。

    故而魯仲連稱贊他“棄三北之恥”,不惡小恥,最終能做到“三戰之所亡,一朝而複之”。

    樂七擒,說的是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典故。

    據東晉習鑿齒《漢晉春秋&bull後主》載:“建興三年,亮在南中,所在戰捷。

    聞孟獲者,為夷、漢并所服,募生緻之。

    既得,使觀于營陣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

    今蒙賜觀看營陣,若隻如此,即定易勝耳。

    ’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

    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複反矣。

    ’遂至滇池。

    ”諸葛亮七次生擒南中的部落首領孟獲,又七次釋放了他,最後孟獲心悅誠服,跟随諸葛亮去成都為官,蜀漢順利收服了南方各族的民心。

    樂,琅環閣藏本作“示”,今本則多作“樂”。

    然“示”與“恥”不相對。

    故本書從今本作“樂”。

    平仄上,“恥三戰”是仄平仄,“樂七擒”是仄仄平。

    七,《廣韻》“親吉切”,入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