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歌

關燈
以遠聞,知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

    ”玉器之美,其中之一就是因為“潤澤以溫”,合乎古代儒家對于君子的要求。

    地利,本指對農業生産有利的土地條件,後也指地理優勢,如《孫膑兵法&bull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孟子&bull公孫醜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趙岐注“地利,險阻城池之固也”。

    人和,指人事和協,民心和樂。

    平仄上,“冰清”是平平,“玉潤”是仄仄;“地利”是仄仄,“人和”是平平。

    語法上,“冰清”“玉潤”是狀中結構,“冰”“玉”皆為名詞作狀語,表比喻;“地利”“人和”是主謂結構。

     ④韓擒虎,榮駕鵝:上聯說的是隋朝名将韓擒虎。

    《隋書》中有《韓擒虎傳》:“韓擒字子通,河南東垣人也,後家新安。

    父雄,以武烈知名,仕周,官至大将軍、洛、虞等八州刺史。

    擒少慷慨,以膽略見稱,容貌魁岸,有雄傑之表。

    性又好書,經史百家皆略知大旨。

    周太祖見而異之,令與諸子遊集。

    後以軍功,拜都督、新安太守,稍遷儀同三司,襲爵新義郡公。

    ”榮駕鵝,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名,是一位賢臣。

    《左傳&bull定公元年》載:“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

    戊辰,公即位。

    季孫使役如阚公氏,将溝焉。

    榮駕鵝曰:‘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

    縱子忍之,後必或恥之。

    ’乃止。

    ”魯昭公曾經攻打權臣季氏,失敗以後逃到國外,最後客死在他鄉。

    昭公的靈柩從乾侯運回的時候,季孫出于報複心理打算挖一條溝。

    榮駕鵝勸止他說:“國君在世的時候不能侍奉他,死後又要将他與祖墓隔開,這是要彰顯自己的過錯嗎?”後來還勸谏季孫不要給昭公惡谥,季氏都接納了他的意見。

    平仄上,“韓擒虎”是平平仄,“榮駕鵝”是平仄平。

    兩個詞語都是人名。

    語法上,其結構形式都可以分析為主謂結構:“韓”“榮”都是古國名,也可以是姓,為主語;“擒”“駕”是行為動詞,它們所帶的賓語“虎”“鵝”都是動物名詞。

    對仗十分巧妙。

     ⑤青女對素娥: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bull天文訓》高誘注曰“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素娥,也是傳說中古代神女,月宮仙女;娥,是美女的意思。

    平仄上,“青女”是平仄,“素娥”是仄平。

    語法上,都是表示天女的名詞,皆為定中結構。

     ⑥破頭朱泚(cǐ)笏(hù),折齒謝鲲(kūn)梭:上聯說的是唐代著名忠臣名将段秀實的典故,據《舊唐書&bull段秀實傳》載,“段秀實,字成公,隴州汧陽人也”,“四年,朱泚盜據宮阙,源休教泚僞迎銮駕,陰濟逆志”,“泚以秀實嘗為泾原節度,頗得士心,後罷兵權,以為蓄憤且久,必肯同惡,乃召與謀議”。

    唐建中四年,泾原兵變,朱泚占據長安,想任用段秀實,段無奈假裝相從。

    “秀實初詐從之,陰說大将劉海賓、何明禮、姚令言判官岐靈嶽同謀殺泚,以兵迎乘輿”,段秀實暗中與人謀劃誅殺朱泚,迎接德宗。

    “明日,泚召秀實議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

    秀實戎服,與泚并膝,語至僭位,秀實勃然而起,執休腕,奪其象笏,奮躍而前,唾泚面大罵曰:‘狂賊,吾恨不斬汝萬段,我豈逐汝反耶!’遂擊之。

    泚舉臂自捍,才中其颡,流血匍匐而走。

    兇徒愕然,初不敢動;而海賓等不至,秀實乃曰:‘我不同汝反,何不殺我!’兇黨群至,遂遇害焉。

    海賓、明禮、靈嶽相次被殺。

    德宗在奉天聞其事,惜其委用不至,垂涕久之”。

    朱泚傳召段秀實等人商議稱帝之事,段秀實奪了源休的象牙笏,擊打朱泚,擊中朱泚的額頭。

    朱的兇徒上來殺死了秀實,其他相與謀劃刺殺朱泚的人也相繼被殺。

    笏,古代臣朝見君時所執的狹長闆子、用玉、象牙、竹木制成。

    下聯是晉代名士謝鲲的典故,《晉書&bull謝鲲傳》載:“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

    時人為之語曰:‘任達不已,幼輿折齒。

    ’鲲聞之,慠然長嘯曰:‘猶不廢我嘯歌。

    ’”謝鲲曾調戲鄰家高氏女,結果被這女子用織梭打斷了兩顆門牙。

    齒,本義指門牙,後以“投梭折齒”作為女子拒絕調戲的典故,亦作“投梭之拒”,或省作“投梭”。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折,《廣韻》“旨熱切”,入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運用了倒置的手法,語序比較獨特。

    “破頭”與“折齒”相對,皆為動賓結構,“破”“折”皆用如使動;“朱泚”對“謝鲲”,是“頭”“齒”的領有者;“笏”“梭”是“破”“折”所用之工具。

    按照正常的語序表達,即笏破朱泚頭,梭折謝鲲齒。

     ⑦留客酒懷應恨少,動人詩句不須多:古人送行之時,常常痛飲以暢離情别緒,如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觞”,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等,與上聯意境相類。

    下聯仿造了宋王安石《石榴花》詩中的“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按,亦或作唐人詩)。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皆為主謂結構。

    主語是“留客酒懷”“動人詩句”兩個定中結構;“應恨少”“不須多”是謂語部分,皆為狀中結構。

    二者略有不相對仗之處,“應恨少”的結構當為“應/恨少”,“不須多”的結構是“不須/多”。

     ⑧綠野凝煙,但聽村前雙牧笛;滄江積雪,惟看灘上一漁蓑:牧笛,牧童或牧民所吹的笛子,宋陸遊《看梅絕句》有“月淡煙深聽牧笛,死生常事不須愁”。

    滄江,江流、江水,唐陳子昂《群公集畢氏林亭》“子牟戀魏阙,漁父愛滄江”。

    蓑,雨具名,即蓑衣,唐張志和《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村中牧童吹笛常常和江上漁翁垂釣一起構成古詩中的意境,比如唐張喬《題河中鹳雀樓》“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笛,《廣韻》“徒曆切”,入聲;積,《廣韻》“資昔切”,入聲,或者“子智切”,去聲。

    聽,《廣韻》有平、去兩個讀音,都有“聆”的意思,此取去聲,以合格律。

    看,《廣韻》亦有平、去二讀,此取平聲以合平仄。

    語法上,“綠野凝煙”“滄江積雪”相對,都是主謂結構。

    “但聽村前雙牧笛”“惟看灘上一漁蓑”相對,都是狀中結構,賓語“村前雙牧笛”“灘上一漁蓑”都是定中結構。

    從語法上看,二者對仗較為工整。

     【譯文】 籠和檻相對,捕魚的餌和獵鳥的囮相對。

     科舉中選和應試錄取相對。

     像冰一樣高潔和像玉一樣溫潤相對,地勢有利與民心和諧相對。

     隋朝名将韓擒虎,春秋賢臣榮駕鵝。

     霜雪女神和月宮仙女相對。

     段秀實用笏打破了朱泚的額頭,鄰家女用梭打斷了謝鲲的門牙。

     勸遠行的客人留下隻恨酒太少,打動人的詩句卻不需要寫太多。

     綠色的郊野炊煙袅袅,隻聽見村前兩個騎牛牧童在吹笛;蒼茫的江面積雪覆蓋,隻看到灘上一個蓑衣漁翁在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