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麻
關燈
小
中
大
中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于祀。
”史書記載蔡琰在第一任丈夫去世後回到家中,又遇到戰亂,被匈奴擄走,嫁給了南匈奴左賢王,生了兩個孩子。
十二年後,曹操把她贖回,嫁給了董祀。
相傳她曾作《胡笳十八拍》,叙述自己一生悲慘的遭遇,表達了她思念故鄉又不舍骨肉的矛盾心情。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平仄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
⑦舞榭歌樓千萬戶,竹籬茅舍兩三家:榭,建在高台上的木屋,多為遊觀之所。
“舞榭”常與“歌樓”“歌台”并提,皆指供歌舞用的樓屋,如唐武元衡《古意》“舞榭黃金梯,歌樓白雲面”,唐許堯佐《石季倫金谷園》“舞榭蒼苔掩,歌台落葉繁”。
竹籬茅舍,常指鄉村中簡陋的屋舍。
鄉村居處不如城裡密集,故而前面是“千萬戶”,而後面是“兩三家”,這是古詩詞裡常見的景象。
如宋汪莘《蓦山溪》“竹籬茅舍,雞犬兩三家”。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平仄仄平平。
竹,《廣韻》“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主語“舞榭歌樓”“竹籬茅舍”皆為名詞性并列結構;謂語“千萬戶”“兩三家”是數量短語,陳述主語的數量情況。
⑧珊枕半床,月明時夢飛塞外;銀筝一曲,花落處人在天涯:珊枕,用珊瑚裝飾的枕頭,宋韓淲《戀繡衾》“香濃翠被屏山曲,把珊枕,側過又移”。
半床,古人常用“半床空”“半床月”來表現女子對遠在天涯的情郎的思念,比如唐許渾《南海府罷南康阻淺行侶稍稍登陸而遇宴餞至頻暮宿東溪》“離歌不斷如留客,歸夢初驚似到家。
山鳥一聲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宋賀鑄《小重山》“楚夢冷沉蹤。
一雙金縷枕,半床空”等等,上聯當是化用了這樣的詩句。
銀筝,用銀裝飾的筝,常借來表示女子思念情郎的心情,如唐王涯《雜曲歌辭&bull秋夜曲》“銀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人在天涯,元馬緻遠《天淨沙&bull秋思》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句子,融化在此聯中,意境非常吻合。
此聯兩句都是表達閨中人對遠在塞外、天涯的情郎的思念之情。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一,《廣韻》“於悉切”,入聲。
上聯下半句的第四字和第六字都是仄聲,失替;下聯下半句的第四字和第六字都是平聲,失替。
語法上,“珊枕半床”與“銀筝一曲”相對,都是主謂結構。
“月明時夢飛塞外”與“花落處人在天涯”相對,都是狀中結構:“月明時”“花落處”作狀語,“處”在這裡和“時”意思差不多,乃對文互訓,意思是月明之時,花落之時;中心語“夢飛塞外”“人在天涯”是主謂結構。
【譯文】 雷和電相對,霧和霞相對。
螞蟻排列如戰陣和群蜂聚集如衙門相對。
寄一枝梅花給友人和藏三隻橘子給母親相對,釀酒和煮茶相對。
宜男草,益母花。
楊柳和蘆葦相對。
班婕妤拒絕和皇帝共坐辇車,蔡文姬寫下了感人的胡笳曲。
歌舞亭台多達千萬戶,農家茅舍隻有三兩家。
月明之時,夢裡已經飛到邊塞外,而眼前隻有半床珊枕相伴;落花時節,彈奏起動聽的銀筝曲,思念遠在天涯的那個情郎。
其三 圓對缺,正對斜①。
笑語對咨嗟②。
沈腰對潘鬓,孟筍對盧茶③。
百舌鳥,兩頭蛇④。
帝裡對仙家⑤。
堯仁敷率土,舜德被流沙⑥。
橋上授書曾納履,壁間題句已籠紗⑦。
遠塞迢迢,露碛風沙何可極;長沙渺渺,雪濤煙浪信無涯⑧。
【注釋】 ①圓對缺,正對斜:圓、缺,在形容月亮的變化上是相反的一組詞,宋蘇轼《水調歌頭》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話。
“正”“斜”也是一對相反意義的詞,唐王周《志峽船具詩&bull梢》“制之居首尾,俾之辨斜正”。
平仄上,“圓”“斜”是平聲,“缺”“正”是仄聲。
缺,《廣韻》“苦穴切”,入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形容詞。
②笑語對咨嗟:笑語,談笑、說笑,唐賈島《喜雍陶至》“今朝笑語同,幾日百憂中”。
咨嗟,感歎、歎息,漢焦贛《易林&bull離之升》“車傷牛罷,日暮咨嗟”。
“咨”“嗟”義同,《尚書&bull堯典》:“帝曰:‘咨!汝羲暨和。
’”孔安國傳:“咨,嗟。
”平仄上,“笑語”是仄仄,“咨嗟”是平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動詞,都是并列結構。
③沈腰對潘鬓,孟筍對盧茶:沈腰,說的是南朝沈約的典故,據《梁書&bull沈約傳》載,“初,約久處端揆,有志台司,論者鹹謂為宜,而帝終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見許”。
因為得不到重用,“與徐勉素善,遂以書陳情于勉”,和徐勉關系好,所以寫信跟他陳情:“……外觀傍覽,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綜攝。
常須過自束持,方可僶俛。
解衣一卧,支體不複相關”,“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
以此推算,豈能支久?若此不休,日複一日,将贻聖主不追之恨。
冒欲表聞,乞歸老之秩。
若天假其年,還得平健,才力所堪,惟思是策”。
他表示自己身體不好,瘦骨難支,請求告老歸鄉。
後來人們就用“沈腰”作為腰圍瘦減的代稱。
潘鬓,說的是晉潘嶽的典故,潘嶽有《秋興賦》序“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二毛是頭發花白的意思,後來人們以“潘鬓”表示鬓發初白。
沈腰、潘鬓連用,用于表示飽受摧折的神情外貌,南唐李煜《破陣子》中有“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鬓銷磨”。
孟筍,說的是三國吳人孟宗的典故,《三國志&bull吳書&bull吳主傳》裴松之注孟宗之事曰:“《吳錄》曰:仁字恭武,江夏人也,本名宗,避皓字,易焉。
少從南陽李肅學。
……遷吳令。
時皆不得将家之官,每得時物,來以寄母,常不先食。
及聞母亡,犯禁委官,語在權傳。
特為減死一等,複使為官,蓋優之也。
《楚國先賢傳》曰:宗母嗜筍,冬節将至。
時筍尚未生,宗入竹林哀歎,而筍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為至孝之所緻感。
”孟宗至孝,他母親喜歡吃筍,時值冬日,筍未形成,孟宗在竹林中哀歎,竟使得竹筍提前長了出來。
盧茶,指的是唐代詩人盧仝的典故,他著有《茶譜》,人稱“茶仙”,有《走筆謝孟谏議寄新茶》一詩,其中有“七碗茶歌”頗負盛名:“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平仄上,“沈腰”是仄平,“潘鬓”是平仄;“孟筍”是仄仄,“盧茶”是平平。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名詞。
④百舌鳥,兩頭蛇:百舌鳥,鳥名,《禮記&bull月令》“(仲夏之月)反舌無聲”,漢鄭玄注“反舌,百舌鳥”。
兩頭蛇,蛇名,古人傳說見到這種蛇就會死,漢賈誼《新書&bull春秋》:“孫
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于祀。
”史書記載蔡琰在第一任丈夫去世後回到家中,又遇到戰亂,被匈奴擄走,嫁給了南匈奴左賢王,生了兩個孩子。
十二年後,曹操把她贖回,嫁給了董祀。
相傳她曾作《胡笳十八拍》,叙述自己一生悲慘的遭遇,表達了她思念故鄉又不舍骨肉的矛盾心情。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平仄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
⑦舞榭歌樓千萬戶,竹籬茅舍兩三家:榭,建在高台上的木屋,多為遊觀之所。
“舞榭”常與“歌樓”“歌台”并提,皆指供歌舞用的樓屋,如唐武元衡《古意》“舞榭黃金梯,歌樓白雲面”,唐許堯佐《石季倫金谷園》“舞榭蒼苔掩,歌台落葉繁”。
竹籬茅舍,常指鄉村中簡陋的屋舍。
鄉村居處不如城裡密集,故而前面是“千萬戶”,而後面是“兩三家”,這是古詩詞裡常見的景象。
如宋汪莘《蓦山溪》“竹籬茅舍,雞犬兩三家”。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平仄仄平平。
竹,《廣韻》“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主語“舞榭歌樓”“竹籬茅舍”皆為名詞性并列結構;謂語“千萬戶”“兩三家”是數量短語,陳述主語的數量情況。
⑧珊枕半床,月明時夢飛塞外;銀筝一曲,花落處人在天涯:珊枕,用珊瑚裝飾的枕頭,宋韓淲《戀繡衾》“香濃翠被屏山曲,把珊枕,側過又移”。
半床,古人常用“半床空”“半床月”來表現女子對遠在天涯的情郎的思念,比如唐許渾《南海府罷南康阻淺行侶稍稍登陸而遇宴餞至頻暮宿東溪》“離歌不斷如留客,歸夢初驚似到家。
山鳥一聲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宋賀鑄《小重山》“楚夢冷沉蹤。
一雙金縷枕,半床空”等等,上聯當是化用了這樣的詩句。
銀筝,用銀裝飾的筝,常借來表示女子思念情郎的心情,如唐王涯《雜曲歌辭&bull秋夜曲》“銀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人在天涯,元馬緻遠《天淨沙&bull秋思》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句子,融化在此聯中,意境非常吻合。
此聯兩句都是表達閨中人對遠在塞外、天涯的情郎的思念之情。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一,《廣韻》“於悉切”,入聲。
上聯下半句的第四字和第六字都是仄聲,失替;下聯下半句的第四字和第六字都是平聲,失替。
語法上,“珊枕半床”與“銀筝一曲”相對,都是主謂結構。
“月明時夢飛塞外”與“花落處人在天涯”相對,都是狀中結構:“月明時”“花落處”作狀語,“處”在這裡和“時”意思差不多,乃對文互訓,意思是月明之時,花落之時;中心語“夢飛塞外”“人在天涯”是主謂結構。
【譯文】 雷和電相對,霧和霞相對。
螞蟻排列如戰陣和群蜂聚集如衙門相對。
寄一枝梅花給友人和藏三隻橘子給母親相對,釀酒和煮茶相對。
宜男草,益母花。
楊柳和蘆葦相對。
班婕妤拒絕和皇帝共坐辇車,蔡文姬寫下了感人的胡笳曲。
歌舞亭台多達千萬戶,農家茅舍隻有三兩家。
月明之時,夢裡已經飛到邊塞外,而眼前隻有半床珊枕相伴;落花時節,彈奏起動聽的銀筝曲,思念遠在天涯的那個情郎。
其三 圓對缺,正對斜①。
笑語對咨嗟②。
沈腰對潘鬓,孟筍對盧茶③。
百舌鳥,兩頭蛇④。
帝裡對仙家⑤。
堯仁敷率土,舜德被流沙⑥。
橋上授書曾納履,壁間題句已籠紗⑦。
遠塞迢迢,露碛風沙何可極;長沙渺渺,雪濤煙浪信無涯⑧。
【注釋】 ①圓對缺,正對斜:圓、缺,在形容月亮的變化上是相反的一組詞,宋蘇轼《水調歌頭》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話。
“正”“斜”也是一對相反意義的詞,唐王周《志峽船具詩&bull梢》“制之居首尾,俾之辨斜正”。
平仄上,“圓”“斜”是平聲,“缺”“正”是仄聲。
缺,《廣韻》“苦穴切”,入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形容詞。
②笑語對咨嗟:笑語,談笑、說笑,唐賈島《喜雍陶至》“今朝笑語同,幾日百憂中”。
咨嗟,感歎、歎息,漢焦贛《易林&bull離之升》“車傷牛罷,日暮咨嗟”。
“咨”“嗟”義同,《尚書&bull堯典》:“帝曰:‘咨!汝羲暨和。
’”孔安國傳:“咨,嗟。
”平仄上,“笑語”是仄仄,“咨嗟”是平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動詞,都是并列結構。
③沈腰對潘鬓,孟筍對盧茶:沈腰,說的是南朝沈約的典故,據《梁書&bull沈約傳》載,“初,約久處端揆,有志台司,論者鹹謂為宜,而帝終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見許”。
因為得不到重用,“與徐勉素善,遂以書陳情于勉”,和徐勉關系好,所以寫信跟他陳情:“……外觀傍覽,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綜攝。
常須過自束持,方可僶俛。
解衣一卧,支體不複相關”,“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
以此推算,豈能支久?若此不休,日複一日,将贻聖主不追之恨。
冒欲表聞,乞歸老之秩。
若天假其年,還得平健,才力所堪,惟思是策”。
他表示自己身體不好,瘦骨難支,請求告老歸鄉。
後來人們就用“沈腰”作為腰圍瘦減的代稱。
潘鬓,說的是晉潘嶽的典故,潘嶽有《秋興賦》序“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二毛是頭發花白的意思,後來人們以“潘鬓”表示鬓發初白。
沈腰、潘鬓連用,用于表示飽受摧折的神情外貌,南唐李煜《破陣子》中有“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鬓銷磨”。
孟筍,說的是三國吳人孟宗的典故,《三國志&bull吳書&bull吳主傳》裴松之注孟宗之事曰:“《吳錄》曰:仁字恭武,江夏人也,本名宗,避皓字,易焉。
少從南陽李肅學。
……遷吳令。
時皆不得将家之官,每得時物,來以寄母,常不先食。
及聞母亡,犯禁委官,語在權傳。
特為減死一等,複使為官,蓋優之也。
《楚國先賢傳》曰:宗母嗜筍,冬節将至。
時筍尚未生,宗入竹林哀歎,而筍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為至孝之所緻感。
”孟宗至孝,他母親喜歡吃筍,時值冬日,筍未形成,孟宗在竹林中哀歎,竟使得竹筍提前長了出來。
盧茶,指的是唐代詩人盧仝的典故,他著有《茶譜》,人稱“茶仙”,有《走筆謝孟谏議寄新茶》一詩,其中有“七碗茶歌”頗負盛名:“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平仄上,“沈腰”是仄平,“潘鬓”是平仄;“孟筍”是仄仄,“盧茶”是平平。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名詞。
④百舌鳥,兩頭蛇:百舌鳥,鳥名,《禮記&bull月令》“(仲夏之月)反舌無聲”,漢鄭玄注“反舌,百舌鳥”。
兩頭蛇,蛇名,古人傳說見到這種蛇就會死,漢賈誼《新書&bull春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