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歌
關燈
小
中
大
也。
”這兩次換鵝都與山陰道士有關,一個喜歡《道德經》,一個喜歡《黃庭經》,皆請王羲之寫經以換鵝,李漁此處用的是後一個典故,故作“黃庭換白鵝”。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
白,《廣韻》“傍陌切”,入聲。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表達的是紫诏銜于丹鳳、黃庭換取白鵝的含義。
此聯一共用了四個顔色詞來對仗,構思巧妙。
⑦畫閣江城梅作調,蘭舟野渡竹為歌:上聯典出唐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或作《黃鶴樓聞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到現在黃鶴樓還有一副楹聯作“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今日白雲尚在,問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畫閣”指彩繪華麗的樓閣,即黃鶴樓;“江城”指臨江之城市,武漢瀕臨長江,别稱“江城”。
黃鶴樓位于武漢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瀕臨萬裡長江,故曰“畫閣江城”,其楹聯有“對江樓閣參天立,全楚山河縮地來”。
調,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
琅環閣藏本“畫閣”作“畫角”,“調”作“引”。
引,也有樂曲的意思,亦可。
然“畫角”是邊城軍樂,與黃鶴樓無關,當以“畫閣”為是。
蘭舟,木蘭舟,亦用為小舟的美稱。
野渡,荒落之處或村野的渡口,唐韋應物《滁州西澗》有“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竹為歌,指的是《竹枝詞》,原為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代詩人劉禹錫根據民歌創作新詞,多寫男女愛情和鄉土風俗,流傳甚廣,比如他的《竹枝詞》有“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閣,《廣韻》“古落切”,入聲;竹,《廣韻》“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畫閣江城”對“蘭舟野渡”,皆由兩個名詞組成,表達的是“畫閣立于江城”“蘭舟橫于野渡”的意思,謂語動詞省略;“梅作調”對“竹為歌”,都是主謂結構。
⑧門外雪飛,錯認空中飄柳絮;岩邊瀑響,誤疑天半落銀河:上聯是東晉才女謝道韫的典故,出自《世說新語&bull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謝朗小字)曰:‘撒鹽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将軍王凝之(羲之第二子)妻也。
”謝道韫年少時候和兄弟姐妹們一起學習,當時下起了大雪,叔叔謝安問他們:“白雪紛紛拿什麼來比喻好?”謝道韫以柳絮比拟雪花飄舞,頗得謝安的稱賞。
後人因此用“詠絮之才”比喻有文才的女子。
下聯典出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門外雪飛”對“岩邊瀑響”,是狀中結構,由“門外”“岩邊”兩個方位短語修飾“雪飛”“瀑響”兩個主謂結構;“錯認空中飄柳絮”對“誤疑天半落銀河”,也是狀中短語,主語省略,“錯”“誤”充當狀語,謂語中心“認空中飄柳絮”“疑天半落銀河”是動賓結構,“空中飄柳絮”“天半落銀河”是主謂結構充當賓語。
結構雖然複雜,對仗非常工整。
【譯文】 慈愛和善良相對,殘暴和苛刻相對。
缥缈和婆娑相對。
長楊宮和細柳營相對,嬌嫩的花蕊和秋天的莎草相對。
追風一般迅捷的馬,能把太陽挽回的戈。
玉液般的美酒和金波般的醇釀相對。
皇帝的诏書由丹鳳口銜而來,白鵝是王羲之用黃庭經所換。
黃鶴樓立于江城之中,有人在樓中吹奏笛曲《梅花落》;木蘭舟泊于野渡之口,有人在岸邊高聲歌唱《竹枝詞》。
門外大雪紛飛,才女謝道韫将雪比作空中柳絮飄揚;山岩瀑布鳴響,詩仙李太白把它當作九天銀河飛落。
其三 松對竹,荇對荷①。
薜荔對藤蘿②。
雕雲對镂月,樵唱對漁歌③。
升鼎雉,聽經鵝④。
北海對東坡⑤。
吳郎哀廢宅,邵子樂行窩⑥。
麗水良金皆待冶,昆山美玉總須磨⑦。
雨過皇州,琉璃色燦華清瓦;風來帝苑,荷芰香飄太液波⑧。
【注釋】 ①松對竹,荇對荷:“松”與“竹”皆屬古代“歲寒三友”,作為品格正直、高潔的象征物。
“荇”與“荷”皆為水生植物,可以食用和入藥;荇,《詩經&bull周南&bull關雎》有“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平仄上,“松”“荷”是平聲,“竹”“荇”是仄聲。
竹,《廣韻》“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植物名詞。
②薜荔對藤蘿:薜荔,常綠藤本植物,蔓生,《楚辭&bull離騷》“攬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王逸注曰“薜荔,香草也,緣木而生蕊實也”。
藤蘿,紫藤的通稱。
二者經常并提,比如清李鬥《揚州畫舫錄&bull小秦淮錄》“門挂藤蘿,牆封薜荔”。
平仄上,“薜荔”是仄仄,“藤蘿”是平平。
語法上,兩者都是藤蔓類植物名詞。
不過,“薜荔”是聯綿詞,不能拆分;“藤蘿”是并列式合成詞。
③雕雲對镂月,樵唱對漁歌:“雕”“镂”義同,都是雕刻的意思。
古文中常見二者并提,如清解鑒《益智錄》“……然無損于己,有益于人,猶勝于俪白妃紅,雕雲镂月,浪費筆墨而已也”,清周凱《廈門志》卷十四“陳龍壽,字藕君,泉州人;鴻胪寺卿科捷季女也。
……生長名門,雅娴吟詠。
……然不肯多作,謂‘雕雲镂月,非閨閣所宜’”。
可見,“雕雲镂月”當是比喻在文字上的雕飾。
今本多作“梯雲對步月”。
樵,柴薪,引申為打柴,還引申為打柴人、樵夫,此指後者,宋王安石《謝公墩》“問樵樵不知,問牧牧不言”。
漁,打魚,引申為漁父,此也指後者。
平仄上,“雕雲”是平平,“镂月”是仄仄;“樵唱”是平仄,“漁歌”是平平。
語法上,“雕雲”“镂月”都是動賓結構,“樵唱”“漁歌”都是主謂結構。
④升鼎雉,聽經鵝:升鼎雉,典出《尚書&bull高宗肜日》:“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乃訓于王曰:‘惟天監下民,典厥義。
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絕命。
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于昵。
’”《史記&bull殷本紀》也對此有詳細記載。
武丁祭祀高宗的那一天,有一隻野雞跳到鼎上鳴叫。
祖己就提醒武丁說要修政事,武丁按照他所說的去實行,終于實現殷道複興,百姓和樂。
聽經鵝,這類故事甚多。
據清徐謙《物猶如此&bull通慧鑒》引《第一功德錄》載:“明侍中鐘公複秀、徐公遵壽,俱住羅家巷,奉佛,持《金剛經》。
别潔一佛堂,二公聯坐而誦。
鐘家有雙白鵝,聞其念佛,辄尾二公後,作聲而行,逐之不去,亦不近逼。
其行其止,皆随魚子聲。
嚴寒行多,鵝掌凍裂露骨,強行益力。
逾數年,雙鵝并對經案立化。
二公為瘗于淨業寺後地,号‘聽經鵝冢’。
”明代的鐘複秀、徐遵壽住在羅家巷,他們
”這兩次換鵝都與山陰道士有關,一個喜歡《道德經》,一個喜歡《黃庭經》,皆請王羲之寫經以換鵝,李漁此處用的是後一個典故,故作“黃庭換白鵝”。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
白,《廣韻》“傍陌切”,入聲。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表達的是紫诏銜于丹鳳、黃庭換取白鵝的含義。
此聯一共用了四個顔色詞來對仗,構思巧妙。
⑦畫閣江城梅作調,蘭舟野渡竹為歌:上聯典出唐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或作《黃鶴樓聞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到現在黃鶴樓還有一副楹聯作“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今日白雲尚在,問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畫閣”指彩繪華麗的樓閣,即黃鶴樓;“江城”指臨江之城市,武漢瀕臨長江,别稱“江城”。
黃鶴樓位于武漢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瀕臨萬裡長江,故曰“畫閣江城”,其楹聯有“對江樓閣參天立,全楚山河縮地來”。
調,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
琅環閣藏本“畫閣”作“畫角”,“調”作“引”。
引,也有樂曲的意思,亦可。
然“畫角”是邊城軍樂,與黃鶴樓無關,當以“畫閣”為是。
蘭舟,木蘭舟,亦用為小舟的美稱。
野渡,荒落之處或村野的渡口,唐韋應物《滁州西澗》有“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竹為歌,指的是《竹枝詞》,原為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代詩人劉禹錫根據民歌創作新詞,多寫男女愛情和鄉土風俗,流傳甚廣,比如他的《竹枝詞》有“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閣,《廣韻》“古落切”,入聲;竹,《廣韻》“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畫閣江城”對“蘭舟野渡”,皆由兩個名詞組成,表達的是“畫閣立于江城”“蘭舟橫于野渡”的意思,謂語動詞省略;“梅作調”對“竹為歌”,都是主謂結構。
⑧門外雪飛,錯認空中飄柳絮;岩邊瀑響,誤疑天半落銀河:上聯是東晉才女謝道韫的典故,出自《世說新語&bull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謝朗小字)曰:‘撒鹽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将軍王凝之(羲之第二子)妻也。
”謝道韫年少時候和兄弟姐妹們一起學習,當時下起了大雪,叔叔謝安問他們:“白雪紛紛拿什麼來比喻好?”謝道韫以柳絮比拟雪花飄舞,頗得謝安的稱賞。
後人因此用“詠絮之才”比喻有文才的女子。
下聯典出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門外雪飛”對“岩邊瀑響”,是狀中結構,由“門外”“岩邊”兩個方位短語修飾“雪飛”“瀑響”兩個主謂結構;“錯認空中飄柳絮”對“誤疑天半落銀河”,也是狀中短語,主語省略,“錯”“誤”充當狀語,謂語中心“認空中飄柳絮”“疑天半落銀河”是動賓結構,“空中飄柳絮”“天半落銀河”是主謂結構充當賓語。
結構雖然複雜,對仗非常工整。
【譯文】 慈愛和善良相對,殘暴和苛刻相對。
缥缈和婆娑相對。
長楊宮和細柳營相對,嬌嫩的花蕊和秋天的莎草相對。
追風一般迅捷的馬,能把太陽挽回的戈。
玉液般的美酒和金波般的醇釀相對。
皇帝的诏書由丹鳳口銜而來,白鵝是王羲之用黃庭經所換。
黃鶴樓立于江城之中,有人在樓中吹奏笛曲《梅花落》;木蘭舟泊于野渡之口,有人在岸邊高聲歌唱《竹枝詞》。
門外大雪紛飛,才女謝道韫将雪比作空中柳絮飄揚;山岩瀑布鳴響,詩仙李太白把它當作九天銀河飛落。
其三 松對竹,荇對荷①。
薜荔對藤蘿②。
雕雲對镂月,樵唱對漁歌③。
升鼎雉,聽經鵝④。
北海對東坡⑤。
吳郎哀廢宅,邵子樂行窩⑥。
麗水良金皆待冶,昆山美玉總須磨⑦。
雨過皇州,琉璃色燦華清瓦;風來帝苑,荷芰香飄太液波⑧。
【注釋】 ①松對竹,荇對荷:“松”與“竹”皆屬古代“歲寒三友”,作為品格正直、高潔的象征物。
“荇”與“荷”皆為水生植物,可以食用和入藥;荇,《詩經&bull周南&bull關雎》有“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平仄上,“松”“荷”是平聲,“竹”“荇”是仄聲。
竹,《廣韻》“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植物名詞。
②薜荔對藤蘿:薜荔,常綠藤本植物,蔓生,《楚辭&bull離騷》“攬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王逸注曰“薜荔,香草也,緣木而生蕊實也”。
藤蘿,紫藤的通稱。
二者經常并提,比如清李鬥《揚州畫舫錄&bull小秦淮錄》“門挂藤蘿,牆封薜荔”。
平仄上,“薜荔”是仄仄,“藤蘿”是平平。
語法上,兩者都是藤蔓類植物名詞。
不過,“薜荔”是聯綿詞,不能拆分;“藤蘿”是并列式合成詞。
③雕雲對镂月,樵唱對漁歌:“雕”“镂”義同,都是雕刻的意思。
古文中常見二者并提,如清解鑒《益智錄》“……然無損于己,有益于人,猶勝于俪白妃紅,雕雲镂月,浪費筆墨而已也”,清周凱《廈門志》卷十四“陳龍壽,字藕君,泉州人;鴻胪寺卿科捷季女也。
……生長名門,雅娴吟詠。
……然不肯多作,謂‘雕雲镂月,非閨閣所宜’”。
可見,“雕雲镂月”當是比喻在文字上的雕飾。
今本多作“梯雲對步月”。
樵,柴薪,引申為打柴,還引申為打柴人、樵夫,此指後者,宋王安石《謝公墩》“問樵樵不知,問牧牧不言”。
漁,打魚,引申為漁父,此也指後者。
平仄上,“雕雲”是平平,“镂月”是仄仄;“樵唱”是平仄,“漁歌”是平平。
語法上,“雕雲”“镂月”都是動賓結構,“樵唱”“漁歌”都是主謂結構。
④升鼎雉,聽經鵝:升鼎雉,典出《尚書&bull高宗肜日》:“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乃訓于王曰:‘惟天監下民,典厥義。
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絕命。
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于昵。
’”《史記&bull殷本紀》也對此有詳細記載。
武丁祭祀高宗的那一天,有一隻野雞跳到鼎上鳴叫。
祖己就提醒武丁說要修政事,武丁按照他所說的去實行,終于實現殷道複興,百姓和樂。
聽經鵝,這類故事甚多。
據清徐謙《物猶如此&bull通慧鑒》引《第一功德錄》載:“明侍中鐘公複秀、徐公遵壽,俱住羅家巷,奉佛,持《金剛經》。
别潔一佛堂,二公聯坐而誦。
鐘家有雙白鵝,聞其念佛,辄尾二公後,作聲而行,逐之不去,亦不近逼。
其行其止,皆随魚子聲。
嚴寒行多,鵝掌凍裂露骨,強行益力。
逾數年,雙鵝并對經案立化。
二公為瘗于淨業寺後地,号‘聽經鵝冢’。
”明代的鐘複秀、徐遵壽住在羅家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