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肴

關燈
史記&bull魏其武安侯列傳》“行酒次至臨汝侯,臨汝侯方與程不識耳語,又不避席”。

    神交,謂心意投合,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謀面的交誼,元吳師道《和黃晉卿客杭見寄》“十載神交未相識,卧淹幽谷恨羁窮”。

    平仄上,“耳語”是仄仄,“神交”是平平。

    語法上,“耳語”“神交”都由名詞和動詞組合起來,都是狀中結構,“耳”“神”都是交流的方式或渠道。

     ③焉烏對亥豕,獺(tǎ)髓對鸾膠:焉烏,“焉”“烏(烏)”二字形似,故而借此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漢字,宋代宋祁有《代人乞出表》“辨色立朝,足居多于跛倚;書思記命,目不辨于焉烏”。

    亦作“烏焉”,《事物異名錄&bull書籍&bull書訛》引宋董逌《除正字謝啟》“烏焉混淆,魚魯雜揉”。

    亥豕,典出《呂氏春秋&bull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

    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

    ’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晉國的軍隊本來是己亥這一天過黃河,但是讀史書的人看到的是“三豕”(三頭豬),因為“三豕”和“己亥”字形相近。

    “亥豕”也是說“亥”和“豕”的篆文字形相似,容易混淆,後來用這個詞指書籍傳寫或刊印中文字因形近而誤。

    人們亦常說“魯魚亥豕”,因為“魯”和“魚”在古字形中也容易相混。

    獺髓,《拾遺記》記載,三國吳孫和非常寵愛鄧夫人,一次誤傷她的臉頰,“命太醫合藥。

    醫曰:‘得白獺髓,雜玉與琥珀屑,當滅此痕。

    ’即購緻百金,能得白獺髓者,厚賞之。

    有富春漁人雲:‘此物知人欲取,則逃入石穴。

    伺其祭魚之時,獺有鬥死者,穴中應有枯骨,雖無髓,其骨可合玉舂為粉,噴于瘡上,其痕則滅。

    ’和乃命合此膏。

    ”元張可久《一枝花&bull牽挂》套曲:“貓眼嵌雙轉軸烏金戒指,獺髓調百和香紫蠟胭脂。

    ”獺髓指獺的骨髓,據說與玉屑、琥珀混合,可作滅疤痕的貴重藥物;獺,獸名,栖息水邊,善遊泳,主食魚類。

    鸾膠,據《海内十洲記&bull鳳麟洲》載:“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裡。

    洲四面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

    洲上多鳳麟,數萬各為群。

    又有山川池澤,及神藥百種,亦多仙家。

    煮鳳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為續弦膠,或名連金泥。

    此膠能續弓弩已斷之弦、刀劍斷折之金,更以膠連續之,使力士掣之,他處乃斷,所續之際終無斷也。

    ”西海中有鳳麟洲,煮鳳喙麟角合煎作膏,能續弓弩已斷之弦,名叫“續弦膠”或“連金泥”。

    這種膠後來就叫“鸾膠”,多用以比喻續娶後妻(也叫“續弦”)。

    鸾,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

    平仄上,“焉烏”是平平,“亥豕”是仄仄;“獺髓”是仄仄,“鸾膠”是平平。

    語法上,“焉烏”“亥豕”都是并列式名詞詞語,“獺髓”“鸾膠”都是定中式名詞詞語。

     ④宜久敬,莫輕抛:上聯典出《論語&bull公冶長》:“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輕抛,輕易地抛棄,宋張榘《木蘭花慢&bull次韻孫霁窗賦牡丹》“趁取芳時勝賞,莫将年少輕抛”。

    “宜”“莫”,前者勸人應該如何,後者告誡不要如此,意義相反。

    平仄上,“宜久敬”是平仄仄,“莫輕抛”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狀中結構。

     ⑤一氣對同胞:一氣,指聲氣相通、一夥,指理念、志向或趣味相投的一群人;成語有“沆瀣一氣”,比喻氣味相投的人聯結在一起,多用于貶義;這裡的“一”是同一的意思。

    同胞,指由相同的父母所生之人,如宋王安石《夜夢與和甫别如赴北京時和甫作詩覺而有作因寄純甫》“同胞苦零落,會合尚栖遲”;後引申為同一國家或同一民族的人民。

    平仄上,“一氣”是仄仄,“同胞”是平平。

    一,《廣韻》“於悉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都是名詞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⑥祭遵甘布被,張祿戀绨(tí)袍:上聯說的是東漢中興名将祭遵的典故,《後漢書&bull祭遵傳》載:“祭遵字弟孫,颍川颍陽人也。

    少好經書。

    家富給,而遵恭儉,惡衣服。

    喪母,負土起墳。

    嘗為部吏所侵,結客殺之。

    初,縣中以其柔也,既而皆憚焉。

    ……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辄盡與士卒,家無私财,身衣韋绔,布被,夫人裳不加緣,帝以是重焉。

    ”史載祭遵為人廉潔恭儉,克己奉公,賞賜都分給士卒,蓋的被子是布制的,故上聯說“祭遵甘布被”。

    甘,意動用法,以……為甘。

    下聯說的是戰國時期縱橫家範雎的故事,出自《史記&bull範雎蔡澤列傳》,“範雎者,魏人也,字叔。

    遊說諸侯,欲事魏王,家貧無以自資,乃先事魏中大夫須賈”。

    史載範雎一開始侍奉魏國的中大夫須賈,須賈出使齊國,範雎跟随。

    齊王聽說範雎口才很好,就派人賜予範雎許多禮物,範雎沒有接受。

    但須賈知道以後,非常憤怒,回國以後告訴魏相,把範雎鞭笞一頓。

    範雎死裡逃生,來到秦國,改名叫張祿,得到了秦王的重用。

    魏國不知,以為範雎死了很久了,派須賈出使秦國。

    範雎知道以後,微服去找他,“須賈意哀之,留與坐飲食,曰:‘範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賜之。

    ”绨袍,厚缯制成之袍;绨,厚實平滑而有光澤的絲織物。

    須賈不知範雎已經飛黃騰達,還以為他很落魄,就送他一領绨袍以表同情。

    後來知道範雎就是秦相張祿,惶恐請罪,範雎因為須賈有贈绨袍之恩,說“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绨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釋公”,就寬釋了他。

    戀,今本多作“念”,從典故來看,以“戀”為宜。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⑦花徑風來逢客訪,柴扉月到有僧敲:上聯出自唐杜甫《客至》中的“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花徑,花間的小路。

    下聯出自唐賈島《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柴扉,柴門,即指貧寒的家園。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語法上,“花徑風來”對“柴扉月到”,都是狀中結構;這兩句可以将語序調轉,理解為“風來花徑”對“月到柴扉”,“花徑”是風來之地,“柴扉”是月到之所。

    “逢客訪”“有僧敲”是整個句子的核心内容,都是兼語結構,“客”“僧”是“逢”和“有”的賓語,也是“訪”和“敲”的主語。

     ⑧夜雨園中,一顆不凋王子柰;秋風江上,三重曾卷杜公茅:上聯出自《晉書&bull王祥傳》的記載:“王祥字休征,琅玡臨沂人,漢谏議大夫吉之後也。

    祖仁,青州刺史。

    父融,公府辟不就。

    祥性至孝。

    早喪親,繼母朱氏不慈,數谮之,由是失愛于父。

    每使掃除牛下,祥愈恭謹。

    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

    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

    母又思黃雀炙,複有黃雀數十飛入其幙,複以供母。

    鄉裡驚歎,以為孝感所緻焉。

    有丹柰結實,母命守之,每風雨,祥辄抱樹而泣。

    其笃孝純至如此。

    ”王祥是古代著名的孝子,有卧冰求鯉的故事。

    他的母親讓他守一棵柰樹,每逢風雨把果實打下來,他就抱着樹哭泣,可見其純孝到這樣的地步。

    柰,果樹名,也指柰樹的果實。

    凋,植物枯敗脫落,或作“雕”,誤。

    下聯典出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挂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這首詩描寫了農曆八月的秋風刮掉了杜甫所居住的茅屋上的茅草的凄慘情形。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一,《廣韻》“於悉切”,入聲;顆,《廣韻》“苦果切”,上聲;重,此處當讀平聲,“層”的意思,與“顆”平仄相對。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狀中結構。

    “夜雨園中”“秋風江上”相對,表示時間和地點;“一顆不凋王子柰”“三重曾卷杜公茅”也是狀中結構,“一顆”對“三重”,“不”對“曾”,都是狀語。

    此聯出于修辭上強調的目的,在語序上有所調整,如果按照一般的順序,當為“夜雨園中,王子柰不凋一顆;秋風江上,杜公茅曾卷三重”。

     【譯文】 歌和舞相對,笑和嘲相對。

     耳語和神交相對。

     焉烏和亥豕相對,獺髓和鸾膠相對。

     适宜長久尊敬,不要輕易抛棄。

     同氣好友和同胞兄弟相對。

     祭遵甘心蓋普通的布被,張祿感念贈绨袍的情誼。

     風吹花徑處,正遇有客人前來相訪;月照柴門時,剛巧有僧人上去敲門。

     園子裡夜雨雖大,王祥家的柰子樹一顆都不曾掉落;江面上秋風肆虐,杜甫家的屋子被卷走了三重茅草。

     其三 衙對舍,廪對庖①。

     玉磬對金铙②。

     竹林對梅嶺,起鳳對騰蛟③。

     鲛绡帳,獸錦袍④。

     露葉對風梢⑤。

     揚州輸橘柚,荊土貢菁茅⑥。

     斷蛇埋地稱孫叔,渡蟻編橋識宋郊⑦。

     好夢難成,蛩響階前偏唧唧;良朋遠至,雞聲窗外正膠膠⑧。

     【注釋】 ①衙對舍,廪對庖:衙,舊時官署之稱。

    舍,就是房屋。

    廪,糧倉,《詩經&bull周頌&bull豐年》“亦有高廪,萬億及秭”。

    庖,廚房,《孟子&bull梁惠王上》有“君子遠庖廚”,也可以指廚師,如“庖丁解牛”,此指前者。

    平仄上,“衙”“舍”是平和仄,“廪”“庖”是仄和平。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名詞。

     ②玉磬對金铙:磬,古代打擊樂器,用玉、石或金屬制成,懸挂于架上,擊之而鳴,《詩經&bull商頌&bull那》“既和且平,依我磬聲”。

    铙,古代軍中用以止鼓退軍的樂器,青銅制,以槌擊之而鳴,《周禮&bull地官&bull鼓人》“以金铙止鼓”。

    平仄上,“玉磬”是仄仄,“金铙”是平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結構。

     ③竹林對梅嶺,起鳳對騰蛟:竹林,本指竹子叢生處,魏晉時期有“竹林七賢”,《晉書&bull嵇康傳》載,“嵇康……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内山濤,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玡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後來也用“竹林”來特指這七位古人。

    梅嶺,山名,即大庾嶺,五嶺之一,嶺上多梅,故名。

    梅嶺在江西、廣東交界處,是古代溝通南北的要塞。

    相傳南宋名将文天祥被俘後,曾經過梅嶺,他開始絕食,寫下《南安軍》:“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誰同出,歸鄉不如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起鳳、騰蛟,出自唐王勃《滕王閣序》“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将軍之武庫”,是騰飛、躍起之蛟龍、鳳凰的意思,比喻才華優異。

    平仄上,“竹林”是仄平,“梅嶺”是平仄;“起鳳”是仄仄,“騰蛟”是平平。

    竹,《廣韻》“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④鲛(jiāo)绡(xiāo