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肴
關燈
小
中
大
“骐骥足”也和“鳳凰毛”相對,比如宋張伯玉《寄會稽刁景純學士》“瀛館久淹骐骥足,越人今識鳳凰毛”。
平仄上,“骐骥足”是平仄仄,“鳳凰毛”是仄平平。
足,《廣韻》“即玉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⑤美譽對嘉褒:美譽、嘉褒,都是贊美的意思。
平仄上,“美譽”是仄仄,“嘉褒”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狀中結構。
⑥文人窺蠹(dù)簡,壯士學龍韬:蠹簡,是指書簡裡長了蛀蟲,泛指書籍;蠹,蛀蟲。
明徐霖《繡襦記&bull追奠亡辰》“塵幾,筆網蛛絲,書從蠹走,牙簽帙亂離披”。
自古文人都喜讀詩書,手不釋卷,很多詩文中描寫了這樣的情景,如宋陳棣《次韻徐庭珍春日雜言十首》“沉酣蠹簡不知春,庭設雀羅誰扣門”,宋陸遊《初夏雜興》“終日頹然蠹簡中,門前煙水浩無窮”。
琅環閣藏本“蠹簡”作“政簡”,和下文不對仗,不取。
“蠹”“龍”是動物名相對。
壯士,勇士,《戰國策&bull燕策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龍韬,本指太公望的兵法《六韬》中的一本,後來泛指兵法,唐錢起《送崔校書從軍》“甯惟玉劍報知己,更有《龍韬》佐師律。
”下聯今本多作“學士書兔毫”,“兔”“蠹”皆為仄聲,失對,故而以琅環閣藏本之“壯士學龍韬”為是。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⑦馬援南征裝薏苡(yìyǐ),張骞西使進葡萄:上聯說的是漢代著名軍事家馬援的典故,出自《後漢書&bull馬援傳》:“初,援在交阯,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
南方薏苡實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
時人以為南土珍怪,權貴皆望之。
”裝,今本多作“載”,意義相同。
從平仄對仗上考慮,從“裝”稍好一些。
薏苡,是一種植物名,可供食用、釀酒、入藥。
馬援在交阯的時候,常吃薏苡的果實,可以輕身省欲、防瘴氣。
南方的薏苡果實比較大,馬援回來時帶了一車作種子。
下聯說的是西漢外交家張骞的典故,據《史記&bull大宛列傳》載:“大宛之迹,見自張骞。
張骞,漢中人。
建元中為郎。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具為天子言之。
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去漢可萬裡。
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
有蒲陶(即葡萄)酒。
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
’……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
俗嗜酒,馬嗜苜蓿。
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
”張骞曾兩次出使西域,将西域各地的情況和物産介紹給了漢武帝,還引進了葡萄等物。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上下聯的第二個字平仄相同,失對;上聯的第二字和第四字平仄相同,失替。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謂語“南征裝薏苡”“西使進葡萄”都是由兩個動詞性結構組成,“南征”與“裝薏苡”,“西使”和“進葡萄”,都是有先後時間關系的動作行為,為承接關系。
⑧辯口懸河,萬語千言常亹亹(wěi);詞源倒峽,連篇累牍自滔滔:辯口,謂善于辭令,能言善辯,《史記&bull範雎蔡澤列傳》“齊襄王聞雎(或作“睢”)辯口,乃使人賜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辭謝不敢受”。
懸河,本指瀑布,比喻論辯滔滔不絕或文辭流暢奔放,今有“口若懸河”一詞。
亹亹,指詩文或談論動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唐盧照鄰《<南陽公集>序》“岑君論诘亹亹,聽者忘疲”。
詞源倒峽,出自唐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詞源倒流三峽水”,形容文辭如三峽之水滔滔不絕,一瀉千裡,清曾國藩《送周文泉大令之官城武》中的“詞源一瀉不得休”也是描寫文辭的如此氣勢。
三峽是長江上遊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水流最是湍急洶湧。
連篇累牍,形容篇幅多,文辭長,如《隋書&bull李谔傳》“連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滔滔,大水奔流的狀态,這裡形容言辭連續不斷,宋梅堯臣《依韻和劉原甫見寄》“語道滔滔是,論情往往牽”。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峽,《廣韻》“侯夾切”,入聲;牍,《廣韻》“徒谷切”,入聲。
語法上,“辯口懸河”對“詞源倒峽”,都是主謂結構,屬于判斷句,由“懸河”“倒峽”對主語“辯口”“詞源”進行比喻性判斷,意為“辯口若懸河”“詞源如倒峽”。
“萬語千言常亹亹”“連篇累牍自滔滔”也是主謂結構:主語“萬語千言”“連篇累牍”都是名詞性并列結構,“常亹亹”“自滔滔”是狀中結構作謂語。
【譯文】 茭和芡相對,荻和蒿相對。
山腳和江岸相對。
黃莺啼如笙簧和拍闆狀如蝶翅相對,風吹麥地形如浪與風撼松林聲若濤相對。
骐骥的腳,鳳凰的毛。
誇贊和褒揚相對。
文人窺看被蠹蟲蛀過的書簡,勇士學習太公望傳下的兵書。
馬援南征回來用車裝載薏苡,張骞出使西域帶回葡萄進獻漢帝。
能言善辯的口才好比懸挂的黃河,千言萬語道來娓娓動聽;連綿不斷的文辭好像傾瀉的江峽,長篇大論真是滔滔不絕。
其二 梅對杏,李對桃①。
棫樸對旌旄②。
酒仙對詩史,德澤對恩膏③。
懸一榻,夢三刀④。
拙逸對賢勞⑤。
玉堂花燭繞,金殿月輪高⑥。
孤山看鶴盤雲下,蜀道聞猿向月号⑦。
萬事從人,有花有酒應自樂;百年皆客,一丘一壑盡吾豪⑧。
【注釋】 ①梅對杏,李對桃:平仄上,“梅”“桃”是平,“杏”“李”是仄。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表花木的名詞。
②棫(yù)樸(pò)對旌(jīng)旄(máo):棫樸,白桵和枹木。
旌旄,泛指旗幟;旌,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彩羽毛飾竿頭的旗子;旄,古代用牦牛尾做竿飾的旗子。
平仄上,“棫樸”是仄仄,“旌旄”是平平。
樸,表樹名之“樸”《廣韻》作“蒲木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并列式名詞結構。
③酒仙對詩史,德澤對恩膏:酒仙,嗜酒的仙人,多用于對酷愛飲酒者的美稱,常用來指李白,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詩史,指能反映某一時期重大社會事件、有曆史意義的詩歌,常指杜甫的詩歌,唐孟棨《本事詩&bull高逸》“杜(杜甫)所贈二十韻,備叙其事,讀其文,盡得其故迹。
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隐,殆無遺事,故當時号為詩史”。
德澤,恩德、恩惠。
恩膏,猶恩澤,與“恩澤”“德澤”義同。
平仄上,“酒仙”是仄平,“詩史”是平仄;“德澤”是仄仄,“恩膏”是平平。
德,《廣韻》“多則切”;澤,《廣韻》“場伯切”。
二者皆為入聲字。
語法上,兩組都是定中結構。
④懸一榻,夢三刀:上聯的典故出自《後漢書&bull徐稺傳》:“時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稺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稺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
”指東漢時陳蕃為徐稺特設一榻,徐稺離開,陳蕃就把榻挂起來,隻有徐稺來的時候才用,故而有“徐稺榻”或“徐榻”這樣的典故,用為好客之典。
唐許渾《将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賓館盡開徐稺榻,客帆空戀李膺舟。
”下聯說的是西晉名将王濬的典故,出自《晉書&bull王濬傳》:“濬夜夢懸三刀于卧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濬驚覺,意甚惡之。
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及賊張弘殺益州刺史皇甫晏,果遷濬為益州刺史。
”王濬晚上夢見有三把刀懸挂在屋梁上,沒過多久又增加了一把,他醒來以後覺得很厭惡。
主簿李毅跟他說,三刀是“州”字,增加一把,表示王濬将調到益州去了。
後來果然如此。
平仄上,“懸一榻”是平仄仄,“夢三刀”是仄平平。
一,《廣韻》“於悉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⑤拙(zhuō)逸對賢勞:拙逸,拙者的安逸,安逸的意思,古代詩人很多自号“拙逸”、或給書齋取名“拙逸”者;拙,笨拙、遲鈍,困窮;逸,安樂、放縱。
賢勞,賢者的勞苦、辛勞,實際上就是辛苦的意思,《孟子&bull萬章上》“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
明曹學佺《翠娛閣評選曹能始先生小品》卷之二有“庶幾拙逸賢勞,補造化之缺陷”。
今本多作“貴勞”,不知出處,“貴”或因與“賢”形近而訛。
平仄上,“拙逸”是仄仄,“賢勞”是平平。
拙,《廣韻》“職悅切”,入聲。
語法上,二者都是形容詞。
⑥玉堂花燭繞,金殿月輪高:上聯出自《東坡詩話》“銀燭高燒照玉堂,夜深淪茗讀阿房”。
玉堂,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唐崔颢《雜詩》“可憐青銅鏡,挂在白玉堂。
玉堂有美女,嬌弄明月光”。
上聯琅環閣藏本作“玉堂花檻曉”,從語義、用典來看,取“花燭繞”更佳。
下聯這一句化用唐王昌齡《春宮曲》“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金殿,也是指宮殿。
二者在古詩文裡常常相對,《訓蒙骈句》下卷“七陽”亦有“黃金殿,白玉堂”一聯。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仄仄平平。
燭,《廣韻》“之欲切”,入聲。
語法上,二者都是主謂結構。
謂語部分“花燭繞”“月輪高”也是主謂結構,陳述“玉堂”“金殿”的景象。
⑦孤山看鶴盤雲下,蜀道聞猿向月号(háo):上聯說的是林逋的典故。
林逋,北宋隐逸詩人,隐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植梅養鶴,自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孤山,西湖中最大的島嶼。
盤雲,盤旋于雲霄,唐祖詠(一作李端)《贈苗發員外》“宿雨朝來歇,空山天氣清。
盤雲雙鶴下,隔水一蟬鳴”。
“看鶴”,琅環閣藏本作“待鶴”,皆可。
下聯“聞猿”,與“看鶴”相對似更佳。
故此取“看鶴”。
下聯出自唐李白《蜀道難》:“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号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顔。
”蜀道,蜀中的道路,自古以來被人們稱為奇麗驚險,行路艱難。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号,古今皆有去、平兩個讀音,此處是動物引聲長鳴的意思,當讀平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狀中結構,主語省略。
“孤山”“蜀道”是處所狀語;“看鶴盤雲下”“聞猿向月号”是動賓結構,其賓語“鶴盤雲下”“猿向月号”則都是主謂結
平仄上,“骐骥足”是平仄仄,“鳳凰毛”是仄平平。
足,《廣韻》“即玉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⑤美譽對嘉褒:美譽、嘉褒,都是贊美的意思。
平仄上,“美譽”是仄仄,“嘉褒”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狀中結構。
⑥文人窺蠹(dù)簡,壯士學龍韬:蠹簡,是指書簡裡長了蛀蟲,泛指書籍;蠹,蛀蟲。
明徐霖《繡襦記&bull追奠亡辰》“塵幾,筆網蛛絲,書從蠹走,牙簽帙亂離披”。
自古文人都喜讀詩書,手不釋卷,很多詩文中描寫了這樣的情景,如宋陳棣《次韻徐庭珍春日雜言十首》“沉酣蠹簡不知春,庭設雀羅誰扣門”,宋陸遊《初夏雜興》“終日頹然蠹簡中,門前煙水浩無窮”。
琅環閣藏本“蠹簡”作“政簡”,和下文不對仗,不取。
“蠹”“龍”是動物名相對。
壯士,勇士,《戰國策&bull燕策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龍韬,本指太公望的兵法《六韬》中的一本,後來泛指兵法,唐錢起《送崔校書從軍》“甯惟玉劍報知己,更有《龍韬》佐師律。
”下聯今本多作“學士書兔毫”,“兔”“蠹”皆為仄聲,失對,故而以琅環閣藏本之“壯士學龍韬”為是。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⑦馬援南征裝薏苡(yìyǐ),張骞西使進葡萄:上聯說的是漢代著名軍事家馬援的典故,出自《後漢書&bull馬援傳》:“初,援在交阯,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
南方薏苡實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
時人以為南土珍怪,權貴皆望之。
”裝,今本多作“載”,意義相同。
從平仄對仗上考慮,從“裝”稍好一些。
薏苡,是一種植物名,可供食用、釀酒、入藥。
馬援在交阯的時候,常吃薏苡的果實,可以輕身省欲、防瘴氣。
南方的薏苡果實比較大,馬援回來時帶了一車作種子。
下聯說的是西漢外交家張骞的典故,據《史記&bull大宛列傳》載:“大宛之迹,見自張骞。
張骞,漢中人。
建元中為郎。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具為天子言之。
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去漢可萬裡。
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
有蒲陶(即葡萄)酒。
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
’……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
俗嗜酒,馬嗜苜蓿。
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
”張骞曾兩次出使西域,将西域各地的情況和物産介紹給了漢武帝,還引進了葡萄等物。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上下聯的第二個字平仄相同,失對;上聯的第二字和第四字平仄相同,失替。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謂語“南征裝薏苡”“西使進葡萄”都是由兩個動詞性結構組成,“南征”與“裝薏苡”,“西使”和“進葡萄”,都是有先後時間關系的動作行為,為承接關系。
⑧辯口懸河,萬語千言常亹亹(wěi);詞源倒峽,連篇累牍自滔滔:辯口,謂善于辭令,能言善辯,《史記&bull範雎蔡澤列傳》“齊襄王聞雎(或作“睢”)辯口,乃使人賜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辭謝不敢受”。
懸河,本指瀑布,比喻論辯滔滔不絕或文辭流暢奔放,今有“口若懸河”一詞。
亹亹,指詩文或談論動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唐盧照鄰《<南陽公集>序》“岑君論诘亹亹,聽者忘疲”。
詞源倒峽,出自唐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詞源倒流三峽水”,形容文辭如三峽之水滔滔不絕,一瀉千裡,清曾國藩《送周文泉大令之官城武》中的“詞源一瀉不得休”也是描寫文辭的如此氣勢。
三峽是長江上遊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水流最是湍急洶湧。
連篇累牍,形容篇幅多,文辭長,如《隋書&bull李谔傳》“連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滔滔,大水奔流的狀态,這裡形容言辭連續不斷,宋梅堯臣《依韻和劉原甫見寄》“語道滔滔是,論情往往牽”。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峽,《廣韻》“侯夾切”,入聲;牍,《廣韻》“徒谷切”,入聲。
語法上,“辯口懸河”對“詞源倒峽”,都是主謂結構,屬于判斷句,由“懸河”“倒峽”對主語“辯口”“詞源”進行比喻性判斷,意為“辯口若懸河”“詞源如倒峽”。
“萬語千言常亹亹”“連篇累牍自滔滔”也是主謂結構:主語“萬語千言”“連篇累牍”都是名詞性并列結構,“常亹亹”“自滔滔”是狀中結構作謂語。
【譯文】 茭和芡相對,荻和蒿相對。
山腳和江岸相對。
黃莺啼如笙簧和拍闆狀如蝶翅相對,風吹麥地形如浪與風撼松林聲若濤相對。
骐骥的腳,鳳凰的毛。
誇贊和褒揚相對。
文人窺看被蠹蟲蛀過的書簡,勇士學習太公望傳下的兵書。
馬援南征回來用車裝載薏苡,張骞出使西域帶回葡萄進獻漢帝。
能言善辯的口才好比懸挂的黃河,千言萬語道來娓娓動聽;連綿不斷的文辭好像傾瀉的江峽,長篇大論真是滔滔不絕。
其二 梅對杏,李對桃①。
棫樸對旌旄②。
酒仙對詩史,德澤對恩膏③。
懸一榻,夢三刀④。
拙逸對賢勞⑤。
玉堂花燭繞,金殿月輪高⑥。
孤山看鶴盤雲下,蜀道聞猿向月号⑦。
萬事從人,有花有酒應自樂;百年皆客,一丘一壑盡吾豪⑧。
【注釋】 ①梅對杏,李對桃:平仄上,“梅”“桃”是平,“杏”“李”是仄。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表花木的名詞。
②棫(yù)樸(pò)對旌(jīng)旄(máo):棫樸,白桵和枹木。
旌旄,泛指旗幟;旌,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彩羽毛飾竿頭的旗子;旄,古代用牦牛尾做竿飾的旗子。
平仄上,“棫樸”是仄仄,“旌旄”是平平。
樸,表樹名之“樸”《廣韻》作“蒲木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并列式名詞結構。
③酒仙對詩史,德澤對恩膏:酒仙,嗜酒的仙人,多用于對酷愛飲酒者的美稱,常用來指李白,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詩史,指能反映某一時期重大社會事件、有曆史意義的詩歌,常指杜甫的詩歌,唐孟棨《本事詩&bull高逸》“杜(杜甫)所贈二十韻,備叙其事,讀其文,盡得其故迹。
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隐,殆無遺事,故當時号為詩史”。
德澤,恩德、恩惠。
恩膏,猶恩澤,與“恩澤”“德澤”義同。
平仄上,“酒仙”是仄平,“詩史”是平仄;“德澤”是仄仄,“恩膏”是平平。
德,《廣韻》“多則切”;澤,《廣韻》“場伯切”。
二者皆為入聲字。
語法上,兩組都是定中結構。
④懸一榻,夢三刀:上聯的典故出自《後漢書&bull徐稺傳》:“時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稺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稺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
”指東漢時陳蕃為徐稺特設一榻,徐稺離開,陳蕃就把榻挂起來,隻有徐稺來的時候才用,故而有“徐稺榻”或“徐榻”這樣的典故,用為好客之典。
唐許渾《将為南行陪尚書崔公宴海榴堂》:“賓館盡開徐稺榻,客帆空戀李膺舟。
”下聯說的是西晉名将王濬的典故,出自《晉書&bull王濬傳》:“濬夜夢懸三刀于卧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濬驚覺,意甚惡之。
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及賊張弘殺益州刺史皇甫晏,果遷濬為益州刺史。
”王濬晚上夢見有三把刀懸挂在屋梁上,沒過多久又增加了一把,他醒來以後覺得很厭惡。
主簿李毅跟他說,三刀是“州”字,增加一把,表示王濬将調到益州去了。
後來果然如此。
平仄上,“懸一榻”是平仄仄,“夢三刀”是仄平平。
一,《廣韻》“於悉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⑤拙(zhuō)逸對賢勞:拙逸,拙者的安逸,安逸的意思,古代詩人很多自号“拙逸”、或給書齋取名“拙逸”者;拙,笨拙、遲鈍,困窮;逸,安樂、放縱。
賢勞,賢者的勞苦、辛勞,實際上就是辛苦的意思,《孟子&bull萬章上》“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
明曹學佺《翠娛閣評選曹能始先生小品》卷之二有“庶幾拙逸賢勞,補造化之缺陷”。
今本多作“貴勞”,不知出處,“貴”或因與“賢”形近而訛。
平仄上,“拙逸”是仄仄,“賢勞”是平平。
拙,《廣韻》“職悅切”,入聲。
語法上,二者都是形容詞。
⑥玉堂花燭繞,金殿月輪高:上聯出自《東坡詩話》“銀燭高燒照玉堂,夜深淪茗讀阿房”。
玉堂,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唐崔颢《雜詩》“可憐青銅鏡,挂在白玉堂。
玉堂有美女,嬌弄明月光”。
上聯琅環閣藏本作“玉堂花檻曉”,從語義、用典來看,取“花燭繞”更佳。
下聯這一句化用唐王昌齡《春宮曲》“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金殿,也是指宮殿。
二者在古詩文裡常常相對,《訓蒙骈句》下卷“七陽”亦有“黃金殿,白玉堂”一聯。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仄仄平平。
燭,《廣韻》“之欲切”,入聲。
語法上,二者都是主謂結構。
謂語部分“花燭繞”“月輪高”也是主謂結構,陳述“玉堂”“金殿”的景象。
⑦孤山看鶴盤雲下,蜀道聞猿向月号(háo):上聯說的是林逋的典故。
林逋,北宋隐逸詩人,隐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植梅養鶴,自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孤山,西湖中最大的島嶼。
盤雲,盤旋于雲霄,唐祖詠(一作李端)《贈苗發員外》“宿雨朝來歇,空山天氣清。
盤雲雙鶴下,隔水一蟬鳴”。
“看鶴”,琅環閣藏本作“待鶴”,皆可。
下聯“聞猿”,與“看鶴”相對似更佳。
故此取“看鶴”。
下聯出自唐李白《蜀道難》:“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号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顔。
”蜀道,蜀中的道路,自古以來被人們稱為奇麗驚險,行路艱難。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号,古今皆有去、平兩個讀音,此處是動物引聲長鳴的意思,當讀平聲。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狀中結構,主語省略。
“孤山”“蜀道”是處所狀語;“看鶴盤雲下”“聞猿向月号”是動賓結構,其賓語“鶴盤雲下”“猿向月号”則都是主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