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庚
關燈
小
中
大
的雅稱,意謂視竹、梅為好友、兄弟,宋吳潛《朝中措(老香堂和劉自昭韻)》“謾尋歡笑,翠濤杯滿,金縷歌清。
況有蘭朋竹友,柳詞賀句争鳴”,宋高觀國《金人捧露盤》“杯擎清露,醉春蘭友與梅兄”。
平仄上,“蓼灣”是仄平,“花港”是平仄;“竹友”是仄仄,“梅兄”是平平。
竹,《廣韻》“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皆為定中結構。
④黃石叟,丹丘生:上聯說的是黃石老人的典故,《史記&bull留侯世家》載,張良曾經在下邳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讓他去橋下拾鞋子,還要求給他穿上。
後來這位老人見他孺子可教,送給他一部書,“讀此則為王者師矣。
後十年興。
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
叟,老人。
丹丘生,或作“丹邱生”,皆可。
唐李白《将進酒》“岑夫子,丹丘生,将進酒,杯莫停”,王琦注“岑夫子,即集中所稱岑征君是;丹丘生,即集中所稱元丹丘是,皆太白好友也”。
生,先生。
平仄上,“黃石叟”是平仄仄,“丹丘生”是平平平。
石,《廣韻》“常隻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指人名詞,都是定中結構。
⑤犬吠對雞鳴:平仄上,“犬吠”是仄仄,“雞鳴”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主謂結構。
⑥暮山雲外斷,新水月中平:此聯化用了唐崔湜《江樓夕望》中的“試陟江樓望,悠悠去國情。
楚山霞外斷,漢水月中平”。
暮山,日暮時分的青山,唐許渾《憶長洲》“魚沉秋水靜,鳥宿暮山空”。
新水,春水,唐雍陶《晴詩》“新水亂侵青草路,殘陽猶傍綠楊村”。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謂語部分“雲外斷”“月中平”是狀中結構,“雲外”“月中”是處所狀語,謂語中心詞“斷”“平”表山和水因與雲和月相參照而形成的空間狀态。
⑦半榻清風宜午夢,一犁好雨趁春耕:上聯化用了唐殷堯藩《閑居》的“花影一闌吟夜月,松聲半榻卧秋風”和宋陳著《次韻雪窦寺主僧炳同招遊山二首》中的“肯分半榻清風況,翻怪詩來撓聒閑”。
榻,狹長而矮的坐卧用具。
下聯化用了宋趙師俠《蝶戀花》中的“宜入新春聞好語,一犁處處催耕雨”和宋葛長庚《水調歌頭》中的“一犁梅雨,前村布谷正催耕”。
一犁,古人經常用來形容春雨的量,如《全唐文》有詹敦仁的《清隐堂記》“春而耕,一犁雨足;秋而斂,萬頃雲黃”,正以“一犁”對“萬頃”。
好雨,出自唐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仄仄仄平平。
一,《廣韻》“於悉切”,入聲。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主語“半榻清風”“一犁好雨”都是定中結構,謂語“宜午夢”“趁春耕”都是狀中結構。
⑧王旦登庸,誤我十年遲作相;劉下第,愧他多士早成名:上聯說的是王旦的典故。
王旦,北宋著名宰相,為人正直,知人善任。
據《宋史&bull王旦傳》載,“帝欲相王欽若,旦曰:‘欽若遭逢陛下,恩禮已隆,且乞留之樞密,兩府亦均。
臣見祖宗朝未嘗有南人當國者,雖古稱立賢無方,然須賢士乃可。
臣為宰相,不敢沮抑人,此亦公議也。
’真宗遂止”,王旦曾經阻止皇帝任用王欽若。
“旦沒後,欽若始大用,語人曰:‘為王公遲我十年作宰相。
’”王旦去世以後,王欽若才爬上相位,故而聲稱是王旦導緻他遲了十年才做宰相。
王欽若,《宋史&bull王欽若傳》載,“王欽若,字定國,臨江軍新喻人”,“智數過人,每朝廷有所興造,委曲遷就,以中帝意。
又性傾巧,敢為矯誕。
馬知節嘗斥其奸狀,帝亦不之罪。
其後仁宗嘗謂輔臣曰:‘欽若久在政府,觀其所為,真奸邪也。
’王曾對曰:‘欽若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時謂之“五鬼”。
奸邪險僞,誠如聖谕。
’”王欽若是一個奸佞之臣。
登庸,選拔任用,《尚書&bull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孔安國傳“疇,誰。
庸,用也。
誰能鹹熙庶績,順是事者,将登用之”。
下聯說的是劉的典故,《舊唐書&bull文苑下》載,劉“字去華,昌平人。
父勉”,“寶曆二年進士擢第。
博學善屬文,尤精《左氏春秋》”,“好談王霸大略,耿介嫉惡。
言及世務,慨然有澄清之志”。
文宗太和二年,策試賢良,劉極力勸谏文宗誅殺宦官,“言論激切,士林感動”。
當時的考官不敢錄用劉,“物論喧然不平之”,當時登科的李郃對人說:“劉不第,我輩登科,實厚顔矣!”下第,就是科舉考試不中的意思。
多士,出自《尚書&bull多方》“猷告爾有方多士,暨殷多士”,指衆多的賢士。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十,《廣韻》“是執切”,入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主語是“王旦登庸”“劉下第”,是主謂結構指稱事件,是這兩個事件導緻了後面事情的發生。
謂語部分“誤我十年遲作相”“愧他多士早成名”相對,但這兩句不太對仗。
“十年”是修飾“遲作相”的狀語,“多士”是“早成名”的主語。
二者一表時間,一指人,作不同的句子成分。
【譯文】 黃昏和早晨相對,晦暗和明亮相對。
下很久的雨和天剛剛放晴相對。
蓼灣和花港相對,竹子和梅花相對。
黃石老人,丹丘先生。
狗吠和雞鳴相對。
傍晚時分的青山被白雲隔斷,一池春水在月光下波平如鏡。
清風吹拂床榻,正宜睡個午覺;一犁春雨下過,正好趁機耕田。
王旦舉用之事,導緻王欽若十年之後遲遲才做了宰相;劉落第之事,使其他士子因為比他早成名而覺慚愧。
況有蘭朋竹友,柳詞賀句争鳴”,宋高觀國《金人捧露盤》“杯擎清露,醉春蘭友與梅兄”。
平仄上,“蓼灣”是仄平,“花港”是平仄;“竹友”是仄仄,“梅兄”是平平。
竹,《廣韻》“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皆為定中結構。
④黃石叟,丹丘生:上聯說的是黃石老人的典故,《史記&bull留侯世家》載,張良曾經在下邳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讓他去橋下拾鞋子,還要求給他穿上。
後來這位老人見他孺子可教,送給他一部書,“讀此則為王者師矣。
後十年興。
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
叟,老人。
丹丘生,或作“丹邱生”,皆可。
唐李白《将進酒》“岑夫子,丹丘生,将進酒,杯莫停”,王琦注“岑夫子,即集中所稱岑征君是;丹丘生,即集中所稱元丹丘是,皆太白好友也”。
生,先生。
平仄上,“黃石叟”是平仄仄,“丹丘生”是平平平。
石,《廣韻》“常隻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指人名詞,都是定中結構。
⑤犬吠對雞鳴:平仄上,“犬吠”是仄仄,“雞鳴”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主謂結構。
⑥暮山雲外斷,新水月中平:此聯化用了唐崔湜《江樓夕望》中的“試陟江樓望,悠悠去國情。
楚山霞外斷,漢水月中平”。
暮山,日暮時分的青山,唐許渾《憶長洲》“魚沉秋水靜,鳥宿暮山空”。
新水,春水,唐雍陶《晴詩》“新水亂侵青草路,殘陽猶傍綠楊村”。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謂語部分“雲外斷”“月中平”是狀中結構,“雲外”“月中”是處所狀語,謂語中心詞“斷”“平”表山和水因與雲和月相參照而形成的空間狀态。
⑦半榻清風宜午夢,一犁好雨趁春耕:上聯化用了唐殷堯藩《閑居》的“花影一闌吟夜月,松聲半榻卧秋風”和宋陳著《次韻雪窦寺主僧炳同招遊山二首》中的“肯分半榻清風況,翻怪詩來撓聒閑”。
榻,狹長而矮的坐卧用具。
下聯化用了宋趙師俠《蝶戀花》中的“宜入新春聞好語,一犁處處催耕雨”和宋葛長庚《水調歌頭》中的“一犁梅雨,前村布谷正催耕”。
一犁,古人經常用來形容春雨的量,如《全唐文》有詹敦仁的《清隐堂記》“春而耕,一犁雨足;秋而斂,萬頃雲黃”,正以“一犁”對“萬頃”。
好雨,出自唐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仄仄仄平平。
一,《廣韻》“於悉切”,入聲。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主語“半榻清風”“一犁好雨”都是定中結構,謂語“宜午夢”“趁春耕”都是狀中結構。
⑧王旦登庸,誤我十年遲作相;劉下第,愧他多士早成名:上聯說的是王旦的典故。
王旦,北宋著名宰相,為人正直,知人善任。
據《宋史&bull王旦傳》載,“帝欲相王欽若,旦曰:‘欽若遭逢陛下,恩禮已隆,且乞留之樞密,兩府亦均。
臣見祖宗朝未嘗有南人當國者,雖古稱立賢無方,然須賢士乃可。
臣為宰相,不敢沮抑人,此亦公議也。
’真宗遂止”,王旦曾經阻止皇帝任用王欽若。
“旦沒後,欽若始大用,語人曰:‘為王公遲我十年作宰相。
’”王旦去世以後,王欽若才爬上相位,故而聲稱是王旦導緻他遲了十年才做宰相。
王欽若,《宋史&bull王欽若傳》載,“王欽若,字定國,臨江軍新喻人”,“智數過人,每朝廷有所興造,委曲遷就,以中帝意。
又性傾巧,敢為矯誕。
馬知節嘗斥其奸狀,帝亦不之罪。
其後仁宗嘗謂輔臣曰:‘欽若久在政府,觀其所為,真奸邪也。
’王曾對曰:‘欽若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時謂之“五鬼”。
奸邪險僞,誠如聖谕。
’”王欽若是一個奸佞之臣。
登庸,選拔任用,《尚書&bull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孔安國傳“疇,誰。
庸,用也。
誰能鹹熙庶績,順是事者,将登用之”。
下聯說的是劉的典故,《舊唐書&bull文苑下》載,劉“字去華,昌平人。
父勉”,“寶曆二年進士擢第。
博學善屬文,尤精《左氏春秋》”,“好談王霸大略,耿介嫉惡。
言及世務,慨然有澄清之志”。
文宗太和二年,策試賢良,劉極力勸谏文宗誅殺宦官,“言論激切,士林感動”。
當時的考官不敢錄用劉,“物論喧然不平之”,當時登科的李郃對人說:“劉不第,我輩登科,實厚顔矣!”下第,就是科舉考試不中的意思。
多士,出自《尚書&bull多方》“猷告爾有方多士,暨殷多士”,指衆多的賢士。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十,《廣韻》“是執切”,入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主語是“王旦登庸”“劉下第”,是主謂結構指稱事件,是這兩個事件導緻了後面事情的發生。
謂語部分“誤我十年遲作相”“愧他多士早成名”相對,但這兩句不太對仗。
“十年”是修飾“遲作相”的狀語,“多士”是“早成名”的主語。
二者一表時間,一指人,作不同的句子成分。
【譯文】 黃昏和早晨相對,晦暗和明亮相對。
下很久的雨和天剛剛放晴相對。
蓼灣和花港相對,竹子和梅花相對。
黃石老人,丹丘先生。
狗吠和雞鳴相對。
傍晚時分的青山被白雲隔斷,一池春水在月光下波平如鏡。
清風吹拂床榻,正宜睡個午覺;一犁春雨下過,正好趁機耕田。
王旦舉用之事,導緻王欽若十年之後遲遲才做了宰相;劉落第之事,使其他士子因為比他早成名而覺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